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0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投放双齿围沙蚕养殖中国明对虾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邓锦松 马甡 +2 位作者 牛化欣 董双林 苏跃朋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5-141,共7页
在养殖中国对虾的围隔内投放不同密度(0kg·m-2,0.4kg·m-2,0.8kg·m-2,1.2kg·m-2)双齿围沙蚕,定时监测水体总氨氮(TAN)、亚硝氮、透明度、DO等指标。实验结束时计量养殖效果。结果表明:总体上,投放沙蚕的处理组对... 在养殖中国对虾的围隔内投放不同密度(0kg·m-2,0.4kg·m-2,0.8kg·m-2,1.2kg·m-2)双齿围沙蚕,定时监测水体总氨氮(TAN)、亚硝氮、透明度、DO等指标。实验结束时计量养殖效果。结果表明:总体上,投放沙蚕的处理组对虾产量高于末投放沙蚕的对照组,饵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0.4kg·m-2沙蚕处理组对虾产量最高[(165.4±8.7)g/m2],水质最佳。随着沙蚕密度增大,国格内TAN、亚硝氮、pH均上升且不稳定,这可能是致使对虾成活率下降的一个原因。投放沙蚕对透明度也有影响。依据实验结果认为,双齿围沙蚕促进了沉积物无机氮向水体释放,进而加速浮游植物的繁殖速率。沙蚕密度过人,可引起对虾成活率下降,建议沙蚕密度控制为0.2~0.6k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养殖 双齿围沙蚕 水质 密度
下载PDF
海洋纤毛虫实验生态学研究I:不同浓度葡萄糖对种群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梅 许恒龙 +3 位作者 陶振铖 马洪钢 朱明壮 宋微波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27-630,共4页
为揭示不同碳氮比对纤毛虫种群增长的影响以及纤毛虫对碳源和能量来源的选择性 ,利用实验生态学方法 ,对海水养殖水体中 3种常见的纤毛虫原生动物 :扇形游仆虫 (Euplotesvannus)、海洋尾丝虫 (Uronemamarinum)和巨大拟阿脑虫 (Paranophr... 为揭示不同碳氮比对纤毛虫种群增长的影响以及纤毛虫对碳源和能量来源的选择性 ,利用实验生态学方法 ,对海水养殖水体中 3种常见的纤毛虫原生动物 :扇形游仆虫 (Euplotesvannus)、海洋尾丝虫 (Uronemamarinum)和巨大拟阿脑虫 (Paranophrysmagna)在牛肉浸膏及梯度浓度葡萄糖培养基中的种群增长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数据分析表明 ,在牛肉浸膏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对于纤毛虫种群增长影响显著 ,其中在 0 .0 5 gL-1葡萄糖浓度的培养基中 3种纤毛虫种群增长最佳 (P <0 .0 5 ) ,而在 0 .4 gL-1浓度时纤毛虫的生长繁殖均受到高度抑制 (P <0 .0 5 ) .这一结果显示 ,不同C N比对纤毛虫的种群增长有着直接的影响 .图 3表 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增长 扇形游仆虫 海洋尾丝虫 巨大拟阿脑虫 葡萄糖
下载PDF
海洋纤毛虫实验生态学研究Ⅲ:纤毛虫摄食胁迫对弧菌(Vibrio sp.)种群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许恒龙 王梅 +1 位作者 朱明壮 宋微波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5-78,共4页
为揭示纤毛虫对弧菌 (Vibriosp.)种群增长的影响 ,利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对弧菌在海水养殖水体中两种常见的纤毛虫原生动物 ,扇形游仆虫 (EuplotesvannusM櫣ller)和海洋尾丝虫 (UronemamarinumDujardin) ,摄食胁迫下的种群增长过程进... 为揭示纤毛虫对弧菌 (Vibriosp.)种群增长的影响 ,利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对弧菌在海水养殖水体中两种常见的纤毛虫原生动物 ,扇形游仆虫 (EuplotesvannusM櫣ller)和海洋尾丝虫 (UronemamarinumDujardin) ,摄食胁迫下的种群增长过程进行了探讨 .数据分析显示 ,弧菌的种群密度在纤毛虫的指数增长期高于对照组 ,但在纤毛虫种群生长平衡期则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在纤毛虫种群生长衰退期则呈回升的趋势 .结果同时还表明 ,海洋纤毛虫的摄食胁迫对弧菌的繁殖具有明显的激活效应 ,但对其种群生长起着显著的抑制作用 .此外 ,本工作也进一步证实了食菌性纤毛虫对改良水质和维持一个健康的养殖环境所具有的积极作用 .图 6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增长 扇形游仆虫 海洋尾丝虫 实验生态学
下载PDF
中国对虾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的比较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辉 高天翔 +1 位作者 庄志猛 金显仕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49-1155,共7页
