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簇生穗突变体的鉴定及遗传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红旗 刘刚 +1 位作者 朱旭东 闵绍楷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16-118,共3页
对回交转育的簇生穗品系CL 80 2、自然簇生穗突变体麦颖稻、人工诱导簇生穗突变体双科早系列和中花 11系列进行观察和比较 ,发现人工诱导产生的簇生穗突变体具有粒长变短、长宽比变小的特点 ,而自然簇生穗突变体不存在这种现象。以簇生... 对回交转育的簇生穗品系CL 80 2、自然簇生穗突变体麦颖稻、人工诱导簇生穗突变体双科早系列和中花 11系列进行观察和比较 ,发现人工诱导产生的簇生穗突变体具有粒长变短、长宽比变小的特点 ,而自然簇生穗突变体不存在这种现象。以簇生穗突变体麦颖稻为亲本 ,与正常穗型水稻品种杂交所得的F1代、F2 代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 ,F1代表现簇生但簇生程度较亲本麦颖稻轻 ,为中间类型 ;F2 代产生簇生型、中间型和正常型的分离 ,组合分离比有些符合 1∶2∶1,有些不符 ,其正常穗型的比例在 30 %~ 4 0 %之间。麦颖稻的簇生穗性状表现为部分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体 鉴定 水稻 簇生穗 外观品质 遗传
下载PDF
水稻高秆突变体株高及其构成的比较和等位性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朱旭东 陈红旗 闵绍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91-594,共4页
利用伽玛射线辐射诱变获得了 2份高秆突变体Gh 2和Sh 3,对它们的株高及其各节间长、穗长等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以同样是高秆的突变体Mh 1做测验种与Gh 2和Sh 3进行杂交 ,研究了相互间的等位性 ,研究结果认为它们是互为等位的遗传关系 ,... 利用伽玛射线辐射诱变获得了 2份高秆突变体Gh 2和Sh 3,对它们的株高及其各节间长、穗长等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以同样是高秆的突变体Mh 1做测验种与Gh 2和Sh 3进行杂交 ,研究了相互间的等位性 ,研究结果认为它们是互为等位的遗传关系 ,即含有对sd 1能起隐性调节作用的i sd1(t)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秆突变体 株高 构成比较 等位性分析 伽玛射线 辐射诱变 隐性调节
下载PDF
MNU诱发的水稻巨大胚、甜胚乳两个突变体的RFLP鉴定 被引量:6
3
作者 钱前 曾大力 +3 位作者 滕胜 朱立煌 熊振民 闵绍楷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73-176,共4页
利用均匀分布于水稻 1 2条染色体上的 72个 RFL P标记与 8种限制性内切酶 (Eco R 、Eco R 、H ind 、 Dra 、 Sca 、Xba 、Bam H 和 Bgl )的不同组合 ,对化学诱变剂 MNU诱变产生的巨大胚、甜胚乳两个突变体及其原始品种金南风三者... 利用均匀分布于水稻 1 2条染色体上的 72个 RFL P标记与 8种限制性内切酶 (Eco R 、Eco R 、H ind 、 Dra 、 Sca 、Xba 、Bam H 和 Bgl )的不同组合 ,对化学诱变剂 MNU诱变产生的巨大胚、甜胚乳两个突变体及其原始品种金南风三者之间进行 RFL P分析。结果表明 :巨大胚突变体与金南风、甜胚乳突变体与金南风以及两突变体之间的多态性分别为 8.3%、5 .6 %和 1 2 .5 %。巨大胚和甜胚乳两突变体基因突变频率分别为 0 .0 2 2 7和 0 .0 0 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巨大胚 甜胚乳 突变体 分子标记 诱变
下载PDF
白背飞虱取食为害后水稻植株光合作用能力的变化与抗虫性的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建明 俞晓平 +5 位作者 陈俊伟 吕仲贤 程家安 郑许松 徐红星 刘光杰 《武夷科学》 2002年第1期168-173,共6页
本文研究了不同抗虫水稻品种在白背飞虱为害后稻株光合作用能力的变化与抗虫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稻株受害后 :感虫品种 (TN1和汕优 6 3)光合作用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下降率比抗虫品种 (N2 2 )明显 ;汕优 6 3和 N2 2品种的二磷酸核酮糖 (Ru... 本文研究了不同抗虫水稻品种在白背飞虱为害后稻株光合作用能力的变化与抗虫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稻株受害后 :感虫品种 (TN1和汕优 6 3)光合作用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下降率比抗虫品种 (N2 2 )明显 ;汕优 6 3和 N2 2品种的二磷酸核酮糖 (Ru BP)羧化酶的含量和活力均增加 ,TN1品种在为害 5天时 Ru BP羧化酶的含量和活力明显增加 ,而在为害 10天时反而低于健康稻株 ;感虫品种受害后叶片光合产物滞留比抗虫品种多 ,即感虫品种光合产物向叶鞘、茎、分蘖和根等部位的转移量少于抗虫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品种 白背飞虱 光合作用能力 抗虫性
