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绥芬河大麻哈鱼个体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继隆 刘伟 +2 位作者 王维坤 李培伦 杨文波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2-169,共8页
研究以2012至2017年在绥芬河东宁段采集的447尾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 Walbaum)为材料,对其年龄与生长及繁殖特性等个体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绥芬河大麻哈鱼种群由1+—5+龄5个年龄组构成,其中雌性个体以3+龄为主,雄... 研究以2012至2017年在绥芬河东宁段采集的447尾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 Walbaum)为材料,对其年龄与生长及繁殖特性等个体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绥芬河大麻哈鱼种群由1+—5+龄5个年龄组构成,其中雌性个体以3+龄为主,雄性个体以2+龄为主。大麻哈鱼雌、雄个体的体长-体重关系分别为:W=0.0082×L3.0604;W=0.0076×L3.0746,均属匀速生长类型;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得到3+龄大麻哈鱼雌、雄个体的叉长生长方程分别为:Lt,F=141.64×e^-0.11·(t+1.55);Lt,M=119.51×e^-0.13·(t+1.45)。利用逻辑斯蒂方程估算大麻哈鱼雌、雄个体初次性成熟叉长(L50)分别为51.53和42.15 cm。ARSS分析显示雌、雄个体的L50差异显著;大麻哈鱼的绝对繁殖力(F)、相对叉长繁殖力(FL)和相对体重繁殖力(FW)分别为3412粒、52.42粒/cm和1.17粒/g;F与叉长、体重、性腺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GSI与叉长、体重、F成显著负相关关系;F与叉长、体重的幂函数关系方程式分别为:F=0.0311×L^2.7745(R2=0.638)和F=1.946×W^0.9374(R2=0.704)。本研究为绥芬河大麻哈鱼资源保护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绥芬河 大麻哈鱼 个体生物学 体长-体重 叉长 繁殖力
下载PDF
基于耳石微化学特征的大麻哈鱼生境履历分析及其在群组鉴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继隆 刘伟 +5 位作者 杨文波 李培伦 唐富江 鲁万桥 杨健 姜涛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1-59,共9页
为研究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生活史特征及不同群组间的鉴别,本文采用电子微探针技术分析自然野生、人工增殖锶标记、人工增殖物理标记和人工养殖4组大麻哈鱼耳石样本的Sr浓度及Sr/Ca值,反演其生境履历。定量线分析结果表明,耳石S... 为研究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生活史特征及不同群组间的鉴别,本文采用电子微探针技术分析自然野生、人工增殖锶标记、人工增殖物理标记和人工养殖4组大麻哈鱼耳石样本的Sr浓度及Sr/Ca值,反演其生境履历。定量线分析结果表明,耳石Sr/Ca值波动显著,根据Sr/Ca值的特征划分了各群组大麻哈鱼淡、咸水间的生活史阶段。根据大麻哈鱼生活史特征及耳石径长参数差异的分析结果将各群组间个体进行了有效辨别。其中锶标记组个体耳石标记区Sr/Ca值达到17.033×10^(3),显著高于其他组,证实了锶标记方法的有效性。对大麻哈鱼人工增养殖组和自然野生组早期淡水生活阶段耳石径长参数(Rf1、RL)以及淡水系数(RC)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自然野生组中120μm≤R_(f1)≤200μm,20μm≤R_(L)≤30μm,0.06≤R_(C)≤0.10;人工增养殖组中240μm≤R_(f1)≤470μm,80μm≤R_(L)≤200μm,0.15≤R_(C)≤0.29。两群组间的参数差异显著,可作为群组间个体辨别的依据。本研究结果表明,耳石微化学分析技术能够有效分析大麻哈鱼的关键生活史特征,且可据此开展大麻哈鱼群组间的鉴别。研究结果可为大麻哈鱼生活史研究及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提供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哈鱼 耳石微化学 电子探针 生活史 群组鉴别
下载PDF
绥芬河大麻哈鱼的生长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继隆 刘伟 +1 位作者 王维坤 杨文波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2-58,共7页
为了解绥芬河大麻哈鱼( Oncorhynchus keta Walbaum)的年龄、生长以及初次性成熟叉长情况。通过对2015 2017年采捕到的绥芬河大麻哈鱼洄游群体241个样本的鳞片观察和基础生物学测定,将其分为1 +、2 +、3 +、4 +、5 +五个年龄组,采用Von ... 为了解绥芬河大麻哈鱼( Oncorhynchus keta Walbaum)的年龄、生长以及初次性成熟叉长情况。通过对2015 2017年采捕到的绥芬河大麻哈鱼洄游群体241个样本的鳞片观察和基础生物学测定,将其分为1 +、2 +、3 +、4 +、5 +五个年龄组,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模拟了大麻哈鱼不同性成熟年龄以及雌、雄个体间的生长,通过最大似然法估计模型的参数。残差平方和分析( ARSS)显示,绥芬河大麻哈鱼雌、雄个体间以及不同性成熟年龄组( 2 +,3 +)间的生长差异显著。采用Logistic曲线方程拟合了绥芬河大麻哈鱼的性成熟概率曲线,结果显示大麻哈鱼雌性个体的50%初次性成熟叉长( L 50 )比雄性大,ARSS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份间雌、雄个体的性成熟概率差异极其显著。此外,调查结果显示绥芬河大麻哈鱼的平均叉长有减小的趋势,且出现低龄( 1 +龄)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哈鱼( ONCORHYNCHUS keta Walbaum) 绥芬河 年龄与生长 性成熟概率
下载PDF
绥芬河大麻哈鱼增殖放流效果评估 被引量:9
4
作者 王继隆 刘伟 +2 位作者 杨文波 李培伦 王维坤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572-3578,共7页
为评估绥芬河大麻哈鱼增殖放流效果,本研究于2012—2017年在绥芬河东宁段对大麻哈鱼溯河洄游群体进行跟踪监测.共采集样本462尾,其中,标记个体(剪脂鳍)41尾.根据调查数据,计算了大麻哈鱼增殖放流回捕率,评估了增殖放流效果.结果表明:201... 为评估绥芬河大麻哈鱼增殖放流效果,本研究于2012—2017年在绥芬河东宁段对大麻哈鱼溯河洄游群体进行跟踪监测.共采集样本462尾,其中,标记个体(剪脂鳍)41尾.根据调查数据,计算了大麻哈鱼增殖放流回捕率,评估了增殖放流效果.结果表明:2010—2012年的大麻哈鱼增殖放流回捕率为0.295%,大麻哈鱼增殖放流数量效益为1∶2.87.标记组和非标记组群体年龄组均为1^+~5^+龄,平均年龄分别为3.93和3.63龄.采用Logistic曲线方程计算标记组和非标记组大麻哈鱼的50%初次性成熟叉长(L(50))分别为53.13和49.89 cm.ARSS分析结果显示,大麻哈鱼两组群体的叉长生长差异不显著,但两组间的性成熟比例差异显著.本研究表明大麻哈鱼增殖放流对其资源增殖保护具有重要作用,为今后增殖放流工作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哈鱼 50%初次性成熟叉长(L(50)) 增殖放流 效果评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