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水库库周生态屏障建设对策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毛华平 杨兰蓉 +4 位作者 许人骥 魏复盛 孟伟 蔡道基 陆佑楣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3-68,72,共7页
175m蓄水后的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为应对防护林带管护、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有关库周生态屏障建设的宏观部署提供支持,2010年6月,中国工程院启动"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战略咨询项目",组织数十位... 175m蓄水后的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为应对防护林带管护、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有关库周生态屏障建设的宏观部署提供支持,2010年6月,中国工程院启动"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战略咨询项目",组织数十位院士和专家,深入重庆三峡库区、北京怀柔密云水库、浙江千岛湖、云南滇池、洱海等我国重要水库及周边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先后在重庆、北京、杭州、昆明等地召开"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研究"座谈会,邀请相关管理和技术专家介绍当地在保护水库生态环境和发展当地经济的成功经验,对目前三峡库周生态屏障的现状、取得的进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开展了研讨,形成的对策建议分别送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环保部和重庆市政府相关部门征求意见,项目组综合各相关单位反馈的意见和建议,提出巩固和继续加强三峡库区重点生态专项工程建设;减少库区的人口压力,实现库区人口的合理有序转移;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一定要与农民的增收致富相结合;加大投入,建设库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清洁小流域建设要纳入规划,开展治理试点工作;建立监管目标考核和库区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等6点建议,为各级政府在三峡水库库周生态屏障建设决策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生态屏障 建设对策
下载PDF
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与质量目标管理技术项目(2008ZX07526)
2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34-34,共1页
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与质量目标管理技术项目(2008ZX07526)是孟伟院士主持的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项目,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牵头组织,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 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与质量目标管理技术项目(2008ZX07526)是孟伟院士主持的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项目,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牵头组织,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等80余家单位参与共同完成。该项日于2013年10月26日在北京顺利通过国家重大水专项办组织的专家验收,获得了专家高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污染控制 质量目标管理 生态功能分区 技术项目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流域 北京师范大学
下载PDF
流域水生态安全评估方法 被引量:38
3
作者 张远 高欣 +4 位作者 林佳宁 贾晓波 张楠 成剑波 孟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93-1399,共7页
