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长江中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超正 孙小宇 +4 位作者 张寒 邓陈宁 赵可 靳亚亚 陈丹玲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7-238,共12页
[目的]揭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的时空特征,并进一步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的双重效应及其影响机理。[方法]选取长江中游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引入生态系统服务供需量化矩阵分析生态系统供需平衡的时空格局,并运用土地... [目的]揭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的时空特征,并进一步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的双重效应及其影响机理。[方法]选取长江中游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引入生态系统服务供需量化矩阵分析生态系统供需平衡的时空格局,并运用土地利用变化生态贡献率模型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的双重影响。[结果](1)研究期间,长江中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状况持续恶化,主要是由建设用地大规模扩张和耕地、林地大面积缩减带来的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减少和消费需求增加造成的。(2)长江中游地区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间的关系在时间尺度上由权衡转为协同,需求和供给平衡间的协同关系在时间尺度上进一步增强,但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需求和供需平衡间的权衡或协同性质及其程度在空间尺度上却存在高度异质。(3)长江中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存在改善和恶化双重效应,且恶化效应显著大于改善效应,但引起生态系统服务及其分项服务供需改善和恶化的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具有时序异质性。[结论]应促进具有协同改善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的土地利用变化类型,提升与区域主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一致的土地利用类型,以及遏制具有协同恶化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的土地利用变化类型,以实现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供需平衡 土地利用变化 长江中游地区
下载PDF
考虑生态组分贡献的居民福祉综合评价与时空演变
2
作者 张超正 孙小宇 +3 位作者 侯娇 张寒 邓陈宁 郑伟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75-383,共9页
[目的]构建符合区域特征并考虑生组分份贡献的居民福祉评价指标体系,可为量化生态环境与居民福祉的数量关系,揭示生态保护政策对居民福祉的作用效应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区域提升居民福祉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长江中游... [目的]构建符合区域特征并考虑生组分份贡献的居民福祉评价指标体系,可为量化生态环境与居民福祉的数量关系,揭示生态保护政策对居民福祉的作用效应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区域提升居民福祉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长江中游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和2000—2018年作为研究时段,引入年度组合赋权法和线性函数加权法测度了居民福祉得分,运用标准差衡量了居民福祉不均等程度。[结果](1)长江中游地区居民综合福祉得分由2000年的17.641持续提升至2018年的31.387,且空间格局由起初的普遍低逐渐演化成中间高四周低;就分项福祉而言,居民基本收入、基础物质、健康以及文化教育福祉得分同样持续提升,但居民安全和社会关系福祉得分有所下降,且居民福祉不同维度的不同水平分区在空间分布与演化上并不一致。(2)长江中游地区居民综合福祉不均等程度由2000年的2.429小幅扩大至2018年的4.709,但处于较低的水平;就分项福祉而言,居民基本收入、基础物质、健康、文化教育福祉不均等程度小幅扩大,居民安全、社会关系福祉不均等程度小幅改善,但均处于较低的水平。[结论]长江中游地区未来应按照“对标全国水平、符合区域实际、分项逐步提标”的思路,切实提升居民综合福祉水平和缩小居民综合福祉不均等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组分份 居民福祉 时空演变 长江中游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