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氏罗非鱼性腺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奕 赵婷婷 +2 位作者 胡隐昌 罗建仁 牟希东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40-346,共7页
为了解布氏罗非鱼性腺分化的时间和性腺发育的特点,本研究通过组织学方法观察不同发育时期的布氏罗非鱼(Tilapia buttikoferi)性腺的组织形态结构。结果显示:布氏罗非鱼出膜后的20 d卵巢分化,分化的标志是出现卵巢腔;精巢分化晚于卵巢,... 为了解布氏罗非鱼性腺分化的时间和性腺发育的特点,本研究通过组织学方法观察不同发育时期的布氏罗非鱼(Tilapia buttikoferi)性腺的组织形态结构。结果显示:布氏罗非鱼出膜后的20 d卵巢分化,分化的标志是出现卵巢腔;精巢分化晚于卵巢,分化标志为精巢内形成精小叶;雄性个体在180日龄达到性成熟,而雌性个体240日龄才完全成熟。布氏罗非鱼卵巢发育分为6个时期:卵原细胞期,初级卵母细胞小生长期,初级卵母细胞生长期,初级卵母细胞大生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第Ⅱ时相卵母细胞有多个核仁,出现单层滤泡膜;第Ⅲ时相卵母细胞出现空泡,核仁环状贴核膜排列,后期出现双层滤泡膜结构;第Ⅳ时相卵母细胞出现卵黄颗粒和粗大的核仁;第Ⅴ时相卵母细胞,其核膜溶解,核仁消失,细胞质内充满大的卵黄颗粒,空泡与卵黄颗粒交互排列。在五期卵巢中同时存在Ⅱ、Ⅲ、Ⅳ时相卵母细胞,并且靠近卵巢壁的卵母细胞发育时期要早于中间,布氏罗非鱼产卵类型为非同步分批。布氏罗非鱼精巢为小叶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罗非鱼 性腺发育 组织学结构
下载PDF
不同曝气策略对SBBR处理模拟水产养殖废水净化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张世羊 张学辉 +2 位作者 何鑫 汪学杰 王广军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为研究不同曝气策略对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净化模拟的罗非鱼工厂化养殖废水的影响,实验设计构建了5个形态结构相同的SBBR反应器,探究在两个既定溶解氧(DO)水平下(即曝气段DO=2或3 mg/L)不同曝停比(1h/5h、2h/4h、3h/3h、4h/2h、5h/... 为研究不同曝气策略对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净化模拟的罗非鱼工厂化养殖废水的影响,实验设计构建了5个形态结构相同的SBBR反应器,探究在两个既定溶解氧(DO)水平下(即曝气段DO=2或3 mg/L)不同曝停比(1h/5h、2h/4h、3h/3h、4h/2h、5h/1h)对其净化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曝停比工况下氮素去除途径主要为同步硝化反硝化。总氨氮的去除率随曝停比的增大呈升高趋势。在曝气段DO=2 mg/L工况下,总无机磷氮的去除率随曝停比的增加呈升高趋势,硝化过程是影响氮素去除的主要因素。而在曝气段DO=3 mg/L工况下,总无机磷氮的去除率随曝停比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曝停比为4/2时达到最高。实验工况下不同溶解氧水平对COD的去除无显著影响,但是不同曝停比对COD的去除却有显著影响。在曝气段DO=2 mg/L工况下,出水磷浓度随曝停比的增加呈先积累后去除趋势,且磷素的去除率随曝停比的增加而增加。而在曝气段DO=3 mg/L工况下,磷素去除率均为正值,且随曝停比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曝停比为4/2时达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 曝停比 水产养殖废水 同步硝化反硝化
下载PDF
流溪河入侵鱼类豹纹脂身鲶的年龄与生长特征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飞 韦慧 +4 位作者 胡隐昌 顾党恩 牟希东 罗渡 徐猛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2-30,共9页
2015年12月-2016年11月,在广州市流溪河采集豹纹脂身鲶(Pterygoplichthys pardalis)404尾,以微耳石为主要年龄鉴定材料开展种群年龄结构和生长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流溪河豹纹脂身鲶体长为55~392 mm,体重为4.67~986.11 g,雌、雄鱼体长与... 2015年12月-2016年11月,在广州市流溪河采集豹纹脂身鲶(Pterygoplichthys pardalis)404尾,以微耳石为主要年龄鉴定材料开展种群年龄结构和生长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流溪河豹纹脂身鲶体长为55~392 mm,体重为4.67~986.11 g,雌、雄鱼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分别为W♀=6.309×10-5 L 2.785(n=180,R 2=0.932)、W♂=7.686×10-5 L 2.732(n=109,R 2=0.955)。采集样本由1~5龄5个龄组组成,2龄鱼为其优势龄组,占样本总量的37.88%。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雌、雄鱼体长生长方程分别为L t♀=453.062[1-e-0.281(t+0.267)]、L t♂=494.171[1-e-0.253(t+0.186)];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W t♀=1 575.29[1-e-0.281(t+0.267)]2.785、W t♂=1 759.43[1-e-0.253(t+0.186)]2.732。雌、雄鱼生长的拐点年龄分别为3.38和3.79龄,拐点体长分别为289.92和311.33 mm,拐点体重分别为454.54和497.93 g。研究表明,豹纹脂身鲶种群年龄结构简单,生长速度快,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亟待采取必要措施遏制其种群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鱼类 豹纹脂身鲶(Pterygoplichthys pardalis) 年龄结构 生长特征 流溪河
