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菌藻协同调控水产养殖环境技术研究进展
1
作者 曾天宇 陈曦 +7 位作者 孟顺龙 胡庚东 李丹丹 裘丽萍 宋超 范立民 徐慧敏 徐跑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2期142-149,共8页
为发展菌藻协同水产养殖技术提供借鉴资料,概述了水产养殖生物及水环境中藻、菌的基本信息,说明了水产养殖中主要的藻和菌及使用情况,通过不同的试验来了解藻类及菌类对养殖水环境及养殖生物生长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菌藻协同系统对养殖水... 为发展菌藻协同水产养殖技术提供借鉴资料,概述了水产养殖生物及水环境中藻、菌的基本信息,说明了水产养殖中主要的藻和菌及使用情况,通过不同的试验来了解藻类及菌类对养殖水环境及养殖生物生长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菌藻协同系统对养殖水环境及养殖生物生长性能的作用,最后对优化新型高效菌藻协同调控养殖环境技术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微生态制剂 菌藻协同 水质 生长性能
原文传递
鱼类栖息地保护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洪玉珍 孟顺龙 陈家长 《农学学报》 2023年第3期82-87,共6页
为进一步促进鱼类栖息地保护与修复工作的深入开展以及保护技术的推广应用,综述了国内外鱼类栖息地评估方法和保护与修复技术的发展概况,归纳了常用的鱼类栖息地评估方法,总结了鱼类栖息地保护与修复项目中运用的技术,分析了现有保护措... 为进一步促进鱼类栖息地保护与修复工作的深入开展以及保护技术的推广应用,综述了国内外鱼类栖息地评估方法和保护与修复技术的发展概况,归纳了常用的鱼类栖息地评估方法,总结了鱼类栖息地保护与修复项目中运用的技术,分析了现有保护措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较全面的鱼类栖息地评估方法和修复措施的建议,以期为从事鱼类栖息地保护与修复工作的技术人员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栖息地保护 评估方法 保护措施 生态修复
下载PDF
臭氧对水产养殖尾水嗜水气单胞菌的杀灭效果
3
作者 柯瑞林 徐慧敏 +7 位作者 陈曦 孟顺龙 胡庚东 李丹丹 裘丽萍 宋超 范立民 任黎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13-1019,共7页
为改善臭氧消毒工艺,优化养殖尾水高效消毒技术,利用臭氧发生器及控制发生时间制备出不同浓度的臭氧水,采用悬液定量法分别测定了不同浓度臭氧水在不同胁迫时间下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杀灭效果,并与常见消毒剂过硫酸... 为改善臭氧消毒工艺,优化养殖尾水高效消毒技术,利用臭氧发生器及控制发生时间制备出不同浓度的臭氧水,采用悬液定量法分别测定了不同浓度臭氧水在不同胁迫时间下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杀灭效果,并与常见消毒剂过硫酸氢钾进行了灭菌效果比较,同时测试了臭氧处理含菌养殖尾水的实际效果。结果表明:当嗜水气单胞菌浓度为6.4×10^(5)、7.5×10^(6)、1.5×10^(7)、3.2×10^(8)CFU/mL时,用1.2 mg/L的臭氧水作用2 min时,灭菌率分别为92.66%、84.00%、80.67%、79.58%,作用6 min时灭菌率分别为100%、99.72%、99.96%、99.98%,而用400 mg/L的过硫酸氢钾作用6 min时灭菌率才达到100%;用1.2 mg/L臭氧水对含菌浓度为2.3×103、2.7×10^(5)CFU/mL的养殖尾水作用6 min,灭菌率皆达到100%。研究表明,臭氧消毒灭菌效率远高于过硫酸氢钾,臭氧水在最佳质量浓度为1.2 mg/L、作用时间为6 min时,能够高效杀灭嗜水气单胞菌,其灭菌率与含菌量、臭氧质量浓度和作用时间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消毒 嗜水气单胞菌 养殖尾水 灭菌效果
下载PDF
微山湖人工鱼礁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4
作者 洪玉珍 高宇航 +7 位作者 陈曦 王伟萍 裘丽萍 宋超 范立民 李丹丹 孟顺龙 徐跑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21,共11页
为了解人工鱼礁的投放对南四湖微山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分别于2021年10月(秋季)及2021年12月(冬季)对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微山湖共鉴定出8门66属143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为64种,占总种数... 为了解人工鱼礁的投放对南四湖微山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分别于2021年10月(秋季)及2021年12月(冬季)对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微山湖共鉴定出8门66属143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为64种,占总种数的44.76%,且两次调查中各区域优势种均以蓝藻门和绿藻门为主。