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龙果镰刀菌果腐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朱迎迎 高兆银 +2 位作者 李敏 陈亮 胡美姣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4-171,共8页
采用形态学特征观察、rDNA-ITS序列、EF-1α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的方法对引起火龙果镰刀菌果腐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初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引起火龙果镰刀菌果腐病是单隔镰刀菌(Fusarium dimerum Penzig in Saccardo)... 采用形态学特征观察、rDNA-ITS序列、EF-1α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的方法对引起火龙果镰刀菌果腐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初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引起火龙果镰刀菌果腐病是单隔镰刀菌(Fusarium dimerum Penzig in Saccardo),这是该菌引起火龙果果腐病在国内的首次报道。该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25~35℃,最适温度30℃,适宜产孢温度25~35℃,最适产孢温度30~35℃,致死温度75℃(10 min);适宜pH5~9,最适pH7,最适产孢pH4;连续光照、D-果糖为碳源、牛肉膏和蛋白胨为氮源时最有利于该菌菌丝生长;完全黑暗、D-半乳糖为碳源、尿素为氮源时最有利于该菌产孢。综合分析认为,该菌耐高温,光照充足、弱酸和富含有机营养的环境有利于该菌的生长和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果腐病 单隔镰刀菌 鉴定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木薯褐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裴月令 时涛 +2 位作者 李超萍 蔡吉苗 黄贵修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27-934,共8页
褐斑病是中国木薯生产中最为严重的叶部真菌性病害。采用多种分离方法,经致病性评价后获得该病的病原菌,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为亨宁氏钉孢(Passalora henningsii)。比较光照、菌丝打断、紫外线和菌丝打断-紫外等方法的诱导... 褐斑病是中国木薯生产中最为严重的叶部真菌性病害。采用多种分离方法,经致病性评价后获得该病的病原菌,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为亨宁氏钉孢(Passalora henningsii)。比较光照、菌丝打断、紫外线和菌丝打断-紫外等方法的诱导产孢效果,结果表明:只有菌丝打断-紫外诱导法能够产生大量分生孢子,CME(麦芽木薯叶)培养基、28℃、pH6.0~7.0、紫外线连续诱导、25 mL/皿、14~21 d为产孢最适条件。对菌株CPHHN02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CA培养基、26~28℃、pH6.0、连续黑暗、碳氮源分别为D-葡萄糖、D-甘露醇、D-乳糖和胰蛋白胨为菌株最适培养条件。大型分生孢子的最适萌发温度为26℃,致死温度为60℃1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褐斑病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海南三药槟榔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博勋 王延丽 +2 位作者 谢昌平 时涛 黄贵修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64-770,共7页
在海南省儋州市的三药槟榔(Areca triandra Roxb)苗圃中发现一种为害严重的叶斑病。根据该病的病原菌形态特征以及ITS序列分析,鉴定该病原为克卢亚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clusiae(Griffon&Maubl)]。病原生物学特性分析发现,... 在海南省儋州市的三药槟榔(Areca triandra Roxb)苗圃中发现一种为害严重的叶斑病。根据该病的病原菌形态特征以及ITS序列分析,鉴定该病原为克卢亚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clusiae(Griffon&Maubl)]。病原生物学特性分析发现,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8℃,pH为6.5,适宜的碳源为D-麦芽糖和D-葡萄糖,适宜氮源为硝酸钾和硝酸钠;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及产孢;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30℃,pH为5.5,孢子致死温度为50℃,10 min。采用含毒介质法对4种药剂进行室内敏感性测定,发现该病原菌菌丝生长对50%多菌灵(WP)敏感性最高,50%异菌脲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药槟榔 叶斑病 拟盘多毛孢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橡胶树新发茎杆溃疡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测定 被引量:4
4
作者 周雪敏 刘先宝 +3 位作者 李博勋 蔡吉苗 李振华 黄贵修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58-765,共8页