下载PDF
两种增色剂对阿里雌鱼生长及体色调控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姜巨峰 周勇 +6 位作者 史东杰 刘肖莲 刘克明 李春艳 韩现芹 牟希东 宋红梅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6期27-33,共7页
为探索饲料中添加雄烯二酮和睾酮对阿里雌鱼生长及体色的影响,将810尾初始体质量为5.78±1.05 g的阿里雌鱼随机分为9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30尾鱼,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投喂含100,200,300,400 mg/kg雄烯二酮(A100,A200,A... 为探索饲料中添加雄烯二酮和睾酮对阿里雌鱼生长及体色的影响,将810尾初始体质量为5.78±1.05 g的阿里雌鱼随机分为9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30尾鱼,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投喂含100,200,300,400 mg/kg雄烯二酮(A100,A200,A300,A400组)和100,200,300,400 mg/kg睾酮(T100,T200,T300,T400组)8个浓度梯度的饲料.观察8周增色时间和4周停药期鱼的生长及体色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雄烯二酮和睾酮对阿里雌鱼的成活率没有影响,均为100%.A200组的阿里雌鱼特定生长率(SGR)最高,为0.39,显著高于T100,T200,T400组和对照组(p<0.05).8周增色后,A300组的阿里雌鱼体色总色差值(△E*ab)、黄蓝度值(b*)与A400,T300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小于其他各组(p<0.05);在后4周停药期中,体色呈现先增艳后又缓慢减弱的现象,仍维持在体色较艳的程度.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雄烯二酮比睾酮更有效地促进了阿里雌鱼的生长和增色,A300,A400组增色后的阿里雌鱼体色能够稳定4周,阿里雌鱼适宜增色剂及添加量为雄烯二酮30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烯二酮 睾酮 阿里雌鱼 生长 增色
下载PDF
基于外来水生生物风险筛选工具评估外来观赏鱼在中国的入侵风险:以甲鲶科鱼类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韦慧 刘超 +5 位作者 胡隐昌 汪学杰 牟希东 顾党恩 徐猛 房苗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94-503,共10页
观赏鱼贸易是引进外来鱼类的主要途径,但由于缺乏风险评估和管理,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了潜在的威胁。该研究以外来甲鲶科鱼类为研究对象,通过市场调查结合文献资料,摸清该科鱼类引种状况,利用外来水生生物风险筛选工具,分析当前和气候变... 观赏鱼贸易是引进外来鱼类的主要途径,但由于缺乏风险评估和管理,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了潜在的威胁。该研究以外来甲鲶科鱼类为研究对象,通过市场调查结合文献资料,摸清该科鱼类引种状况,利用外来水生生物风险筛选工具,分析当前和气候变化情景下31种外来甲鲶科鱼类在中国南北生态区的入侵风险。结果表明:常见甲鲶科鱼类共有103种,其中14种鱼类的原产地气候与我国气候相似。共有16种外来甲鲶科鱼类在南北生态区具有相同的入侵风险,其中5种为高风险(包括下口鲶属1种、翼甲鲶属4种),9种为中风险,2种为低风险。气候变化情景下,南部和北部生态区分别有11和5种鱼类由低风险转为中风险。在当前气候条件和气候变化情景下,分别有6和11种外来鱼类在北部生态区为低风险,在南部生态区为中风险。说明外来甲鲶科观赏鱼在中国南方和北方地区都存在一定的入侵风险,尤其需要注意在气候变化情景下,外来鱼类的入侵风险将增高。研究结果可为外来观赏物种入侵风险进行早期预警,为制定管理策略提供参考。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外来水产养殖,还是外来观赏鱼品种,在采取管理措施之前仍需要用严谨的实验数据来进一步确认其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入侵 外来鱼类 风险评估 气候变化 观赏鱼贸易
下载PDF
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的现状、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17
6
作者 刘子飞 李飞 夏佳佳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2-148,共7页