秋季对照区、塑料礁区和水泥礁区浮游植物密度分别为1 304.17×10^(4)、3 026.30×10^(4)和4 154.82×10^(4)cells/L,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99、2.71和2.67;冬季对照区、塑料礁区和水泥礁区浮游植物密度分别为2 091.46×10^(4)、1 639.52×10^(4)和1 286.47×10^(4)cells/L,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52、2.51和2.54。结果表明,人工鱼礁的投放促进了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但随着鱼礁投放时间的延长,鱼礁内存在淤泥堆积的现象,减弱了其对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促进作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影响微山湖人工鱼礁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秋季为COD_(Mn)、TP、NO_(3)^(-)-N、T、DO;冬季为TN、TP、NH_(3)-N、NO_(2)^(-)-N、DO、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山湖 人工鱼礁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下载PDF
菌藻协同对大口黑鲈养殖水环境、生长和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5
作者 曾天宇 陈曦 +8 位作者 徐慧敏 孟顺龙 金渝钦 胡庚东 李丹丹 裘丽萍 宋超 范立民 徐跑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7,共9页
为探索添加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小球藻+枯草芽孢杆菌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养殖水环境、生长性能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在1000 L聚乙烯桶中进行试验,共设置空白组(饲喂基础饲料... 为探索添加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小球藻+枯草芽孢杆菌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养殖水环境、生长性能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在1000 L聚乙烯桶中进行试验,共设置空白组(饲喂基础饲料)、小球藻组、枯草芽孢杆菌组和菌藻混合组(水体中同时添加小球藻和枯草芽孢杆菌)4个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50尾体质量为(11.71±0.90)g的大口黑鲈,进行6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过程中,与空白组相比,加藻/菌试验组水体中所测理化指标总体上均有所优化,各试验组总氮、总磷和溶解氧含量差异较小,而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含量相差较大,尤其是菌藻混合组水体中的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含量在多数时间点均达到了最低水平(P<0.05);试验结束时,各试验组大口黑鲈的体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较空白组有所增加,但仅菌藻混合组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试验过程中,与空白组相比,加藻/菌试验组鱼肝脏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溶菌酶(LZM)活力总体上均显著提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尤其是菌藻混合组的抗氧化效果更好。研究表明,在水环境中添加小球藻或枯草芽孢杆菌均可以改善水质环境,促进大口黑鲈生长,提高其抗氧化和免疫能力,藻菌协同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小球藻 枯草芽孢杆菌 水质 生长性能
下载PDF
水生植物、附生微生物及其对渔业生态环境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6
作者 范丁月 徐慧敏 +6 位作者 裘丽萍 李丹丹 胡庚东 范立民 宋超 陈家长 孟顺龙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0期159-164,共6页
