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尼罗罗非鱼幼鱼饲料中钴需要量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伟 文华 +2 位作者 蒋明 吴凡 田娟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4021-4025,共5页
以CoCl2.6H2O为钴(Co)源,配制成Co含量为0.15、0.23、0.44、0.85、1.68、2.67、4.33 mg/kg的7组精制饲料,喂养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研究饲料中的Co含量对其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全鱼体成分、血液指标及肝脏Co含量的影... 以CoCl2.6H2O为钴(Co)源,配制成Co含量为0.15、0.23、0.44、0.85、1.68、2.67、4.33 mg/kg的7组精制饲料,喂养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研究饲料中的Co含量对其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全鱼体成分、血液指标及肝脏Co含量的影响,以确定尼罗罗非鱼幼鱼饲料中Co的需要量。结果发现,饲料中的Co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的平均末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的体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对血液指标和肝脏Co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血红蛋白质量浓度、红细胞计数、肝脏Co含量随着饲料中Co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对红细胞计数的折线回归分析得出,饲料中Co的需要量为0.29 mg/kg;对肝脏Co含量的折线分析得出,饲料中Co的需要量为3.08 mg/kg。因此,尼罗罗非鱼幼鱼饲料中Co的需要量为0.30~3.0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生长性能 饲料利用 血液指标 全鱼体成分
下载PDF
配养匙吻鲟的混养塘水质变化和氮磷利用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建武 朱永久 +2 位作者 赵建华 冯宪斌 杨德国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34-1438,共5页
研究了采用匙吻鲟(Polydon spathula)替代主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混养塘中的鳙鱼后,池塘水质变化和氮磷利用情况。结果显示:匙吻鲟混养塘的水质指标如叶绿素a、透明度低于鳙鱼对照塘,而总氨氮、亚硝酸盐氮、总氮、磷酸盐... 研究了采用匙吻鲟(Polydon spathula)替代主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混养塘中的鳙鱼后,池塘水质变化和氮磷利用情况。结果显示:匙吻鲟混养塘的水质指标如叶绿素a、透明度低于鳙鱼对照塘,而总氨氮、亚硝酸盐氮、总氮、磷酸盐磷、总磷等一些指标的周年均值高于鳙鱼对照塘,但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密度匙吻鲟混养塘之间,和对照混养塘之间的水质无明显差异,其原因可能在于匙吻鲟和鳙鱼的摄食选择差异及水体总固体悬浮物增加。试验发现,搭配放养适量低密度的匙吻鲟可提高混养塘的氮磷利用率,降低混养塘总饲料系数。初步探索出在混养塘中匙吻鲟的合理搭配密度为270尾/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匙吻鲟 混养塘 水质 氮磷利用
下载PDF
同域分布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群体的遗传结构 被引量:6
3
作者 周玲玲 张桂蓉 +4 位作者 魏开建 邹桂伟 王卫民 梁宏伟 冉玮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24-630,共7页
采用SRAP标记和线粒体DNA控制区测序方法对武汉和洞庭湖2个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同域分布区4个泥鳅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研究。SRAP分析结果表明,18对多态性引物组合在4个泥鳅群体中共检测到534个位点,每对引物组合检测的位点数为23~40个;... 采用SRAP标记和线粒体DNA控制区测序方法对武汉和洞庭湖2个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同域分布区4个泥鳅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研究。SRAP分析结果表明,18对多态性引物组合在4个泥鳅群体中共检测到534个位点,每对引物组合检测的位点数为23~40个;各群体的Nei's基因多样性(h)和Shannon's信息指数(I)平均值分别为0.205~0.218和0.324~0.341,4个群体间的h以及I差异不明显;基于Nei's无偏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树显示,洞庭湖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群体亲缘关系最近,先聚为一支,再与武汉四倍体泥鳅聚为一支,而武汉二倍体泥鳅聚为单独一支。测定了4个泥鳅群体40个个体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片段(932~935bp),发现47个变异位点,共计29种单倍型。洞庭湖四倍体和二倍体泥鳅群体的核苷酸多样性(π)分别为0.898%和0.872%,明显大于武汉四倍体(π=0.465%)和二倍体(π=0.675%)。在同域分布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群体中,洞庭湖四倍体遗传多样性略大于洞庭湖二倍体,武汉二倍体则明显大于武汉四倍体。AMOVA分析表明,泥鳅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62.68%),群体间的变异达到37.32%;群体间成对固定指数FST及Kimura 2-parameter遗传距离均显示,洞庭湖四倍体与二倍体泥鳅群体无明显分化,其余群体间均存在显著分化。控制区序列单倍型Bayesian系统树与SRAP分析所揭示的4个泥鳅群体的亲缘关系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 线粒体DNA控制区 倍性 遗传变异 单倍型
下载PDF