大水面渔业具有重要地位,其面积、产量分别占全国淡水渔业的46%、15.42%。基于实地调研与文献检索,研究发现:大水面渔业具有多功能性,是渔业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可分为三产融合型、水域牧场型、环保网箱型、水库水... 大水面渔业具有重要地位,其面积、产量分别占全国淡水渔业的46%、15.42%。基于实地调研与文献检索,研究发现:大水面渔业具有多功能性,是渔业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可分为三产融合型、水域牧场型、环保网箱型、水库水质保护型、湖泊生态修复型5类。受近年环保风暴的影响,河沟、水库、湖泊养殖面积、产量下降达11%~34%,同时面临社会认知偏见、局部短期经济行为、融合发展层级低等困境。提出坚持生态优先以符合生态强稀缺发展阶段、加大宣传力度以改变社会偏见、完善激励相容机制以诱致大水面渔业的生态化集体行动、内外兼修以延长渔业产业链等四方面对策建议。研究可为大水面生态渔业恢复及有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水面 生态渔业 淡水渔业 健康养殖 渔业现代化
下载PDF
从贫穷到全面小康:中央一号文件回顾——兼及渔业经济增长的逻辑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子飞 王宇光 张溢卓 《中国渔业经济》 2020年第2期13-29,共17页
中央一号文件对"三农"政策具有纲领性作用,为国家由贫困迈向全面小康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系统分析了1982-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三农"政策主题、文本存续、政策工具和演进逻辑,并总结了渔业经济增长的事实及政策规... 中央一号文件对"三农"政策具有纲领性作用,为国家由贫困迈向全面小康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系统分析了1982-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三农"政策主题、文本存续、政策工具和演进逻辑,并总结了渔业经济增长的事实及政策规律。研究表明:与我国由"贫困温饱"到"全面小康"的战略阶段基本吻合,"三农"政策在中央一号文件层面经历了"均衡—间断—新均衡"、主题呈动态变化的过程,属性与周期差异使得政策文本存续长短不一,强制型、自愿型、契约型的政策工具分别偏重于体制机制改革、外部因素、财税杠杆,政策演进遵循了"四转变"的逻辑,具有随社会经济发展螺旋式上升的特征。具体到渔业产业,贫困和短缺阶段,以"看不见的手"为主,激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供给;解决"温饱"和总体小康阶段,以"有形的手"为主,加强治理规范以提升质量;全面建成小康和新时代阶段,渔业通过"双手并用",调整结构补短板以升级产业。全面小康后,"三农"政策将坚持服务2035年国家战略目标,聚焦资源优化配置、现代要素投入、生态治理与文化传承、城乡一体化等,持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本文可为研判包括渔业在内的"三农"发展战略,以及未来设计有效的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小康 中央一号文件 “三农”政策 政策演变 渔业经济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I和D-loop序列的黑龙江流域蛇[鱼句]种群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胡宗云 杨培民 +1 位作者 宋红梅 牟希东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20,共9页
以线粒体COI和D-loop序列为分子标记,基于88个样本研究了黑龙江流域3个蛇[鱼句](Saurogobio dabryi)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表明,比对剪切后的COI和D-loop序列长度分别为582~583 b、834~583 b,基于COI序列总体的单倍型多样性(... 以线粒体COI和D-loop序列为分子标记,基于88个样本研究了黑龙江流域3个蛇[鱼句](Saurogobio dabryi)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表明,比对剪切后的COI和D-loop序列长度分别为582~583 b、834~583 b,基于COI序列总体的单倍型多样性(0.377 3)略低于基于D-loop序列的单倍型多样性(0.577 0),但基于两个序列总体的核苷酸多样性指数相等,且仅有0.000 9。群体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000 9(COI)和0.000 9~0.001 0(D-loop),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分别为-0.004 9~0.007 6(COI)和-0.002 8~0.011 4(D-loop),遗传分化均不显著(P>0.05)。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群体内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100.02%(COI)和99.49%(D-loop),总的遗传变异主要源自群体内。单倍型系统发育树和TCS网络图表明,所有的单倍型随机地聚集在一起,没有形成明显的地理格局。中性检验和核苷酸错配分析显示,3个蛇[鱼句]群体历史上发生过种群扩张事件。综上,3个蛇[鱼句]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对较低,群体间没有显著的遗传分化,可以将3个群体视为一个遗传管理单元。这些发现将丰富蛇[鱼句]现有的遗传信息,并为制定黑龙江流域蛇[鱼句]资源保护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鱼句](Saurogobio dabryi) COI D-LOOP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下载PDF
橘色双冠丽鱼黑色素细胞和黄色素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1
9
作者 宋红梅 周康奇 +5 位作者 田雪 汪学杰 刘超 刘奕 牟希东 胡隐昌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3-60,共8页