为建立合理的流域水生态安全评估指标体系,以流域为对象,对水生态安全内涵进行了阐释,并对流域水生态安全评估指标进行了系统分析.基于"压力、状态、功能、风险"四要素,构建了"目标层-方案层-要素层-指标层"的评估... 为建立合理的流域水生态安全评估指标体系,以流域为对象,对水生态安全内涵进行了阐释,并对流域水生态安全评估指标进行了系统分析.基于"压力、状态、功能、风险"四要素,构建了"目标层-方案层-要素层-指标层"的评估体系,其中方案层包括水生态压力、水生态状况、水生态功能和水生态风险4个方面,涵盖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污染物排放、栖息地状态、水生态质量、水产品供给、休闲娱乐、水环境净化、重金属风险等9个评估要素18个评估指标,并详尽表述了各评估指标的内涵及其计算方法.采用综合指数法计算ESI(生态安全指数),并根据ESI得分将水生态系统的安全评级分为安全(3.5≤ESI≤4.0)、较安全(2.5≤ESI<3.5)、一般(1.5≤ESI<2.5)、不安全(0.5≤ESI<1.5)和很不安全(0≤ESI<0.5)5个级别,构建了多指标的流域水生态安全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安全 指标体系 分级标准 水生态安全指数 流域
下载PDF
基于PSFR评估框架的太子河流域水生态安全评估 被引量:11
4
作者 林佳宁 高欣 +4 位作者 贾晓波 张远 张楠 成剑波 孟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40-1450,共11页
以减少人类压力、保持生态健康、维持服务功能和规避潜在生态风险为出发点,建立了基于PSFR(压力、状态、功能、风险)的太子河流域水生态安全评估指标体系.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年鉴资料查询收集和实地调查数据相结合的数据整合方式,利用... 以减少人类压力、保持生态健康、维持服务功能和规避潜在生态风险为出发点,建立了基于PSFR(压力、状态、功能、风险)的太子河流域水生态安全评估指标体系.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年鉴资料查询收集和实地调查数据相结合的数据整合方式,利用综合指数法计算了太子河流域生态安全指数,并分析了造成流域生态安全退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太子河流域划分的105个小流域中不存在"极不安全"等级,仅有下游5个小流域处于"不安全"等级,占总数的4.8%;多数小流域均处于"较安全"和"一般"等级,呈集中分布的特点,其中处于"较安全"等级的小流域有59个,占56.2%;处于"一般"等级的小流域有38个,占36.2%;处于"安全"等级的小流域只有3个,占2.8%,说明整个太子河流域的水生态安全状况整体处于"较安全"等级.研究显示,流域内农业和城镇用地的扩张是显著影响生态安全状态及生态服务功能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安全 流域 PSFR 生态服务功能 太子河
下载PDF
水利工程背景下河流水华暴发成因分析及模拟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张远 夏瑞 +3 位作者 张孟衡 景朝霞 赵茜 范俊韬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63-1173,共11页
研究发现,河流水华暴发的主要驱动因素除受过量营养盐摄入、气候变化导致的气温上升和降雨等限制外,水文情势的影响尤为显著.在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下,水利工程开发导致的水文情势改变是否为河流水华加剧的成因之一,是水与环境学科交叉... 研究发现,河流水华暴发的主要驱动因素除受过量营养盐摄入、气候变化导致的气温上升和降雨等限制外,水文情势的影响尤为显著.在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下,水利工程开发导致的水文情势改变是否为河流水华加剧的成因之一,是水与环境学科交叉研究亟待探索的一个重要应用基础问题.通过对近10年来国内外在水利工程背景下河流水华暴发成因研究进展的综述,辨识了河流水华发生的"水循环-水环境-水生态"相互作用关系;对考虑水文变化的河流水华预测统计学模型、智能算法和水质水量耦合机理模型等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提出了基于水循环物理过程联系的生物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社会经济用水与管理人文过程等与河流水华发生相互作用与反馈的水系统论研究体系.当前我国水利工程调水影响区下的河流水华问题研究仍面临着一些难点和挑战:(1)过去关于水利工程调水对河流中下游水生态的影响研究多数是基于情景假设和规划条件下的预断,随着近年来我国多个大型水利工程的正式实施运行,当前以实际工程调水为背景(如南水北调、引江济汉工程等)开展水华模拟的研究成果仍然十分有限;(2)水利工程调水影响区下的河流水华发生机理尚不明确,当前多数藻类生长模型并没有将流域水循环过程影响纳入考虑因素,对河流生态水文过程作用机理与耦合及定量关系分析方面的研究相对匮乏;(3)现阶段水利工程背景下的河流水华问题研究多停留在定性分析和宏观定量阶段,缺乏基于以水系统理论为导向的水生态系统与河流水文情势共同作用机制的定量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河流 变化环境 水华 成因分析 水循环
下载PDF
北京郊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万利 孙丽慧 +1 位作者 谭靖 田自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2-99,共8页
