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海区泗礁沙滩碎波带仔稚鱼种类组成及栖息地利用模式 被引量:7
1
作者 毛成责 钟俊生 +4 位作者 方永清 葛成冈 杨平海 陈渊戈 陈新军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6-176,共11页
为探明泗礁沙滩碎波带仔稚鱼种类组成及其对碎波带的利用模式,于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每月大潮期间,在泗礁沙滩8个站位点水深0.5~1.5 m处,两人沿海岸平行方向步行拖曳小型拖网(1 m×4 m,网目1 mm)采集仔稚鱼样本。周年采集仔稚鱼1... 为探明泗礁沙滩碎波带仔稚鱼种类组成及其对碎波带的利用模式,于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每月大潮期间,在泗礁沙滩8个站位点水深0.5~1.5 m处,两人沿海岸平行方向步行拖曳小型拖网(1 m×4 m,网目1 mm)采集仔稚鱼样本。周年采集仔稚鱼1 762尾,隶属于28科46种,其中海洋性鱼类29种,河口性鱼类14种,洄游性鱼类2种,淡水性鱼类1种。体长10~30 mm的仔稚鱼占总渔获量的87.05%;后弯曲期仔鱼和稚鱼分别占总渔获量的24.57%和68.27%。鳀(Engraulis japonicus)为优势种,占总渔获量的55.68%。种类数及单位捕捞努力渔获量(CPUE)春夏季较高而秋冬较低,种类数和CPUE峰值分别出现在2010年8月和2011年5月。站点间的种类数和CPUE变化表明,仔稚鱼偏好栖息于封闭型沙滩碎波带。前10位主要种对碎波带的利用分3种类型:鳀、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鮻(Liza haematocheila)和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利用碎波带作为保育场;中华侧带小公鱼(Stolephorus chinensis)、鲻(Mugil cephalus)、细鳞鯻(Terapon jarbua)和弓斑东方鲀(Takifugu ocellatus)连续数月利用碎波带作为暂时栖息地;相模虾虎鱼(Sagamia geneionema)和鲬(Platycephalus indicus)则在单月进入碎波带栖息。因此在进行海滩和港湾开发和利用时,应重视对沙滩破碎带仔稚鱼栖息地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滩 碎波带 仔稚鱼 种类组成 利用模式
下载PDF
长江口及临近海域夏季水母类分布特征 被引量:9
2
作者 伦凤霞 王云龙 +1 位作者 沈新强 徐后连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10-1515,共6页
采用1998年8月、1999年8月长江口及其临近海域(121°15′E—122°41′E,30°00′N—31°30′N)的调查资料,对采集到的水母样品进行分析,探讨水母的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出现水母21种,其中水螅水... 采用1998年8月、1999年8月长江口及其临近海域(121°15′E—122°41′E,30°00′N—31°30′N)的调查资料,对采集到的水母样品进行分析,探讨水母的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出现水母21种,其中水螅水母15种,管水母4种,栉水母2种;可分为近岸低盐性、低盐河口性和大洋暖水性3个生态类群,其中近岸低盐物种达60%以上,分布范围广,低盐河口类群仅出现于受长江冲淡水影响明显的低盐水域,而大洋暖水类群分布于受外海水影响较大、盐度较高、离岸较远的区域;优势种为贝氏拟线水母、球型侧腕水母、单囊美螅水母、五角水母、拟细浅室水母和双生水母。总体分布特征为:从长江口向外伴随着盐度的逐渐增大,丰度逐渐升高,在长江冲淡水与外海水交汇的舟山渔场西部水域,丰度最大;水母的出现种类、丰度均与东海外海水、长江冲淡水2大水系的配置有关:外海水越强,整个区域平均盐度较高,出现的水母种类、丰度均高;反之,长江冲淡水势力控制范围大,平均盐度明显降低,物种少且丰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母 长江口 生态类群 优势种 时空分布
下载PDF
辐射沙脊群南部浮游动物的生态特征 被引量:4
3
作者 熊瑛 王云龙 +5 位作者 刘培廷 汤建华 郭仲仁 汤晓鸿 吴磊 高银生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1-188,共8页
依据2007年5月(春)、8月(夏)辐射沙脊群南部所获得的浮游动物样品,分析了该海域浮游动物的分布、时空变化及其与生态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浮游动物66种(不含鱼卵和仔鱼),生态属性以暖温性、近岸低盐种类为主;浮游动物总丰... 依据2007年5月(春)、8月(夏)辐射沙脊群南部所获得的浮游动物样品,分析了该海域浮游动物的分布、时空变化及其与生态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浮游动物66种(不含鱼卵和仔鱼),生态属性以暖温性、近岸低盐种类为主;浮游动物总丰度春季(1 558.57 ind/m^3)>夏季(305.79 ind/m^3);饵料浮游动物生物量春季(2 923.75 mg/m^3)>夏季(335.46 mg/m^3);水平分布均呈现中北部高、南部低的特点。调查海域中部(4~5断面)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及均匀度指数(J)值较其他断面要低。相关性分析表明,春季浮游动物丰度和饵料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分布变化与浮游植物的丰度密切相关,夏季则与海水平均盐度的变化相关性显著;春、夏季浮游动物总丰度分布分别取决于优势种短尾类大眼幼体(Brachyura megalopa)和小拟哲水蚤(Paraca/anus parvus)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种类组成 群落特征 辐射沙脊群南部
