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刀鲚胸鳍条和耳石微化学“指纹”相似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姜涛 刘洪波 +1 位作者 轩中亚 杨健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0-107,共8页
耳石微化学被广泛应用于鱼类洄游生态学研究,但耳石的摘取难免会造成鱼的死亡和损伤,故寻找可以快捷、非致死地替代耳石进行微化学分析的材料很有意义。为此,本研究比较了刀鲚(Coilia nasus)胸鳍条和耳石微化学的相似性特征。耳石的锶... 耳石微化学被广泛应用于鱼类洄游生态学研究,但耳石的摘取难免会造成鱼的死亡和损伤,故寻找可以快捷、非致死地替代耳石进行微化学分析的材料很有意义。为此,本研究比较了刀鲚(Coilia nasus)胸鳍条和耳石微化学的相似性特征。耳石的锶钙比值(Sr/Ca)和Sr含量图谱分型结果分别很好地对应了所研究的洄游型、淡水定居型和陆封型的典型个体。胸鳍条微化学结果显示,湖鲚和短颌鲚2类个体呈现出稳定的低Sr/Ca值[(1.38±0.52)~(2.04±0.74)和(1.40±0.32)~(1.81±0.66)]与刀鲚胸鳍条生活史第一阶段的特征相吻合[(2.06±0.64)~(2.26±0.29)],这些均反映了淡水生境“指纹”的特征。刀鲚胸鳍条Sr含量图谱和耳石相似,自核心至边缘可分为明显的3个阶段,分别对应于面分布图上自核心至边缘的蓝色、绿色、蓝色之间微化学“指纹”的变化。由此可见,刀鲚胸鳍条可以作为耳石的非致死、低损伤的代替材料,用于刀鲚洄游习性、生境履历等研究。同时,由于胸鳍条具有取样和前处理的优势,在其他鱼类资源或标志放流评价研究时,可以考虑以胸鳍条代替耳石来开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鳍条 耳石 刀鲚 湖鲚 短颌鲚 微化学
下载PDF
茜素络合物对鲤仔鱼耳石标记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邱晨 姜涛 +2 位作者 陈修报 刘洪波 杨健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54-1765,共12页
利用100 mg/L的茜素络合物(alizarin complexone,ALC)对鲤仔鱼进行48 h的水环境浸泡标记,以探讨该ALC标记方法的特征,及其对矢耳石、星耳石和微耳石的标记效果以及鱼体ALC浸泡、续养恢复与耳石ALC标记区域形成和消失的时滞进行研究。结... 利用100 mg/L的茜素络合物(alizarin complexone,ALC)对鲤仔鱼进行48 h的水环境浸泡标记,以探讨该ALC标记方法的特征,及其对矢耳石、星耳石和微耳石的标记效果以及鱼体ALC浸泡、续养恢复与耳石ALC标记区域形成和消失的时滞进行研究。结果显示,3种耳石在可见光和荧光下均能检测到明显的标记环。其中星耳石的标记效果最佳,微耳石次之。耳石上荧光信号出现和消失的时间与鱼体ALC浸泡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均存在1 d的时滞。此外,浸泡标记过的鲤仔鱼在进行了长达50 d的续养恢复后,其耳石上的ALC标记环仍清晰可见。研究表明,ALC标记法所形成的标记环在耳石上可长期存在,使用ALC对鲤仔鱼进行生态标记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石 茜素络合物 荧光标记
下载PDF
溯河洄游长江刀鲚(Coilia nasus)摄食虾类的调查 被引量:22
3
作者 姜涛 刘洪波 +1 位作者 李孟孟 杨健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58-463,共6页
刀鲚(Coilia nasus)是长江的名贵经济鱼类.虽然传统上认为其溯河生殖洄游全过程不会摄食,但该问题一直尚未完全弄清.作为有效解明这一问题的第一步,本研究在前期长江流域干流和湖泊刀鲚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先利用耳石微化学技术筛选出长... 刀鲚(Coilia nasus)是长江的名贵经济鱼类.虽然传统上认为其溯河生殖洄游全过程不会摄食,但该问题一直尚未完全弄清.作为有效解明这一问题的第一步,本研究在前期长江流域干流和湖泊刀鲚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先利用耳石微化学技术筛选出长江河口区、江苏江段、安徽江段和鄱阳湖水域溯河洄游型的刀鲚个体,再对其胃、肠容物的大型游泳动物(鱼、虾类)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在河口区、江苏和安徽江段所有刀鲚个体胃充塞度为0级,均未发现摄食有游泳动物;而鄱阳湖水域刀鲚个体的胃充塞度达4~5级,均发现有摄食淡水虾类的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和秀丽白虾(Exopalaemon modestus)的情况.