为探讨橘色双冠丽鱼(Amphilophus citrinellus)黑色素细胞和黄色素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方法,观察鱼类色素细胞生长特征,本研究以橘色双冠丽鱼的尾鳍、鳞片、皮肤组织为材料,在25℃~28℃条件下,分别在胰蛋白酶溶液和胶原酶溶液中消化... 为探讨橘色双冠丽鱼(Amphilophus citrinellus)黑色素细胞和黄色素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方法,观察鱼类色素细胞生长特征,本研究以橘色双冠丽鱼的尾鳍、鳞片、皮肤组织为材料,在25℃~28℃条件下,分别在胰蛋白酶溶液和胶原酶溶液中消化6 h和12 h,可有效分离出色素细胞团,细胞悬液经气孔尼龙网过滤后,于35%-45%-55%Percoll试剂中梯度分离和收集黄色素细胞和黑色素细胞。采用K-SFM培养基进行细胞原代培养和细胞纯化,抑制成纤维细胞和角朊细胞的生长,用十四烷酰佛波醇乙酸酯(TPA)、双抗、bFGF的DMEM培养基进行色素细胞传代培养;运用巴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并用分子标记技术进行细胞鉴定。结果显示,细胞分离时,黑色素细胞位于Percoll试剂45%和35%浓度层之间,黄色素细胞位于Percoll试剂35%浓度层上,2种色素细胞均凝聚成絮状。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黑色素细胞内部含大量黑色素小体,而黄色素细胞内部含喋呤体和类胡萝卜素囊泡;黑色素细胞左旋多巴(L-DOPA)染色呈阳性;取第10代色素细胞进行体色相关基因黑皮素1受体(melanocortin receptor 1,MC1R)、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和牛内皮素受体B(endothelin receptor B,EDNRB)PCR检测,显示基因扩增条带特异性强,表明获得的2种色素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本研究建立了橘色双冠丽鱼黄色素细胞和黑色素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方法,为进一步开展鱼类体色细胞分化和体色形成的分子机理研究提供了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色双冠丽鱼 色素细胞 分离 培养 鉴定
下载PDF
饲料中甲基睾酮含量对阿里雌鱼生长及体色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姜巨峰 刘克明 +7 位作者 李春艳 刘肖莲 周勇 韩现芹 史东杰 马林 宋红梅 赵立明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45-451,共7页
为探明甲基睾酮对阿里雌鱼生长及体色的影响,在水温22~24℃下,将初始体质量(5.78±1.05)g的阿里雌鱼4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30尾,饲养于75 cm×60 cm×28 cm水族缸中,分别投喂含甲基睾酮0、4、8、12、16 mg/... 为探明甲基睾酮对阿里雌鱼生长及体色的影响,在水温22~24℃下,将初始体质量(5.78±1.05)g的阿里雌鱼4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30尾,饲养于75 cm×60 cm×28 cm水族缸中,分别投喂含甲基睾酮0、4、8、12、16 mg/kg 5个梯度的饲料,观察8周增色时间和4周停药期鱼的生长及体色变化。试验结果显示,不同含量的甲基睾酮对阿里雌鱼的成活率无影响,均为100%;12 mg/kg的甲基睾酮组的体质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12 mg/kg与16 mg/kg甲基睾酮组增色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增色后的阿里雌鱼在后4周停药期中,体色呈现先增艳,后又缓慢减弱现象,但仍维持在较艳的程度。表明外源甲基睾酮对阿里雌鱼具有适应性反应,增色后的阿里雌鱼体色能够稳定4周以上,甲基睾酮适宜添加量为12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睾酮 阿里 雌鱼 增色
下载PDF
农户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基础评价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子飞 刘龙腾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0期151-157,共7页
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基层、微观决策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参考依据,基于3省(市)289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和OPOBIT与OLS模型,从微观视角分析农户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信心与基础评价。结果表明:农户对乡村振兴战略的... 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基层、微观决策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参考依据,基于3省(市)289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和OPOBIT与OLS模型,从微观视角分析农户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信心与基础评价。结果表明:农户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处于不了解、信心一般的水平,提升空间较大;农户重视而评价较低的维度是生活富裕、生态宜居和治理有效,应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维度;农户年龄和文化素质、家庭是否拥有计算机和高中及以上人口比重、村干部身份、人均收入水平和非农收入比重等因素对农户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信心和基础评价的影响较大。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发挥农户主体作用、注重优先序和明晰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农户 认知 基础评价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美丽硬仆骨舌鱼Raf激酶基因的克隆、组织表达及原核表达分析