2014至2015年,对海南省橡胶树主栽区的病害普查中发现1种新的茎杆溃疡病。该病在海南省部分农场发生严重,为害中小龄胶树和开割树的茎杆,造成树皮隆起并呈褐色,严重时流出白色胶乳,对橡胶树的长势和产胶量造成重要影响。通过形态观察、r... 2014至2015年,对海南省橡胶树主栽区的病害普查中发现1种新的茎杆溃疡病。该病在海南省部分农场发生严重,为害中小龄胶树和开割树的茎杆,造成树皮隆起并呈褐色,严重时流出白色胶乳,对橡胶树的长势和产胶量造成重要影响。通过形态观察、rDNA-ITS序列比较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自不同地点的8株病原菌均为茄类镰刀菌(Fusarium solani)。菌株HHNBS01的生物学特性表明,CMA、PDA和Czapek培养基中,以蔗糖和硝酸钾为碳源和氮源,30℃,pH6为菌落生长最适条件,15℃,pH6,完全黑暗,D-木糖和草酸铵分别为碳源和氮源是产孢最适条件,30℃,pH7为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条件,而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均为60℃1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茎杆溃疡病 茄类镰刀菌
下载PDF
木薯新发藻斑病在中国的发生调查及病原鉴定 被引量:9
5
作者 陈奕鹏 时涛 +3 位作者 蔡吉苗 李超萍 李博勋 黄贵修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787-1792,共6页
2010~2015年,笔者在对中国木薯主栽区的病害调查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叶斑病。该病在云南、海南、广西、江西、福建等地区均有发生,生长中后期爆发流行,初步分析低温是该病成灾的关键因子。病原在叶片上形成黄褐色或黑褐色、近圆形、中央... 2010~2015年,笔者在对中国木薯主栽区的病害调查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叶斑病。该病在云南、海南、广西、江西、福建等地区均有发生,生长中后期爆发流行,初步分析低温是该病成灾的关键因子。病原在叶片上形成黄褐色或黑褐色、近圆形、中央灰白色毛毡状的病斑,发病叶片大量脱落,严重影响木薯的长势和产量。对来自不同地区的病样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表明:病原在寄主组织上均形成有隔的孢囊梗,单生或丛生,其上着生数个圆形、黄色的孢子囊,表明其为寄生性头孢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藻斑病 头孢藻 低温
下载PDF
芽胞杆菌次生代谢产物及其在土传病害防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刘磊 梁昌聪 +4 位作者 曾迪 杨腊英 郭立佳 丁兆建 黄俊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75-782,共8页
介绍了芽胞杆菌次生代谢产物及防控土传病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包括芽胞杆菌拮抗和促生物质种类、作用机理等,以及生防菌的防控应用、根际定殖等内容,并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未来研究方向和前景展望。
关键词 芽胞杆菌 次生代谢产物 根际定殖 生物防治 土传病害
下载PDF
木薯主要地下害虫蛴螬、蔗根锯天牛发生规律与防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陈青 卢芙萍 +6 位作者 卢辉 徐雪莲 经福林 肖子盈 李兆贵 廖琦 李开绵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32-337,共6页
为了有效防控木薯地下害虫,笔者就木薯主要地下害虫蛴螬、蔗根锯天牛的发生规律与防控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蛴螬发生一代至少1年,成虫在6~8月雨后羽化出土,高温干旱下,坡地、沙质地及木薯连作地、甘蔗轮作地及花生间套作地受害较... 为了有效防控木薯地下害虫,笔者就木薯主要地下害虫蛴螬、蔗根锯天牛的发生规律与防控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蛴螬发生一代至少1年,成虫在6~8月雨后羽化出土,高温干旱下,坡地、沙质地及木薯连作地、甘蔗轮作地及花生间套作地受害较重;蔗根锯天牛2~3年发生一代,成虫在4~6月雨后羽化出土,高温干旱下,坡地、沙质地及木薯连作地、甘蔗轮作地受害较重;在种植前选用环保型杀虫剂48%乐斯本乳油1 000倍液和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混合液浸泡种茎5~10 min后种植效果最好,可显著提高出苗率、降低虫害率和提高产量;土坑对金龟子和蔗根锯天牛也具有良好的诱杀效果;"扫虫光"不仅对蔗根锯天牛、蛴螬等木薯主要地下害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而且可以促进木薯生长,显著提高鲜薯产量;以种茎药剂处理、土壤药剂处理、土坑诱杀和合理轮作为核心的木薯地下害虫环境友好综合防控效果十分显著,综合防控区平均虫害率由对照的45.6%显著下降到4.2%,产量由对照的16 920 kg/hm2显著提高到49 960 kg/hm2。上述结果为可持续防控木薯害虫的发生与危害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蛴螬 蔗根锯天牛 发生规律 防控技术
下载PDF