以京郊3个具有不同功能的区(县)为例,利用从1996年、2005年TM影像中获取的土地利用数据,在分析研究区近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生态价值指数(EVI)和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价值转移率(TREV),从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各类型间生... 以京郊3个具有不同功能的区(县)为例,利用从1996年、2005年TM影像中获取的土地利用数据,在分析研究区近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生态价值指数(EVI)和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价值转移率(TREV),从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各类型间生态价值转移的方向、幅度等方面对北京郊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996—2005年研究区的林地、草地、建设用地增加,而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减少,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速度依次为建设用地>水域>耕地>草地>林地>未利用地;从区域看,土地利用相对变化速率从快到慢依次是城市功能拓展区(朝阳区)、城市发展新区(顺义区)、生态涵养发展区(密云县);从类型变化看,以耕地、水域的转出和建设用地的转入为主。研究时段内研究区的生态价值指数总体呈下降的趋势,各区县的区域生态价值指数差异较大,且相对差异还在扩大,其指数下降速度从快到慢依次是朝阳区、顺义区、密云县;同时从分布变化看,EVI中值波动区减少,EVI较低区和EVI低值区增加,导致了研究区总生态价值指数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效应 北京市 GIS
下载PDF
浑河流域2010—2014年的鱼类群落和水生态健康变化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刘伟 张远 +3 位作者 高欣 贾晓波 马淑芹 刘思思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75-984,共10页
为了解浑河流域鱼类群落结构的变化趋势和水生态健康变化,分别于2010年和2014年对浑河流域46个采样点进行了鱼类和环境因子调查。其中2010年采集到鱼类15039尾,隶属于6目9科32种;2014年采集到鱼类10483尾,隶属于6目10科41种。Mann-Whitn... 为了解浑河流域鱼类群落结构的变化趋势和水生态健康变化,分别于2010年和2014年对浑河流域46个采样点进行了鱼类和环境因子调查。其中2010年采集到鱼类15039尾,隶属于6目9科32种;2014年采集到鱼类10483尾,隶属于6目10科41种。Mann-Whitney U检验表明从2010年到2014年鱼类总物种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底层物种数百分比、植食性和肉食性个体数百分比等鱼类特征参数显著上升。典型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2010年显著影响鱼类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为流速、电导率、河流等级和钙离子浓度;而2014年显著影响鱼类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则为电导率、河流等级和氨氮浓度。2010年和2014年的鱼类完整性指数(FIBI)评分分别为48.76±24.82和50.41±17.35,与2010年的评价结果相比,2014年F-IBI结果稍有改善,其中极好和好的点位数分别少3个和1个,一般的点位数多9个,而极差和差的点位分别少4个和1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群落结构 生物完整性指数 浑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鱼类保护目标的椒江环境流量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西琴 张远 刘昌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12-717,共6页
