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水库上游河流入库面源污染负荷研究 被引量:76
1
作者 郑丙辉 王丽婧 龚斌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5-131,共7页
借鉴水文分割法的原理,在基流分割的基础上,建立了面源污染负荷估算公式.基于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提出了污染类型判定和数据补插原则.以2004和2005年的水文水质数据为基础,将该方法应用于三峡库区上游河流入库面源污染负荷研究,并采... 借鉴水文分割法的原理,在基流分割的基础上,建立了面源污染负荷估算公式.基于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提出了污染类型判定和数据补插原则.以2004和2005年的水文水质数据为基础,将该方法应用于三峡库区上游河流入库面源污染负荷研究,并采用相关系数法作为对比,对该方法在应用中可能导致的结构性偏差予以探讨.结果表明,2004年嘉陵江、长江干流、乌江三江入库CODMn,总氮和总磷的污染负荷(以包含溶解态和颗粒态成分的总物质通量表示)分别为168.96×10^4,70.30×10^4和10.95×10^4t;2005年分别为228.24×10^4,66.64×10^4和14.24×10^4t;在总量组成中,面源是三江入库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占总入库负荷的60%-80%;在空间分布上,长江干流对入库面源污染负荷的贡献占绝对优势,嘉陵江、乌江的面源污染总贡献率仅占13.4%-39.4%;在营养物负荷组成方面,氮对水体的影响以溶解态氮作用为主,磷对水体的影响以颗粒态磷作用为主.水文分割法的改进值得进一步关注,但在尚未出现十分科学、合理的改进算法时,该方法仍不失为面源负荷研究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 面源 水文分割 相关性分析 回归分析
下载PDF
我国环境流量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西琴 张远 《中国水利》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4-6,共3页
对环境流量的特点、表征指标、环境流量的概念模型、环境流量的量与质、环境流量的风险评估等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论述。指出未来我国环境流量应该尽快开展河流保护目标与环境流量之间的机理研究、表征环境流量的特征值研究、环境流量的... 对环境流量的特点、表征指标、环境流量的概念模型、环境流量的量与质、环境流量的风险评估等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论述。指出未来我国环境流量应该尽快开展河流保护目标与环境流量之间的机理研究、表征环境流量的特征值研究、环境流量的风险评估等,以推进我国环境流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流量 组成要素 风险评估 概念模型
下载PDF
辽河流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多指标评价方法 被引量:95
3
作者 张楠 孟伟 +1 位作者 张远 郑丙辉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2-170,共9页
多指标综合评价是当前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发展趋势.根据辽河流域2005年水生态监测数据,构建了涵盖水体物理化学、水生生物和河流物理栖息地质量要素的健康候选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与相关性分析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了筛选,以此构... 多指标综合评价是当前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发展趋势.根据辽河流域2005年水生态监测数据,构建了涵盖水体物理化学、水生生物和河流物理栖息地质量要素的健康候选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与相关性分析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了筛选,以此构建了由五日生化需氧量、溶解氧、电导率、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粪大肠菌群数、着生藻类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河流物理栖息地质量综合指数等10个指标构成的河流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改进的灰色关联方法作为评价方法,评判多指标下的河流健康等级状况.结果表明,辽河流域的25个采样点中有3个达到"健康"等级,14个达到"亚健康"等级,其余则为"较差"和"极差"等级,其中健康与亚健康等级采样点均位于辽河源头以及支流上游区,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小,而较差和极差等级主要位于辽河中下游河段;城市和工业排污是影响河流健康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流域 河流生态系统 健康 综合评价 灰色关联度
下载PDF
镉“加标”沉积物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生物毒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赵艳民 张雷 +1 位作者 秦延文 郑丙辉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1期80-86,共7页
选择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作为受试生物,以泥鳅死亡率、血液红细胞数量、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作为测试指标,考察了沉积物中"加标"金属镉(Cd)的毒性状况,探讨了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毒性影响... 选择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作为受试生物,以泥鳅死亡率、血液红细胞数量、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作为测试指标,考察了沉积物中"加标"金属镉(Cd)的毒性状况,探讨了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毒性影响。结果表明:高有机质的粘土粉砂性沉积物能够有效吸附重金属镉;镉加标暴露组泥鳅的死亡率以及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各测试指标随着沉积物中镉"加标"浓度的增加而上升。经过计算,水体-沉积物体系中的镉对泥鳅24、48、72和96h LC50分别为2.8037、2.4997、2.2705和1.7538mg.g-1干重。而泥鳅微核率和核异常率对沉积物中的镉的毒性反应灵敏,可以作为监测环境污染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泥鳅 死亡率 红细胞 微核 核异常
下载PDF
