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海外伶仃海洋牧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
1
作者 张红会 朱爱意 +3 位作者 王雪辉 袁华荣 臧能玮 陈丕茂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23年第11期51-54,共4页
参考千年生态系统评估分类体系,将珠海外伶仃海洋牧场生态系统划分为四大类共15项服务。文中利用生态经济学理论和评估技术方法对珠海外伶仃海洋牧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初步评估。研究结果表明:2020年珠海外伶仃海洋牧场生态系统... 参考千年生态系统评估分类体系,将珠海外伶仃海洋牧场生态系统划分为四大类共15项服务。文中利用生态经济学理论和评估技术方法对珠海外伶仃海洋牧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初步评估。研究结果表明:2020年珠海外伶仃海洋牧场生态系统服务总值为6,749.30×10^(4)CNY/a,单位海域面积为686.60×10^(4)CNY/(km^(2)·a);服务价值构成为:供给服务价值(57.52%)>文化服务价值(37.59%)>调节服务价值(4.88%);其中食品供给价值(55.73%)最大,占据了供给服务价值的绝大部分。此外,调节服务价值和文化服务价值也对海洋牧场生态系统服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牧场 海洋生态系统 服务价值 评估 渔业资源 珠海外伶仃
下载PDF
基于环境DNA技术的红鳍笛鲷生物量评估方法研究
2
作者 辛益 邢晓东 +4 位作者 郭禹 秦传新 于刚 马振华 王兴强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5-285,共11页
环境DNA可以定量评估水生生物丰度,但其准确性因引物与构建模式差异而有所不同。以岩礁性鱼类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ropterus)为对象,采用室内实验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的方法对红鳍笛鲷引物和探针进行设计与开发,建立DNA浓度与生... 环境DNA可以定量评估水生生物丰度,但其准确性因引物与构建模式差异而有所不同。以岩礁性鱼类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ropterus)为对象,采用室内实验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的方法对红鳍笛鲷引物和探针进行设计与开发,建立DNA浓度与生物量间的关系,解析环境DNA(eDNA)持久性和衰减的过程,初步探究了eDNA技术对红鳍笛鲷生物量评估的可行性。结果显示,当引物退火温度为60℃时,引物扩增效果最好;红鳍笛鲷eDNA浓度与生物量间呈显著正相关(R^(2)=0.93);移出红鳍笛鲷后的20 d内,eDNA衰减浓度与时间呈显著负相关(R^(2)=0.98)。对红鳍笛鲷增殖放流前后的水环境检测结果表明,放流后水体内红鳍笛鲷eDNA浓度显著增加,表明本研究所设计的引物在检测红鳍笛鲷生物量方面的可行性,可为应用eDNA技术开展红鳍笛鲷生物量的准确评估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笛鲷 环境DNA 特异性引物 生物量评估
下载PDF
基于EnhanceFish模型的鱼类增殖放流策略研究:以中山市南朗水域黄鳍棘鲷增殖放流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冯瑞玉 郭禹 +4 位作者 李金明 孙金辉 于刚 吴一桂 秦传新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0,共10页
增殖放流是增殖受损生物资源和维持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效果评估是增殖放流工作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引入EnhanceFish模型,从生态容量、种群结构、经济效益等方面对广东省中山市南朗水域黄鳍棘鲷(Acanthopagrus latus)增殖放流效果... 增殖放流是增殖受损生物资源和维持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效果评估是增殖放流工作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引入EnhanceFish模型,从生态容量、种群结构、经济效益等方面对广东省中山市南朗水域黄鳍棘鲷(Acanthopagrus latus)增殖放流效果进行评估,探讨了EnhanceFish模型在我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评估中的应用潜力。结果显示,中山市南朗水域黄鳍棘鲷最大的放流数量为160万尾,最佳放流规格为全长6 cm,可获最大净现值6.2万元,可适当提高捕捞努力量,增加渔民人均收入;EnhanceFish模型能弥补其他评估方式功能单一的劣势,在生态容量评估中结果更精确,在种群结构评估中考虑更全面,在经济效益评估中更节约成本。因此,EnhanceFish模型在我国渔业资源增殖活动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hanceFish模型 生态容量评估 种群结构 经济效益
下载PDF
广东省海洋牧场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9
4
作者 袁华荣 陈丕茂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7期141-154,共14页
采用文献查阅、海域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国内外海洋牧场的发展与现状,分析广东人工鱼礁、增殖放流和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的建设历程,海洋牧场相关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广东建有50座生态型人工鱼礁区、3个大型人工鱼礁示范... 采用文献查阅、海域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国内外海洋牧场的发展与现状,分析广东人工鱼礁、增殖放流和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的建设历程,海洋牧场相关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广东建有50座生态型人工鱼礁区、3个大型人工鱼礁示范区、1个地方人工鱼礁区和15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合计海域面积1 499.68 km~2,建造投放礁体200.4万空m~3。目前广东海洋牧场存在管理机制不完善、发展理念和认识不统一、用海海域权责不清、建设技术标准和规范缺乏、科技化程度低、产业化开发受限等问题。基于此,提出广东海洋牧场发展的对策:坚持生态优先,加强多部门统筹协作;创建有利于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模式;突破海域权属问题;建立广东海洋牧场建设技术标准体系;加强广东海洋牧场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因地制宜建立广东海洋牧场产业化模式。了解广东海洋牧场的发展现状,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探究海洋牧场产业的发展对策,可为广东海洋牧场有效管理、高效可持续开发,以及实现广东海洋牧场三产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牧场 人工鱼礁 增殖放流 产业融合 生态优先