以鱼类为保护目标,通过建立概念模型将鱼类保护目标与流量之间的关系相联系,识别了与椒江鱼类保护目标相关的环境流量组成要素。采用FLOWS方法,计算了椒江2个断面的环境流量,柏枝岙断面的低流量为6.8~17.3 m3.s?1、高流量为22.2 m3.s?1... 以鱼类为保护目标,通过建立概念模型将鱼类保护目标与流量之间的关系相联系,识别了与椒江鱼类保护目标相关的环境流量组成要素。采用FLOWS方法,计算了椒江2个断面的环境流量,柏枝岙断面的低流量为6.8~17.3 m3.s?1、高流量为22.2 m3.s?1,低流量脉冲为74 m3.s?1,高流量脉冲为110 m3.s?1,齐岸流量为948 m3.s?1;灵海断面的低流量为16.0~31.8 m3.s?1,高流量为46.0 m3.s?1,齐岸流量为2 488~3 184 m3.s?1。并得出每组环境流量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和出现频率等的推荐结果。与Tennant方法的计算结果比较,采用FLOWS计算方法能够反映环境流量的季节性变化特点,同时体现了环境流量与自然流量过程的一致性。此研究结果可为椒江的水资源合理利用与河流生态系统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椒江 环境流量 鱼类 保护目标 FLOWS法 TENNANT法 河流断面 流量 脉冲
下载PDF
2009年与2014年太子河流域附石藻群落结构变化及其与水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6
9
作者 臧小苗 张远 +4 位作者 林佳宁 马淑芹 王书平 赵茜 高欣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57-1067,共11页
为了解近年来太子河流域附石藻群落结构和水环境状况的变化趋势及二者的响应关系,于2009年和2014年对太子河全流域的附石藻群落和水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分析,并探究了基于附石藻群落保护的主要水环境因子浓度限值.结果表明:(1)与2009年相比... 为了解近年来太子河流域附石藻群落结构和水环境状况的变化趋势及二者的响应关系,于2009年和2014年对太子河全流域的附石藻群落和水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分析,并探究了基于附石藻群落保护的主要水环境因子浓度限值.结果表明:(1)与2009年相比,2014年太子河流域的附石藻密度、物种丰富度、群落多样性均显著升高(P<0.05);群落组成中对不良环境干扰呈负响应的藻属相对多度普遍升高,对不良环境干扰呈正响应的藻属相对多度普遍降低.(2)与2009年相比,2014年水环境因子中ρ(TDS)(TDS为总溶解性固体)、ρ(SS)、ρ(TN)、和ρ(NO_3^--N)显著降低(P<0.05),ρ(DO)显著升高(P<0.05).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显示,2009年ρ(TN)和ρ(NH_4^+-N)是影响太子河流域附石藻群落的重要水环境因子;2014年ρ(TN)、ρ(NH_4^+-N)和ρ(TDS)对附石藻群落结构有重要影响.(3)经局部加权回归散点修匀法(locally weighted scatterplot smoothing,LOWESS)和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当ρ(TDS)、ρ(TN)和ρ(NH_4^+-N)分别为185.00、1.00和0.22 mg/L时,其与P-IBI构成的拟合曲线存在拐点,且拐点两侧的P-IBI差异性显著(P<0.05).研究显示,2009—2014年太子河流域的附石藻群落和水环境状况整体有所改善,合理控制ρ(TN)、ρ(NH_4^+-N)和ρ(TDS)对该流域的附石藻群落保护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石藻群落 环境因子 生态阈值
下载PDF
太子河流域不同水生态区EPT群落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飞龙 丁森 +3 位作者 张远 高欣 贾小波 赵茜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33-1842,共10页
为了解同一流域不同水生态区EPT〔蜉蝣目(Ephemeroptera)、襀翅目(Plecoptera)、毛翅目(Trichoptera)〕这一敏感类群的时空分布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于2009年枯水期(5月)和丰水期(8月)分别对太子河流域3个水生态区进行了野外调查... 为了解同一流域不同水生态区EPT〔蜉蝣目(Ephemeroptera)、襀翅目(Plecoptera)、毛翅目(Trichoptera)〕这一敏感类群的时空分布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于2009年枯水期(5月)和丰水期(8月)分别对太子河流域3个水生态区进行了野外调查.结果表明:太子河流域上游区域的水生态Ⅰ区EPT物种数(64种)显著高于中下游区域的水生态Ⅱ区和Ⅲ区,其中,仅毛翅目物种数在丰水期显著高于枯水期.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结果显示,水生态Ⅰ区影响EPT群落分布的环境要素为电导率和水温,而水生态Ⅱ区、Ⅲ区则为电导率、φ(细沙)、ρ(BOD5)、ρ(TP)和ρ(NH3-N).枯水期影响EPT群落分布的因素为电导率、建设用地面积所占比例和ρ(BOD5),丰水期为电导率、ρ(SS)、耕地面积所占比例和水温.偏线性回归(partial linear regression,PLR)分析显示,水生态Ⅱ区物种和环境要素的模型总解释率最高(均约为0.60),其他2个区次之(水生态Ⅰ区、Ⅲ区总解释率分别为0.13~0.43、0.13~0.53),丰水期模型的总解释率为0.33~0.78,而枯水期模型的总解释率为0.43~0.71.相对于单一环境要素模型,不同类型环境要素的联合模型对太子河流域EPT群落空间变异具有更好的解释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T群落 水生态区 群落结构 环境要素 太子河流域
