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征文通知(1号通知)
1
《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 2004年第3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
下载PDF
新的回顾 新的展望——新世纪以来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的主要工作
2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12期1-7,共7页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自1987年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20年的历程。20年来,作为政府工作的补充,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广泛联系和组织协调国家及地方减灾部门、团体、学者,配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开展各种活动;组织、协调多学科...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自1987年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20年的历程。20年来,作为政府工作的补充,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广泛联系和组织协调国家及地方减灾部门、团体、学者,配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开展各种活动;组织、协调多学科、多部门的灾害考察、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参与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活动,开展国际减灾交流与合作;直接或间接地为各级地方减灾协会搭建了更多的接触与合作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顾 展望 组织研究项目 科普宣传教育 自身建设 学术交流
下载PDF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火山学会在哈尔滨市召开成立大会
3
《防灾减灾学报》 1990年第3期4-4,共1页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火山学会成立大会于1990年7月4日至5日在哈尔滨市召开。来自国家地震局、地矿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委、国家气象局、中国地质大学、长春地质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以及国家地震局系统的地球物...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火山学会成立大会于1990年7月4日至5日在哈尔滨市召开。来自国家地震局、地矿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委、国家气象局、中国地质大学、长春地质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以及国家地震局系统的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地质研究所、地壳应力研究所、地震研究所和云南、安徽、辽宁、吉林省地震局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共50余人参加了会议。省政府田凤山副省长、杨德彬副秘书长出席了开幕式。黑龙江省地震局局长韩振海同志、副局长朱景春、龙占亨同志参加了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研究所 国家科委 吉林省地震局 国家地震局 地壳应力 长春地质学院 地球物理研究 地质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地矿部
下载PDF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4
作者 王毅 《中国社会组织》 2019年第8期27-27,共1页
中央经济会议要求,2019年要继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制造业要高质量发展,必须严格控制各类灾害事故发生。我们要积极研究、开发、推广防灾减灾的相关技术、管理、工程和装备,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培训演练。加强防灾... 中央经济会议要求,2019年要继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制造业要高质量发展,必须严格控制各类灾害事故发生。我们要积极研究、开发、推广防灾减灾的相关技术、管理、工程和装备,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培训演练。加强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建设,做到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和安全发展协调推进,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互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灾减灾能力 工业制造业 质量发展 灾害防御 协会 中国 经济效益 灾害事故
下载PDF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换届大会在京召开
5
《防灾博览》 2014年第2期8-8,共1页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常务理事会于2014年4月8日在中国地震局召开,全车政协副主席、第四届理事会会长马培华出席会议并讲话,
关键词 中国地震局 灾害防御 协会 第四届理事会 常务理事会 副主席
下载PDF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地震应急救援专业委员会在京成立
6
《防灾博览》 2016年第4期20-20,共1页
2016年6月20日,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地震应急救援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中国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常务副会长赵和平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关键词 中国地震局 专业委员会 灾害防御 应急救援 协会 副会长
下载PDF
