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油气成藏模式与分布规律 被引量:31
1
作者 姜华 王华 +4 位作者 李俊良 陈少平 林正良 方欣欣 蔡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5-281,286,共8页
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是一个典型的南断北超的箕状断陷,属于边缘海盆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受到主干断裂的强烈控制作用,该坳陷可以划分为3个石油系统,分别为文昌A凹、B凹和C凹石油系统。在不同的构造部位发育不同的油气藏类型:在缓坡... 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是一个典型的南断北超的箕状断陷,属于边缘海盆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受到主干断裂的强烈控制作用,该坳陷可以划分为3个石油系统,分别为文昌A凹、B凹和C凹石油系统。在不同的构造部位发育不同的油气藏类型:在缓坡带和周边隆起带上发育潜山或潜山披覆油气藏,局部发育地层超覆油气藏;在主干断层附近发育岩性-构造油气藏;在陡坡带发育扇三角洲前缘滑塌体隐蔽油气藏;在盆地中心位置,可发育远源浊积扇透镜状油气藏。其中,缓坡带的地层不整合-岩性油气藏和盆地中心远岸浊积砂体形成的透镜体油气藏应该是最为有利的近期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剖面 油气成藏模式 隐蔽油气藏类型 珠三坳陷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断层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7
2
作者 姜华 王华 +4 位作者 李俊良 林正良 方欣欣 蔡佳 吕学菊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60-466,共7页
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是一个断裂系统十分发育的箕状断陷盆地,其形成和演化受断裂强烈控制。在坳陷内主干断裂的控制下,坳陷分割为文昌A凹等9个构造单元,其中,文昌A,B,C凹陷为生油凹陷。断裂以北东东向为主,按照主干断裂和次级断裂的组合... 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是一个断裂系统十分发育的箕状断陷盆地,其形成和演化受断裂强烈控制。在坳陷内主干断裂的控制下,坳陷分割为文昌A凹等9个构造单元,其中,文昌A,B,C凹陷为生油凹陷。断裂以北东东向为主,按照主干断裂和次级断裂的组合形态,平面上可划分出平行、雁列、帚状、"入"字型等4种组合样式;剖面上可划分为同斜"Y"型、反斜"Y"型、复合"Y"型、同向断阶等4种组合样式。断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主要包括对烃源岩分布、储集体发育和展布、油气生成和运聚的控制。该作用表现为有利和不利2个方面,通过分析,确定将主干断裂,特别是"Y"型断层发育地区作为珠三坳陷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点区,而距离生油中心较远、受断层阻断运移通道的边缘隆起带应作为远景目标给予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分级 断层组合样式 油气成藏 珠三坳陷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东方1—1气田天然气来源与运聚模式 被引量:15
3
作者 赵必强 肖贤明 +1 位作者 胡忠良 黄保家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6-161,共6页
莺歌海盆地东方 1—1气田以其埋藏浅、天然气成份变化大、气藏位于底辟构造带等特征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长期以来对其气源、充注历史等问题存在不少疑问。该研究应用生烃动力学与碳同位素动力学方法通过对典型烃源岩的研究,建立起了烃源... 莺歌海盆地东方 1—1气田以其埋藏浅、天然气成份变化大、气藏位于底辟构造带等特征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长期以来对其气源、充注历史等问题存在不少疑问。该研究应用生烃动力学与碳同位素动力学方法通过对典型烃源岩的研究,建立起了烃源岩在地质条件下的生气模式与碳同位素分馏模式。结合天然气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认为:东方 1—1气田烃类气体主要来源于梅山组烃源岩,非烃气体来源于三亚组或更深部含钙地层;天然气藏形成相当晚,与底辟作用有关,烃类气体主要充注时间在 1. 3Ma以后,CO2气体主要充注时间在 0. 1Ma左右;天然气成份的非均一性主要受控于底辟断裂活动所控制的幕式充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烃源岩 碳同位素 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非烃气体 断裂活动 天然气藏 气田 烃类气体 生烃动力学