下载PDF
太湖典型湖区沉积物外源有机质贡献率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张远 张彦 于涛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1-258,共8页
采用稳定同位素示踪法,分析了太湖竺山湾和南部湖区苕溪港区域表层沉积物碳和氮同位素分布特征,并利用"端元混合法"计算确定了陆源输入对湖泊沉积物有机质的贡献.结果表明:①δ13C值在南部湖区要高于竺山湾,竺山湾表现为从河... 采用稳定同位素示踪法,分析了太湖竺山湾和南部湖区苕溪港区域表层沉积物碳和氮同位素分布特征,并利用"端元混合法"计算确定了陆源输入对湖泊沉积物有机质的贡献.结果表明:①δ13C值在南部湖区要高于竺山湾,竺山湾表现为从河道(-27.72‰)到湾内(-23.00‰)逐渐增大的趋势,南部研究区域也表现出同样的趋势,说明外源有机质的贡献不断减少;②δ15N值在陆源有机质中较低,而在内源有机质中较高,没有明显的梯度变化规律;③C/N比表现为从外源到内源不断减小的趋势;④利用"端元混合法"计算外源有机质贡献率发现,δ13C和C/N比的结果较为相似:竺山湾入湖口的外源有机质贡献率为46.51%~52.51%,竺山湾外源有机质贡献率为27.61%~30.85%;而δ15N计算得到的外源有机质贡献率差异较大,竺山湾入湖口处为56.91%~97.47%,竺山湾为74.83%.讨论认为含氮物质的多来源特征及N同位素分馏作用的复杂性都增加了有机质源解析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贡献率 碳同位素 氮同位素 C/N
下载PDF
辽宁太子河大型水生植物的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远 陈立斌 +2 位作者 渠晓东 孔维静 孟伟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2-560,共9页
采用样方法对太子河3条支流大型水生植物群落结构与生物量的研究表明:太子河北支大型水生植物的优势种为小眼子菜(Potamogeton pusillus)、菹草(P.crispus)和马来眼子菜(P.malaianus),主要群落类型为小眼子菜+菹草群落;细河大型水生植... 采用样方法对太子河3条支流大型水生植物群落结构与生物量的研究表明:太子河北支大型水生植物的优势种为小眼子菜(Potamogeton pusillus)、菹草(P.crispus)和马来眼子菜(P.malaianus),主要群落类型为小眼子菜+菹草群落;细河大型水生植物的优势种为菹草、马来眼子菜和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主要群落类型为菹草+轮叶黑藻群落;海城河大型水生植物的优势种为轮叶黑藻、小眼子菜、五刺金鱼藻(Ceratophyllum oryze-torum)和菹草,主要群落类型为轮叶黑藻+小眼子菜+菹草群落。从定量生长型谱来看,太子河北支以小眼子菜型为主要类型,细河以大眼子菜型为主要类型,海城河以大眼子菜型、小眼子菜型、金鱼藻型和伊乐藻型为主要类型;从生活型谱来看,3条支流都是以沉水植物为主要生活型。大型水生植物群落相似性聚类分析表明3条支流水生植物群落组成差异显著。3条支流大型水生植物沿河流纵向分布格局均为间断的斑块状,沿水深的垂直分布格局不明显。太子河北支大型水生植物从上游到下游均有出现;细河大型水生植物主要分布在下游;海城河大型水生植物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大型水生植物生产力(湿重):海城河(644 g/m2)﹥太子河北支(586.8 g/m2)﹥细河(151.1 g/m2)。大型水生植物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大型水生植物的物种数与氨态氮、水温、pH和电导率显著正相关(p<0.05);与溶解氧、底质指数和海拔显著负相关(p<0.01);优势种小眼子菜的生物量与水深显著正相关(p<0.01),与电导率和总氮显著负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水生植物 群落特征 辽宁太子河
下载PDF
西辽河流域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浩 丁森 +3 位作者 张远 贾晓波 孟伟 郭彪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29-839,共11页
采用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BI)评估西辽河流域环境质量,利用相关分析筛选了影响F-IBI的环境因子,结合局部加权回归散点修匀法(LOWESS)估算了这些环境因子的保护限值.结果表明:20个候选参数指标中,鳅科鱼类物种百分比、底层鱼类物种数... 采用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BI)评估西辽河流域环境质量,利用相关分析筛选了影响F-IBI的环境因子,结合局部加权回归散点修匀法(LOWESS)估算了这些环境因子的保护限值.结果表明:20个候选参数指标中,鳅科鱼类物种百分比、底层鱼类物种数、耐受性鱼类个体数、杂食性鱼类物种数和筑巢产卵鱼类个体百分比适合作为西辽河流域F-IBI构建参数.