比较分析了中国对虾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mtDNA控制区序列。研究结果显示,在长度为563bp的mtDNA控制区片段中,中国对虾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序列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差异。野生群体的基因多样度为0.9672,略高于养殖群体(0.9380),两群体间... 比较分析了中国对虾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mtDNA控制区序列。研究结果显示,在长度为563bp的mtDNA控制区片段中,中国对虾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序列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差异。野生群体的基因多样度为0.9672,略高于养殖群体(0.9380),两群体间未检测到共享单倍型;野生群体mtDNA控制区核苷酸多样度为0.0106,养殖群体核苷酸多样度为0.0094,略低于野生群体的核苷酸多样度。基于K-2P模型计算得到中国对虾两群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108,野生群体个体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107,养殖群体个体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095;单倍型最小跨度树和NJ系统树均未检测到显著的谱系结构。确切P检验显示两群体间没有随机交配现象(P=0.0009)。两群体间的FST值为0.0698(P=0.00),表明两群体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线粒体控制区 遗传多样性 养殖群体 野生群体
下载PDF
草鱼不同养殖模式实验围隔内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通量的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郭永坚 沈勇平 +1 位作者 王芳 张振东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5-605,共11页
于2009年6—10月采用围隔实验法开展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鱼(Hypophythalmichthysmolitrix)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不同混养模式的养殖实验,并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测定了草鱼不同养殖模式实验围隔内沉积物-... 于2009年6—10月采用围隔实验法开展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鱼(Hypophythalmichthysmolitrix)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不同混养模式的养殖实验,并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测定了草鱼不同养殖模式实验围隔内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通量,并探讨了影响营养盐交换通量的因素。实验设置7个处理组,分别为草鱼单养组(G),草鱼和鲢鱼二元混养组(GS),草鱼和凡纳滨对虾二元混养组(GL),草鱼、鲢鱼和凡纳滨对虾按照不同比例放养的三元混养组(GSL1、GSL2、GSL3和GSL4),每组3个重复。结果显示:(1)草鱼不同养殖模式下沉积物-水界面呈现较高的营养盐通量,其水平高于湖泊、鱼类网箱区和青蟹、刺参养殖池塘,其中氨氮通量为87.87—229.67 mmol/(m2.d),硝酸盐通量为32.95—27.13 mmol/(m2.d),DIP通量500.2—10.25 mmol/(m2.d),且在不同养殖模式下,硝酸盐通量、氨氮通量、无机磷通量均以8月份最高;(2)养殖期间沉积物对氨氮的释放和吸收呈交替变化趋势,7、8月份沉积物对NO3+NO2主要表现为吸收,而沉积物对可溶性无机磷(DIP)的吸收主要出现在8、9两月;(3)在不同养殖模式下,养殖中后期的硝酸盐通量、氨氮通量、无机磷通量多表现为差异显著(P<0.05),三元混养组中营养盐的通量值明显高于单养组和二元混养组;(4)结合水环境指标来看,GSL2组(放养0.58 ind./m2的草鱼、0.23 ind./m2的鲢鱼、48.9 ind./m2的凡纳滨对虾)是较优的养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混养 沉积物-水界面 氨氮通量 硝酸盐通量 磷酸盐通量
下载PDF
非离子氨胁迫对淡水和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呼吸代谢酶活力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11
6
作者 贾旭颖 国先涛 +1 位作者 王芳 黄国强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837-1846,共10页
