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海陆架泥质沉积物中固相Fe形态及其对有机质、Fe、S成岩路径的制约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吕仁燕 朱茂旭 +2 位作者 李铁 杨桂朋 邓霏霏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3-371,共9页
利用化学提取法对中国东海具有不同陆源物质的内陆架(0701)和外陆架(0508)泥质沉积物柱样进行的多种形态固相铁含量及其剖面分布研究结果表明, Fe 形态及其分布对有机质、Fe 和S 早期成岩作用具有明显的制约意义。0508 和0701 两站... 利用化学提取法对中国东海具有不同陆源物质的内陆架(0701)和外陆架(0508)泥质沉积物柱样进行的多种形态固相铁含量及其剖面分布研究结果表明, Fe 形态及其分布对有机质、Fe 和S 早期成岩作用具有明显的制约意义。0508 和0701 两站点柱状沉积物总活性Fe 平均含量分别为12.14 mg/g 和10.03 mg/g, 其中,氧化物-Fe(Ⅲ)约占18.3%-58.3%, Fe3S4-Fe 占33.7%-76.8%, FeS-Fe 占2.0%-8.1%, FeS2-Fe 仅占1.4%-3.3%。Fe3S4-Fe 是活性Fe 的主要积累形态, 其成因主要是由东海较低的活性有机质与较高的活性Fe 等特定的物源条件决定的; 较高的活性Fe 也抑制了黄铁矿的形成。0701 站点所在的内陆架沉积物中, Fe 的异化还原可能是Fe(Ⅲ)还原的重要路径, 是有机质矿化重要的电子受体; 而0508 站点所在的外陆架沉积物中, Fe 的非生物还原可能是Fe 还原的主要路径, 有机质矿化主要以? 24SO 为电子受体。这些不同的机制也导致了0508 站点沉积物中总硫化物结合态Fe(Ⅱ)含量较0701 站点的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Fe 硫化物 成岩路径 泥质沉积物 东海
下载PDF
Z型可见光催化剂Au NPs/g-C3N4/BiOBr的构建及其光催化性能(英文) 被引量:5
2
作者 王亮 张红光 +3 位作者 郭春雨 冯丽娟 李春虎 王文泰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34-842,I0004,共10页
通过水热和原位还原法制备了一种新型Z型异质结三元复合材料Au NPs/g-C3N4/BiOBr,并通过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和光致发光发射光谱等技术对材料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在可见光下降解... 通过水热和原位还原法制备了一种新型Z型异质结三元复合材料Au NPs/g-C3N4/BiOBr,并通过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和光致发光发射光谱等技术对材料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在可见光下降解苯酚来评价光催化剂的活性。研究发现,Au NPs/g-C3N4/BiOBr显示出增强的光催化活性,对苯酚的降解能力是g-C3N4的3倍,是BiOBr的2.5倍。这可归因于三元复合材料的窄带隙(2.10eV)、Z型机理对光生电子-空穴对的有效分离和Au纳米颗粒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SP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 NPs/g-C3N4/BiOBr Z型催化剂 可见光 苯酚 等离子体
下载PDF
东海沉积物中铁(Ⅲ)氧化物还原活性的动力学表征 被引量:3
3
作者 朱茂旭 范长清 +1 位作者 杨桂朋 李铁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7-76,共10页
运用还原性溶解动力学实验和活性连续体(reactive continuum)模型表征了东海表层和柱状沉积物中铁(Ⅲ)氧化物的还原活性及反应进程中的动力学行为,通过动力学数据拟合得到了活性铁氧化物理论含量m0、表观速率常数k′和活性非均匀度γ。... 运用还原性溶解动力学实验和活性连续体(reactive continuum)模型表征了东海表层和柱状沉积物中铁(Ⅲ)氧化物的还原活性及反应进程中的动力学行为,通过动力学数据拟合得到了活性铁氧化物理论含量m0、表观速率常数k′和活性非均匀度γ。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铁氧化物的m0在26.14~60.51μmol/g之间,变化较小;表征高活性铁氧化物还原动力学行为的标准化初始还原速率(J/m0=k′)变化也较小,最大相差仅7.25倍;但不同站位沉积物中铁氧化物活性的非均匀度变化较大,当铁氧化物溶解达到90%时,其速率与初始速率相差2~4个数量级。表层沉积物中铁氧化物的m0,k′和γ3个动力学参数之间不存在相关性;柱状沉积物中m0,k′和γ3个动力学参数都随深度的增加呈总体减小的趋势,且三者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这是沉积物早期成岩作用中铁成岩循环的结果。与传统的化学提取相比,活性连续体模型得到3个动力学参数(m0,k′和γ)能从多个角度表征铁氧化物还原活性和动力学行为的细微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氧化物 还原活性 海洋沉积物 动力学 东海
下载PDF
胶州湾沉积物中有机硫来源及成因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黄香利 朱茂旭 +1 位作者 陈良进 李铁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0-57,共8页
有机硫是海洋沉积物中重要的硫形态,其中成岩有机硫对有机质保存和微量元素形态具有重要影响。利用化学提取及硫稳定同位素研究了胶州湾沉积物中碱可提取的腐殖酸硫(HA.S)、富里酸硫(F艮S)以及铬不可还原有机硫(non-CROS)的垂... 有机硫是海洋沉积物中重要的硫形态,其中成岩有机硫对有机质保存和微量元素形态具有重要影响。利用化学提取及硫稳定同位素研究了胶州湾沉积物中碱可提取的腐殖酸硫(HA.S)、富里酸硫(F艮S)以及铬不可还原有机硫(non-CROS)的垂直分布、来源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non-CROS、HA-S以及FA-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9.1~52.6、3.35~7.82和27.3~38.6〉mol/g,均处于其他许多近海沉积物中含量的低值区,且3者均为海洋生物有机硫和成岩有机硫的混合物。HA-S和non-CROS以海洋生物有机硫为主,其份数分别为65%~68%和67%~77%,而FA-S则以成岩有机硫为主(54%~73%)。相对于生物有机硫,成岩有机硫更易被碱和酸性Cr(H)溶液提取,因此腐殖质硫和non-CROS都不能全面反映沉积物中有机硫的组成和来源。黄铁矿和腐殖质中成岩有机硫含量随深度的同步增加表明黄铁矿形成并未明显地竞争性抑制有机质硫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沉积物 生物有机硫 成岩有机硫 硫同位素 胶州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