12
作者 刘奕 杨叶欣 +3 位作者 刘超 宋红梅 汪学杰 牟希东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91-900,共10页
【目的】Raf激酶是调控细胞增殖、分泌和运动的重要蛋白激酶,参与多种生命活动。研究Raf激酶基因(raf)的结构特征和表达模式,以探究其在美丽硬仆骨舌鱼(Scleropagesformosus)中的功能。【方法】研究通过RACE技术克隆了美丽硬仆骨舌鱼ra... 【目的】Raf激酶是调控细胞增殖、分泌和运动的重要蛋白激酶,参与多种生命活动。研究Raf激酶基因(raf)的结构特征和表达模式,以探究其在美丽硬仆骨舌鱼(Scleropagesformosus)中的功能。【方法】研究通过RACE技术克隆了美丽硬仆骨舌鱼raf基因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MW679580)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用荧光定量PCR检测raf在精巢等8个组织内的表达模式;通过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诱导美丽硬仆骨舌鱼raf融合蛋白。【结果】美丽硬仆骨舌鱼raf序列全长3747 bp,开放阅读框(ORF)为1827 bp,编码609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Raf蛋白的分子量为68.8 ku,等电点PI为9.45,含有1个Ras结合域,1个蛋白激酶C保守区(C1)结构域,1个低合成复杂度区域和1个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催化结构域,是亲水性跨膜蛋白。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美丽硬仆骨舌鱼raf编码蛋白序列与雀鳝相似度最高,为84.28%。美丽硬仆骨舌鱼与雀鳝都是较早分化出的物种,序列同源性分析与两者进化地位相符。用荧光定量PCR检测raf在8个组织内的表达量,结果表明,raf基因在美丽硬仆骨舌鱼多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精巢和肝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脾和头肾。精巢和肝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卵巢、鳃、心脏和脑组织(P<0.05)。构建pET-B2m-raf原核表达载体,通过0.1 mmol/L IPTG诱导,成功获得融合蛋白,经SDS-PAGE检测,其分子量符合预期。【结论】raf在美丽硬仆骨舌鱼精巢和肝脏中的表达量较高,推测其可能在精巢发育和免疫机能调控中发挥作用,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成功诱导出重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raf在美丽硬仆骨舌鱼体内的生物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硬仆骨舌鱼 raf基因 组织表达 生物信息学分析 原核表达
下载PDF
外来鱼类雀鳝与本地斑鳢功能反应的比较
13
作者 徐猛 朱冰涛 +3 位作者 杨叶欣 宋红梅 刘超 牟希东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38-1144,共7页
为评估外来鱼类雀鳝对本地鱼类资源的捕食效率及与本地肉食鱼类摄食的差异,研究对眼斑雀鳝(Lepisosteus oculatus)捕食鲮(Cirrhinus molitorella)、广东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功能反应进行了实... 为评估外来鱼类雀鳝对本地鱼类资源的捕食效率及与本地肉食鱼类摄食的差异,研究对眼斑雀鳝(Lepisosteus oculatus)捕食鲮(Cirrhinus molitorella)、广东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功能反应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本地生态位相似肉食性鱼类斑鳢(Channa maculata)的功能反应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雀鳝和斑鳢的功能反应类型,建立了功能反应曲线,估计了资源消耗率相关的参数,并结合功能反应模型和食物转化效率模拟了2种鱼类的种群增长趋势。结果表明:雀鳝与斑鳢的功能反应类型均为Type-Ⅱ型;2种捕食者的袭击率(P=0.383)及食物处理时间(P=0.663)均无显著性差异,表明2种捕食者在单位资源消耗率上并无明显差别;雀鳝的相对生长效率显著高于斑鳢(P<0.05),而食物转化效率则无显著差异(P=0.132);雀鳝的种群增长快于斑鳢且具有更高的稳定种群密度。研究为系统评估外来鱼类雀鳝的生态影响提供了基础,采用的量化功能反应的方法可为其他外来鱼类生态影响的评估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鱼类 雀鳝 斑鳢 功能反应 单位资源消耗率 生态影响
下载PDF
