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赵漫 余景 +2 位作者 陈丕茂 冯雪 聂永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5期8-11,共4页
海湾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健康状况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研究回顾了生态系统健康的定义和进展,阐述了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两种方法,其中指示物种法从单物种和多物种指示物种法2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多指标综合指数法从... 海湾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健康状况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研究回顾了生态系统健康的定义和进展,阐述了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两种方法,其中指示物种法从单物种和多物种指示物种法2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多指标综合指数法从综合指数法、活力组织恢复(Vigor-organization-resilience,VOR,结构功能)法和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法3个方面进行阐述。同时,讨论了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在近海水产增养殖中的应用,展望了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生态系统 健康评价 评价方法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对罗非鱼肝脏转录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林宝 胡莹 +2 位作者 陈海刚 贾晓平 蔡文贵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86-396,共11页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作为生产量和使用量最多的一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其对水生生物具有多种毒性.本研究选用中国南方地区最重要的经济鱼类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作为实验对象,研究DEHP(50mg/kg bw)作用下...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作为生产量和使用量最多的一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其对水生生物具有多种毒性.本研究选用中国南方地区最重要的经济鱼类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作为实验对象,研究DEHP(50mg/kg bw)作用下罗非鱼肝脏组织内转录组的响应特征.利用IlluminaTM HiSeq 4000测序平台对DEHP处理组和对照组尼罗罗非鱼肝脏RNA样品分别进行转录组测序.对照组和DEHP暴露组分别获得30.10Mb和30.16Mb待分析数据(clean reads),对转录组数据进行组装并去冗余后得到58,585个Unigene.将DEHP处理组和对照组的转录组数据进行比较一共获得5,008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表达基因和下调表达基因分别为3,217个和1,791个.通过GO和KEGG功能分析后发现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为机体免疫、生殖内分泌以及脂类代谢相关基因,这表明DEHP对尼罗罗非鱼肝脏毒性主要表现为免疫毒性、生殖毒性和脂类代谢紊乱.另外,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发现转录组分析数据基本可靠.上述结果为在转录组水平筛选DEHP生物标志物,解析DEHP对罗非鱼毒性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 尼罗罗非鱼 肝脏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下载PDF
夜光遥感技术在灯光渔业上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黄微 于杰 +1 位作者 李永振 陈国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6期20-23,40,共5页
对夜光遥感在渔业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概述了夜光遥感应用于渔业研究中的理论和方法,包括夜光遥感数据特点、渔业灯光提取方法、渔业信息拟合及应用,重点介绍了DMSP-OLS数据和VIIRS/DNB数据及其优缺点,渔业灯光识别及渔船信息提取,... 对夜光遥感在渔业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概述了夜光遥感应用于渔业研究中的理论和方法,包括夜光遥感数据特点、渔业灯光提取方法、渔业信息拟合及应用,重点介绍了DMSP-OLS数据和VIIRS/DNB数据及其优缺点,渔业灯光识别及渔船信息提取,以及夜光数据在灯光渔业中的应用,为夜光遥感数据应用于灯光渔业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光遥感 灯光渔业 渔船
下载PDF
基于侧扫声纳方法的框架式人工鱼礁测量 被引量:10
4
作者 佟飞 唐振朝 +1 位作者 贾晓平 陈丕茂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9-104,共6页
为研究应用侧扫声纳技术评估已建人工鱼礁工程建设质量的可行性,于2017年4月应用侧扫声纳技术对已建1年的资源保护型人工鱼礁区进行现场勘测,随机选取AR1与AR2 2种人工鱼礁各15个,通过分析软件处理侧扫声纳实测数据,可获人工鱼礁的高度... 为研究应用侧扫声纳技术评估已建人工鱼礁工程建设质量的可行性,于2017年4月应用侧扫声纳技术对已建1年的资源保护型人工鱼礁区进行现场勘测,随机选取AR1与AR2 2种人工鱼礁各15个,通过分析软件处理侧扫声纳实测数据,可获人工鱼礁的高度、沉降量、礁体布局等状态信息。结果显示,勘测礁区AR1型礁体高度为3.74~4.76 m,平均为4.44 m,沉降率为13.52%~32.20%,平均为19.20%;AR2型礁体礁体高度为2.57~3.45 m,平均为2.85 m,沉降率为13.67%~35.75%,平均为28.66%。截至调查时间为止,2种混凝土礁体结构较完整,个别礁体倾倒,实际礁体布局与预设布局有一定偏差。2种礁体沉降度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2种礁体在投放海区的抗沉降能力差异显著,AR1型礁体抗沉降能力优于AR2型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礁 侧扫声纳技术 礁体沉降量 快速勘测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吕宋岛西北部海域灯光渔船空间分布及其与海洋涡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黄微 李永振 +1 位作者 于杰 陈国宝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19,共10页
利用2014年夜光遥感数据分析吕宋岛西北部海域(18°~22°N,117°~120°E)灯光渔船的聚集性分布特征,并结合遥感环境数据研究引起该海域渔船聚集的海洋环境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2014年研究区的渔船灯光主要出现在2-4月... 利用2014年夜光遥感数据分析吕宋岛西北部海域(18°~22°N,117°~120°E)灯光渔船的聚集性分布特征,并结合遥感环境数据研究引起该海域渔船聚集的海洋环境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2014年研究区的渔船灯光主要出现在2-4月,其中,3月灯光像元数量最多(3 417个),其次是4月(1 780个)和2月(573个);(2)日灯光像元数量时间序列结果显示,渔船灯光集中出现在2月23日至3月8日(T1),3月25日至4月7日(T2),4月23日至4月27日(T3)3个时段,其中,T1期间,灯光像元在18.6°~20.1°N,117.9°~118.6°E(A区)聚集;T2期间,灯光像元在18.6°~20.1°N,117.9°~118.6°E(B区)聚集;(3)A区和B区两个灯光密集区叶绿素a浓度升高可能与起源于吕宋岛西北部的冷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灯光遥感 灯光渔业 海洋涡 吕宋岛西北部海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