采用比值法统一参数量纲,以参考点F-IBI值的95%分位数作为健康参考值,对全流域44个采样点进行健康评价,得到健康点位5个(11.4%),亚健康点位9个(20.5%),一般点位12个(27.3%),差点位11个(25.0%),极差点位7个(15.9%).电导率、氨氮浓度、碱度和泥沙比例与F-IBI呈显著负相关,坡降和草地比例与F-IBI呈显著正相关.经LOWESS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电导率、氨氮浓度、碱度、泥沙比例和草地比例等环境因子的保护限值分别为531μS/cm、0.55 mg/L、4.4 mmol/L、47.2%和37.0%,且限值两侧的F-IBI分值差异显著,该结果可作为西辽河流域环境管理中鱼类群落完整性保护的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 局部加权回归散点修匀法 西辽河流域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太子河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亚丽 张依章 +5 位作者 张远 刘相超 马淑芹 唐常源 刘思思 孙丽慧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80-986,共7页
地下水作为一种主要的饮用水和重要农业用水水源, 其环境质量状况关乎人类健康、粮食安全与生态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对太子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的O3--N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 并结合水化学与NO3^- -N同位素对其来源进行了分析, 探讨太子... 地下水作为一种主要的饮用水和重要农业用水水源, 其环境质量状况关乎人类健康、粮食安全与生态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对太子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的O3--N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 并结合水化学与NO3^- -N同位素对其来源进行了分析, 探讨太子河流域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和硝酸盐污染状况, 为理解该区域地下水的水化学组成特点和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太子河流域地表水氮主要以NO3^--N的形式存在, 占总氮78.38%, 浓度为0.75-6.40 mg·L^-1, 从上游到下游其含量变化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 在S6采样点达到最高值6.40 mg·L^-1; 地表水中NO2--N所占比例仅为0.78%, 且沿河流变化较小; 由于施用化肥肥料和有机氮的矿化作用, 下游地表水C1-浓度和NH4+含量增高。太子河流域地下水NO3^-N浓度普遍高于地表水, NO3^--N浓度为0.57-55.78 mg·L^-1, 平均20.26 mg·L^-1; NO3^--N浓度为0-0.04 mg·L^-1,平均0.017 mg·L^-1。太子河流域地下水的NO2-和NO2-污染状况较重。NO3^--N同位素结果显示, 地表水的δ^15N为-0.74‰-13.27‰; 上游NO3^--N主要来源于土壤有机氮矿化, 中下游受农业化肥和人畜粪便共同影响。地下水δ^15N为5.7‰-17.5‰, 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人畜粪便堆肥和农业化肥的渗漏是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河流域 地表水 地下水 硝酸盐污染 离子组成 δ^15N 污染源
下载PDF
福建沿海米氏凯伦藻赤潮对皱纹盘鲍鳃组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林佳宁 颜天 +3 位作者 张清春 王云峰 刘青 周名江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22,共6页
本文初步研究了在较低赤潮密度(低于107个/m L)下,一株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对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鳃内几种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 本文初步研究了在较低赤潮密度(低于107个/m L)下,一株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对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鳃内几种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的毒性效应,以期分析米氏凯伦藻对鲍鱼生命活动可能的胁迫方式。