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始照片的鉴别与征集——以中国照片档案馆照片征集为例
1
作者 王洁平 《现代声像档案》 2014年第5期4-6,共3页
1照片感光材料与原始照片的解析 法国人涅普斯在1825年制作的照片《马与男人》,是迄今为止人们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一张照片,并被证实为世界上最早的原始照片。涅普斯改进了利用自然光在铜板上成像的凹版照相技术,推动了摄影技术的... 1照片感光材料与原始照片的解析 法国人涅普斯在1825年制作的照片《马与男人》,是迄今为止人们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一张照片,并被证实为世界上最早的原始照片。涅普斯改进了利用自然光在铜板上成像的凹版照相技术,推动了摄影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照片征集 档案馆 中国 鉴别 感光材料 照相技术 摄影技术 法国人
原文传递
中国早期照片档案的形成、内容及特点
2
作者 蔡毅 《现代声像档案》 2003年第3期4-8,共5页
关键词 中国 早期照片档案 形成 档案内容 特点 凭证作用
原文传递
长期保存底片的新途径 被引量:6
3
作者 彭先高 《影像技术》 CAS 1999年第3期37-42,共6页
本文综述了有关照相底片老化和长期保存的研究,经世界一些著名的研究机构研究论定.黑白卤化银材料是档案保存最安全、最没有风险、最便宜、最保真的一种形像媒体,可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长期保存.本文扼要阐述了影响底片老化的主要物... 本文综述了有关照相底片老化和长期保存的研究,经世界一些著名的研究机构研究论定.黑白卤化银材料是档案保存最安全、最没有风险、最便宜、最保真的一种形像媒体,可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长期保存.本文扼要阐述了影响底片老化的主要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并提出了底片长期保存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片 档案 长期保存 照片档案
下载PDF
低温冷冻是长期保存底片的最佳环境 被引量:3
4
作者 彭先高 《影像技术》 CAS 2007年第4期34-36,47,共4页
本文从南极比撒哈拉沙漠干燥入手,论证了低温(0℃以下)必干燥。进而引入结合水的"三不"性质,说明在低温冷冻条件下,湿度与结合水相互保持独立的特性。根据物质内部分子运动的一般规律,当引力占了绝对优势的时候,胶片的衰变将... 本文从南极比撒哈拉沙漠干燥入手,论证了低温(0℃以下)必干燥。进而引入结合水的"三不"性质,说明在低温冷冻条件下,湿度与结合水相互保持独立的特性。根据物质内部分子运动的一般规律,当引力占了绝对优势的时候,胶片的衰变将出现相对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 胶片 保存
下载PDF
数字摄影与照片档案
5
作者 苏航 《现代声像档案》 2001年第1期7-8,共2页
关键词 数字摄影 传统摄影 区别 利弊分析 数字摄影档案 照片档案
原文传递
气泡网皱底片恢复的途径
6
作者 彭先高 《现代声像档案》 2006年第2期6-7,共2页
20世纪90年代初,在影像媒体自然衰变的调查中,发现和收到3起20多张气泡网皱底片。有硝酸片,也有醋酸片;有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在建国初期访问前苏联时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历史性底片,也有50年代初上海市领导人陪同前苏... 20世纪90年代初,在影像媒体自然衰变的调查中,发现和收到3起20多张气泡网皱底片。有硝酸片,也有醋酸片;有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在建国初期访问前苏联时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历史性底片,也有50年代初上海市领导人陪同前苏联贵宾及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的琴师姜凤山先生收徒的合影。这些都是十分珍贵的底片,保存时间都不长,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是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访苏时的,库房管理人员是1969年8月发现气泡网皱致毁,前后不到20年。1991年再看到该底片时,几乎没有新的变化。其余的底片也都是50年代拍摄的,只保存了30-40年,气泡网皱十分严重,没有受潮的迹象,无法用来制作照片而损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片 气泡 20世纪90年代初 50年代 保存时间 影像媒体 建国初期 管理人员 前苏联 周恩来
原文传递
目前影像(胶片)保存中的问题和方法
7
作者 彭先高 《现代声像档案》 2007年第1期12-15,共4页
近年来,由于卤化银感光材料形成的影像档案,在保存中出现了严重的褪色和变质,因此,影像保存中的稳定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心。50年代以前的影像档案中多数属于硝酸片。由于硝酸片易燃、化学性能不稳定,逐渐被醋酸片取代,因而形... 近年来,由于卤化银感光材料形成的影像档案,在保存中出现了严重的褪色和变质,因此,影像保存中的稳定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心。50年代以前的影像档案中多数属于硝酸片。由于硝酸片易燃、化学性能不稳定,逐渐被醋酸片取代,因而形成了50~60年代两种胶片同时使用的时期。人们期望醋酸片能长久的保存下去。国外的一些研究资料表明,认为醋酸片可以保存数百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档案 保存 胶片 感光材料 50年代 60年代 研究资料 稳定性