渔业生态环境问题一直以来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发现水生植物及其附生微生物在去除水体污染物方面具有显著作用,是一种绿色高效的水质调控措施,在渔业生态环境调控方面应用广泛。文章从水生植物修复手段、水生植物-附生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 渔业生态环境问题一直以来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发现水生植物及其附生微生物在去除水体污染物方面具有显著作用,是一种绿色高效的水质调控措施,在渔业生态环境调控方面应用广泛。文章从水生植物修复手段、水生植物-附生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水生植物及其附生微生物对渔业水域典型污染物的作用等角度,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明确水生植物及其附生微生物在水质调控中的重要作用,指出水生植物-附生微生物生态调控手段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该调控手段的研究方向,可为渔业生态环境的调控提供更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附生微生物 渔业环境 水质调控 生态修复
原文传递
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7
作者 郑仕夫 徐慧敏 +6 位作者 陈曦 裘丽萍 宋超 范立民 李丹丹 孟顺龙 徐跑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2期159-164,共6页
随着中国水产养殖的快速发展,养殖尾水排放造成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如何处理养殖尾水成为了近年来要着重研究的内容。目前,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主要包含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等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常常组合使用。结合国内外的... 随着中国水产养殖的快速发展,养殖尾水排放造成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如何处理养殖尾水成为了近年来要着重研究的内容。目前,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主要包含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等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常常组合使用。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对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的物理、化学及生物技术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并对未来中国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提供一些参考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尾水处理 现状 趋势
原文传递
吉富罗非鱼养殖池塘水质调控集成技术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郑尧 陈家长 +4 位作者 裘丽萍 周瑶 李丹丹 孙旋辉 邴旭文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7期193-197,共5页
以吉富罗非鱼养殖池塘为对象,集成上、中、下层水质调控技术,研究其对池塘水质氮、磷净化效果。通过设置对照组(Y1)、5%蕹菜+5%填料+泼藻组(Y2)、5%蕹菜+5%填料+不泼藻组(Y3)、10%蕹菜+5%填料+泼藻组(Y4)、10%蕹菜+5%填料+不泼藻组(Y5)... 以吉富罗非鱼养殖池塘为对象,集成上、中、下层水质调控技术,研究其对池塘水质氮、磷净化效果。通过设置对照组(Y1)、5%蕹菜+5%填料+泼藻组(Y2)、5%蕹菜+5%填料+不泼藻组(Y3)、10%蕹菜+5%填料+泼藻组(Y4)、10%蕹菜+5%填料+不泼藻组(Y5)、5%蕹菜+10%填料+泼藻组(Y6)、5%蕹菜+10%填料+不泼藻组(Y7),测定高锰酸盐指数(CODMn)、叶绿素a、总氮(TN)、NH3-N、NO-2-N、NO-3-N、总磷(TP)、PO4^3--P等水质指标,并进行环境、效益评估。水质处理效果最优为NO-3-N、NO-2-N,CODMn、NH3-N、PO4^3--P处理效果也较好,后期(8-9月)TP明显升高,Y4、Y5水质净化效果好。Y1、Y5经济效益较好。集成上、中、下层水质调控技术可显著增强水质氮、磷去除效果,Y5适合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养殖 底泥 池塘水质调控 原位修复 集成
下载PDF
安徽养殖中华绒螯蟹体内砷形态的分布特征及膳食风险评估 被引量:8
9
作者 刘香丽 汪倩 +4 位作者 宋超 范立民 孟顺龙 裘丽萍 陈家长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5-114,共10页