为了探讨非离子氨胁迫对淡水和海水两种养殖条件的凡纳滨对虾呼吸代谢酶活力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非离子氨胁迫(0.1 mg/L和0.5 mg/L)后,两种养殖条件凡纳滨对虾己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乳酸脱氢酶(LDH)和琥珀酸脱氢酶(SDH... 为了探讨非离子氨胁迫对淡水和海水两种养殖条件的凡纳滨对虾呼吸代谢酶活力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非离子氨胁迫(0.1 mg/L和0.5 mg/L)后,两种养殖条件凡纳滨对虾己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乳酸脱氢酶(LDH)和琥珀酸脱氢酶(SDH)活力的变化规律,并将两种养殖条件对虾的相关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1)非离子氨胁迫后,两种养殖条件凡纳滨对虾鳃HK活力变化显著,而肌肉HK活力变化则不显著。(2)非离子氨胁迫后,两种养殖条件凡纳滨对虾鳃PK活力先升高,后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淡水养殖对虾肌肉PK活力则显著升高,而海水养殖对虾肌肉PK活力变化则不显著。(3)0.1 mg/L非离子氨胁迫后,两种养殖条件对虾鳃和肌肉LDH活力变化均不显著,而0.5 mg/L非离子氨对两种养殖条件对虾鳃和肌肉的LDH活力均具有显著影响。(4)非离子氨胁迫后,两种养殖条件对虾鳃和肌肉SDH活力均显著降低。研究表明,非离子氨胁迫对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呼吸代谢酶活力具有显著影响;非离子氨胁迫后,凡纳滨对虾有氧代谢迅速减弱,而无氧代谢在胁迫初期略有升高,随后减弱,推测非离子氨胁迫可能使对虾机体主要供能物质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海水 淡水 非离子氨 呼吸代谢酶
下载PDF
海水养殖水体周丛纤毛虫的群落结构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5
7
作者 李继秋 林晓凤 +1 位作者 许恒龙 宋微波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3-500,共8页
为了解周丛纤毛虫在特定海水养殖环境中的功能与地位,作者以青岛近郊一封闭式海水对虾养殖池为采集地,采用人工基质(载玻片)法对周丛类纤毛虫的群落结构进行了为期140d(以全养殖周期为时限)的调查,同时开展了环境理化因子的采集和分析... 为了解周丛纤毛虫在特定海水养殖环境中的功能与地位,作者以青岛近郊一封闭式海水对虾养殖池为采集地,采用人工基质(载玻片)法对周丛类纤毛虫的群落结构进行了为期140d(以全养殖周期为时限)的调查,同时开展了环境理化因子的采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周丛纤毛虫群落结构参数和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关系。本工作共涉及41种周丛纤毛虫,其中以缘毛类Zoothamnium和Pseudovorticella等属种类为优势类群。采集期间纤毛虫丰度和物种数量呈上升趋势,丰度分别在第100天和第120天达到高峰,物种数量则在第80天达最大值,缘毛类纤毛虫是微型群落中丰度/物种数量峰值的主要组成成分。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第100天出现峰值。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周丛纤毛虫群落结构中的大部分参数与养殖水体的环境因子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物种数量和均匀度指数均与氨态氮浓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丰度和多样性指数均与氨态氮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丰度和物种数均与可溶性磷酸盐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多样性指数与细菌密度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本研究结果初步显示,周丛纤毛虫群落具有良好的自我维持和修复能力,并能较好的响应集约化海水养殖水体环境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养殖 周丛纤毛虫 群落结构 生物响应
下载PDF
环境友好型循环海水养殖精养系统初探
8
作者 牛化欣 马甡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45,共2页
目前,我国海水养殖正处于由传统养殖向工业化养殖方向的转变。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第4次海水养殖产业浪潮,我国已经扭转了海水鱼类养殖长期滞后(与藻、贝、虾类相比)的局面,形成了北方以工厂化为主、南方以沿海池塘和网箱为主的养... 目前,我国海水养殖正处于由传统养殖向工业化养殖方向的转变。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第4次海水养殖产业浪潮,我国已经扭转了海水鱼类养殖长期滞后(与藻、贝、虾类相比)的局面,形成了北方以工厂化为主、南方以沿海池塘和网箱为主的养殖热潮,成功开辟了海水鱼类养殖主流产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使我国的海水鱼类养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当前最重要的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养殖产业 环境友好型 系统 精养 循环 鱼类养殖 工业化养殖 科学发展观