下载PDF
珠海外伶仃岛海域海洋牧场选址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谢笑艳 陈丕茂 +5 位作者 佟飞 袁华荣 冯雪 余景 于杰 舒黎明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29,共12页
海洋牧场选址是海洋牧场建设前需首要考虑的重要环节,适宜的选址是确保海洋牧场建设成功的前提。文章从海岸线稳定性、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生态红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海洋工程和设施等5个方面选取了34个指标作为海洋牧场适宜性评价的... 海洋牧场选址是海洋牧场建设前需首要考虑的重要环节,适宜的选址是确保海洋牧场建设成功的前提。文章从海岸线稳定性、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生态红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海洋工程和设施等5个方面选取了34个指标作为海洋牧场适宜性评价的因素,建立海洋牧场选址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根据珠海外伶仃岛海域实际情况,选取岛屿海岸线长度和面积变化强度、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生态红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港口、锚地、通航密集区、海底管线等8个指标,采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对珠海外伶仃岛海域海洋牧场选址进行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无最适宜和较适宜进行海洋牧场建设的区域,一般适宜和不适宜的区域所占面积分别为33.09和45.59 km2,其中适宜海洋牧场建设区域与珠海市目前已建人工鱼礁和规划海洋牧场区域范围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 海洋牧场选址 外伶仃岛
下载PDF
北部湾北部沿岸海域鱼类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多样性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罗峥力 杨长平 +4 位作者 王良明 刘岩 单斌斌 刘蔓婷 孙典荣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47-1857,共11页
【目的】掌握北部湾北部沿岸海域鱼类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群落结构多样性变化趋势,为其渔业资源科学管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8年1月(冬季)和8月(夏季)采用底拖网调查方式对北部湾北部沿岸海域的30个调查站位进行... 【目的】掌握北部湾北部沿岸海域鱼类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群落结构多样性变化趋势,为其渔业资源科学管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8年1月(冬季)和8月(夏季)采用底拖网调查方式对北部湾北部沿岸海域的30个调查站位进行渔业资源调查数据采集,通过扫海面积法、生态特征指数法、丰度/生物量比较法(ABC曲线)等手段评估鱼类资源空间分布及多样性变化,并结合历年文献资料,与不同历史时期的鱼类资源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在北部湾北部沿岸海域共调查捕获鱼类140种,隶属于14目57科89属,以鲈形目为绝对优势类群,且生态群落优势种组成在季节间存在明显差异,即鱼类群落结构受季节变化的影响,夏季优势种为鹿斑鲾、二长棘鲷和短吻鲾,冬季优势种包括鹿斑鲾、矛尾虾虎鱼、大头白姑鱼和带鱼。北部湾北部沿岸海域鱼类丰度呈现极显著的季节差异(P<0.01,下同),夏季(146.3×103 ind/km2)>冬季(36.8×103 ind/km2),但不同海域间的丰度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鱼类生物量也存在极显著的季节差异,表现为夏季(1394.73 kg/km2)>冬季(328.24 kg/km2),不同海域间的生物量差异也不显著。在物种多样性方面,夏季北部湾北部海域鱼类群落各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总体上明显高于冬季,而不同海域间的差异均不显著。ABC曲线分析发现,鱼类丰度曲线一直在生物量曲线上方,说明鱼类群落结构受中度及以上的干扰,即个体较大鱼类的优势度被削弱,主要以生长较快、个体相对较小的鱼类为主。【结论】北部湾北部沿岸海域渔业资源量和多样性指数较历史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且群落结构更替明显。因此,今后应在渔业资源持续监测的基础上,改善北部湾生态环境,加强渔业资源养护管理,降低人为干扰,以确保鱼类群落的功能多样性和可持续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资源 群落结构 季节变化 分布特征 北部湾
下载PDF
珠海外伶仃人工鱼礁对鱼类资源养护效果初步评估 被引量:5
7
作者 冯雪 范江涛 +2 位作者 孙晓 洪洁漳 陈丕茂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228-3236,共9页
【目的】探索珠海外伶仃人工鱼礁海域鱼类资源增殖效果及礁区生境动态变化,为人工鱼礁的合理建设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于2006年8月及2009年8月、2016年5月,采用拖网调查方式对珠海外伶仃人工鱼礁区附近海域进行本底和跟踪调... 【目的】探索珠海外伶仃人工鱼礁海域鱼类资源增殖效果及礁区生境动态变化,为人工鱼礁的合理建设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于2006年8月及2009年8月、2016年5月,采用拖网调查方式对珠海外伶仃人工鱼礁区附近海域进行本底和跟踪调查,分析游泳生物种类组成、鱼类资源密度和丰度变化,确定优势种和群落特征指数,并通过礁区和对比区生态能质变动趋势分析礁区生态效应和结构稳定性。【结果】调查共采集游泳生物71种,经鉴定隶属于8目34科46属,其中鱼类36种,占50.70%;甲壳类32种,占45.07%;软体类3种,占4.23%。礁区鱼类占比从39.13%提高到63.89%。珠海外伶仃人工鱼礁区附近海域鱼类资源密度和丰度在投礁后明显增加,礁体的投放吸引了中下层鱼类聚集。根据优势种分析结果可知,中下层鱼类为人工鱼礁区附近海域主要优势类群。短吻鲾和二长棘鲷等鱼类成为礁区及其临近海域的绝对优势种类,本底调查中的优势种如黄斑蓝子鱼等大鳞舌鳎等优势度降低。群落特征指数T检验结果表明,礁区与对比区丰富度指数为极显著差异(P<0.01);礁区生态能质值显著高于对比区(P<0.05)。【结论】人工鱼礁区建设对有效影响范围内鱼类资源恢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以人工鱼礁为基础、资源修复为关键的海洋牧场建设,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和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礁 群落结构 生态能质 珠海外伶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