肿柄菊茎叶提取物除草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王丽 范志伟 +4 位作者 沈奕德 李晓霞 黄乔乔 程汉亭 刘丽珍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9-923,共5页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以水田稗(Echinochloa oryzoides)、玉米(Zea mays)、黄瓜(Cucumis sativus)和鳢肠(Eclipta prostrata)为供体植物,测定肿柄菊(Tithonia diversifolia)茎叶水提液的除草活性;以水田稗为供体植物,测定肿柄菊茎叶乙醇提...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以水田稗(Echinochloa oryzoides)、玉米(Zea mays)、黄瓜(Cucumis sativus)和鳢肠(Eclipta prostrata)为供体植物,测定肿柄菊(Tithonia diversifolia)茎叶水提液的除草活性;以水田稗为供体植物,测定肿柄菊茎叶乙醇提取物的不同溶剂萃取物的除草活性。结果显示,肿柄菊茎叶水提液浓度为0.1 g/mL时,对水田稗和玉米种子萌发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达92%和72%;对黄瓜和鳢肠种子萌发抑制率低。肿柄菊茎叶水提液浓度为0.1和0.05 g/mL时,对水田稗幼苗根长和茎高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对玉米、黄瓜和鳢肠根长和茎高抑制率低。在肿柄菊茎叶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水萃取物中,只有氯仿萃取物1 mg/mL对水田稗种子萌发及幼苗根长和茎高的抑制作用最强。采用活性追踪法对肿柄菊茎叶活性物质进行分离鉴定,得到一化合物为肿柄菊内酯A。肿柄菊具有较强的除草活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柄菊 除草活性 生物测定 萜类物质
下载PDF
中国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疫情调查及其发生规律初探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博勋 刘先宝 +1 位作者 蔡吉苗 黄贵修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58-2066,共9页
2011~2013年,项目组对云南、海南、广东和广西等橡胶主产区的棒孢霉落叶病(CLFD)疫情进行调查并对其发生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发现:总共调查的81个监测点中,约有92%的监测点发现了该病的为害,且疫情逐年加重,以海南省的大丰农场... 2011~2013年,项目组对云南、海南、广东和广西等橡胶主产区的棒孢霉落叶病(CLFD)疫情进行调查并对其发生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发现:总共调查的81个监测点中,约有92%的监测点发现了该病的为害,且疫情逐年加重,以海南省的大丰农场、西庆苗圃、十月田苗圃和保显农场,云南省的勐醒农场、蚂蝗堡农场和坝撒农场以及广东省的红十月农场等监测点的发病率最高,病情严重。主栽品种田间调查发现,文昌11、云研277-5、云研77-4和热研7-33-97等品种的抗/耐性水平较高,而RRIM600、PR107、GT1和红星1等品种的抗/耐病性水平较差。全年病害消长动态调查发现,该病一般3~4月出现病情,8~9月病情急剧上升,10~11月达到全年最高峰,后逐步下降。多年的调查结果发现,棒孢霉落叶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呈逐年加重趋势,且主栽品种中很少有品种(品系)表现出耐病或抗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棒孢霉落叶病 疫情 发生规律
下载PDF
肿柄菊氯仿萃取相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植物毒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晓霞 范志伟 +3 位作者 沈奕德 黄乔乔 程汉亭 刘丽珍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00-1504,共5页
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肿柄菊氯仿萃取相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以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Lour.)Rupr]、萝卜(Raphanus sativus Linnaeus)和莴苣(Lactuca sativa Linnaeus)为供试植物,采用培养皿滤纸法对不同质量浓度(0.1、0.05、0.025 g/... 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肿柄菊氯仿萃取相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以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Lour.)Rupr]、萝卜(Raphanus sativus Linnaeus)和莴苣(Lactuca sativa Linnaeus)为供试植物,采用培养皿滤纸法对不同质量浓度(0.1、0.05、0.025 g/mL)肿柄菊氯仿萃取相进行了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肿柄菊氯仿萃取相化学成分中共鉴定了48个化合物,占其总量的81.28%。肿柄菊氯仿萃取相化学成分主要为醇类、酯类、萜类等,其中含量较高的依次为豆甾醇(10.335%)、穿贝海绵甾醇(8.640%)、十六酸乙酯(7.164%)、7-tert-butyl-1-tetralone(6.304%)、2-单棕榈酸甘油(4.226%)、新植二烯(4.089%)等。通过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抑制试验发现,肿柄菊氯仿萃取相对白菜、萝卜和莴苣种子的最终发芽率及幼苗生长总体上均产生抑制作用,并且随质量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增强,其中肿柄菊氯仿萃取相对白菜种子萌发和莴苣幼苗生长影响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柄菊 氯仿萃取相 化学成分 气-质联用 植物毒性