下载PDF
白斑综合征病毒与中国对虾血细胞膜的体外结合实验 被引量:1
9
作者 林颖博 战文斌 +2 位作者 邢婧 唐小千 刘宝良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88-793,共6页
筛选小分子受体配基或抗受体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作为阻断剂,是阻断病毒感染的有效途径。通过差速离心法提取海捕中国对虾血细胞膜,分别利用Dot-Blot和ELISA技术,将血细胞膜包被于硝酸纤维素(NC)膜或酶标板,使地高辛(Digoxigenin,DIG)标记... 筛选小分子受体配基或抗受体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作为阻断剂,是阻断病毒感染的有效途径。通过差速离心法提取海捕中国对虾血细胞膜,分别利用Dot-Blot和ELISA技术,将血细胞膜包被于硝酸纤维素(NC)膜或酶标板,使地高辛(Digoxigenin,DIG)标记的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DIG)与之4℃结合4h,并以碱性磷酸酶标记抗DIG抗体作为探针检测,实验结果皆为阳性,证明体外环境下WSSV能稳定地与血细胞膜结合。通过血细胞膜免疫Balb/c小鼠生产抗中国对虾血细胞多克隆抗体,以该多抗37℃孵育血细胞膜1h,然后使WSSV-DIG与血细胞膜结合并检测。在Dot-Blot实验中,阻断组发色明显浅于未阻断组;在ELISA实验中,阻断组OD值比未阻断组降低69%。可以推断,多抗中抗血细胞受体的抗体与血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占据了WSSV黏附蛋白的结合位点,从而显著地抑制了WSSV与血细胞膜的体外结合。实验所建立的WSSV与对虾血细胞膜体外结合技术可以应用于WSSV与血细胞受体蛋白的黏附特性的研究以及WSSV阻断剂的筛选,多抗阻断实验证明了本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斑综合征病毒 血细胞膜 受体蛋白 阻断剂
下载PDF
不同盐度波动幅度对中国明对虾稚虾蜕皮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2
10
作者 穆迎春 王芳 +2 位作者 董双林 董少帅 朱长波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研究了盐度波动幅度对中国明对虾稚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蜕皮和生长的影响.实验在水族箱内进行,实验对虾的初始体重为(0 553 2±0 000 1)g,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实验结果表明:(1)不同盐度波动幅度对中国明对虾稚虾的蜕皮周期... 研究了盐度波动幅度对中国明对虾稚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蜕皮和生长的影响.实验在水族箱内进行,实验对虾的初始体重为(0 553 2±0 000 1)g,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实验结果表明:(1)不同盐度波动幅度对中国明对虾稚虾的蜕皮周期有显著的影响(P<0 05),其中S10 能明显抑制对虾的蜕皮,S2则能促进对虾的蜕皮,前者较后者蜕皮周期延长4 97 d;(2)不同盐度波动幅度对中国明对虾的特定生长率有显著影响(P<0 05),其中,S4 和S7 两组对虾的特定生长率最大,分别大于S0组28 11%和22 36%,并且与S0 和其他处理组相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 05);(3)不同盐度波动幅度对中国明对虾的摄食量有显著影响(P<0 05),S4 和S7 两组分别高于S0组15 96%和11 46%;(4)不同盐度波动幅度对中国明对虾的食物转化效率未产生显著的影蚐7两组对虾的食物转化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明对虾 波动幅度 盐度 稚虾 特定生长率 人工配合饲料 蜕皮周期 转化效率 显著水平 水族箱 实验 S10 摄食量 食物 体重 投喂
下载PDF
养殖刺参溃疡病病原菌RH2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38
11
作者 杨嘉龙 周丽 +2 位作者 绳秀珍 邢婧 战文斌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04-511,共8页