为评价安徽典型池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体内砷(As)污染水平和膳食风险,该研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和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HPLC-ICP-MS)分别检测了安徽8个主要养殖区共计27份中华绒螯蟹样本... 为评价安徽典型池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体内砷(As)污染水平和膳食风险,该研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和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HPLC-ICP-MS)分别检测了安徽8个主要养殖区共计27份中华绒螯蟹样本体内总砷及砷胆碱(AsC)、砷甜菜碱(AsB)、一甲基砷酸(MMA)、二甲基砷酸(DMA)、亚砷酸盐(AsⅢ)和砷酸盐(AsⅤ)6种砷形态水平。结果表明,总砷和6种砷形态总和质量分数范围分别为0.073~1.433 mg·kg^−1和0.039~0.543 mg·kg^−1,且在无为、芜湖、当涂、滁州和蚌埠研究区6种砷形态总和均达到总砷质量分数的60%以上。AsB为砷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在所有研究地区AsB占6种砷形态总和的55%~91%;除安庆、巢湖、宣城和滁州外,AsB占总砷比例均高于50%,且6种砷形态质量分数比较为AsB>AsC>AsⅢ>DMA>MMA>AsⅤ。以无机砷(AsⅢ和AsⅤ)总质量分数和靶标危害系数(THQ)值评价中华绒螯蟹的膳食风险,8个地区27份样本中中华绒螯蟹体内无机砷质量分数为0.004~0.040 mg·kg^−1,计算THQ值介于0.006~0.065,远低于标准1,说明该批中华绒螯蟹不存在膳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砷形态 HPLC-ICP-MS 膳食风险评估 安徽
下载PDF
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10
作者 柯瑞林 任黎华 孟顺龙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29期146-151,共6页
随着中国水产养殖业不断发展,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的提高显得越来越迫切。近年来,随着水产工厂化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未经妥善处理的养殖尾水不仅增加周边环境中水生生物的死亡率,还会导致周围水体出现富营养化,从而限制水产养殖业发展... 随着中国水产养殖业不断发展,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的提高显得越来越迫切。近年来,随着水产工厂化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未经妥善处理的养殖尾水不仅增加周边环境中水生生物的死亡率,还会导致周围水体出现富营养化,从而限制水产养殖业发展,影响产业升级。笔者对目前尾水处理工艺的研究进行了简要概述,对净水材料筛选和臭氧消毒技术进行了总结,综述了人工湿地技术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展望,以期为优化水质净化模式,对水产养殖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提供可借鉴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水处理 净水材料 臭氧消毒 人工湿地技术
原文传递
人工鱼礁建设研究进展及其作用机理
11
作者 高宇航 陈曦 +7 位作者 孟顺龙 胡庚东 李丹丹 裘丽萍 宋超 范立民 徐慧敏 徐跑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23期138-144,共7页
为了进一步推动人工鱼礁建设的深入发展和明确在人工鱼礁投放后产生的作用机理,对国内外有关人工鱼礁的建设进行了概述,并全面阐述了不同分类原则下人工鱼礁的类型划分实例,阐明了人工鱼礁建设对渔业资源的养护作用,并从流场效应、非生... 为了进一步推动人工鱼礁建设的深入发展和明确在人工鱼礁投放后产生的作用机理,对国内外有关人工鱼礁的建设进行了概述,并全面阐述了不同分类原则下人工鱼礁的类型划分实例,阐明了人工鱼礁建设对渔业资源的养护作用,并从流场效应、非生物环境变化和渔业资源增殖角度对人工鱼礁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总结归纳,提出了人工鱼礁的材料选择、建设以及管理等方面要求,展望了人工鱼礁的发展前景并提出未来人工鱼礁建设的重点研究方向,为今后的人工鱼礁建设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礁 渔业环境保护 渔业资源 发展概况 研究实例 作用机理
原文传递
5种人工鱼礁模型对翘嘴鲌幼鱼的诱集效果研究
12
作者 高宇航 陈曦 +5 位作者 裘丽萍 宋超 范立民 李丹丹 孟顺龙 徐跑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8期149-155,共7页
为研究正方通体礁(T1型)、三角通体礁(T2型)、正方箱式礁(X1型)、三角箱式礁(X2型)、正方体礁(F1型)5种不同构造的人工鱼礁对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幼鱼的诱集效果。使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观察了不同人工鱼礁模型对翘嘴鲌幼鱼行为以... 为研究正方通体礁(T1型)、三角通体礁(T2型)、正方箱式礁(X1型)、三角箱式礁(X2型)、正方体礁(F1型)5种不同构造的人工鱼礁对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幼鱼的诱集效果。使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观察了不同人工鱼礁模型对翘嘴鲌幼鱼行为以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放置人工鱼礁的对照组,翘嘴鲌幼鱼聚集分布在两侧;放置的5种人工鱼礁模型,对翘嘴鲌幼鱼均产生了一定的诱集效应,其中以可利用空间最为合适、便于通过,遮蔽效果最好的T2型人工鱼礁模型对翘嘴鲌幼鱼的诱集效应最佳;F1型、T1型人工鱼礁模型对翘嘴鲌幼鱼的诱集效应由于礁体模型的诱集有效空间、遮蔽效应的减少而下降;X1型、X2型人工鱼礁模型的箱式设计的诱集效果不如前3种鱼礁,但根据试验结果分析显示,5种人工鱼礁模型对翘嘴鲌幼鱼的诱集效果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5种人工鱼礁模型对翘嘴鲌幼鱼诱集效果的差异可能是由礁体模型的不同结构设计和翘嘴鲌幼鱼的活动习性共同作用下产生的,T2型人工鱼礁模型可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礁 诱集效果 室内鱼礁模拟试验 翘嘴鲌 平均分布率