下载PDF
海南黄灯笼辣椒小叶病病原物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文虎 车海彦 +2 位作者 杨毅 曹学仁 罗大全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2-146,共5页
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田间疑似植原体侵染引起的小叶症状的黄灯笼辣椒样品进行检测,以明确其病原分类地位。利用植原体通用引物对R16mF2/R16mR1和R16F2n/R16R2,对上述黄灯笼辣椒叶片DNA进行巢式PCR扩增。结果表明:获得约1.2 kb的特异片... 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田间疑似植原体侵染引起的小叶症状的黄灯笼辣椒样品进行检测,以明确其病原分类地位。利用植原体通用引物对R16mF2/R16mR1和R16F2n/R16R2,对上述黄灯笼辣椒叶片DNA进行巢式PCR扩增。结果表明:获得约1.2 kb的特异片段,经序列测定、Blast同源性检索及进化树和iPhyClassifier分析,获得该特异片段长为1 248 bp,与植原体16S rⅡ组中的花生丛枝植原体(L33765)同源性最高,达99%,聚类在同一个进化枝上,相似性系数为1.00,归属于16S rII-A亚组。暂将其命名为黄灯笼辣椒小叶植原体(Capsicum chinense Jacquin little-leaf disease phytoplasma,CcJ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灯笼辣椒小叶病 植原体 16S RDNA 分子鉴定
下载PDF
海南木豆丛枝植原体质粒全序列测定及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玲婷 车海彦 +2 位作者 曹学仁 杨毅 罗大全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404-1408,共5页
提取木豆叶片基因组总DNA,通过克隆,测序木豆丛枝植原体海南株系质粒(pPPWB-Hn)的完整DNA序列,并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质粒全长序列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pPPWB-Hn质粒全长4 218 bp,含有4个开放阅读框,分别编码Rep、dnaG、threonine... 提取木豆叶片基因组总DNA,通过克隆,测序木豆丛枝植原体海南株系质粒(pPPWB-Hn)的完整DNA序列,并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质粒全长序列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pPPWB-Hn质粒全长4 218 bp,含有4个开放阅读框,分别编码Rep、dnaG、threonine synthase和未知蛋白。其中,Rep是2次跨膜蛋白,dnaG是单次跨膜蛋白,Rep和dnaG均与质粒自主复制有关。Rep和未知蛋白可能分布在细胞质中,dnaG可能定位到细胞膜上或膜外,Threonine synthase可能定位到线粒体膜上或线粒体内腔。系统进化树显示:pPPWB-Hn与植原体16SrⅡ组的pPNWB(AY270152),pTBBperi(DQ119297)及pTBBcap(DQ119296)处在同一进化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豆丛枝植原体 质粒 序列分析
下载PDF
水培生菜高产品种筛选及不同通气处理对生菜平均单株质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磊 曾迪 +5 位作者 谢玉萍 黄小娟 周端咏 王伟伟 张建华 黄俊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3-616,共4页
采用简易设施水培法筛选得到适合在海南水培种植的高产生菜品种——罗马生菜,同时研究不同通气处理对生菜平均单株质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通气处理可显著降低生菜叶片的硝酸盐、纤维素含量,提高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的... 采用简易设施水培法筛选得到适合在海南水培种植的高产生菜品种——罗马生菜,同时研究不同通气处理对生菜平均单株质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通气处理可显著降低生菜叶片的硝酸盐、纤维素含量,提高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其中以7:00~19:00每隔4 h通气2 h的处理对提高生菜平均单株质量和品质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菜 水培 品种 通气处理 单株质量 品质
下载PDF
食品添加剂对芒果采后病原菌及保鲜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正科 高兆银 +6 位作者 李敏 杨东平 陈亮 郑淑英 杨波 蒲金基 胡美姣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289-2294,共6页
研究18种食品添加剂对芒果采后病害的影响及对芒果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供试的食品添加剂对5种芒果采后病害病菌的毒力存在极显著差异,邻苯基苯酚钠对5种病原菌的平均EC50值和平均EC90值均最小,分别为14.05、49.06μg/mL,其次是阿魏酸... 研究18种食品添加剂对芒果采后病害的影响及对芒果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供试的食品添加剂对5种芒果采后病害病菌的毒力存在极显著差异,邻苯基苯酚钠对5种病原菌的平均EC50值和平均EC90值均最小,分别为14.05、49.06μg/mL,其次是阿魏酸和脱氢乙酸钠;脱氢乙酸钠对炭疽病和蒂腐病的防效最好,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3.52%和59.32%,其次是阿魏酸和肉桂醛;阿魏酸处理的果实贮藏时间最长,平均贮藏时间达15.51 d,其次是脱氢乙酸钠和甘草抗氧化剂,而毒力最大的邻苯基苯酚钠易伤果。综合分析,脱氢乙酸钠、阿魏酸和肉桂醛等食品添加剂适用于芒果的采后保鲜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食品添加剂 保鲜 采后病害