印度尼西亚2023年马拉皮火山喷发及灾害启示
7
作者 许建东 王佳龙 《城市与减灾》 2024年第1期22-25,共4页
引言印度尼西亚有129座活火山,约占全世界活火山的13%,主要分布在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巴厘岛、努沙登加拉岛、马鲁古岛和苏拉威西岛。2023年12月,位于印尼苏门答腊岛的马拉皮火山发生猛烈喷发,这是该火山在2018年4月至5月的喷发后,时隔... 引言印度尼西亚有129座活火山,约占全世界活火山的13%,主要分布在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巴厘岛、努沙登加拉岛、马鲁古岛和苏拉威西岛。2023年12月,位于印尼苏门答腊岛的马拉皮火山发生猛烈喷发,这是该火山在2018年4月至5月的喷发后,时隔5年再次喷发,火山爆炸产生喷发柱一度高达3 km,火山喷发共造成24人死亡,12人受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喷发 活火山 苏拉威西 苏门答腊岛 印度尼西亚 巴厘岛
下载PDF
城市内涝灾害需要韧性应对
8
作者 何仙芝 翟国方 《防灾博览》 2024年第4期4-9,共6页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气候灾害事件频发,人口、经济密集、土地封闭的城市地区内涝灾害严重。内涝灾害通常指由于强降水或排水系统不足导致的城市地区积水现象,它具有突发性、局地性和频繁性的特点。城市排水系统往往难以迅速处...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气候灾害事件频发,人口、经济密集、土地封闭的城市地区内涝灾害严重。内涝灾害通常指由于强降水或排水系统不足导致的城市地区积水现象,它具有突发性、局地性和频繁性的特点。城市排水系统往往难以迅速处理大量降水,导致积水和内涝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排水系统 城市内涝灾害 内涝问题 灾害事件 极端气候 频繁性 局地性 全球气候变化
下载PDF
疫病的灾害史解读与中国卫生现代性的构建——读余新忠主编《瘟疫与人:历史的启示》有感 被引量:1
9
作者 夏明方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0-141,共12页
以余新忠新编、商务印书馆即将出版的《瘟疫与人:历史的启示》一书为基础,对国内外疫病史学界有关疫病、公共卫生与现代性的起源与发展之相互关系所做的诸多研究进行细致、深入的梳理和辨析,并从灾害史和全球史的角度,对历史时期中西方... 以余新忠新编、商务印书馆即将出版的《瘟疫与人:历史的启示》一书为基础,对国内外疫病史学界有关疫病、公共卫生与现代性的起源与发展之相互关系所做的诸多研究进行细致、深入的梳理和辨析,并从灾害史和全球史的角度,对历史时期中西方灾害结构的差异与社会演化之路的分流与汇聚,对近代中国公共卫生的构建与中国现代性的复杂关联,提出了新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病史 灾害史 卫生现代性 现代性起源 东西方路径
下载PDF
中国城市灾害风险与综合安全建设 被引量:4
10
作者 金磊 《中国名城》 2010年第12期4-12,共9页
在城市化这一历史自然过程中,大城市率先发展是必然规律,但由于城市"灾变"及"城市病"的迭生,要求城市化发展必然是理性的,必然要从更大密集度及更快速度的"怪圈"中调整出来。选取城市防灾减灾及应急建设... 在城市化这一历史自然过程中,大城市率先发展是必然规律,但由于城市"灾变"及"城市病"的迭生,要求城市化发展必然是理性的,必然要从更大密集度及更快速度的"怪圈"中调整出来。选取城市防灾减灾及应急建设的论题,旨在为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安全发展寻找新路径,整个思路基本上遵循了联合国减灾战略秘书处及发达国家的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城市 综合减灾 国际减灾日 安全规划策略 安全社区
下载PDF
城市地面沉降灾害的防御对策
11
作者 金磊 《中国减灾》 2012年第4期13-15,共3页
我国地质灾害种类繁多、活动频繁、灾害严重,除地震外,自1949年至2011年的不完全统计,各类突发地质灾害事件超过4万次之多,每年因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有几十亿元。在地质灾害中除崩滑流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外,地面塌陷... 我国地质灾害种类繁多、活动频繁、灾害严重,除地震外,自1949年至2011年的不完全统计,各类突发地质灾害事件超过4万次之多,每年因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有几十亿元。在地质灾害中除崩滑流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外,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祸患时有发生,越来越成为阻碍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面沉降 灾害种类 防御对策 城市现代化建设 直接经济损失 地质灾害 灾害事件 地面塌陷
下载PDF
英国灾害防御策略及启示
12
作者 金磊 《城市与减灾》 2015年第3期30-33,共4页
17世纪中叶,英国伦敦已徘徊在崩溃的边缘,不仅是因为急速增加的人口对城市的挑战,也包括瘟疫的蔓延夺去了十几万人的生命,但真正彻底摧毁伦敦的是1666年9月2日那场烧了4天的大火,包括圣保罗大教堂在内的伦敦主要建筑几乎全部燃成... 17世纪中叶,英国伦敦已徘徊在崩溃的边缘,不仅是因为急速增加的人口对城市的挑战,也包括瘟疫的蔓延夺去了十几万人的生命,但真正彻底摧毁伦敦的是1666年9月2日那场烧了4天的大火,包括圣保罗大教堂在内的伦敦主要建筑几乎全部燃成灰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御策略 英国 灾害 伦敦
下载PDF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简释
13
作者 邹文卫 《中国减灾》 2023年第2期40-43,共4页
地震灾害中造成人员伤亡的原因之一是房屋垮塌导致压埋,因此房屋建筑本身的抗震设防尤为重要。“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是我国建筑抗震设防的目标,那么,何为“小震”“中震”“大震”?我国抗震设防的标准是什么?本文将通过地... 地震灾害中造成人员伤亡的原因之一是房屋垮塌导致压埋,因此房屋建筑本身的抗震设防尤为重要。“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是我国建筑抗震设防的目标,那么,何为“小震”“中震”“大震”?我国抗震设防的标准是什么?本文将通过地震烈度与地震动三要素、“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等对此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设防 地震灾害 地震烈度 大震 小震不坏 房屋建筑 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下载PDF
