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乡村的“密码”与“解码”——周鹏文学批评印象
1
作者 胡哲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与周鹏初相识,还是在学生时代。纯净的双眸、锐利的思考和对学术的极大热忱,是这位少年书生留给我的最初印象,我也坚信这位少年书生将来会成为有所建树的学者。今天,周鹏所取得的学术成绩也印证了我当初的判断,只是他成熟得如此之快,让... 与周鹏初相识,还是在学生时代。纯净的双眸、锐利的思考和对学术的极大热忱,是这位少年书生留给我的最初印象,我也坚信这位少年书生将来会成为有所建树的学者。今天,周鹏所取得的学术成绩也印证了我当初的判断,只是他成熟得如此之快,让我备感惊叹和汗颜。仔细解读他的文学批评文章,一切又显得如此自然、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学术成绩 周鹏 书生 印象
下载PDF
真实与虚伪的悖论--谈余华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真实论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凌河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8-124,共7页
余华自称,自己“永远是一个先锋派”。确实,他永远是探索的先锋。他孜孜不倦地探索着文学中的“我的真实”,并努力去实践那种“更加接近真实”的叙述方式。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文学 余华 真实论 悖论 虚伪 叙述方式 先锋派
下载PDF
生存的悖论:言语与沉默
3
作者 刘华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3-167,共5页
通过对瑞典导演伯格曼的电影《假面》所进行的电影美学方面的文本分析,探讨存在于人类的言语与沉默之间的哲学与美学关系,并进而探讨电影作为一种语言的形式的本体论意义。
关键词 伯格曼 《假面》 言语 沉默
下载PDF
画坛“狂士”的传神写真——评王晓丹的《雅线意彩》
4
作者 钟海波 《商洛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北美华文作家王晓丹送我-本新著《雅线意彩》这是她为“新文人画”代表画家董欣宾所写的传记。打开一读,立刻被吸引住了。那充满诗意的文字,舒缓的叙述节奏,纯净的感情,尤其是画家董欣宾的才情和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动了我。细读之后,感慨... 北美华文作家王晓丹送我-本新著《雅线意彩》这是她为“新文人画”代表画家董欣宾所写的传记。打开一读,立刻被吸引住了。那充满诗意的文字,舒缓的叙述节奏,纯净的感情,尤其是画家董欣宾的才情和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动了我。细读之后,感慨良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文作家 董欣宾 新文人画 狂士 叙述节奏 晓丹 传神 人格魅力
下载PDF
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5
作者 邹琦新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6期76-81,26-95,共8页
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素质全面、特长明显、一专多能、一师多用的初中语文教师、现当代文学教研组在全方位地注意思想教育、深层次地夯实基础知识和多角度地加强能力培养等方面,充分发挥了现当代文学的学科优势,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 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素质全面、特长明显、一专多能、一师多用的初中语文教师、现当代文学教研组在全方位地注意思想教育、深层次地夯实基础知识和多角度地加强能力培养等方面,充分发挥了现当代文学的学科优势,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业务技术和身体心理等方面素质的发展提高,都起到了巨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质 全方位 深层次 多角度 优势
下载PDF
施蛰存文学年谱 被引量:5
6
作者 赵凌河 《东吴学术》 2012年第5期124-138,共15页
施蛰存,学名施德普,字蛰存,名舍。笔名有青萍、施青萍、安华、刍尼、苹华室、蛰庵、蛰存、惜慧、薛慧、李万鹤、万鹤、柳安、樊温、萧琅、陈蔚、曾敏达、北山、仲山、舍之、舍翁等数十个。一九〇五年十二月三日(清光绪三十一年乙巳十... 施蛰存,学名施德普,字蛰存,名舍。笔名有青萍、施青萍、安华、刍尼、苹华室、蛰庵、蛰存、惜慧、薛慧、李万鹤、万鹤、柳安、樊温、萧琅、陈蔚、曾敏达、北山、仲山、舍之、舍翁等数十个。一九〇五年十二月三日(清光绪三十一年乙巳十一月初五),施蛰存生于浙江省杭州水亭址学宫旁老屋,"水亭余址傍宫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蛰存 年谱 文学 浙江省
原文传递
“改革”时代的“文学”
7
作者 黄平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共1页