下载PDF
崖南凹陷烃源岩生烃及碳同位素动力学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绪深 肖贤明 +1 位作者 黄保家 李里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11,共3页
针对目前琼东南盆地崖南凹陷天然气系统勘探存在的地球化学问题,采用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生烃动力学及碳同位素动力学研究方法,以崖城组烃源岩干酪根热解生烃实验获得的气体产率和碳同位素数据为基础,建立了生烃动力学和碳同位素动力学模型... 针对目前琼东南盆地崖南凹陷天然气系统勘探存在的地球化学问题,采用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生烃动力学及碳同位素动力学研究方法,以崖城组烃源岩干酪根热解生烃实验获得的气体产率和碳同位素数据为基础,建立了生烃动力学和碳同位素动力学模型,初步圈定崖13-1气田天然气主要来自崖南凹陷斜坡带崖城组含煤地层,烃源岩埋深在4300~6000 m之间,目前正处在主生气阶段;崖城组热解气碳同位素动力学研究表明,崖13-1气田天然气成藏时间较晚,属于'累积'集气成藏,成熟度在1.5%~2.3%之间,显然为烃源岩气窗阶段充注,因此有利于气藏形成与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实验 生烃动力学 碳同位素动力学 烃源岩 崖南凹陷 气藏形成 碳同位素 力学应用 凹陷 崖13-1气田
下载PDF
利用地震信息定量预测烃源岩热成熟度——以琼东南盆地乐东—陵水凹陷为例 被引量:9
5
作者 黄艳辉 刘震 +3 位作者 陈婕 郭志峰 武彦 孙志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85-994,1016+853,共10页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钻测井数量少、钻遇层位浅和难以获取高精度地层速度,不利于有机质成熟度的预测。为此,本文从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孔隙度(Ro-Φ)预测模型建立和地层速度提取两个关键环节入手,形成了一套适用于琼东南盆地乐东—陵水凹...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钻测井数量少、钻遇层位浅和难以获取高精度地层速度,不利于有机质成熟度的预测。为此,本文从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孔隙度(Ro-Φ)预测模型建立和地层速度提取两个关键环节入手,形成了一套适用于琼东南盆地乐东—陵水凹陷的烃源岩成熟度地震定量预测方法:①采用研究区及邻区烃源岩Ro与Φ的乘方关系,建立了烃源岩Ro-Φ预测模型;②利用有色反演方法确定了相对速度分量与低频速度分量,再将相对速度分量与低频速度分量合成为频带适中的地震绝对速度。对比Ro-TTI方法与本文采用的Ro-Φ方法的烃源岩成熟度预测效果可知:前者预测有机质成熟度精度更高,适用于勘探程度较高的地区;后者主要基于地震、钻井和地质资料,可以从宏观上了解烃源岩的空间展布及生烃潜力,适用于勘探程度较低的地区。古近系烃源岩成熟度的地震定量预测结果表明,古近系烃源岩在凹陷中心部位成熟度较高,向四周逐步降低,表现为:古近系上部渐新统(陵水组、崖城组)烃源岩达到成熟—高成熟阶段,局部地区甚至达到过成熟阶段,现今及成藏期对本区供烃具有重要贡献,其中崖城组烃源岩生烃最为有利;下部始新统烃源岩在全区几乎处于过成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 乐东-陵水凹陷 烃源岩 R0-φ垂预测模型 地震绝对速度 有色反演
下载PDF
不同开发时期砂岩油藏储层非均质三维模型特征 被引量:19
6
作者 杨少春 王瑞丽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52-659,共8页
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胜坨油田二区为例,简述非均质综合指数的计算、作用和意义。按储层随机建模的思路和方法建立非均质综合指数三维模型,主要包括储层数据准备、构造模型、非均质综合指数分析、非均质建模和显示5个环节,直观表征储层的... 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胜坨油田二区为例,简述非均质综合指数的计算、作用和意义。按储层随机建模的思路和方法建立非均质综合指数三维模型,主要包括储层数据准备、构造模型、非均质综合指数分析、非均质建模和显示5个环节,直观表征储层的空间非均质性特征。分析了东营组三段开发初期、中期和后期的非均质综合指数变差函数和三维模型特征,得出了不同开发时期储层非均质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注水开发的进行,变程(a)减小,基台值(c_0+ c)增大,块金效应值(c_0)为0。开发初期储层以中等非均质性为主,中期以较强-中等为主,后期以较强为主。纵向上,上部的非均质综合指数差异较大,下部的差异相对较小。纵向上的层间和层内非均质性要强于平面非均质性。注水开发加剧了储层的非均质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综合指数 储层非均质性 三维模型 开发时期 胜坨油田 东营凹陷
