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肪酸营养对鱼类生长、脂代谢及免疫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
作者 岳彦峰 彭士明 +2 位作者 施兆鸿 尹飞 孙鹏 《现代渔业信息》 2011年第11期13-19,共7页
脂肪酸在鱼类营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脂肪酸作为能源物质为鱼类的生长发育等各项活动提供能量,并协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体内运输。不同鱼类因其生活环境不同,对必需脂肪酸的需求种类也不同。由于不同脂肪水平与不同脂肪酸来源的饲料... 脂肪酸在鱼类营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脂肪酸作为能源物质为鱼类的生长发育等各项活动提供能量,并协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体内运输。不同鱼类因其生活环境不同,对必需脂肪酸的需求种类也不同。由于不同脂肪水平与不同脂肪酸来源的饲料因其脂肪酸含量或脂肪酸组成不同,不同鱼类或鱼类的不同生长阶段对脂肪源的利用也不同,那么饲料的脂肪水平或脂肪酸组成不同就对鱼类的生长、脂代谢及免疫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必需脂肪酸作为鱼类重要的脂肪酸营养物质同样影响鱼类的生长、脂代谢及免疫性能。本文从脂肪酸营养对鱼类生长、脂代谢及免疫性能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营养 生长 脂代谢 免疫性能
下载PDF
中国鲳成鱼和幼鱼肌肉生化成分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赵峰 庄平 +1 位作者 施兆鸿 章龙珍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2-108,共7页
利用常规肌肉生化成分测试方法测定了中国鲳成鱼和幼鱼肌肉的一般生化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中国鲳成鱼和幼鱼肌肉中的一般生化成分均具有显著性差异。除水分外,成鱼肌肉的粗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显著性高于幼鱼(P&... 利用常规肌肉生化成分测试方法测定了中国鲳成鱼和幼鱼肌肉的一般生化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中国鲳成鱼和幼鱼肌肉中的一般生化成分均具有显著性差异。除水分外,成鱼肌肉的粗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显著性高于幼鱼(P<0.05)。中国鲳成鱼和幼鱼肌肉中含有包括色氨酸和牛磺酸在内的18种氨基酸,总量分别为78.68%和72.92%(质量分数,干样),其中包括人体必需氨基酸8种,总量分别为33.26%和31.05%,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42.28%和42.58%;中国鲳成鱼和幼鱼的必需氨基酸组成比例基本符合FAO/WHO的标准。中国鲳成鱼和幼鱼的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色氨酸和蛋氨酸+胱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62.16和77.68,4种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8%和26.44%(干样)。中国鲳成鱼和幼鱼肌肉中脂肪酸种类丰富,成鱼肌肉含有饱和脂肪酸(SFA)7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5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8种;而幼鱼肌肉中SFA8种,MUFA6种,PUFA7种。中国鲳成鱼和幼鱼肌肉中EPA含量较低,分别占肌肉脂肪酸的2.49%和4.86%;而DHA较高,分别占肌肉脂肪酸的10.26%和16.23%。中国鲳成鱼和幼鱼必需氨基酸的A/E值较为接近,大小顺序均为:赖氨酸>亮氨酸>精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组氨酸>色氨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鲳鱼 氨基酸 脂肪酸 营养评价 A/E值
下载PDF
饥饿与再投喂及投喂频率对条石鲷幼鱼生长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38
3
作者 宋国 彭士明 +3 位作者 孙鹏 王建钢 尹飞 施兆鸿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69-1277,共9页