从患溃疡病养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病灶处分离出3株优势菌(RH1、RH2、RH3),以浸浴、体腔注射、体壁肌肉注射等方式进行感染实验,证实菌株RH2为养殖刺参溃疡病的病原菌,其对刺参的LD50(半数致死量)每尾为5.68×10^6C... 从患溃疡病养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病灶处分离出3株优势菌(RH1、RH2、RH3),以浸浴、体腔注射、体壁肌肉注射等方式进行感染实验,证实菌株RH2为养殖刺参溃疡病的病原菌,其对刺参的LD50(半数致死量)每尾为5.68×10^6CFU,并证实浸浴、体腔注射的方式无法感染刺参,该菌可能通过体表创伤侵入的方式感染刺参。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16SrRNA和HSP60基因测序确定菌株RH2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基于16S rRNA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菌株RH2与溶藻弧菌(AF513447)亲缘关系最近,置信度为50%;HSP60基因序列分析表明RH2与溶藻弧菌(AY332570、AF230931)聚为一个分支,且置信度高达99%。菌株RH2的最适生长盐度为25~35,最适生长pH为7.2~8.0,最适生长温度为14~22℃。对18种药物的敏感实验证实菌株RH2对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壮观霉素等较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溃疡病 溶藻弧菌 16SRRNA基因 HSP60基因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养殖刺参溃疡病杀鲑气单胞菌的分离、致病性及胞外产物特性分析 被引量:33
12
作者 杨嘉龙 周丽 +2 位作者 邢婧 绳秀珍 战文斌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81-989,共9页
从患溃疡病的养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病灶处分离出1株优势菌H1,以浸浴、创伤浸浴、体腔注射和体壁肌肉注射等方式进行感染实验,证实菌株H1为养殖刺参溃疡病病原菌,并证明该菌通过体表创伤侵入的方式感染刺参,以创伤浸浴和体... 从患溃疡病的养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病灶处分离出1株优势菌H1,以浸浴、创伤浸浴、体腔注射和体壁肌肉注射等方式进行感染实验,证实菌株H1为养殖刺参溃疡病病原菌,并证明该菌通过体表创伤侵入的方式感染刺参,以创伤浸浴和体壁肌肉注射感染的LD50(半数致死量)分别为2.26×107CFU/尾和1.80×107CFU/尾。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和mini API系统鉴定,确定菌株H1为杀鲑气单胞菌杀日本鲑亚种(Aeromonas salmonicida ma-soucida)。提取菌株H1的胞外产物(ECP)进行致病性实验,结果表明ECP可导致刺参死亡,其对刺参的LD50为5.24μg蛋白/g体质量。H1-ECP具有酪蛋白酶、明胶蛋白酶、几丁质酶和淀粉酶活性,并具有溶血素活性;对底物偶氮酪蛋白(Azocasin)作用的酶比活力可达到674.5活力单位/mg蛋白,最适作用温度为50℃;对热不稳定,70℃作用30 min时,酪蛋白酶活性降到0;100℃作用30 min,ECP对刺参的毒性消失;ECP酶活可被10 mmol/L EDTA完全抑制,可被5 mmol/L PMSF抑制98.8%,Ca2+和Mg2+可使酶活性分别提高约9%和4%。结论认为,该病原菌通过体表创伤侵入方式感染宿主刺参,菌株H1胞外产物是其对刺参致病的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溃疡病 杀鲑气单胞菌 胞外产物 蛋白酶
下载PDF
养殖大菱鲆腹水症病原菌SR1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31
13
作者 张伟妮 周丽 +1 位作者 邢婧 战文斌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03-609,共7页
从患腹水症的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腹水分离到1株优势细菌SR1,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其具有致病性。经API ID32E系统鉴定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并测定了其16S rRNA基因序列和热激蛋白HSP60(Heatshock protein,HSP)... 从患腹水症的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腹水分离到1株优势细菌SR1,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其具有致病性。经API ID32E系统鉴定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并测定了其16S rRNA基因序列和热激蛋白HSP60(Heatshock protein,HSP)基因序列。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树结果表明,菌株SR1与溶藻弧菌(AY967727)亲缘关系最近,然而置信度较低,仅有27%,不能有效地鉴定到种。HSP60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与溶藻弧菌(AF230931)同源性最高,为99.2%。系统发育树表明SR1确与溶藻弧菌(AF230931)聚为一个分支,且置信度较高,为84%。综合上述结果,菌株SR1可鉴定为溶藻弧菌。[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603-6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水症大菱鲆 16S RRNA基因 HSP60基因 溶藻弧菌
下载PDF
水产养殖中的环境胁迫及其预防——营养学途径 被引量:32
14