原文传递
基于高通量测序及Biolog-ECO方法的雄安新区鲥鯸淀细菌群落结构与功能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邓茹 陈曦 +2 位作者 裘丽萍 孟顺龙 陈家长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52-759,共8页
为了解渔业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特征对生态循环的影响,基于高通量测序与Biolog-ECO相结合的方法,探究白洋淀鲥鯸淀湿地浮游微生物和不同基质附着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其碳源利用能力。结果表明:鲥鯸淀湿地中优势菌群为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 为了解渔业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特征对生态循环的影响,基于高通量测序与Biolog-ECO相结合的方法,探究白洋淀鲥鯸淀湿地浮游微生物和不同基质附着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其碳源利用能力。结果表明:鲥鯸淀湿地中优势菌群为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等,其中,浮游细菌与附着细菌在组成及丰度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蓝细菌门是浮游细菌第一优势菌门,疣微菌门是附着细菌第一优势菌门;Biolog-ECO板中平均每孔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ur development,AWCD)检测发现,不同微生物组的碳源利用能力与时间表现出正相关性;浮游生物的变化幅度最大,说明对碳源利用能力最强,其生物活性明显高于附着微生物,不同基质上的附着微生物活性依次为人工水草>芦苇>棕榈片>网片基质;主成分分析显示,不同微生物群落代谢作用的主要碳源类型为氨基酸类、聚合糖类和醇类,不同微生物群落差异主要体现在对氨基酸类和聚合糖类碳源的利用上。研究表明,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是导致微生物利用碳源整体能力和偏好程度不同的主要原因之一,相对附着细菌而言,浮游细菌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面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鲥鯸淀 高通量测序 Biolog-ECO 浮游细菌 附着细菌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灭多威对斑马鱼胚胎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陆妍 陈曦 +6 位作者 裘丽萍 胡庚东 宋超 范立民 郑尧 孟顺龙 陈家长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72-480,共9页
为探究灭多威对斑马鱼胚胎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及氧化损伤效应,将受精后6 h内的斑马鱼胚胎暴露在浓度为0、2、20、200μg·L;的灭多威溶液中,分别在24、48、72、96 h时测定斑马鱼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 为探究灭多威对斑马鱼胚胎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及氧化损伤效应,将受精后6 h内的斑马鱼胚胎暴露在浓度为0、2、20、200μg·L;的灭多威溶液中,分别在24、48、72、96 h时测定斑马鱼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暴露于灭多威后,SOD活性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各浓度处理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CAT活性表现为先被诱导后抑制减弱的效应,其中20、200μg·L;处理组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R、GSH、GSSG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处理组斑马鱼胚胎体内MDA含量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趋势。灭多威对斑马鱼胚胎具氧化应激效应,造成鱼体内抗氧化防御因子活性水平及MDA含量发生改变,干扰抗氧化防御系统正常工作,具有氧化损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多威 斑马鱼 胚胎 抗氧化防御因子 氧化损伤