基于SD模型的小江流域协调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翟羽佳 王丽婧 +2 位作者 郑丙辉 王会肖 李小宝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7-172,共6页
三峡水库自蓄水以来水环境安全问题便受到广泛关注。选取三峡水库典型支流小江为研究对象,应用系统动力学(SD)方法和情景分析方法,构建了小江流域环境-社会-经济系统仿真模拟模型,实现了3种发展情景的模拟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自然... 三峡水库自蓄水以来水环境安全问题便受到广泛关注。选取三峡水库典型支流小江为研究对象,应用系统动力学(SD)方法和情景分析方法,构建了小江流域环境-社会-经济系统仿真模拟模型,实现了3种发展情景的模拟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自然发展模式下流域人口、需水量、各产业GDP都实现高速增长,至2025年COD、氨氮、总氮、总磷的负荷分别达到16 796.1 t,9 578.8 t,3 461.8 t以及405.1 t;(2)经济人口调控模式下COD、氨氮负荷分别下降了7.9%和25%;(3)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模式下实现了污染负荷的大幅度削减。结合模拟结果,提出了小江流域环境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小江 系统动力学模型 情景分析 协调发展
下载PDF
辽东湾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的模糊综合评价 被引量:50
6
作者 王焕松 雷坤 +2 位作者 李子成 邓义祥 秦延文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3-419,共7页
基于2007年夏季辽东湾海域的水质监测资料,以高锰酸盐指数(CODMn)、溶解无机氮(D IN)、磷酸盐(PO43--P)和溶解氧(DO)为海水富营养化评价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并对其中的评价等级确定方法加以改进,评价了辽东湾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状况... 基于2007年夏季辽东湾海域的水质监测资料,以高锰酸盐指数(CODMn)、溶解无机氮(D IN)、磷酸盐(PO43--P)和溶解氧(DO)为海水富营养化评价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并对其中的评价等级确定方法加以改进,评价了辽东湾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状况,分析了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因子和控制性因素.结果表明:对评价方法的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辽东湾沿岸和河口口门附近海域已达到富营养化程度,而海湾中部则处于贫营养状态,富营养化程度从海湾中部向近岸逐渐增加;影响辽东湾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因子为无机氮;辽东湾海域的富营养化水平主要受入海河流冲淡水影响范围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 富营养化 营养盐 模糊综合评价
下载PDF
太子河洛氏鱥幼鱼栖息地适宜度评估 被引量:26
7
作者 康鑫 张远 +3 位作者 张楠 丁森 孟伟 李向东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3期310-320,共11页
基于对太子河流域鱼类及栖息地的调查研究,选择该流域的优势种洛氏鱥(Phoxinus lagowskii)作为指示生物,建立洛氏鱥幼鱼对水深、流速、溶解氧、总溶解颗粒物和河岸带植被指数的栖息地适宜度曲线,并借鉴河道内流量增量法计算各采样点河... 基于对太子河流域鱼类及栖息地的调查研究,选择该流域的优势种洛氏鱥(Phoxinus lagowskii)作为指示生物,建立洛氏鱥幼鱼对水深、流速、溶解氧、总溶解颗粒物和河岸带植被指数的栖息地适宜度曲线,并借鉴河道内流量增量法计算各采样点河段的洛氏鱥幼鱼栖息地适宜度指数。结果表明:洛氏鱥幼鱼栖息地适宜度指数在太子河上游较高(>0.5),中游次之(0.2-0.5),下游较低(<0.2)。洛氏鱥幼鱼栖息地适宜度指数与10项栖息地调查指标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太子河流域内限制洛氏鱥幼鱼生存的因素不是水文条件,而是河流水质及河岸带等环境因素;洛氏鱥幼鱼栖息地适宜度指数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随着太子河中下游人类开发强度加大,洛氏鱥栖息地质量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河 洛氏鱥 河道内流量增量法 栖息地适宜度指数 栖息地质量 土地利用类型
下载PDF
三峡库区及上游流域面源污染特征与防治策略 被引量:44
8
作者 王丽婧 郑丙辉 李子成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83-788,共6页
三峡水库自2003年蓄水运行以来,富营养化问题突出,面源污染防治愈发受到关注。依托2004、2005年生态环境调查成果,在分析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简称三峡地区)面源污染负荷特征、面源污染发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面源污染防治策略。... 三峡水库自2003年蓄水运行以来,富营养化问题突出,面源污染防治愈发受到关注。依托2004、2005年生态环境调查成果,在分析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简称三峡地区)面源污染负荷特征、面源污染发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面源污染防治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入库污染负荷总量组成中,面源贡献占绝对优势;空间分布上,上游长江干流、嘉陵江及乌江流域贡献占绝对优势,库区区间贡献较小;形态特征上,氮对水体的影响以溶解态为主,磷对水体的影响以颗粒态为主。从面源污染发生过程来看,三峡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土地利用不合理为土壤侵蚀、污染物迁移转化提供了先决条件;而农村经济增长迅速、耕作管理技术落后亦增大了面源污染的风险。结合上述分析以及三峡地区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污染控制分区策略、工程措施治理策略、生态经济培育策略、农业耕作管理策略,旨在为三峡水库长效环境保护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面源污染 特征 策略
下载PDF
渭河上游天然径流变化及其自然与人为因素影响贡献量 被引量:27
9
