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鳍笛鲷幼鱼对不同开孔形状和尺寸人工鱼礁模型的行为偏好探究
1
作者 江满菊 郭禹 +5 位作者 秦传新 辛益 赵心冉 于刚 马振华 杨育凯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52,共11页
人工鱼礁构建对维护海洋生态和保护渔业资源至关重要。在人工鱼礁设计中,开孔形状和尺寸是关键要素,对鱼类的聚集行为有着显著性影响。针对人工鱼礁区常见的礁栖鱼类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ropterus),设计制作了不同开孔形状(圆形、正... 人工鱼礁构建对维护海洋生态和保护渔业资源至关重要。在人工鱼礁设计中,开孔形状和尺寸是关键要素,对鱼类的聚集行为有着显著性影响。针对人工鱼礁区常见的礁栖鱼类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ropterus),设计制作了不同开孔形状(圆形、正方形、菱形)和尺寸(1.0、2.0、3.0、4.0 cm)的人工鱼礁模型,观察了在室内实验池中其对幼鱼的吸引作用及其行为变化。结果显示,在未设置人工鱼礁模型的情况下,幼鱼主要聚集在实验池的边缘区域;而放入鱼礁模型后,幼鱼在鱼礁区的平均分布比例显著上升(p<0.05)。在开孔形状的研究中,3种不同形状组的幼鱼在人工鱼礁放置区(VI区)的平均分布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菱形处理组的比例最高[(19.84±6.08)%]。在开孔尺寸的研究中,3个处理组的平均分布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0 cm尺寸组(约为幼鱼体高的2.0倍)最高[(25.36±5.04)%],1.0 cm尺寸组(约为幼鱼体高的0.5倍)最低[(14.54±3.09)%]。在活动能力方面,人工鱼礁模型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幼鱼在人工鱼礁模型中的平均速度从对照组的(13.36±5.21)cm·s^(-1)降至(4.29±1.59)cm·s^(-1),平均加速度从(106.93±69.17)cm·s^(-2)降至(54.45±21.47)cm·s^(-2),活动时间百分比从(68.01±8.61)%减至(40.29±11.85)%,且在圆形、正方形和菱形4.0 cm组中均为最低。研究表明,这一阶段的红鳍笛鲷幼鱼对开孔为圆形、尺寸为4.0 cm组的人工鱼礁模型有最强的趋向性,同时其活跃程度相对较低,诱集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礁 红鳍笛鲷 诱集效果 行为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