下载PDF
内生真菌HND5挥发性物质组分分析及其抑菌作用测定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奕鹏 杨扬 +2 位作者 时涛 蔡吉苗 黄贵修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89-694,共6页
HND5是从健康的臂形草叶片中分离得到的一株顶孢霉属(Acremonium sp.)内生真菌,可通过产生挥发性物质抑制病原菌生长。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提取富集了内生真菌HND5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进... HND5是从健康的臂形草叶片中分离得到的一株顶孢霉属(Acremonium sp.)内生真菌,可通过产生挥发性物质抑制病原菌生长。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提取富集了内生真菌HND5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进行了挥发性物质的组分分析,共分离鉴定得到14个单体化合物。活性分析发现,石竹烯(Caryophyllene)和4-乙烯基-1,2-二甲氧基苯(Benzene,4-ethenyl-1,2-dimethoxy-)具有抑菌活性,对峙试验表明2种物质均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具良好的抑制作用,其中石竹烯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2 916.07、729.54和404.23μL/L,4-乙烯基-1,2二甲氧基苯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62.72、27.60和23.54μ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挥发性有机物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抑菌作用
下载PDF
抗、感橡胶树种质对六点始叶螨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会英 卢芙萍 +6 位作者 卢辉 徐雪莲 李迁 陈青 华玉伟 胡彦师 黄华孙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66-1171,共6页
在温度(28±1)℃、RH(75±5)%、光照周期14(L)∶10(D)的条件下,研究了经抗、感性初步筛选获得的5份抗性和5份敏感橡胶树种质对六点始叶螨发育与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抗、感橡胶树种质对六点始叶螨的发育历期、产卵量、后代卵... 在温度(28±1)℃、RH(75±5)%、光照周期14(L)∶10(D)的条件下,研究了经抗、感性初步筛选获得的5份抗性和5份敏感橡胶树种质对六点始叶螨发育与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抗、感橡胶树种质对六点始叶螨的发育历期、产卵量、后代卵孵化率、性比和成螨寿命均存在显著影响;抗性橡胶树种质对六点始叶螨的发育与繁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取食抗性橡胶树种质IRCI12后,六点始叶螨不能完成发育与繁殖,取食后成螨存活率仅为6.80%,且最多可存活7.40 d;平均每雌产卵量为4.90粒,且不能孵化。与取食敏感种质RRII103、RRII105、IAN2887、IAN2904和桂研77-11-23(多)相比,取食抗性种质热研87-6-5、IAN717、RRIM600和RRIC52后,六点始叶螨各龄螨的发育历期均显著延长,产卵量显著减少,后代孵化率和雌性百分率显著降低,成螨寿命显著缩短。该结果为深入开展橡胶树抗螨性机理和橡胶树抗螨种质的挖掘及其利用研究以及充分发挥抗性种质在橡胶树害螨防控中的主导作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点始叶螨 发育与繁殖 橡胶树种质 抗性 敏感
下载PDF
水杨酸结合超声波处理对芒果采后抗病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冬平 高兆银 +5 位作者 李敏 张正科 陈亮 杨波 赵超 胡美姣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74-979,共6页
探讨水杨酸结合超声波处理对芒果采后炭疽病的抗病性及其相关防御酶活性的影响。以绿熟‘贵妃’芒为试验材料,用水杨酸(2 mmol/L)、超声波(40 kHz,500 W)单独处理及两者结合处理,贮藏24 h后进行损伤接种芒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 探讨水杨酸结合超声波处理对芒果采后炭疽病的抗病性及其相关防御酶活性的影响。以绿熟‘贵妃’芒为试验材料,用水杨酸(2 mmol/L)、超声波(40 kHz,500 W)单独处理及两者结合处理,贮藏24 h后进行损伤接种芒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并在接种后第6天测定病原菌的致病性;同时,对处理后未接种果实,每2 d取样一次,测定果肉组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几丁质酶(CHT)和β-1,3葡聚糖酶(GLU)等相关防御酶的活性和果皮中总酚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水杨酸能有效抑制芒果采后炭疽病病斑的扩展,能够提高相关防御酶的活性和果皮中总酚的积累;水杨酸结合超声波处理显著提高水杨酸单独处理的作用效果,显著增强了果实抗病性,是芒果采后炭疽病防控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水杨酸 超声波 抗病性
