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型,或正名正义:“80后”文学创作与批评局限 被引量:7
1
作者 徐刚 姜肖 +3 位作者 宋嵩 行超 于文舲 刘欣玥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6-160,共15页
主持人语:在批评话语广泛关注较“80后”更为年轻一代的作家作品时,我们是否还有必要继续使用“80后”这一代际批评装置去集中探讨已趋成熟的青年作家创作?一方面,随着青年作家写作时间的延展,他们以愈发饱满的文本形态捕捉同代人的复... 主持人语:在批评话语广泛关注较“80后”更为年轻一代的作家作品时,我们是否还有必要继续使用“80后”这一代际批评装置去集中探讨已趋成熟的青年作家创作?一方面,随着青年作家写作时间的延展,他们以愈发饱满的文本形态捕捉同代人的复杂生活和切己的精神难题,并且形成了一种以对当下和历史的整体性的思考拓宽青春叙事的观照——这一时刻和变化,我们可以称之为“80后”作家的集体转型。而最年少的“80后”在今年已将近不惑,“智者不惑”“遇事能明辨不疑”,他们似乎等到了“正名正义”的重要时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后” 批评话语 文学创作 转型 正义 正名 作家作品 青年作家
下载PDF
在哪里,读懂中国?——以2016年的中篇小说为例
2
作者 宋嵩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7年第2期61-70,共10页
相信许多人一眼便可看出,这个题目源自《南方周末》那个著名的slogan——“在这里,读懂中国”。这是一份足以让中国文学界羡慕嫉妒恨的报纸:在中国,一个知识分子也许并没有读过几本当代小说,但十有八九浏览过《南方周末》上的“深度报... 相信许多人一眼便可看出,这个题目源自《南方周末》那个著名的slogan——“在这里,读懂中国”。这是一份足以让中国文学界羡慕嫉妒恨的报纸:在中国,一个知识分子也许并没有读过几本当代小说,但十有八九浏览过《南方周末》上的“深度报道”;而认为这份报纸上新闻特写的精彩程度远超当下任何“虚构”“非虚构”创作的读者,也是大有人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中篇小说 《南方周末》 当代小说 知识分子 深度报道 新闻特写 文学界
下载PDF
谁翻乐府凄凉曲——王哲珠中短篇小说读札
3
作者 宋嵩 《创作与评论》 2015年第23期28-34,共7页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关键词 中短篇小说 乐府 萧萧
下载PDF
无字之“字”--重读张洁长篇小说《无字》 被引量:2
4
作者 郭瑾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31,共5页
到20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正好过了100年,这也意味着中国女性意识觉醒走过了100年。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文学走入了新时期,说起新时期文学,自然不得不说女性解放运动。女性文学活跃是当时极重要的文学现象,这是1979年以后中国女... 到20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正好过了100年,这也意味着中国女性意识觉醒走过了100年。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文学走入了新时期,说起新时期文学,自然不得不说女性解放运动。女性文学活跃是当时极重要的文学现象,这是1979年以后中国女作家创作的一个新特点。20世纪50年代以来,写女性爱情的作品常被指责有小资产阶级情调、道德问题等,数量也极少。1979年,张洁发表了《爱,是不能忘记的》,冲破了这一禁区,随后这一类型的作品不断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张洁 女性爱情 女性意识觉醒 女作家创作 《爱 是不能忘记的》 《无字》 女性文学
下载PDF
以血为墨——读张洁长篇小说《无字》 被引量:2
5
作者 郭瑾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19年第6期89-93,共5页
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来解读张洁的三卷本长篇小说《无字》,对男权中心的社会机制下女性生存图景、命运际遇、婚姻悲剧等进行深入分析,探寻女性悲剧的根源,深度解析作者对女性命运的思考。以女性作为写作对象的张洁,建构了一种摆脱男性中... 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来解读张洁的三卷本长篇小说《无字》,对男权中心的社会机制下女性生存图景、命运际遇、婚姻悲剧等进行深入分析,探寻女性悲剧的根源,深度解析作者对女性命运的思考。以女性作为写作对象的张洁,建构了一种摆脱男性中心话语,与男权世界抗辩的文学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洁 《无字》 女性文学 爱情 婚姻
下载PDF
新批评理论视野中的海子诗歌评析
6