作者 麦康森 艾庆辉 +1 位作者 徐玮 刘付志国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67-774,共8页
环境胁迫强弱程度的不同对养殖动物的生理功能、免疫力、生长和繁殖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本文综述近 10多年来关于水产养殖环境胁迫的最新研究成果 ,重点介绍如何通过营养调控提高养殖动物的抗胁迫能力 ,以缓解或减轻环境胁迫所带来... 环境胁迫强弱程度的不同对养殖动物的生理功能、免疫力、生长和繁殖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本文综述近 10多年来关于水产养殖环境胁迫的最新研究成果 ,重点介绍如何通过营养调控提高养殖动物的抗胁迫能力 ,以缓解或减轻环境胁迫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并指出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是探讨提高养殖动物抗胁迫能力的途径和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营养学 环境胁迫 预防 生理功能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生物学及养殖生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29
15
作者 王兴强 马甡 董双林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2004年第4期94-100,共7页
凡纳滨对虾原产于太平洋沿岸水域秘鲁北部至墨西哥桑诺拉一带 ,1988年由张伟权教授引进我国。本文对国内外凡纳滨对虾生物学及养殖生态学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提出了凡纳滨对虾养殖生态学今后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虾养殖 鲁北 水域 生态学研究 北部 中国 生物学 教授引进 张伟
下载PDF
水产养殖环境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6
作者 冯敏毅 马甡 +1 位作者 文国樑 于明超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4-87,共4页
关键词 水产养殖环境 生物修复技术 水域生态环境 养殖业发展 对虾养殖 周围环境 有机污染 渤海沿岸
下载PDF
微生物膜对海洋无脊椎动物幼体附着变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杨金龙 王冲 +3 位作者 顾忠旗 李一峰 包卫洋 沈和定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6-121,共6页
一般来说,一旦把表面洁净的载玻片等附着基浸入海中,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该附着基的表面将迅速形成微生物膜。起初,各种有机物会吸附在附着基的表面,进而引起附着基表面的电荷变化。随后,海洋细菌开始在该基质上附着和繁殖,并分... 一般来说,一旦把表面洁净的载玻片等附着基浸入海中,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该附着基的表面将迅速形成微生物膜。起初,各种有机物会吸附在附着基的表面,进而引起附着基表面的电荷变化。随后,海洋细菌开始在该基质上附着和繁殖,并分泌胞外多糖类等有机物,在附着基的表面上形成细菌黏膜。由于细菌分解有机物产生CO2、NH3,附着硅藻、原生动物以及其他微细藻类开始在基质上附着,最终形成微生物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着变态 微生物膜 海洋无脊椎动物 幼体 海洋细菌 附着基 有机物 电荷变化
下载PDF
光照周期对中国对虾稚虾蜕皮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7
18
作者 王芳 董双林 +1 位作者 董少帅 黄国强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4-359,共6页
实验中国对虾 (FenneropenaeuschinensisOsbeck)的初始体重为 (0 .94 5± 0 .0 0 5 )g ( X±SE) ,投喂的饲料为人工配合饲料 ,实验的光照周期为 0L∶2 4D、2 4L∶0D、14D∶10L和 14L∶10D ,实验持续 35d。在 4种光照周期条件下 ... 实验中国对虾 (FenneropenaeuschinensisOsbeck)的初始体重为 (0 .94 5± 0 .0 0 5 )g ( X±SE) ,投喂的饲料为人工配合饲料 ,实验的光照周期为 0L∶2 4D、2 4L∶0D、14D∶10L和 14L∶10D ,实验持续 35d。在 4种光照周期条件下 ,实验结果如下 :(1)中国对虾的特定生长率 (SGR)没有显著的差异 (P >0 .0 5 ) ;(2 )中国对虾的摄食量 (FI)没有显著的差异 (P >0 .0 5 ) ;(3)中国对虾的食物转化率 (FCE)没有显著的差异 (P >0 .0 5 ) ;(4 )中国对虾的蜕皮频率 (MF)不同 ,其中 ,2 4L∶0D和 0L∶2 4D下较低 ,14L∶10D和 14D∶10L下较高 ,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P <0 .0 5 )。实验结果表明 :光照周期影响中国对虾用在蜕皮上的能量分配 ,中国对虾的蜕皮频率存在一定的差异 (P <0 .0 5 ) ,但由于对中国对虾的摄食量和食物转化率没有影响 ,中国对虾用在生长的能量比例相近 ,故对中国对虾的生长未产生显著的影响。与光照强度和光谱组成对中国对虾生长的影响的研究结果相比 ,在中国对虾的集约化养殖生产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光照周期 蜕皮 生长