下载PDF
我国稻螟研究新进展(一) 被引量:24
5
作者 刘光杰 秦厚国 《昆虫知识》 CSCD 1997年第3期171-174,共4页
关键词 水稻害虫 二化螟 三化螟
下载PDF
我国稻螟研究新进展(二)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光杰 秦厚国 《昆虫知识》 CSCD 1997年第4期239-242,共4页
关键词 水稻害虫 稻螟 防治
下载PDF
以淡绿叶为标记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M2S的选育 被引量:91
7
作者 董凤高 朱旭东 +3 位作者 熊振民 程式华 孙宗修 闵绍楷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65-70,共6页
以淡绿叶标记基因系IGM19与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89025杂交,再用8902S回交1次,通过多代选育获得了带淡绿色叶隐性标记性状,且育性转换特性与8902S明显不同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M2S。在杭州(30°0... 以淡绿叶标记基因系IGM19与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89025杂交,再用8902S回交1次,通过多代选育获得了带淡绿色叶隐性标记性状,且育性转换特性与8902S明显不同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M2S。在杭州(30°05’N)自然条件下,M2S具有连续30d以上的不育期(不育度>99.5%),在秋季正常情况下,结实率可达51.8%。人工气候箱控制条件下,M2S在短日适温时结实正常,在长日(15.0h)与所有处理温度(30.1℃、24.1℃和23.1℃)、高温(30.1℃)与所有处理日长(15.0h、14.0h和12.5h)的光温组合下均完全不育或高度不育。结实率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其育性转换的温度效应和光周期效应均不显著,仅光温工作效应显著,属典型的光温互作雄性不育系。M2S本身较稳定的不育性和带有隐性淡绿色叶的标记性状将有利于在两系法杂交水稻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三系配套 光温敏核不育系 籼稻
下载PDF
籼稻光(温)敏不育系新光S育性转换的光温反应 被引量:10
8
作者 程式华 孙宗修 +1 位作者 斯华敏 卓丽圣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87-91,共5页
新光S是与农垦58S不同来源的具育性转换特性的不育系。对其育性转换的光温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不育系在15.0h长光照与所有处理温度(平均温度30.1℃、24.1℃和23.1℃)的光温组合下和30.1℃高温与所有处... 新光S是与农垦58S不同来源的具育性转换特性的不育系。对其育性转换的光温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不育系在15.0h长光照与所有处理温度(平均温度30.1℃、24.1℃和23.1℃)的光温组合下和30.1℃高温与所有处理光照时间(15.0h、14.0h和12.5h)的光温组合下,表现完全不育;在14.0h与23.1℃和24.1℃的光温组合下,育性部分恢复;仅在12.5h短光照与23.1℃和24.1℃的光温组合下,育性才趋于正常。对自交结实率的两因子方差分析表明,单独的光周期效应和温度效应均不显著(P>0.05),仅光温互作效应达极显著水准(P<0.01),属典型的光温互作型。在杭州自然条件下,新光S表现出较长(约2个月)的稳定不育期,但秋季繁殖的结实率未达到在人工气候箱的短日低温下的结实率水平。对新光S这类光温互作型籼型不育系的实用价值作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育性转换 光温互作
下载PDF
杂交稻米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与改良 被引量:8
9
作者 朱旭东 陈红旗 闵绍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4期426-429,436,共5页
优质稻谷的国家标准于 2 0 0 0年 4月 1日开始实行 ,其中有 4项为优质稻谷的品质定级指标 :整精米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品质。本文就杂交水稻的稻米品质之整精米率。
关键词 杂交稻 整精米率 垩白 直链淀粉 育种 品质性状 遗传 改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