作者 郭瑾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8-83,共6页
海子在一个明媚的春天悠然辞世,然而他留给世人的是近300万字的诗稿和无法言说的震惊.骆一禾认为“海子是我们祖国献给世界文学的一位有世界眼光的诗人”,西川认为“诗人海子的死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神话之一”,谢冕称“他已成为一个... 海子在一个明媚的春天悠然辞世,然而他留给世人的是近300万字的诗稿和无法言说的震惊.骆一禾认为“海子是我们祖国献给世界文学的一位有世界眼光的诗人”,西川认为“诗人海子的死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神话之一”,谢冕称“他已成为一个诗歌时代的象征”,张炯《新中国文学五十年》中这样评价:“他创造了仅仅属于自己的意象系列,他的诗歌语言与此前流行的新诗潮的语言全然有别.他建立了属于自己的诗歌风格.他是当代最具有独创性的一位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评析 海子 批评理论 诗歌语言 新中国文学 世界眼光 世界文学 诗歌风格
下载PDF
海子诗歌命名的发生学考察——以《诗学:一份提纲》、短诗《亚洲铜》等、长诗《太阳·七部书》为中心
7
作者 郭瑾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7-154,共8页
关于海子,燎原曾有一个恰切的评价:“海子,就其本质而言,正是这个意义上一匹四趾摁着泥土,从大地上腾起的野蛮的豹子,一只五脏俱裂而咆哮着扑向太阳的血淋淋的豹子。”(1)这一句常常萦绕在耳畔,这只黑豹带着思绪奔向那辽远的诗歌语言的... 关于海子,燎原曾有一个恰切的评价:“海子,就其本质而言,正是这个意义上一匹四趾摁着泥土,从大地上腾起的野蛮的豹子,一只五脏俱裂而咆哮着扑向太阳的血淋淋的豹子。”(1)这一句常常萦绕在耳畔,这只黑豹带着思绪奔向那辽远的诗歌语言的绝妙海洋。这只豹子……一路向西,一边思考一边飞奔,途经古巴比伦、耶路撒冷、古希腊,直至古埃及。若把埃及的金字塔比作是通往太阳的阶梯,海子则在此驻足,登上天梯,遁入太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语言 海子诗歌 古巴比伦 《亚洲铜》 《太阳·七部书》 古埃及 金字塔 耶路撒冷
原文传递
仿佛若有光——读石一枫的长篇小说《心灵外史》 被引量:2
8
作者 宋嵩 《芒种》 2018年第2期119-124,共6页
1992年3月的一个夜晚,我被两个信主的朋友带到一个干净的阁楼上,那里有一个安详的老人在等着我们。他对我说,电不通进去,电灯就不会亮,人心里若没有光,他全身就黑暗。这几句简单的话带着能力,征服了我,我接受了耶稣作我的救主。在他们... 1992年3月的一个夜晚,我被两个信主的朋友带到一个干净的阁楼上,那里有一个安详的老人在等着我们。他对我说,电不通进去,电灯就不会亮,人心里若没有光,他全身就黑暗。这几句简单的话带着能力,征服了我,我接受了耶稣作我的救主。在他们的祷告声中,我从心里涌起一股安慰,并从深处感到,我过去所寻找的那个至大者在灵里与我亲近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小说 心灵 读石
原文传递
从何说起呢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洱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14年第11期4-25,共22页
从何说起呢?一时间我还真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你太走运了,签了这么好的一笔合同,天上掉馅饼了——我知道有人会这么说。但我不这么看。这是狗屎运。无论从哪方面看,这都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关键词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原文传递
无家别 被引量:1
10
作者 计文君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13年第10期78-100,共23页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杜甫一我决定,退一步。退一步海阔天空。也许退一步,从北京退回钧州,逼仄的不容转身不敢回头的生活,会随之变得疏朗——我去见我的...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杜甫一我决定,退一步。退一步海阔天空。也许退一步,从北京退回钧州,逼仄的不容转身不敢回头的生活,会随之变得疏朗——我去见我的导师了。我在流云百蝠的大漆隔扇外的小客厅里等着,这架隔扇是老师早年去作田野调查时收的老物件,重新罩了清漆后,做了客厅的隔断。老师有客人,老师的妻子给我端来杯金红色的雪菊茶,她笑着问我:"史彦,吃饭了吗?"我没有吃饭。我一天一夜不吃不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家别 钧州 贱子 王启 杨树林 我不知道 对我说 石榴树 就这样 人文学院
原文传递
乡村的隐秘与大蒜的气息——读王方晨长篇小说《公敌》
11
作者 宋嵩 《创作评谭》 2018年第3期62-64,共3页
