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雅砻江硬刺松潘裸鲤的胚胎及仔鱼发育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徐滨 魏开金 +5 位作者 朱祥云 甘维熊 邓龙君 徐进 马宝珊 郭峰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7-75,共9页
研究硬刺松潘裸鲤(Gymnocypris potanini firmispinatus)早期生活史阶段的发育规律,为松潘裸鲤的亚种分化研究、规模化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松潘裸鲤亲鱼采自雅砻江支流安宁河流域。雌鱼6-13龄,全长12.1-24.2cm,体重16.1-... 研究硬刺松潘裸鲤(Gymnocypris potanini firmispinatus)早期生活史阶段的发育规律,为松潘裸鲤的亚种分化研究、规模化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松潘裸鲤亲鱼采自雅砻江支流安宁河流域。雌鱼6-13龄,全长12.1-24.2cm,体重16.1-115.8g;雄鱼3-9龄,全长8.2-14.5cm,体重5.2-23.8g。结果显示,硬刺松潘裸鲤受精卵呈圆形,黄色,卵径(2.82±0.10)mm;水温(16±1)℃下,硬刺松潘裸鲤的胚胎发育历时183h45min,胚胎发育过程分为受精卵、胚盘形成、卵裂、囊胚、原肠、神经胚、器官分化和出膜共8个阶段、31个时期;出膜仔鱼全长(7.82±0.19)mm;出膜10d后,仔鱼的鳃、口、胸鳍、尾鳍、鳔、肠道等功能器官先后形成;出膜13d后卵黄囊消失,全长(14.33±0.51)mm;出膜40d后各鳍基本长成,体型和体色接近成鱼,进入幼鱼阶段。硬刺松潘裸鲤为地区重要的小型经济鱼类,主要分布在雅砻江中游各大干支流中,在形态和生态上形成一系列的适应性,早期发育过程与其栖息的环境同样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刺松潘裸鲤 胚胎发育 仔鱼发育 雅砻江
下载PDF
5月龄、7月龄中华鲟子二代光照偏好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恒 危起伟 +4 位作者 李伟 刘猛 李雷 杜浩 李罗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29-938,共10页
为获取全人工繁殖中华鲟后代的光照偏好及其可能适应人工环境的遗传行为改变,通过黑白底质颜色选择、趋光性和最适光照选择实验,并采用个体与群体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对5月龄、7月龄中华鲟子二代幼鱼光照偏好进行了研究。黑白底质实验结... 为获取全人工繁殖中华鲟后代的光照偏好及其可能适应人工环境的遗传行为改变,通过黑白底质颜色选择、趋光性和最适光照选择实验,并采用个体与群体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对5月龄、7月龄中华鲟子二代幼鱼光照偏好进行了研究。黑白底质实验结果表明,5月龄和7月龄幼鱼偏好白色底质。趋光性个体实验结果表明,5月龄对光亮区(200-250lx)的选择较为显著(P〈0.05),7月龄对过渡区(20-50lx)选择较为显著(P〈0.05);群体实验结果表明,5月龄和7月龄幼鱼均对过渡区(20-50lx)的选择较为显著(P〈0.05),此现象可能与“信号一适应”假说和最适光照范围有关。最适光照实验结果表明,5月龄幼鱼对45-135lx照度区选择显著高于其他区域(P〈0.05);7月龄幼鱼较多地选择23-202lx照度区,表明随着年龄增大,中华鲟子二代幼鱼对光照的可接受范围变大。研究表明,中华鲟子二代5月龄和7月龄幼鱼偏好白色底质,最适照度为20-200lx。实验结果可以为中华鲟子二代人工养殖和放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子二代 幼鱼 黑白底质颜色选择 趋光性 最适光照 鱼类行为
下载PDF
长江主要一级支流中华倒刺鲃形态差异比较 被引量:5
3
作者 任泷 吴金明 +3 位作者 宋文 张家波 张沙龙 危起伟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29-1038,共10页
采用传统形态学和框架分析法,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4种多元分析方法对嘉陵江、赤水河、清江3个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种群288尾样本的30个形态比例性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个种群的全长... 采用传统形态学和框架分析法,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4种多元分析方法对嘉陵江、赤水河、清江3个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种群288尾样本的30个形态比例性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个种群的全长/体长、叉长/体长、体宽/体长等29个性状差异显著(P<0.05);聚类结果显示,嘉陵江种群与赤水河种群首先聚为一类,认为嘉陵江种群与赤水河种群形态最为相似;主成分分析构建了8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62.93%;以Bayes逐步判别分析方法选用16个判别效果较好的比例性状建立了3个中华倒刺鲃地理种群的判别函数,综合判别率达到99.31%。研究结果显示,嘉陵江种群与赤水河种群形态较为相似,而两者与清江种群形态差异较大。本研究从形态特征上为长江上游中华倒刺鲃种群的划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倒刺鲃 地理种群 长江水系 形态学差异 多元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