原文传递
选择底片袋材料的思考
8
作者 彭先高 《现代声像档案》 2007年第1期I0008-I0010,共3页
硝酸片和醋酸片均属不稳定的高分子化合物,在常温下分解产生氮氧化物和自由酸,得不到挥发便形成强酸,使明胶分解致毁。若底片袋透气环境通风好,即使片基完全分解,明胶影像层也能保持良好。
关键词 底片袋 研究 明胶影像层 片基
原文传递
漫漫风云路 经典一回眸——谈“新华典藏”的收藏与管理
9
作者 张志平 《现代声像档案》 2013年第4期9-11,共3页
2010年3月,经新华社党组批准,承载着“为中国新闻史、中国摄影史,为新华社留下一笔宝贵财富”光荣使命的“新华典藏”工程启动(2011年3月发展为“国家典藏”)。截止到2012年12月底,完成签字的111位摄影者的788底片、近7000张图片... 2010年3月,经新华社党组批准,承载着“为中国新闻史、中国摄影史,为新华社留下一笔宝贵财富”光荣使命的“新华典藏”工程启动(2011年3月发展为“国家典藏”)。截止到2012年12月底,完成签字的111位摄影者的788底片、近7000张图片,经照片档案馆工作人员逐张检查、分类、编目,已全部进入典藏库房,它们将作为中国照片档案馆馆藏中的珍品,接受完好、科学的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藏 档案馆工作人员 中国新闻史 管理 收藏 新华社 摄影史 摄影者
原文传递
1975年驻马店垮坝事件
10
作者 陈小波 《现代声像档案》 2014年第2期44-45,共2页
2009年年底,在时任新华社副总编辑兼摄影部主任王瑶的提议下,“新华典藏”工程正式启动。从中国照片档案馆的六百多万张照片中,由项目团队和新华社内外的专家精心挑选新华社老摄影记者的经典之作,参照国际收藏级标准,对原底片进行... 2009年年底,在时任新华社副总编辑兼摄影部主任王瑶的提议下,“新华典藏”工程正式启动。从中国照片档案馆的六百多万张照片中,由项目团队和新华社内外的专家精心挑选新华社老摄影记者的经典之作,参照国际收藏级标准,对原底片进行银盐手工限量放大、摄影者亲笔签名,最终将照片珍藏在中国照片档案馆,以便把一部用照片书写的历史更好地留存给世界。一些社外著名摄影家也对此项目贡献了宝贵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75年 驻马店 事件 摄影记者 2009年 新华社 副总编辑 项目团队
原文传递
时盘棋:17岁,背着相机进入渣滓洞
11
作者 陈小波 《现代声像档案》 2014年第2期46-48,共3页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1月30日,山城重庆解放。就在重庆解放前3天,11月27日,地处重庆市西北郊的歌乐山发生惨绝人寰的屠杀-180多名关押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的革命志士被国民党杀害。
关键词 渣滓洞 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机 1949年 重庆市 革命志士 解放前
原文传递
王子瑾:记录饱含历史的人物
12
作者 陈小波 《现代声像档案》 2014年第3期49-50,共2页
在中国照片档案馆,我常去找那些有名有姓的人。 1关注“默默”的人 翻阅新华社上海分社女摄影记者王子瑾留在中国照片档案馆中的几千幅照片,我惊讶地发现她在1960~1980年代拍摄的教育家/科学家/医学家/艺术家多达三百余人,而... 在中国照片档案馆,我常去找那些有名有姓的人。 1关注“默默”的人 翻阅新华社上海分社女摄影记者王子瑾留在中国照片档案馆中的几千幅照片,我惊讶地发现她在1960~1980年代拍摄的教育家/科学家/医学家/艺术家多达三百余人,而且个个有名有姓,对其中一些人物更是持续采访二三十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 王子 历史 摄影记者 80年代 档案馆 照片 新华社
原文传递
论我国新闻摄影的数字化变革与走向
13
作者 梁蓬飞 《现代声像档案》 2003年第5期7-10,共4页
关键词 中国 新闻摄影 数字化 数码摄影 摄影记者 数码成像技术 新闻真实性
原文传递
图说电影
14
作者 程冬芬 《现代声像档案》 2014年第1期41-42,共2页
电影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大家的喜爱,逐渐由富裕人家的消闲品发展成为大众娱乐的产品。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电影市场主要由欧美影片占据,影片类型单一,影片数量相对匮乏,电影院的规模也相对较小。那时每个电影院只有一个放映厅,在... 电影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大家的喜爱,逐渐由富裕人家的消闲品发展成为大众娱乐的产品。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电影市场主要由欧美影片占据,影片类型单一,影片数量相对匮乏,电影院的规模也相对较小。那时每个电影院只有一个放映厅,在售票处会用小黑板写上今日上映的影片名称,供观众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市场 新中国成立初期 影片类型 大众娱乐 电影院 放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