全脂或脱脂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对红白锦鲤生长性能、体色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梁艺馨 邬国强 +6 位作者 杨叶欣 刘超 刘奕 牟希东 汪学杰 胡隐昌 宋红梅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973-6981,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全脂或脱脂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对红白锦鲤生长性能、体色、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初体重为(13.50±0.50) g的红白锦鲤630尾作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7个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其中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Q0)... 本试验旨在研究全脂或脱脂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对红白锦鲤生长性能、体色、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初体重为(13.50±0.50) g的红白锦鲤630尾作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7个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其中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Q0),另外6个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梯度添加全脂或脱脂磷虾粉(鱼粉替代水平分别为10%全脂、20%全脂、30%脱脂、10%脱脂、20%脱脂、30%脱脂)的试验饲料,分别命名为Q10、Q20、Q30、T10、T20、T30,投喂共计60 d,结束后测量红白锦鲤生长性能、体色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与Q0组相比,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可显著提高红白锦鲤的特定生长率(P<0.05),降低肥满度。2)随着南极磷虾粉替代水平的升高,红白锦鲤体表红色区域各组间亮度(L*)值无显著差异(P>0.05),红度(a*)和黄度(b*)值均随着南极磷虾粉替代水平的升高而逐渐升高,全脂磷虾粉对体色的改善优于脱脂磷虾粉。3)全脂组(Q10、Q20和Q30)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AST/ALT)比值随着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水平的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脱脂组(T10、T20和T30) AST/ALT比值显著升高(P<0.05),各组间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下降(P<0.05)。由此可见,使用适量全脂或脱脂磷虾粉替代鱼粉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红白锦鲤的生长性能,改善体色,优化血清生化指标。综合以上试验结果,推荐在鱼粉添加水平为500 g/kg的锦鲤饲料中,全脂磷虾粉的替代水平为20%~30%,脱脂磷虾粉的替代水平为1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白锦鲤 南极磷虾粉 生长性能 体色 血清生化指标
下载PDF
饲料脂肪水平对血鹦鹉鱼吸收虾青素效果、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邬国强 汪学杰 +5 位作者 牟希东 刘超 刘奕 杨叶欣 胡隐昌 宋红梅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7-77,共11页
为了探讨血鹦鹉鱼(Vieja synspila♀×Amphilophus citrinellus♂)增色期饲料脂肪水平对其生长、免疫力和吸收虾青素的效果,选取540尾血鹦鹉鱼随机分为6组,投喂虾青素为4‰而脂肪添加水平分别为2.93%(对照组)、5.90%、8.89%、11.91%... 为了探讨血鹦鹉鱼(Vieja synspila♀×Amphilophus citrinellus♂)增色期饲料脂肪水平对其生长、免疫力和吸收虾青素的效果,选取540尾血鹦鹉鱼随机分为6组,投喂虾青素为4‰而脂肪添加水平分别为2.93%(对照组)、5.90%、8.89%、11.91%、14.94%、17.92%的饲料60 d。结果显示:1)随着脂肪添加量的增加,血鹦鹉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先升高后降低,饲料脂肪水平为11.91%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达到最高值,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体色的红值(a*)、黄值(b*)和组织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随着脂肪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体表红值(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在脂肪添加水平为14.94%时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黄值(b*)在11.91%组达到最大值,与14.94%组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体色亮度值L值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游离脂肪酸(NEFA)在14.94%组达到最低值,并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总蛋白(TP)在11.91%组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胆汁酸(TBA)和血清总胆固醇(TCHO)含量分别在11.91%组和14.94%组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研究表明,在一定虾青素含量的饲料中,适量添加脂肪可提高血鹦鹉鱼的生长性能、有效改善虾青素的吸收效率、增强机体免疫力,过高的脂肪水平则对虾青素吸收无益。