下载PDF
长江口南支、北支、北港及口外水域浮游动物群聚相似性 被引量:6
4
作者 殷晓龙 徐兆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5621-5631,共11页
依据2009—2010年春、秋季在长江口南支、北支、北港以及口外水域的海洋综合调查资料,基于聚类、排序等多元分析方法,对长江口不同水域的浮游动物群聚进行相似性分析。春季,长江口水域的浮游动物群聚在40%相似性程度上可以明显分为口外... 依据2009—2010年春、秋季在长江口南支、北支、北港以及口外水域的海洋综合调查资料,基于聚类、排序等多元分析方法,对长江口不同水域的浮游动物群聚进行相似性分析。春季,长江口水域的浮游动物群聚在40%相似性程度上可以明显分为口外和口内两组,分别记为Ⅰ、Ⅱ组。位于口外水域的I组受外海水团和长江径流的影响,浮游动物以近海种、沿岸种和河口种为主,如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35.30ind/m^3)、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34.59 ind/m^3)、虫肢歪水蚤(Tortanus vermiculus,42.46 ind/m^3)。位于长江口内的Ⅱ组可以进一步分为Ⅱ-1、Ⅱ-2和Ⅱ-3三个组。受长江径流的影响,口内水域的的浮游动物群聚以河口种为主,主要优势种为中华华哲水蚤(Sinocalanus sinensis)。秋季,长江口水域可明显分为Ⅲ、Ⅳ、Ⅴ、Ⅵ4个组,由于外海势力和长江径流都增大,导致不同水域的水环境差异更大,浮游动物群聚的差异也相对增大。其中,Ⅲ组(北港水域)以河口种为主,主要种类为虫肢歪水蚤,丰度为3.08个/m^3;Ⅳ组(北支水域)因受长江径流影响较小,盐度较高,以沿岸种为主,主要种类为针刺拟哲水蚤(Euconchoecia aculeata),丰度为4.97个/m^3;Ⅴ组(口外水域)受外海水团和台湾暖流的影响,以外海种和近海种为主,外海种主要有亚强次真哲水蚤(Subeucalanus subcrassus)等,近海种主要有中华哲水蚤等;受长江径流的强烈影响,Ⅵ组(南支水域)以淡水种为主,主要种类为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rii),其优势度高达0.93,是该水域的关键种。可以看出,盐度和水团是导致长江口浮游动物群聚在不同水域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浮游动物 相似性 水团
下载PDF
长江口沿岸碎波带刀鲚仔稚鱼摄食习性与浮游动物分布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蒋雪莲 张宇 +2 位作者 钟俊生 陈渊戈 吴美琴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07-1513,共7页
为探明长江口沿岸碎波带浮游动物的分布与刀鲚仔稚鱼摄食的关系,2006年7-12月每月大潮期间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设置13个站位点,用浮游Ⅰ型生物网(口径30cm,网目0.2mm)在表层拖曳采集浮游动物78次,采集到浮游动物72种,平均密度3278.95个... 为探明长江口沿岸碎波带浮游动物的分布与刀鲚仔稚鱼摄食的关系,2006年7-12月每月大潮期间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设置13个站位点,用浮游Ⅰ型生物网(口径30cm,网目0.2mm)在表层拖曳采集浮游动物78次,采集到浮游动物72种,平均密度3278.95个/网;用小型拖网(1m×4m,网目1mm)拖曳234次,采集到刀鲚仔稚鱼37170尾,平均密度158.85尾/网。通过胃含物分析共鉴定刀鲚仔稚鱼饵料生物15种(类)(浮游动物11种,浮游幼体4类),平均摄食密度1.306个/尾。研究结果表明:前弯曲期仔鱼偏好摄食哲水蚤、剑水蚤和枝角类;弯曲期仔鱼偏好摄食猛水蚤和桡足类桡足幼体;后弯曲期仔鱼除偏好摄食桡足类幼体以外,也偏好摄食游泳能力较强的糠虾;稚鱼对糠虾有极强的偏好。水温和盐度对刀鲚仔稚鱼的摄食量影响较小;浮游动物分布并不直接影响刀鲚仔稚鱼分布,相关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刀鲚仔稚鱼 摄食 影响
原文传递
黄海南部大型水母暴发区中小型浮游动物生态特征 被引量:15
6
作者 熊瑛 王云龙 +4 位作者 汤建华 刘培廷 仲霞铭 吴磊 高银生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063-2068,共6页
