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饲料缬氨酸水平对军曹鱼鱼体脂肪含量、血浆生化指标和肝脏脂肪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王震 徐玮 +3 位作者 麦康森 路凯 刘迎隆 艾庆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44-751,共8页
实验旨在研究饲料缬氨酸水平对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初始体质量为(40.9±0.8)g]鱼体脂肪含量、血浆生化指标和肝脏脂肪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梯度添加晶体缬氨酸,配制出缬氨酸含量分别为1.26%(缺乏组)、2.21%(... 实验旨在研究饲料缬氨酸水平对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初始体质量为(40.9±0.8)g]鱼体脂肪含量、血浆生化指标和肝脏脂肪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梯度添加晶体缬氨酸,配制出缬氨酸含量分别为1.26%(缺乏组)、2.21%(适量组)和2.62%(过量组)3种等氮等脂饲料,饲喂养殖在海水浮式网箱的军曹鱼10周,每天饱食投喂2次。结果表明,缬氨酸缺乏组的军曹鱼鱼体和肌肉脂肪含量显著低于缬氨酸适量组和过量组(P<0.05)。肝脏脂肪含量随着饲料中缬氨酸含量从1.26%升高到2.21%而显著升高(P<0.05),然后随之而逐渐下降(P>0.05)。军曹鱼血浆总蛋白和总胆固醇含量在缬氨酸缺乏饲料组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组(P<0.05)。饲料缬氨酸水平对军曹鱼血浆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均无显著影响(P>0.05)。军曹鱼肝脏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SREBP-1)基因表达水平和肝脏脂肪酸合成酶(FAS)表达量,均随着饲料缬氨酸水平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军曹鱼肝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PPARα)表达量在缬氨酸适量组,显著低于过量组(P<0.05),而与缺乏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随着缬氨酸含量升高,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Carnitine palmitoyl transferase-1)表达量逐渐下降(P<0.05)。总之,饲料缺乏缬氨酸可减少军曹鱼鱼体脂肪积累。饲料中缬氨酸水平对军曹鱼鱼体脂肪沉积的影响,可能是通过调控脂肪合成和β-氧化相关基因表达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曹鱼 缬氨酸 脂肪含量 生化指标 脂肪代谢
下载PDF
生长中期花鲈对L-异亮氨酸需要量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路凯 徐玮 +4 位作者 麦康森 王震 严晶 徐瀚林 艾庆辉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3-212,共10页
本实验旨在研究生长中期花鲈对饲料L-异亮氨酸的需要量。选取初始体质量(159.33±1.20)g的花鲈为实验对象,在基础饲料中梯度添加晶体L-异亮氨酸,配制出异亮氨酸实测含量分别为0.72%、1.11%、1.53%、1.93%、2.31%和2.72%的6种饲料,... 本实验旨在研究生长中期花鲈对饲料L-异亮氨酸的需要量。选取初始体质量(159.33±1.20)g的花鲈为实验对象,在基础饲料中梯度添加晶体L-异亮氨酸,配制出异亮氨酸实测含量分别为0.72%、1.11%、1.53%、1.93%、2.31%和2.72%的6种饲料,在海水浮式网箱中进行10周养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随饲料中L-异亮氨酸含量的升高,花鲈增重率(WGR)、饲料效率(FE)及蛋白质沉积率(PR)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且在1.93%L-异亮氨酸饲料组出现最大值,分别为108.55%、0.89、和37.57%。饲料中L-异亮氨酸含量对存活率(SR)、摄食率(FI)、肝体比(HSI)、脏体比(VSI)、肥满度(CF)、体组成和肌肉氨基酸组成均无显著影响(P>0.05)。肝脏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活力随饲料中L-异亮氨酸含量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饲料中L-异亮氨酸含量对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在L-异亮氨酸含量为1.93%时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0.72%和1.11%组(P<0.05),但与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中L-异亮氨酸含量对血清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活力、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以增重率(WGR)和蛋白质沉积率(PR)为评价指标,得出生长中期花鲈对饲料中L-异亮氨酸的需求量分别为1.88%和1.84%饲料干重,占饲料蛋白质的4.41%和4.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异亮氨酸 生长中期 需求量
下载PDF
亚麻籽油和豆油替代鱼油对大黄鱼肝脏和肌肉脂肪酸组成及Δ6Fad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李经奇 李学山 +3 位作者 姬仁磊 徐玮 康森艾 艾庆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2-239,共8页
为了研究亚麻籽油(LO)和豆油(SO)完全替代鱼油(FO)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肝脏和肌肉脂肪酸组成及Δ6Fad(Δ6 Fatty acid desaturase)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用豆油和亚麻籽油替代鱼油制备了3种等氮等脂的精制饲料,在海水浮动网箱... 为了研究亚麻籽油(LO)和豆油(SO)完全替代鱼油(FO)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肝脏和肌肉脂肪酸组成及Δ6Fad(Δ6 Fatty acid desaturase)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用豆油和亚麻籽油替代鱼油制备了3种等氮等脂的精制饲料,在海水浮动网箱中进行了为期10周的养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1)鱼油组的增重率、饲料效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亚麻籽油组和豆油组(P<0.05),但对成活率,肝体指数和脏体指数没有显著影响(P>0.05);(2)亚麻籽油和豆油完全替代鱼油显著改变了鱼体肝脏和肌肉的脂肪酸组成,降低了肝脏和肌肉LCPUFA(Long chain-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的相对含量(P<0.05),在亚麻籽油组(LO)和豆油组(SO)中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各处理组中,肌肉的n-3LC-PUFA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肝脏(P<0.05);(3)亚麻籽油和豆油显著上调了肌肉和肝脏中Δ6Fad基因的表达量(P<0.05),其表达量在肝脏中分别升高了7.6和6.5倍,在肌肉中分别上升了2.2和2.8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亚麻籽油和豆油完全替代鱼油对大黄鱼生长具有不利影响,亚麻籽油和豆油替代鱼油降低了肝脏和肌肉中LC-PUFA的含量,提高了Δ6Fad基因的表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A6Fad 脂肪酸 亚麻籽油 豆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