讲好中国减灾故事 推进新时代中国灾害学理论体系建设
14
作者 夏明方 《中国减灾》 2021年第1期30-30,共1页
刚刚过去的2020年,注定将成为人类文明演化的重要分水岭。它以其肆虐全球且迄今未见消退的新冠肺炎疫情及其引发的全人类生存危机,向世人昭示了自然与社会存在的不确定性,以及这种不确定性有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巨大威胁。面对这样的... 刚刚过去的2020年,注定将成为人类文明演化的重要分水岭。它以其肆虐全球且迄今未见消退的新冠肺炎疫情及其引发的全人类生存危机,向世人昭示了自然与社会存在的不确定性,以及这种不确定性有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巨大威胁。面对这样的威胁及其挑战,不仅需要我们对人类自身进行全方位的审视,也需要我们对地球与宇宙有更新的认识,进而将对不确定性的观察与思考付之于实践,尽可能地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克服千难万险,稳健航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减灾 灾害学 人类生存危机 不确定性 理论体系建设 观察与思考 重要分水岭 大变局
下载PDF
加强地震科普 夯实减灾基础
15
作者 邹文卫 《中国减灾》 2024年第4期24-27,共4页
地震是对人类生存安全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突发性强、波及范围大,往往一瞬间便会造成巨大的损失。通过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可以增强公众对地震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本文科普地震灾害知识,介绍近年来我国... 地震是对人类生存安全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突发性强、波及范围大,往往一瞬间便会造成巨大的损失。通过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可以增强公众对地震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本文科普地震灾害知识,介绍近年来我国防震减灾科普取得的成效,并对防震减灾科普的持续优化提出意见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震减灾科普 地震灾害 地震科普 意见建议 自然灾害 减少损失 应对能力 最大限度
下载PDF
中国减灾领域的非政府组织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宝杰 陈莉 李建梁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7年第10期577-580,共4页
关键词 非政府组织 中国减灾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 灾害管理 安全管理 防灾减灾 领域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的超大特大城市“平急两用”设施建设思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璐宇 翟国方 《城市与减灾》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引言新冠疫情的发生和近年来自然灾害日益频繁,对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和应急响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作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形态,具有人口众多、资源密集、功能复杂等特点,灾害风险和应急需求更... 引言新冠疫情的发生和近年来自然灾害日益频繁,对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和应急响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作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形态,具有人口众多、资源密集、功能复杂等特点,灾害风险和应急需求更加突出,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进行及时有效的应急响应成为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城市 基础设施水平 应急响应能力 资源密集 常住人口 灾害风险 自然灾害 现代城市发展
下载PDF
创立发展中国救援医学事业 被引量:20
18
作者 李宗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24期1803-1803,共1页
关键词 急救 医学事业 现场救护 院外 灾害医学 创伤 医院 学术基础 中国 意外伤害
下载PDF
论城市减轻自然灾害系统工程 被引量:5
19
作者 高文学 高庆华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28-35,共8页
本文从系统论的观点说明城市自然灾害是地球自然灾害系统的一个组成部份,根据城市自然灾害的特点.对城市减轻自然灾害系统工程的初步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城市 减灾 系统工程 自然灾害
下载PDF
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发展态势 被引量:30
20
作者 秦大河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12期46-48,共3页
近10年来,全世界自然灾害引发的各种灾难夺去了60多万人的生命,使24亿多人受到影响,其中大多数是在发展中国家。重大自然灾害可使多年的发展成果毁于一旦,使数以百万计的人们陷入贫困,更易受到未来自然灾害的影响。据世界气象组织... 近10年来,全世界自然灾害引发的各种灾难夺去了60多万人的生命,使24亿多人受到影响,其中大多数是在发展中国家。重大自然灾害可使多年的发展成果毁于一旦,使数以百万计的人们陷入贫困,更易受到未来自然灾害的影响。据世界气象组织(WMO)统计,1980—2005年全球气象灾害损失占整个自然灾害损失的75%。我国是世界上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影响我国的气象灾害种类多、范围广、造成的损失严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气象灾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将越来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灾害 全球气候变暖 发展态势 经济损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