延迟投饵对中华鲟仔鱼摄食、存活及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柴毅 危起伟 谭凤霞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5432-5435,共4页
在水温(25.0±0.7)℃条件下,测定了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仔鱼的初次摄食率,研究了延迟投饵对中华鲟仔鱼的摄食、存活及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华鲟仔鱼6日龄时卵黄囊基本吸收完毕,不可逆点出现在延迟投饵第七天(14日龄)... 在水温(25.0±0.7)℃条件下,测定了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仔鱼的初次摄食率,研究了延迟投饵对中华鲟仔鱼的摄食、存活及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华鲟仔鱼6日龄时卵黄囊基本吸收完毕,不可逆点出现在延迟投饵第七天(14日龄),开始投喂饵料的最佳时期应在仔鱼开口后的2~3 d之内,即第9~10日龄。仔鱼从7日龄时开口摄取外界食物,最高初次摄食率出现在延迟投饵5 d(12日龄)时,为73.30%。仔鱼存活率随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而显著性降低,延迟投饵0~3 d内,仔鱼存活率均为90%以上,延迟投饵7~9 d内,仔鱼存活率下降至50%左右,延迟投饵11 d时仔鱼存活率降至10.43%,延迟投饵时间12 d时仔鱼全部死亡。仔鱼全长和体重均随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而呈现明显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 仔鱼 延迟投饵 摄食 存活 生长
下载PDF
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线粒体ND-5/6基因多态性的PCR-RFLP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郑鹏飞 张桂蓉 +4 位作者 魏开建 邹桂伟 王卫民 周玲玲 冉伟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1-56,共6页
采用PCR-RFLP分析方法,对洞庭湖、武汉两地的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线粒体DNAND-5/6基因多态性及4个群体遗传变异和遗传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0尾泥鳅mtDNAND-5/6扩增片段长度均为2.2kb;从13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中筛选出6种多态性内切... 采用PCR-RFLP分析方法,对洞庭湖、武汉两地的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线粒体DNAND-5/6基因多态性及4个群体遗传变异和遗传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0尾泥鳅mtDNAND-5/6扩增片段长度均为2.2kb;从13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中筛选出6种多态性内切酶(HaeⅢ、DraⅠ、RsaⅠ、TaqⅠ、HinfⅠ、MspⅠ),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共检测到66种单倍型。泥鳅群体内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7679~0.9385和0.01041~0.03212;其中,洞庭湖二倍体核苷酸多样性最高(0.03212),武汉二倍体其次(0.02452),二倍体群体内核苷酸多样性高于四倍体。群体间的核苷酸多样性(π)大小为0.02588~0.04144,平均值为(0.031737±0.000005)。群体间的核苷酸歧化距离(δ)大小为0.00462~0.01617,平均值为(0.010659±0.000003);其中,武汉二倍体和四倍体之间的核苷酸歧化距离最大(0.01617),武汉四倍体和洞庭湖二倍体之间的核苷酸歧化距离最小(0.00462)。MonteCarlo模拟x2检验表明,4个群体间的单倍型频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01)。UPGMA聚类分析表明,武汉四倍体、洞庭湖二倍体和四倍体聚为一支,亲缘关系较近;武汉二倍体为单独一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二倍体 四倍体 RFLP MTDNA ND-5/6
下载PDF
长江宜宾江段铜鱼属鱼类种间食物关系 被引量:9
6
作者 李雷 危起伟 +2 位作者 郭威 蔺丹清 吴金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77-1882,共6页
采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2012年4—5月长江宜宾江段铜鱼和圆口铜鱼的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铜鱼和圆口铜鱼种间食物关系,包括饵料相似性指数、重叠系数及2种鱼的摄食器官形态差异对食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 采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2012年4—5月长江宜宾江段铜鱼和圆口铜鱼的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铜鱼和圆口铜鱼种间食物关系,包括饵料相似性指数、重叠系数及2种鱼的摄食器官形态差异对食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铜鱼的δ13C和δ15N变化范围分别为-21.15‰^-20.31‰和9.67‰~10.21‰,为偏动物性的杂食性鱼类;圆口铜鱼的δ13C和δ15N分别为-23.30‰^-21.18‰和7.40‰~9.21‰,相对铜鱼为偏植物性的杂食性鱼类,铜鱼和圆口铜鱼均与传统肠含物分析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2)两种鱼的食物相似性指数和食物重叠系数分别为78.7%和55.6%;3)主成分分析(PCA)表明,铜鱼和圆口铜鱼摄食器官形态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长江宜宾江段铜鱼和圆口铜鱼种间竞争不激烈,作为向家坝蓄水前最后一次对长江宜宾江段铜鱼和圆口铜鱼食性及种间食物关系的调查,研究结果可为分析向家坝蓄水对宜宾江段鱼类营养结构的影响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稳定同位素 铜鱼属 种间食物关系 宜宾江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