作者 王西琴 张远 张艳会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81-990,共10页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渭河上游入陕西境内的水量不断减少,90年代天然径流量仅为60年代的60%。分析天然径流与降水的相关关系,对降水与非降水因素对径流减少的贡献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降水与非降水因素共同作用使得渭河上游径流量...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渭河上游入陕西境内的水量不断减少,90年代天然径流量仅为60年代的60%。分析天然径流与降水的相关关系,对降水与非降水因素对径流减少的贡献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降水与非降水因素共同作用使得渭河上游径流量不断减少,且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非降水因素的贡献率逐渐增强,成为影响渭河上游天然径流量减少的主要因素。分析天然径流量与气温的相关关系,两者的相关系数在0.47以上,采用假设法,将气温从非降水因素中提取出来,进一步分析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80年代以前,以自然因素影响为主,80年代以后,以人为因素影响为主,且人为因素的影响程度在逐渐增强,其原因在于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导致径流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上游 径流 变化 原因
下载PDF
水库生态安全评估方法(Ⅰ):IROW框架 被引量:19
10
作者 王丽婧 郑丙辉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9-175,共7页
近年来,生态安全评估在方法和实践上得到较大发展,然而,受水库特殊性、系统性认识缺乏等限制,目前尚无水库型水体的有效评估方法.本研究借鉴国外相关理念,分析了水库生态系统特征,强调了水库演变规律特殊性、水库时空异质性、水库生态... 近年来,生态安全评估在方法和实践上得到较大发展,然而,受水库特殊性、系统性认识缺乏等限制,目前尚无水库型水体的有效评估方法.本研究借鉴国外相关理念,分析了水库生态系统特征,强调了水库演变规律特殊性、水库时空异质性、水库生态系统管理综合性.着眼于此,提出了基于IROW(Inflow-Reservoir-Outflow-Watershed)框架的评估方法,将水库上游来水安全、水库水体安全、水库下泄水安全、库区流域影响4类要素纳入框架综合考虑;并阐述了评估预处理与结果分析的关注要点,包括分区、分时段评估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生态系统 生态安全 IROW框架 评估方法
下载PDF
我国七大流域河道生态用水现状评价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西琴 张远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5-102,共8页
从河流生态用水的基本属性出发,提出了河道生态用水"量"与"质"的评价方法,其中量的评价方法包括水资源利用率法、实测径流法、消耗系数等3种方法,质的评价是基于污径比指标进行评价,并确定了"量"与"... 从河流生态用水的基本属性出发,提出了河道生态用水"量"与"质"的评价方法,其中量的评价方法包括水资源利用率法、实测径流法、消耗系数等3种方法,质的评价是基于污径比指标进行评价,并确定了"量"与"质"的评价标准。以我国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7个流域为例,采用上述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如果单纯从量的角度进行评价,仅海河、黄河流域存在河道生态用水短缺现象,其它流域总体上为基本不短缺。但是如果对生态用水的质进行评价,只有松花江、长江和珠江的水质可以满足生态用水的要求,其它流域均在较差等级以下。结果表明只有从量和质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才能够揭示出我国生态用水的水量性或者水质性短缺的现实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 生态用水 评价 七大流域 中国
下载PDF
长江上游地区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协调发展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西琴 季妍 +1 位作者 高吉喜 张远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34,50,共6页
文章对长江上游地区1991~2007年三次产业结构的演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了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地区产业结构经历了从"一、二、三"型向"二、一、三"型转变,目前维持在"二、三、一"型的... 文章对长江上游地区1991~2007年三次产业结构的演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了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地区产业结构经历了从"一、二、三"型向"二、一、三"型转变,目前维持在"二、三、一"型的变化过程。产业结构整体水平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产业结构演进基本与工业化进程保持一致,且产业结构升级速度超过全国乃至东部地区,具有比东部地区更为强大的产业结构演变动力;产业结构转换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表现出地区差异,38%的城市产业结构转换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60%的城市产业结构转换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2%的城市产业结构转换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产业结构 经济发展 协调
下载PDF
三峡库区流域水环境保护分区 被引量:18
13
作者 王丽婧 席春燕 郑丙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39-1044,共6页
流域内不同地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土地利用状况、植被覆盖程度、与水域的相对位置均对水环境质量存在显著影响.围绕水体保护的核心需求,面向流域空间范围开展水环境保护分区十分必要.本文以三峡库区为研究区,着眼于区域生态环境特征... 流域内不同地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土地利用状况、植被覆盖程度、与水域的相对位置均对水环境质量存在显著影响.围绕水体保护的核心需求,面向流域空间范围开展水环境保护分区十分必要.本文以三峡库区为研究区,着眼于区域生态环境特征、水体压力-响应特征的空间差异性,基于生态因子叠置法、生态敏感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三峡库区水环境保护分区.分区综合考虑了水热条件、地势地貌、生态敏感性等因素,将库区划分为:1)红区,即严格保护区,总面积2924 km2,占库区的5.1%;2)黄区,即一级防护区,总面积10477 km2,占库区的18.4%;3)蓝区,即二级防护区,总面积43599 km2,占库区的76.5%.辨识了红区、黄区和蓝区不同分区的关键环境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各区的发展方向和水环境保护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水环境保护 分区 生态敏感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