研究表明,米氏凯伦藻对SOD、CAT酶活性均造成不利影响,并未对GSH-Px酶造成不利影响,其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米氏凯伦藻对SOD酶活性的影响表现为"先诱导后抑制"效应,24 h内,各处理组(0.1个/m L,0.5个/m L,1.0×104个/m L)中,酶活性急剧增高,分别是对照组的1.2,1.3,1.3倍,之后酶活性迅速下降,分别是对照组的77%,77%,73%。SOD能够清除机体体内多余的自由基,其活力变化反映了机体抵制自由基损伤能力已受到明显抑制。此外,米氏凯伦藻处理组中,CAT酶活性则处于"被抑制"状态,48 h内酶活性持续下降,分别降低至对照组的58%,51%,37%。CAT可以清除SOD歧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产生的H2O2,其活力的下降也可能造成机体内过氧化物的累积及氧化损伤。结果表明,即使未达到较高赤潮密度(不超过107个/m L)时,米氏凯伦藻短时间内仍可对鲍鱼鳃内关键抗氧化酶活性造成显著抑制效应,这极有可能导致鲍鱼机体抗氧化系统遭受严重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 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抗氧化酶 酶活性
下载PDF
浑河流域鱼类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伟 张远 +3 位作者 高欣 贾晓波 马淑芹 刘思思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266-274,共9页
流域水生态调查是对受损的流域水生态系统进行恢复的基础。以浑河流域为例,对全流域62个采样点的鱼类群落进行调查。共采集并鉴定出鱼类34种,隶属于7目10科29属。其中,鲤科鱼类个体数占比最高(88.5%),鳅科次之(6.7%)。依据鱼类群落组成... 流域水生态调查是对受损的流域水生态系统进行恢复的基础。以浑河流域为例,对全流域62个采样点的鱼类群落进行调查。共采集并鉴定出鱼类34种,隶属于7目10科29属。其中,鲤科鱼类个体数占比最高(88.5%),鳅科次之(6.7%)。依据鱼类群落组成的相似性,利用聚类分析将62个采样点分为3组:组Ⅰ主要分布于浑河上游;组Ⅱ主要分布于浑河中游的各支流;组Ⅲ主要分布于浑河中下游的干流及各支流。指示物种分析结果显示:组Ⅰ指示物种为洛氏鱥、北方条鳅、北方花鳅和中华多刺鱼;组Ⅱ指示物种主要为鲫、麦穗鱼、宽鳍鱲等中度耐污种;组Ⅲ指示物种为餐条。典型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结果表明:影响浑河流域鱼类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海拔、河流等级、悬浮物固体(SS)浓度、森林用地比例、农业用地比例和总溶解性固体(TDS)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浑河流域
下载PDF
辽宁太子河河岸带草本植物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潘雪莲 张远 +2 位作者 孙建新 夏会娟 孔维静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6-623,647,共9页
应用样方法研究了辽宁太子河河岸带草本物种组成特征。结果表明:1)太子河河岸带共有草本植物207种,隶属于36科125属。其中菊科物种最多,水蓼出现的频率最高;2)太子河河岸带草本植物属级区系组成丰富,以温带分布区类型为主,其次为热带分... 应用样方法研究了辽宁太子河河岸带草本物种组成特征。结果表明:1)太子河河岸带共有草本植物207种,隶属于36科125属。其中菊科物种最多,水蓼出现的频率最高;2)太子河河岸带草本植物属级区系组成丰富,以温带分布区类型为主,其次为热带分布区类型;3)所有物种中,水生或湿生植物120种,旱生或中生植物87种,分别占总物种数的58.0%和42.0%;4)根据物种在样方中出现与否,将样点分为2类;一类分布于高海拔地区,物种以旱生或中生植物为主,物种数多,而另一类分布于低海拔地区,物种以水生或湿生植物为主,物种数较少;5)河岸带草本物种中有杂草和人类伴生种出现,且频率较高,表明太子河河岸带受到人类活动,如农田开发、挖沙和人类居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带 区系 频度 水分生态型 人类干扰
下载PDF
基于MODIS NDVI的辽河保护区成立前后植被覆盖时空动态研究 被引量:28
18
作者 夏会娟 孔维静 +1 位作者 孙建新 侯利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5434-5442,共9页
以2010年成立以自然生态恢复为主的辽河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获取的500米分辨率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研究了辽河保护区成立前(2000—2009年)和成立后(2010—2015年)植被覆盖时空动态。结果表明:(1)200... 以2010年成立以自然生态恢复为主的辽河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获取的500米分辨率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研究了辽河保护区成立前(2000—2009年)和成立后(2010—2015年)植被覆盖时空动态。