其中29%和71%的刀鲚胃中分别含有1只和2只虾.所有刀鲚个体肠内均未发现有内容物.鉴于鄱阳湖已被确定为溯河洄游型刀鲚的产卵场之一,结果表明长江刀鲚在经河口,通过长江江苏和安徽江段干流到达鄱阳湖产卵场的过程中应该不会摄食大型游泳动物;而进入鄱阳湖产卵场后会开始摄食日本沼虾和秀丽白虾.这种两阶段的现象可能反映出了刀鲚的一种在洄游通道上节约能量,以利长距离溯河;而在产卵场补充能量,以利于性腺最终成熟的生存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鲚 溯河洄游 摄食 日本沼虾 秀丽白虾 长江 鄱阳湖
下载PDF
基于耳石微化学的乌苏里白鲑生境履历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王继隆 刘伟 +4 位作者 王臣 李培伦 唐富江 姜涛 杨健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25-831,共7页
为了分析乌苏里白鲑(Coregonus ussuriensis Berg)的洄游生态类型及生境履历,采用X射线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EPMA)研究了2013年12月、2014年1月黑龙江干流2尾和松花江干流2尾乌苏里白鲑矢耳石的锶(Sr)、钙(Ca)元素微化学特征。定量线... 为了分析乌苏里白鲑(Coregonus ussuriensis Berg)的洄游生态类型及生境履历,采用X射线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EPMA)研究了2013年12月、2014年1月黑龙江干流2尾和松花江干流2尾乌苏里白鲑矢耳石的锶(Sr)、钙(Ca)元素微化学特征。定量线分析结果显示,乌苏里白鲑耳石锶钙比值(Sr/Ca×10^3)波动显著,具有对应淡水生活的低值区(小于5),而且还有对应咸水生活的高值区(大于10),显示了乌苏里白鲑的溯河洄游履历;耳石元素面分析结果也显示乌苏里白鲑的淡水-咸水洄游的特征。结合耳石年轮特征分析,乌苏里白鲑具有年度(季节)洄游特征,部分群体有规律在淡水-咸水中季节洄游,不同个体在淡水、咸水之间停留时间存在较大差异。研究表明,乌苏里白鲑伴随着季节性洄游特征,具有江海或者淡水-河口之间洄游的履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苏里白鲑 电子探针 耳石微化学 生活史
下载PDF
基于耳石微化学特征的大麻哈鱼生境履历分析及其在群组鉴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王继隆 刘伟 +5 位作者 杨文波 李培伦 唐富江 鲁万桥 杨健 姜涛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1-59,共9页
为研究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生活史特征及不同群组间的鉴别,本文采用电子微探针技术分析自然野生、人工增殖锶标记、人工增殖物理标记和人工养殖4组大麻哈鱼耳石样本的Sr浓度及Sr/Ca值,反演其生境履历。定量线分析结果表明,耳石S... 为研究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生活史特征及不同群组间的鉴别,本文采用电子微探针技术分析自然野生、人工增殖锶标记、人工增殖物理标记和人工养殖4组大麻哈鱼耳石样本的Sr浓度及Sr/Ca值,反演其生境履历。定量线分析结果表明,耳石Sr/Ca值波动显著,根据Sr/Ca值的特征划分了各群组大麻哈鱼淡、咸水间的生活史阶段。根据大麻哈鱼生活史特征及耳石径长参数差异的分析结果将各群组间个体进行了有效辨别。其中锶标记组个体耳石标记区Sr/Ca值达到17.033×10^(3),显著高于其他组,证实了锶标记方法的有效性。对大麻哈鱼人工增养殖组和自然野生组早期淡水生活阶段耳石径长参数(Rf1、RL)以及淡水系数(RC)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自然野生组中120μm≤R_(f1)≤200μm,20μm≤R_(L)≤30μm,0.06≤R_(C)≤0.10;人工增养殖组中240μm≤R_(f1)≤470μm,80μm≤R_(L)≤200μm,0.15≤R_(C)≤0.29。两群组间的参数差异显著,可作为群组间个体辨别的依据。本研究结果表明,耳石微化学分析技术能够有效分析大麻哈鱼的关键生活史特征,且可据此开展大麻哈鱼群组间的鉴别。研究结果可为大麻哈鱼生活史研究及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提供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哈鱼 耳石微化学 电子探针 生活史 群组鉴别
