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养密度对寒区稻-扣蟹共作模式中河蟹生长及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世会 赵志刚 +5 位作者 罗亮 张瑞 郭坤 徐伟 梁利群 张旭彬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0-108,共9页
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127.08°E,46.88°N)稻渔综合种养基地的300 m^(2)实验单元中,设置1个水稻常规单作对照组(RM)和3个“绥粳4”水稻与体质量(1.02±0.16)g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Ⅲ期幼蟹共作组(RCC... 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127.08°E,46.88°N)稻渔综合种养基地的300 m^(2)实验单元中,设置1个水稻常规单作对照组(RM)和3个“绥粳4”水稻与体质量(1.02±0.16)g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Ⅲ期幼蟹共作组(RCC)。蟹密度分别为22 500只/hm^(2)(RCCI)、45 000只/hm^(2)(RCCⅡ)和67 500只/hm^(2)(RCCⅢ),每组3个重复。稻蟹共作组单元在距稻田埂1 m处开挖上宽0.6 m、下宽0.3 m,深0.4 m,不超过稻田总面积10%的梯形环沟。水稻6月2日插秧,7月6日投放长江水系Ⅲ期幼蟹,每天17:00投喂中华绒螯蟹配合饲料,9月下旬,统计水稻产量、养成扣蟹平均体质量,探究寒区稻-扣蟹共作模式下中华绒螯蟹与水稻的生长性能及水质理化因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一个种养周期内,稻蟹共作RCCⅢ组水稻的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CCI组和RCCⅡ组水稻产量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中华绒螯蟹终末体质量达(16.11±1.15)g,不同放养密度对中华绒螯蟹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WGR)及特定生长率(SGR)影响均不显著(P>0.05)。对整个实验期间,稻蟹共作组与水稻单作组水体的水温(TEMP)、溶解氧(DO)、pH、总氨氮(TAN)、亚硝酸态氮(NO_(2)-N)、硝酸态氮(NO_(3)-N)、总氮(TN)含量和化学需氧量(COD)等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稻蟹共作组水体的电导率(SPC)、总磷(TP)和叶绿素a(Chl.a)含量均显著高于水稻单作组(P<0.05),而正磷酸盐(PO_(4)-P)含量则显著低于水稻单作组(P<0.05)。稻蟹共作组稻田土壤的TN和TP含量均低于水稻单作组,且TN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在高寒地区,稻蟹共作模式下适度放养蟹苗(67500只/hm~2)在保证大规格蟹种的同时,可以显著增加水稻产量,该模式下稻田水体的SPC、TP和叶绿素a含量显著较高,而土壤TN含量显著较低。本研究结果为寒区稻田大规格蟹种培育以及稻-扣蟹共作模式在寒区的科学构建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水稻 稻蟹共作 生长 水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