综合分析各指标,推荐血鹦鹉鱼着色饲料(4‰虾青素)中适宜的脂肪水平为11.91%~14.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鹦鹉鱼 饲料脂肪水平 体色 血清生化指标 生长性能
下载PDF
印尼虎鱼RAD-seq数据中微卫星标记的初步筛选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屈政委 宋红梅 +4 位作者 汪学杰 刘奕 牟希东 刘超 胡隐昌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15,共7页
采用RAD-seq(Restriction-site associated DNA sequencing)对印尼虎鱼(Datnioides pulcher)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获得13308 806个高质量干净读长(HQ clean reads),利用SSR搜索软件在所得序列中共检测到26359个SSR位点,由496种重复基序组... 采用RAD-seq(Restriction-site associated DNA sequencing)对印尼虎鱼(Datnioides pulcher)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获得13308 806个高质量干净读长(HQ clean reads),利用SSR搜索软件在所得序列中共检测到26359个SSR位点,由496种重复基序组成,主要分布在三、四、五碱基重复类型中,单碱基重复序列中最多的类型为A/T,二碱基重复序列中以AC/GT和AG/GT重复单元为主,三碱基重复序列中以AGG/CCT、AGC/CTG、AGG/CCT为优势类型;在数量上,二碱基重复类型SSR位点最多(19492个),占总SSR位点的73.95%;除了单核苷酸类型外,SSR基序的重复次数主要集中在4-9之间,多态性SSR数目为2 783个。根据SSR位点两翼序列,利用Primer5.0成功设计出20 066对SSR引物,引物设计成功率为76.13%,依据测序数据中的重复类型和重复数,随机选择100个二至五碱基重复类型SSR在6个虎鱼样本中验证其可用性和多态性,有73对引物通过扩增可获得有效目的片段,其中20个SSR验证为具有多态性。开发所得SSR序列可用于印尼虎鱼及其近缘物种遗传分析、遗传图谱构建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工作,同时也证实了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开发SSR标记和发现样品间具有多态性的SSR标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尼虎鱼(Datnioides pulcher) RAD-seq 微卫星
下载PDF
橘色双冠丽鱼体色相关基因mitf的结构及表达调控特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旭东 邬国强 +5 位作者 宋红梅 汪学杰 牟希东 刘奕 刘超 胡隐昌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7-118,共12页
为了解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基因在鱼类早期体色褪黑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采用c 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获得橘色双冠丽鱼(Amphilophus citrinellus)mitf基因c DNA序列全长,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其在橘色双... 为了解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基因在鱼类早期体色褪黑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采用c 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获得橘色双冠丽鱼(Amphilophus citrinellus)mitf基因c DNA序列全长,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其在橘色双冠丽鱼胚胎不同发育时期、体色褪黑不同时期和各个组织中的表达规律。获得mitf基因2个亚型,其中,mitf1的cDNA全长为1816bp,包括5’非编码区(UTR)158 bp、3’UTR 428 bp、开放阅读框(ORF)1230 bp,共编码409个氨基酸;mitf2的c DNA全长为1638 bp,包括5’UTR 160 bp、3’UTR 428 bp和ORF 1050 bp,共编码349个氨基酸。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显示,mitf1和mitf2聚在一小支,与慈鲷科(Cichlidae)鱼类同源性最高,与哺乳类动物同源性较低。qRT-PCR结果显示,在成鱼各个组织中,mitf1和mitf2均有不同程度表达,其中,眼部表达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肌肉、脑和肾脏也有较高表达;mitf1和mitf2在胚胎各个发育时期均有表达,在受精卵时期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胚胎期;随着橘色双冠丽鱼体色由黑色过渡到橘黄色,mitf1和mitf2在鱼皮肤、鳞片、尾鳍中的表达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表明mitf基因表达与鱼体色由黑到黄转变的表型间存在关联性,推测与鱼体色发育阶段色素细胞的分化和分布比例的动态变化相关。本研究通过了解鱼类体色发育和变异的分子基础,可为鱼类色素细胞发育和体色人工改良积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色双冠丽鱼 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 QRT-PCR 黑色素细胞