下载PDF
济阳坳陷埕东地区新近系馆上段下部三角洲沉积特征 被引量:12
7
作者 董贵能 姜在兴 张本琪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25,共4页
根据泥岩颜色、古生物化石、沉积构造、岩石类型、颗粒结构和砂体形态等沉积相标志,证实了济阳坳陷埕东地区新近系馆上段下部存在湖泊三角洲沉积,而不是单纯的河流相沉积。通过分析该区馆上段下部沉积相特征发现,在馆上段的三角洲沉积... 根据泥岩颜色、古生物化石、沉积构造、岩石类型、颗粒结构和砂体形态等沉积相标志,证实了济阳坳陷埕东地区新近系馆上段下部存在湖泊三角洲沉积,而不是单纯的河流相沉积。通过分析该区馆上段下部沉积相特征发现,在馆上段的三角洲沉积中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等微相和前三角洲亚相。该区沉积相与油气分布关系分析表明,河口坝、远砂坝和席状砂微相是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近系 馆上段 三角洲 相标志 油气藏 济阳坳陷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泥-流体底辟树型输导系统及运移模式 被引量:10
8
作者 金博 刘震 李绪深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10-823,共14页
莺歌海盆地发育多期泥-流体底辟。底辟活动的多期性造成底辟区断裂和裂隙不断开启,输导天然气从深部向浅部垂向运移,充注底辟两侧及周缘的砂体,在剖面上构成树形样式,称之为底辟树型输导系统。底辟树型输导系统连通了浅层和中-深层的构... 莺歌海盆地发育多期泥-流体底辟。底辟活动的多期性造成底辟区断裂和裂隙不断开启,输导天然气从深部向浅部垂向运移,充注底辟两侧及周缘的砂体,在剖面上构成树形样式,称之为底辟树型输导系统。底辟树型输导系统连通了浅层和中-深层的构造和岩性圈闭,是莺歌海盆地中央凹陷带构造及岩性天然气藏成藏的主要输导通道和样式,其相应运移方式分为能量保持型和能量释放型两种。本文提出了莺歌海盆地中央凹陷带发育底辟树型输导系统及其运移的地质模型,泥-流体底辟活动控制下的底辟树型输导系统及其运移模型是对伸展—转换盆地油气成藏理论的发展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流体底辟 底辟树型输导系统 天然气运移模式 中央凹陷带 莺歌海盆地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裂后期S40界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9
作者 苏明 解习农 +6 位作者 姜涛 李俊良 孙志鹏 田姗姗 张成 何云龙 张翠梅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86-894,共9页
S40界面是琼东南盆地新近系裂后期的重要地质界面,发育时代为晚中新世末期(约11.6Ma),是裂后期充填序列中梅山组和黄流组的分界面.通过对琼东南盆地大量二维测线的精细解释,结合钻井、生物等资料,从海平面变化、地震-沉积相跃迁、沉降... S40界面是琼东南盆地新近系裂后期的重要地质界面,发育时代为晚中新世末期(约11.6Ma),是裂后期充填序列中梅山组和黄流组的分界面.通过对琼东南盆地大量二维测线的精细解释,结合钻井、生物等资料,从海平面变化、地震-沉积相跃迁、沉降速率等方面总结了该界面的特征,指出S40界面在盆地东西部特征差异明显:在盆地西北部浅水区,该界面具有明显的角度不整合特征,"下削上超"特征明显,在局部地区梅山组一段整套地层都被削蚀;在盆地东南部半深水-深水区域,S40界面上下反射具明显差异,界面之上为一组中等连续性、中-强振幅的地震反射同相轴,界面之下地震反射多呈强振幅、中等连续-丘状反射,甚至局部出现前积反射.研究认为,S40界面的东西差异性可能与该界面在盆地东西部受到的控制因素差异相关:盆地西部主要受区域性海平面大规模下降的影响,S40界面表现出对下伏地层的强烈削蚀;盆地东部则可能是西沙海槽在晚中新世以来的加速沉降在琼东南盆地的具体表征.受这次区域性构造活动的影响,盆地东部水体突然加深,接受大规模的沉降,界面上下表现为相的突变和跃迁,此时盆地已经具有"东深西浅"的地貌特征,这种结构一直延续至今.S40界面的性质厘定及其地质意义的重新认识有可能为中国南海新生代盆地形成演化及其动力学背景研究提供新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S40界面 构造 沉降 中新世 海洋地质.
原文传递
靠什么实施管理
10
作者 刘陵彬 《中国石油企业》 2004年第12期40-42,共3页
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管理的基础都在于规章制度。即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团体有团体的章程,企业有企业的制度,军队有军队的条令。
关键词 企业 实施管理 国有 团体 规章制度 章程 规矩 成方 军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