研究了饥饿与再投喂及不同投喂频率对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幼鱼生长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饥饿与再投喂的实验结果表明: 条石鲷幼鱼体质量、蛋白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与脂肪酶活力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 研究了饥饿与再投喂及不同投喂频率对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幼鱼生长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饥饿与再投喂的实验结果表明: 条石鲷幼鱼体质量、蛋白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与脂肪酶活力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体质量与蛋白酶活力在饥饿 6d后与对照组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 脂肪酶活力在饥饿 9d后才与对照组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 而淀粉酶活力在饥饿过程中呈波动性变化; 恢复投喂后, 除饥饿 3d的幼鱼体质量、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外, 其他各处理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蛋白酶与脂肪酶活力在恢复投喂后均有明显回升, 且蛋白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已无显著性差异, 但较长时间的饥饿处理(9-12d)并未使脂肪酶活力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投喂频率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 条石鲷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呈上升趋势, 在投喂频率达到投喂2次/d后, 条石鲷幼鱼的特定生长率、消化酶活力及肝体指数差异均不显著。结论认为, 在本实验条件下, 饥饿3d后再经投喂, 条石鲷幼鱼具有完全补偿生长效应, 但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补偿生长的效应逐渐降低。对条石鲷幼鱼而言, 选择日投喂两次最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石鲷 饥饿 再投喂 投喂频率 生长 消化酶
下载PDF
饥饿与再投喂对条石鲷幼鱼组织和血清中主要代谢酶活性及糖元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施兆鸿 彭士明 +3 位作者 宋国 孙鹏 尹飞 王建钢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35-1442,共8页
为研究条石鲷幼鱼在饥饿与再投喂条件下机体各组织和血清中主要代谢酶活性和糖元含量的变化,以平均体质量为(10.0±1.0)g的条石鲷幼鱼为实验对象,实验共设5个处理组,分别为每天投喂(S0)、饥饿3 d(S3)、饥饿6 d(S6)、饥饿9 d(S9)和饥... 为研究条石鲷幼鱼在饥饿与再投喂条件下机体各组织和血清中主要代谢酶活性和糖元含量的变化,以平均体质量为(10.0±1.0)g的条石鲷幼鱼为实验对象,实验共设5个处理组,分别为每天投喂(S0)、饥饿3 d(S3)、饥饿6 d(S6)、饥饿9 d(S9)和饥饿12 d(S12),饥饿后再恢复投喂至实验结束,整个实验同期对照30 d。在实验前、饥饿处理后和再投喂后分别取样,检测血清、肝脏和肌肉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变化以及糖元含量。研究结果显示,饥饿与再投喂对血糖、肝糖元含量影响显著(P<0.05),饥饿导致血糖(S12除外)、肝糖元含量显著降低,再投喂后肝糖元含量基本恢复到饥饿前水平。然而,肌糖元含量在饥饿与再投喂过程中变化并不明显。实验期间,AKP活性和GPT活性在血清和肝脏中变化明显,且恢复投喂后血清与肝脏中的各代谢酶活性均基本恢复到初始活性水平。肌肉中AKP、ACP、GPT和GOT活性在整个饥饿与再投喂过程中变化则并不明显。分析认为,条石鲷幼鱼血糖浓度维持在(2.65±0.33)~(3.70±0.36)mmol/L是保持机体代谢活动所必须的水平;在条石鲷机体应对饥饿胁迫的过程中,血清和肝脏中主要代谢酶活性的相应变化对于保障机体在饥饿条件下的基础代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石鲷 饥饿 再投喂 代谢酶 糖元
下载PDF
灰鲳仔稚鱼消化系统的发育 被引量:2
5
作者 施兆鸿 高露姣 +2 位作者 陈超 彭士明 赵峰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4-262,共9页
对出膜后1~35d灰鲳仔稚鱼的消化系统进行了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初孵仔鱼具有很大的卵黄囊,消化管为一简单的直形盲管。2日龄仔鱼消化系统中肠区首先开始分化,内面可见纹状缘。3日龄仔鱼胃区膨大,卵黄消失,肠道分化出小肠和直肠。... 对出膜后1~35d灰鲳仔稚鱼的消化系统进行了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初孵仔鱼具有很大的卵黄囊,消化管为一简单的直形盲管。2日龄仔鱼消化系统中肠区首先开始分化,内面可见纹状缘。3日龄仔鱼胃区膨大,卵黄消失,肠道分化出小肠和直肠。侧囊在4日龄仔鱼时出现分化。5日龄仔鱼观察到幽门盲囊的初始结构,油球消失,从内源性营养向外源性营养过渡基本完成。6日龄仔鱼摄食主动。14日龄稚鱼肝脏分为两叶,体积增大,胰脏体积增大,胃弯曲呈“U”形,幽门盲囊指状分支已增加到几十个。22日龄稚鱼肠道弯曲更多,在胸腹腔中肠道盘曲程度已接近幼鱼。28日龄稚鱼侧囊背腹形成一纵隔,出现角质刺。35日龄稚鱼胃腺已十分丰富,侧囊结构也已完善,标志着灰鲳消化系统更趋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鲳 仔稚鱼 消化系统 形态学 组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