在博士论文的后记里,我曾将最后的致谢,献给故乡消失的图书馆。高中三年,我在这座常常只有我一个读者的图书馆里,与狄更斯、雨果、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普希金相遇。回忆起来,有两个场景反复浮现,一个是站在图书馆小得只能伸进去... 在博士论文的后记里,我曾将最后的致谢,献给故乡消失的图书馆。高中三年,我在这座常常只有我一个读者的图书馆里,与狄更斯、雨果、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普希金相遇。回忆起来,有两个场景反复浮现,一个是站在图书馆小得只能伸进去一条胳膊的窗口前,紧张地等待着管理员帮我找着《大卫·科波菲尔》的下册,自己在不安中清楚地听到了心跳声。另一个场景,是高三的某个晚上,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回家,在细雨中匆匆地经过一家商场,恍惚的瞬间,看到商场的橱窗下蜷缩在破烂棉大衣里的流浪汉。那一刻我默念起不知道在哪里记下来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句子,“世界上还有一个人在受苦,他就是我的兄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文学 改革 图书馆 博士论文 巴尔扎克 托尔斯泰 狄更斯
原文传递
文图互观与鲁迅新文学主题的再阐释 被引量:1
8
作者 孙伟 《东吴学术》 2021年第5期16-23,共8页
借助于鲁迅的图像研究,与既有的文学研究形成互相观照,从而试图对文学中一些被遮蔽的问题进行再挖掘。如何在悠久的文学传统的内部梳理出相关的脉络和提炼出一些概念,从而照亮鲁迅作品中由此而来的主题,以及着眼于中国传统小说注重世情... 借助于鲁迅的图像研究,与既有的文学研究形成互相观照,从而试图对文学中一些被遮蔽的问题进行再挖掘。如何在悠久的文学传统的内部梳理出相关的脉络和提炼出一些概念,从而照亮鲁迅作品中由此而来的主题,以及着眼于中国传统小说注重世情和情感的特点,进而总结出鲁迅小说中的相关主题,再具体到作品中意象塑造的特点,这些方面,文图之间可以形成互补视角,从而有益于更深一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美术 图像
原文传递
批评是一场旅行
9
作者 卢桢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F0002-F0002,1,共2页
在《恶之花》的终篇《远行》中,波德莱尔写下“到未知世界之底去发现新奇”。身居深渊之底,无论地狱还是天堂,那种“发现”异质经验的可能,正是我们不断追逐旅行的动力。这句诗如箴言一般,给予文学批评者某些重要的启示。他可以把自己... 在《恶之花》的终篇《远行》中,波德莱尔写下“到未知世界之底去发现新奇”。身居深渊之底,无论地狱还是天堂,那种“发现”异质经验的可能,正是我们不断追逐旅行的动力。这句诗如箴言一般,给予文学批评者某些重要的启示。他可以把自己理解为旅行者,视批评为一场内蕴丰富的旅行。为了准备这场旅行,他理应调动所有的理论装备,充分激活感受的能力,栖身于文本的细致结构和内部肌理之间,揣度文学应然的理想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德莱尔 未知世界 旅行者 内蕴丰富 批评
原文传递
民国大学讲义的“准教科书”形态及其史料特性述要
10
作者 金鑫 《教育史研究辑刊》 2016年第4期69-75,共7页
民国大学教学中大量使用课程讲义,这些由大学出版部印制的讲义形态、使用等方面与教科书接近,但在版权、编辑流程、修订等方面又与正式出版的教科书存在明显差异,呈现出“准教科书”形态。在考察大学讲义“准教科书”形态的同时,其... 民国大学教学中大量使用课程讲义,这些由大学出版部印制的讲义形态、使用等方面与教科书接近,但在版权、编辑流程、修订等方面又与正式出版的教科书存在明显差异,呈现出“准教科书”形态。在考察大学讲义“准教科书”形态的同时,其作为教育史料的特征显露无疑:处于教育活动的中心位置,与各教育要素关系密切;一部分经历由讲义到著作再到学科经典,呈现出动态性。这些电料特性不仅可以对现有的民国高等教育史研究提供有益补充,还为教育史述史模式提供了新的别致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孥讲义 “准教科书” 史料特性
原文传递
双雪涛小说中的“失落者”群像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哲 罗秋红 《华夏文化论坛》 2020年第1期149-158,共10页
新世纪文学发展至今,文学现象层出不穷,"80后"批评家杨庆祥在"旧伤痕文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改革开放为书写对象的"新伤痕文学",其主要内容则集中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给中国人造成的物质... 新世纪文学发展至今,文学现象层出不穷,"80后"批评家杨庆祥在"旧伤痕文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改革开放为书写对象的"新伤痕文学",其主要内容则集中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给中国人造成的物质创伤和精神创伤。~①双雪涛的小说集《飞行家》《平原上的摩西》以及中篇小说《聋哑时代》和《天吾手记》均是以改革开放为背景,塑造了90年代东北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的"失落者"群像。作者用悲悯的情感和人文关怀向我们诉说了父子两代人、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女性个体等被损害、被侮辱的人生。这类群像既是对"新伤痕文学"的一种回应,也是对底层人物精神困境的回应,使裹挟在时代洪流中的"小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伤痕文学” 双雪涛 失落者 群像分析 文学价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