根据2007年5—9月黄海南部(121°15′E—122°09′E、31°53′N—32°53′N)大型水母暴发区调查数据,对该区6个站点中小型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群落特征及优势种等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调查区浮游动物58种(... 根据2007年5—9月黄海南部(121°15′E—122°09′E、31°53′N—32°53′N)大型水母暴发区调查数据,对该区6个站点中小型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群落特征及优势种等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调查区浮游动物58种(不含鱼卵和仔鱼),隶属于5门11大类58种,其中桡足类为优势种,占80.86%;浮游动物总丰度均值为783.17ind.m-3(452.23~1241.86ind.m-3),最高密集区位于St.4;多样性指数(H′)均值为2.76(2.44~2.95),调查区南部(St.4~St.6)比北部(St.1~St.3)的物种更为丰富;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parvus)为最主要优势种,丰度为263.76ind.m-3(152.23~451.89ind.m-3),集中分布在St.4,浮游动物总丰度和总生物量大小取决于优势种小拟哲水蚤的丰度。线性回归分析揭示,浮游动物总生物量-总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正相关性显著,而水母CPUE-总CPUE、水母CPUE-小黄鱼CPUE均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型浮游动物 生态特征 黄海南部 大型水母
原文传递
田岙沙滩碎波带仔稚鱼群落结构的昼夜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方永清 钟俊生 +3 位作者 毛成责 葛成冈 杨平海 陈渊戈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98-602,共5页
为了探明田岙沙滩碎波带仔稚鱼群落结构的昼夜变化规律,2010年10月-2011年9月每月用小型拖网(1 m×4 m,网目1 mm)在田岙沙滩进行昼夜调查。全年共采集到仔稚、幼鱼484尾,隶属于22科33种,其中海洋鱼类14种,河口鱼类11种,洄游鱼类6种... 为了探明田岙沙滩碎波带仔稚鱼群落结构的昼夜变化规律,2010年10月-2011年9月每月用小型拖网(1 m×4 m,网目1 mm)在田岙沙滩进行昼夜调查。全年共采集到仔稚、幼鱼484尾,隶属于22科33种,其中海洋鱼类14种,河口鱼类11种,洄游鱼类6种,淡水鱼类2种。(Liza haematocheila)为最优势种,占仔稚鱼总个体数的29.5%。仔稚鱼白天的CPUE和种类数显著高于夜间(P<0.01)。仔稚鱼丰度在6:00-8:00和14:00-18:00两个时间段较高,种类数在6:00-8:00和12:00-18:00两个时间段较多。研究结果表明:仔稚鱼白天倾向于在碎波带浅水区活动,夜间选择碎波带浅水区生活的可能性不大。研究亮点:本研究首次对沙滩碎波带浅水区的鱼类早期资源进行了昼夜调查,得出了该水域仔稚鱼群落结构的昼夜变化规律和移动模式,为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的行为学研究和渔业早期资源的利用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稚鱼 碎波带 群落结构 昼夜变化
原文传递
长江口不同水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比较 被引量:7
8
作者 殷晓龙 徐兆礼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8-95,共8页
依据2009-2010年期间对长江口南支、北支、北港和长江口外水域春季和秋季海洋综合调查,对长江口不同水域的浮游动物群落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春季长江口水域共出现浮游动物27种,其中南支出现11种,北支出现9种,北港出现5种,长江口外出现17... 依据2009-2010年期间对长江口南支、北支、北港和长江口外水域春季和秋季海洋综合调查,对长江口不同水域的浮游动物群落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春季长江口水域共出现浮游动物27种,其中南支出现11种,北支出现9种,北港出现5种,长江口外出现17种.秋季时长江口出现浮游动物71种,其中南支出现6种,北支出现11种浮游动物,北港出现8种,而长江口外共出现63种.种类数和多样性指数分布在春秋季均以长江口外为高值区,口内相对较低.长江口外水域的站位平均种类数在春季和秋季均为4个水域最高,且与其他水域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南支和北支的站位平均种类数在春季和秋季差异性均不显著(P>0.05).长江口外水域的站位平均多样度仍为春季(1.69)和秋季(3.73)最高,春季时北港站位平均多样度为各水域最低,秋季时南支多样度最低,仅为0.49.春季时,中华华哲水蚤(Sinocalanus sinensis)是南支、北支、北港的重要种类,其丰度百分比均高于50%且出现率均为100%,长江口外水域的重要种类为虫肢歪水蚤(Tortanus vermiculus)和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秋季时各水域重要种类各不相同,其中南支水域重要种类为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rii),其出现率为100%,丰度百分比高达93.55%,其他水域的重要种类丰度百分比均不超过30%.本研究表明,盐度是影响长江口不同水域浮游动物群落差异的重要因素,水团和悬沙浓度等因素也对其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盐度 中华华哲水蚤 汤匙华哲水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