一、乡村的隐秘在苦苦寻觅多年之后,王方晨终于为自己小说的两个永恒主题—乡村政治批判和民间伦理反思—找到了最新鲜、同时也是最贴切的表达方式。在他的长篇小说《公敌》中,一部中国乡村的秘史由此展开在我们面前。《公敌》中的最大... 一、乡村的隐秘在苦苦寻觅多年之后,王方晨终于为自己小说的两个永恒主题—乡村政治批判和民间伦理反思—找到了最新鲜、同时也是最贴切的表达方式。在他的长篇小说《公敌》中,一部中国乡村的秘史由此展开在我们面前。《公敌》中的最大隐秘,是翰童集团几十年来的发展史,也是佟家庄的当代史。佟家庄是鲁西南平原上一个普通的村庄,因此,它的历史便可以看作当代乡土中国历史的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小说 乡村 大蒜 中国历史 伦理反思 政治批判 永恒主题 当代史
原文传递
创作谈:无边无际的现实
12
作者 计文君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13年第10期100-100,共1页
写作《无家别》,是一个不断做减法的过程——有太多的事扑面而来,主人公"我"三四十年的人生,祖辈、父辈两代人的命运……千言万语,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更为困难的是,即使把那些事密密麻麻地都写下来,写成一部多卷本的长篇—... 写作《无家别》,是一个不断做减法的过程——有太多的事扑面而来,主人公"我"三四十年的人生,祖辈、父辈两代人的命运……千言万语,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更为困难的是,即使把那些事密密麻麻地都写下来,写成一部多卷本的长篇——我就能把自己想说的话说明白了吗?也许说得越多,离得越远。我对写作的有效性问题,很在意。这是个很容易引起歧义的问题,写作的有效性,在很多时候,被人理解为写作的影响力。我所说的有效性,不是这个层面的,我认为有效的写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家别 多卷本 两代人 有效性问题 小说艺术 创作谈 精神情感 汪曾祺 三四 十年
原文传递
准确,是作家唯一的道德
13
作者 李洱 《大家》 2014年第3期95-106,共12页
现年48岁的李洱因两部长篇小说奠定了文坛地位:《花腔》《石榴树上结樱桃》,它们是中国当代文学大家庭里最优秀的成员之一;尤其《花腔》,被评论界誉为“中国先锋文学的正果”,已被译为多种文字推向海外;而写出两部作品的李洱,彼... 现年48岁的李洱因两部长篇小说奠定了文坛地位:《花腔》《石榴树上结樱桃》,它们是中国当代文学大家庭里最优秀的成员之一;尤其《花腔》,被评论界誉为“中国先锋文学的正果”,已被译为多种文字推向海外;而写出两部作品的李洱,彼时还不到40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道德 作家 《花腔》 长篇小说 先锋文学 大家庭 李洱
原文传递
暗夜划过诗意的光——弋舟小说读记
14
作者 宋嵩 《新文学评论》 2018年第4期8-13,共6页
底层境遇的关切与命运抗争的呐喊作为一个对社会底层困顿境遇格外敏感与关注的作家,弋舟在自己的作品里塑造了这个时代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群像,其中又尤以少年和女性居多。他向社会最脆弱和最软弱的一部分投去了最为关切的目光,用心感... 底层境遇的关切与命运抗争的呐喊作为一个对社会底层困顿境遇格外敏感与关注的作家,弋舟在自己的作品里塑造了这个时代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群像,其中又尤以少年和女性居多。他向社会最脆弱和最软弱的一部分投去了最为关切的目光,用心感受着他们的悲欢离合。而对于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中年人群,他则极力彰显他们在命运泥淖中的徒劳挣扎,以及对天涯沦落人之间相濡以沫的渴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 命运 读记 弋舟 境遇 泥淖
原文传递
《无轨列车》的创刊号——从“无轨”二字说起
15
作者 郭瑾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3-188,共6页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出现了一个以刘呐鸥、施蛰存与穆时英为代表的小说流派“新感觉派”,一度活跃在上海文坛,风靡一时。作为“五四”以后一种新的小说流派,或说一种创作现象,他们与其他社团一样,也想编辑一本属于自己的刊物。1...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出现了一个以刘呐鸥、施蛰存与穆时英为代表的小说流派“新感觉派”,一度活跃在上海文坛,风靡一时。作为“五四”以后一种新的小说流派,或说一种创作现象,他们与其他社团一样,也想编辑一本属于自己的刊物。1925年,一直在日本留学的刘呐鸥从日本青山学院毕业,回国到上海震旦大学法文特别班读法文,遇见了同学戴望舒与施蛰存,相似的文学主张与审美风格令几个青年人一见如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流派 刘呐鸥 施蛰存 新感觉派 上海文坛 文学主张 戴望舒 穆时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