下载PDF
海蜇养殖对池塘底泥营养盐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冯建祥 董双林 +3 位作者 高勤峰 孙侦龙 王芳 张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64-971,共8页
2009年5-9月,对荣成靖海湾大型养殖池塘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 Kishinouye)养殖期间与养殖期前后底泥营养盐及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月份海蜇养殖期间,由于海蜇的避光性而产生的上下浮动的行为特征造成了... 2009年5-9月,对荣成靖海湾大型养殖池塘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 Kishinouye)养殖期间与养殖期前后底泥营养盐及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月份海蜇养殖期间,由于海蜇的避光性而产生的上下浮动的行为特征造成了对水体的扰动作用,与海蜇的生物沉积作用共同导致养殖海区(实验点)与邻近非养殖海区(对照点)之间各项底泥营养盐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实验点氨氮(NH4-N)、硝氮(NO3-N)和沉降速率(sedimentation rate,SR)显著高于对照点,实验点叶绿素a(Chla)、总有机物(TOM)和总有机碳(TOC)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点。多变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海蜇养殖对养殖池塘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产生显著影响,并且7月份实验点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随海蜇放养显著增大,并显著高于对照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与沉降速率(SR)和底泥TOM含量分别表现出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而与其他营养盐指标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蜇养殖 底泥营养盐 大型底栖动物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荣成靖海湾海参养殖池塘初级生产力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8
20
作者 任贻超 王芳 +1 位作者 董双林 刘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28,共5页
2007年5月-2007年11月调查了山东荣成靖海湾海参养殖池塘水体中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变化以及底泥沉积物中叶绿素和脱镁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海参养殖池塘水体中浮游植物共有7门,44属,62种,主要以硅藻为主。水... 2007年5月-2007年11月调查了山东荣成靖海湾海参养殖池塘水体中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变化以及底泥沉积物中叶绿素和脱镁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海参养殖池塘水体中浮游植物共有7门,44属,62种,主要以硅藻为主。水体中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1号池塘为17.52×10^4/L;2号池塘为18.30×10^4/L。水体叶绿素含量变化范围:1号池塘为1.38-5.00μg/L;2号池塘为0.98-5.45μg/L。池塘沉积物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范围:1号池塘为0.66-1.67μg/g,2号池塘为0.56-1.34μg/g。池塘沉积物中脱镁叶绿素含量变化范围:1号池塘为2.97-5.63μg/g;2号池塘为2.90-6.36μg/g。1号池塘和2号池塘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叶绿素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叶绿素,脱镁叶绿素变化趋势较为一致。海参夏眠期间,沉积物中叶绿素及脱镁叶绿素含量最高,为海参结束夏眠进入摄食提供食物储备。研究结果表明,靖海湾海参养殖池塘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养殖池塘水体浮游植物生物量较低,多样性指数较高,增加浮游植物沉降速率,增加养殖系统初级生产力可为海参提供更多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参池塘 浮游植物 种类组成 多样性 粒级结构 叶绿素 脱镁叶绿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