下载PDF
鲥[鱼侯]淀不同基质附着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及PICRUSt功能预测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邓茹 陈曦 +2 位作者 裘丽萍 孟顺龙 陈家长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22,共10页
为了解湖泊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功能,实验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鲥[鱼侯]淀芦苇、棕榈片、人工水草、网片四种不同基质附着细菌的群落结构组成,并采用PICRUSt对菌群功能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显示:鲥... 为了解湖泊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功能,实验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鲥[鱼侯]淀芦苇、棕榈片、人工水草、网片四种不同基质附着细菌的群落结构组成,并采用PICRUSt对菌群功能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显示:鲥[鱼侯]淀四种基质附着细菌群落组成丰富,共检测出38门91纲183目338科646属,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通过α-多样性分析发现四种基质附着细菌多样性指数大小依次为芦苇基质>棕榈片基质>人工水草基质>网片基质,丰富度依次为棕榈片基质>芦苇基质>网片基质>人工水草基质。进行PCoA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棕榈片基质与芦苇基质的附着细菌群落较为相似,而网片基质与人工水草基质较为相似。采用PICRUSt进行菌群功能预测分析,表明主要的COG功能包括氨基酸运输和代谢、细胞壁/细胞膜/膜结构的生物合成、能量产生和转换、信号转导机制、无机离子转运与代谢、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和代谢等共涉及22个功能基因家族。以上结果表明,生态修复中天然芦苇的微生物多样性最优且自我净化能力最强,其次是棕榈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着细菌 生物膜 高通量测序 PICRUSt功能预测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EM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概述 被引量:9
16
作者 邓茹 孟顺龙 +1 位作者 陈家长 陈春光 《中国农学通报》 2020年第11期142-148,共7页
为了能改善水质、渔业增殖和修复生态环境,EM菌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鉴于此,本研究系统梳理了EM菌的定义及来源,综述了国内外近几十年EM菌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效果及其作用机理,阐述了影响EM菌作用效果的因素等... 为了能改善水质、渔业增殖和修复生态环境,EM菌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鉴于此,本研究系统梳理了EM菌的定义及来源,综述了国内外近几十年EM菌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效果及其作用机理,阐述了影响EM菌作用效果的因素等;发现EM菌在调控微生物生态结构、降低水环境中有害物质、提高免疫、增重增产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但EM菌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且生产技术及应用过程等还存在着不足。因此今后应提高生产技术,建立和提高筛选系统,并开发EM菌在水产养殖研究和应用的新领域,为水产养殖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并为可持续养殖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菌 水产养殖 水生环境 微生物菌群 作用机理 增殖
原文传递
人工鱼巢及其在渔业资源增殖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邓茹 孟顺龙 陈家长 《中国农学通报》 2020年第2期138-143,共6页
为了进一步促进人工鱼巢技术研究的深入开展和渔业资源增殖技术的推广应用,笔者综述了国内外人工鱼巢养殖技术的发展概况,并系统汇总了国内外不同类型人工鱼巢在渔业资源增殖中的研究实例,阐明了人工鱼巢养殖技术的增产增效作用,并对国... 为了进一步促进人工鱼巢技术研究的深入开展和渔业资源增殖技术的推广应用,笔者综述了国内外人工鱼巢养殖技术的发展概况,并系统汇总了国内外不同类型人工鱼巢在渔业资源增殖中的研究实例,阐明了人工鱼巢养殖技术的增产增效作用,并对国内外人工鱼巢的类型、构造、材质进行了总结归纳,提出了人工鱼巢的选址、建设、管理等要求,展望了人工鱼巢的发展前景并指出了人工鱼巢技术的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巢 渔业资源 增殖 发展概况 研究实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