下载PDF
全基因组法绘制禾谷炭疽菌和希金斯炭疽菌中MAPK级联信号途径简图 被引量:20
18
作者 林春花 蔡志英 黄贵修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74-680,共7页
MAPK(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信号转导途径在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发育、有性生殖和致病性调节等方面占有重要作用,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细胞外信号转导途径。在真核生物MAPK蛋白的同源性和2种炭疽菌(禾谷炭... MAPK(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信号转导途径在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发育、有性生殖和致病性调节等方面占有重要作用,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细胞外信号转导途径。在真核生物MAPK蛋白的同源性和2种炭疽菌(禾谷炭疽、希金斯炭疽菌)全基因组数据库的基础上,结合Blastp、蛋白质结构域分析和聚类分析3种方法,从禾谷炭疽菌和希金斯炭疽菌基因组数据库中找出18个与酿酒酵母菌同源的3类MAPK级联信号途径基因,并绘制出这2种炭疽菌MAPK级联信号途径简图,为深入研究炭疽菌MAPK级联信号途径基因生物学功能及其相关信号网络特点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疽菌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全基因组法 预测
下载PDF
贮藏温度对神秘果果实采后品质、生理代谢及病害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亮 高兆银 +5 位作者 李敏 张正科 赵超 朱迎迎 章武 胡美姣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73-1178,共6页
神秘果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热带优稀水果。为研究贮藏温度对神秘果果实采后品质、生理代谢及采后病害的影响,试验采用低温(4℃)和常温(25℃)贮藏,测定了神秘果果实在贮藏过程中的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及可滴定酸等品质指标的变化,同... 神秘果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热带优稀水果。为研究贮藏温度对神秘果果实采后品质、生理代谢及采后病害的影响,试验采用低温(4℃)和常温(25℃)贮藏,测定了神秘果果实在贮藏过程中的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及可滴定酸等品质指标的变化,同时进行了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速率测定以及采后病害鉴定。结果表明:神秘果采后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升高,维生素C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下降,且低温贮藏条件较常温条件变化缓慢;常温贮藏条件下神秘果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速率极高,而低温能明显抑制果实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低温贮藏还可以显著延缓神秘果的果色转变,保持92.33%的好果率;神秘果采后主要病害为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和蒂腐病(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总之,低温贮藏能显著延长神秘果的贮藏期,并显著降低其采后病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秘果 采后品质 生理代谢 病害 低温贮藏
下载PDF
柑桔黄龙病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彭军 廖孝文 +4 位作者 杨海中 曾凡云 龙海波 裴月令 郭建荣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998-2003,共6页
以柑桔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HLB)病原菌16s rDNA保守区域为靶标设计LAMP引物,建立柑桔黄龙病的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assay,LAMP)检测技术。LAMP检测方法具有极高的检测特异性和灵敏性,... 以柑桔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HLB)病原菌16s rDNA保守区域为靶标设计LAMP引物,建立柑桔黄龙病的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assay,LAMP)检测技术。LAMP检测方法具有极高的检测特异性和灵敏性,其检测下限约为1 pg/μL质粒DNA,是PCR检测灵敏度的100倍,能快速、准确地对田间疑似样品进行检测。建立的柑桔黄龙病LAMP检测方法是对黄龙病检测方法的拓展和延伸,可以很好地应用于田间检测,可满足基层以及科研单位对该病害检测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黄龙病 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 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