下载PDF
黄海南部蓝点马鲛耳石微量元素 被引量:5
6
作者 潘新冬 张弛 +6 位作者 叶振江 徐宾铎 李建超 刘阳 姜涛 杨健 田永军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07-916,共10页
应用激光剥蚀(LA)-ICPMS技术对采集于黄海南部吕泗产卵场的产卵期蓝点马鲛耳石横截面从核心到边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耳石微结构分析比较各测定元素与钙的比值在不同生活史阶段的变化。结果显示,测定的Li、Na、Mg、Fe、Co、Sr和Ba含量在... 应用激光剥蚀(LA)-ICPMS技术对采集于黄海南部吕泗产卵场的产卵期蓝点马鲛耳石横截面从核心到边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耳石微结构分析比较各测定元素与钙的比值在不同生活史阶段的变化。结果显示,测定的Li、Na、Mg、Fe、Co、Sr和Ba含量在耳石上均呈非均匀分布,但Ba∶Ca比值从核心到边缘波动较大(2.13~5.05μmol/mol),总体为核心(0~40μm)部分高,核心向外(40~320μm)部分快速下降,其余部分(320~1 440μm)低。Ba∶Ca比值在不同生活史阶段间表现出了显著性差异,孵化阶段明显高于越冬和产卵阶段。相较其他元素,Ba元素更适合作为标志性元素重建蓝点马鲛生境履历。根据Ba∶Ca比值重建了黄海南部蓝点马鲛的生境履历,结果发现它们在胚胎发育和孵化阶段生活在高Ba浓度生境,早期发育阶段游离近岸高Ba浓度生境,随后的生长发育阶段则会长期处于Ba浓度稍低的生境进行越冬和产卵洄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点马鲛 生境履历 耳石微化学 LA-ICPMS 黄海南部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I序列的中华绒螯蟹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轩中亚 薛竣仁 +3 位作者 陈修报 姜涛 刘洪波 杨健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22,共8页
为了解不同地区野生、养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及遗传分化情况,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序列,研究中华绒螯蟹长江流域安徽无为江段、山东东营黄河口、文献报道的辽河野生群体以及湖... 为了解不同地区野生、养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及遗传分化情况,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序列,研究中华绒螯蟹长江流域安徽无为江段、山东东营黄河口、文献报道的辽河野生群体以及湖南大通湖、辽宁盘锦养殖群体的遗传学特征。结果显示:上述5个群体共有36个变异位点,其中简约信息位点8个。盘锦养殖群体(PJ)、东营野生群体(DY)、无为野生群体(WW)、大通湖养殖群体(DTH)以及辽河野生群体(LH)的单倍型数分别为6个、5个、9个、5个和7个,其中单倍型Hap15、16、17为LH群体的独有单倍型,单倍型Hap6、7、8、10为DY群体的独有单倍型,单倍型Hap11为PJ群体独有单倍型,单倍型Hap12、13、14为DTH群体独有单倍型,其中DTH08个体的单倍型与合浦绒螯蟹更接近。LH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Hd)最高,而DTH群体的核苷酸多样性(Pi)最高;WW群体的单倍型与核苷酸多样性最低。中华绒螯蟹5群体间基于COI序列的固定指数FST值为-0.034~0.089,分化程度极低,群体间的基因流为5.119~∞,显示不同种群之间基因交流较为频繁,没有明显的遗传结构。系统发育树和单倍型网络图结果显示:单倍型之间不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化特征,不同地理群体之间的种质混杂情况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种质 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