下载PDF
海南岛“两江一河”淡水土著鱼类的种类组成与分布现状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高俊 顾党恩 +4 位作者 蔡杏伟 李芳远 王海桂 余梵冬 申志新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22,共8页
为了解海南岛“两江一河”土著鱼类的种类组成与分布现状,根据2016-2019年对海南岛“两江一河”的系统调查,统计和整理了海南岛主要河流的土著鱼类资源信息,研究结果显示:海南岛“两江一河”现有淡水土著鱼类5目18科96种,其中,鲤形目60... 为了解海南岛“两江一河”土著鱼类的种类组成与分布现状,根据2016-2019年对海南岛“两江一河”的系统调查,统计和整理了海南岛主要河流的土著鱼类资源信息,研究结果显示:海南岛“两江一河”现有淡水土著鱼类5目18科96种,其中,鲤形目60种,占总种数62.50%;鲈形目21种,占总种数21.88%;鲇形目11种,占总种数11.46%;合鳃鱼目和颌针鱼目各2种,占总种数2.08%。与历史数据相比,海南岛鱼类物种多样性明显下降,土著鱼类缺失14种,其中特有鱼类4种。结果表明,海南岛土著鱼类生存状况较差,亟需加强栖息地保护、开展生态修复和涉鱼工程的专题论证与补偿,并对特有种类和濒危种类开展有效的保育遗传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淡水鱼类 土著鱼类
下载PDF
西藏浪错兰格湖裸鲤的年龄与生长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飞 牟振波 +5 位作者 张驰 周建设 扎西拉姆 李宝海 韦慧 久美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5-432,共8页
2017年7月—2018年5月,于西藏自治区昂仁县浪错采集268尾兰格湖裸鲤Gymnocypris chui开展种群年龄结构和生长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雌、雄鱼体长与体质量的关系式分别为W♀=2.03×10-2L2.822(n=134,R2=0.969)、W♂=2.52×10-2L2.7... 2017年7月—2018年5月,于西藏自治区昂仁县浪错采集268尾兰格湖裸鲤Gymnocypris chui开展种群年龄结构和生长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雌、雄鱼体长与体质量的关系式分别为W♀=2.03×10-2L2.822(n=134,R2=0.969)、W♂=2.52×10-2L2.738(n=105,R2=0.966)。通过观察微耳石,发现样本由1~23龄组成;采用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雌、雄鱼体长、体质量生长方程:Lt♀=34.239[1-e-0.136(t+0.11)]、Wt♀=434.42[1-e-0.136(t+0.11)]2.822;Lt♂=32.201[1-e-0.136(t+0.287)]、Wt♂=338.8[1-e-0.136(t+0.287)]2.738;拐点年龄分别为7.52龄和7.12龄,对应体长分别为22.12cm和20.45cm,体质量分别为126.59g和97.71g。初步研究表明,兰格湖裸鲤生长慢、体型小,种群被破坏后不易恢复,亟待开展资源评估及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格湖裸鲤 耳石 年龄 生长
下载PDF
橘色双冠丽鱼黑素皮质素受体1基因(MC1R)整胚原位杂交
20
作者 潘贤辉 宋红梅 +8 位作者 周康奇 汪学杰 刘奕 牟希东 余梵冬 杨叶欣 刘超 郑曙明 胡隐昌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60-1568,共9页
为探究黑素皮质素受体1基因(MC1R)在橘色双冠丽鱼胚胎发育和体色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定位及功能,本研究首先制备了MC1R基因的RNA正反义探针,T7方向转录的正义RNA探针质量浓度为447.529ng/μL,SP6方向转录的反义RNA探针质量浓度为342.698ng/... 为探究黑素皮质素受体1基因(MC1R)在橘色双冠丽鱼胚胎发育和体色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定位及功能,本研究首先制备了MC1R基因的RNA正反义探针,T7方向转录的正义RNA探针质量浓度为447.529ng/μL,SP6方向转录的反义RNA探针质量浓度为342.698ng/μL。经10~20倍稀释后的探针用于原位杂交,MC1R基因探针表达定位显示,随橘色双冠丽鱼胚胎的发育杂交信号总体呈逐渐减弱趋势,原肠期和视泡期其卵黄和胚体侧卧部分有杂交信号分布;出膜期其脊柱、卵黄囊及其内容物和色素细胞内出现杂交信号;出膜期第1天,卵黄表面有信号分布。总体来看,杂交信号在脊索、卵黄囊、卵黄囊内容物质及色素细胞有特异表达,而以正义探针作为阴性对照组在5个胚胎阶段均无任何信号,杂交信号显现的MC1R表达定位说明其在橘色双冠丽鱼色素细胞的分化、迁移中起到重要调控作用,也与神经、营养、免疫功能相关,初步建立了鱼类体色相关基因功能和定位研究的整胚原位杂交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色双冠丽鱼 黑素皮质素受体1 整胚原位杂交 定位分析 探针 MC1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