结果表明:(1)2000—2015年NDVI呈现持续增加趋势;2000—2009年NDVI的年际增加主要发生在夏季,2010—2015年NDVI的年际增加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冬季。辽河保护区成立后春季NDVI的逐年增加有利于该区域防风固沙功能的提升。(2)季节尺度上,2000—2009年春季降水量与春季和夏季NDVI显著正相关,夏季气温与夏季NDVI显著负相关;2010—2015年仅夏季NDVI动态受春季气温和夏季日照时数变化的影响。(3)月尺度上,气温是影响辽河保护区NDVI变化的主要气候因素,2000—2015年NDVI动态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存在1个月的滞后期;2000—2009年NDVI动态对降水变化的响应存在1个月的滞后期,2010—2015年则无滞后效应。(4)2000—2009年影响NDVI动态的人类活动主要为农田耕作;辽河保护区成立后,河岸带封育区内的自然恢复和小型人工湿地建设促进了NDVI增加,大型人工湿地建设和人工经营牧草地对NDVI动态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辽河保护区 气候变化 偏相关分析
下载PDF
北京清河水体及水生生物体内抗生素污染特征 被引量:37
19
作者 朱琳 张远 +3 位作者 渠晓东 马溪平 徐成斌 丁森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9-146,共8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串联质谱联用的方法,分析了北京市清河水体和水生生物体内4类抗生素含量水平及污染特征.结果表明:清河水体中QNs(喹诺酮类)和MCs(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主要污染物质,ρ(∑QNs)和ρ(∑MCs)的平均值分别为2 238.9和814.9...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串联质谱联用的方法,分析了北京市清河水体和水生生物体内4类抗生素含量水平及污染特征.结果表明:清河水体中QNs(喹诺酮类)和MCs(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主要污染物质,ρ(∑QNs)和ρ(∑MCs)的平均值分别为2 238.9和814.9 ng/L;在检测的5种大型水生植物体内,QNs和TCs(四环素类)抗生素是主要污染物质,w(∑QNs)和w(∑TCs)的平均值分别为945.3和389.2μg/kg;在鱼类和软体动物体内,QNs和SAs(磺胺类)抗生素是主要污染物质,w(∑QNs)和w(∑SAs)的平均值分别为3 213.9和653.5μg/kg.抗生素对清河水生态系统的环境风险评价结果表明,OFL(氧氟沙星)、CIP(环丙沙星)和NOR(诺氟沙星)对藻类和水生植物的HQs(危害系数)均大于1,说明在清河水体中这3种抗生素对藻类和水生植物存在环境风险.研究表明,清河水环境存在一定程度的抗生素污染,其中QNs抗生素的HQs较高,其环境风险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城市河流 污染 水生生物 风险评价
下载PDF
太子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栖境适宜性 被引量:23
20
作者 郑文浩 渠晓东 +1 位作者 张远 孟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55-1363,共9页
应用加权平均法和无度量多维标定(NMS)法,检测到影响太子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空间分布最重要的栖境因子依次为底质、流速和水深.对太子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主要优势类群的栖境适宜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物种对生境表现出明显的趋异性,... 应用加权平均法和无度量多维标定(NMS)法,检测到影响太子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空间分布最重要的栖境因子依次为底质、流速和水深.对太子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主要优势类群的栖境适宜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物种对生境表现出明显的趋异性,多数物种喜栖息在粗糙卵石底质的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的流速偏好性与其摄食方式、生活型和形体结构相关,对水深的偏好性差异较小.对该流域主要优势种热水四节蜉(Baetis thermicus)的栖境适宜性研究表明,热水四节蜉偏好小卵石底质,最适流速为0.4 m/s,最适水深为0.2 m.栖境适宜度指数的预测模型显示,热水四节蜉个体数在多数采样点的实测值小于预测值,表明除栖境指标外,其他的环境要素亦对该种的分布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栖境适宜性 热水四节蜉 栖境适宜度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