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召开第十届全国电工数学学术年会的通知
1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67-67,共1页
下载PDF
特约主编寄语
2
作者 别朝红 谢海鹏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I0001,共3页
在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路径中,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各环节都将经历多种深刻的创新与变革。而源网荷储的协同规划运行,则是高效且经济地实现电力系统清洁化、低碳化转型的关键技术。一方面,源网荷储的协同能充分挖... 在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路径中,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各环节都将经历多种深刻的创新与变革。而源网荷储的协同规划运行,则是高效且经济地实现电力系统清洁化、低碳化转型的关键技术。一方面,源网荷储的协同能充分挖掘电力系统各环节的互补潜力,以满足新型电力系统接纳高比例新能源的灵活性需求以及应对极端灾害的弹性需求;另一方面,园区级的多能耦合和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能有效整合局部资源,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促进新型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新型电力 高比例新能源 源网荷 一体化项目 可持续发展 碳中和 创新与变革
下载PDF
特约主编寄语
3
作者 梅生伟 陈来军 朱建全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I0001,共3页
储能可以弥补新能源在随机波动性方面的先天缺陷,从根本上破解高比例新能源消纳的难题,被认为是支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最核心的物理手段。目前,世界各国已掀起建设储能的热潮,我国也相继出台了多项... 储能可以弥补新能源在随机波动性方面的先天缺陷,从根本上破解高比例新能源消纳的难题,被认为是支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最核心的物理手段。目前,世界各国已掀起建设储能的热潮,我国也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推动储能的快速发展,特别是2017年由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储能在我国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中的战略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缺陷 新能源消纳 新型电力 物理手段 碳中和 随机波动性 战略地位 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下载PDF
特约主编寄语
4
作者 刘念 李鹏 雷金勇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共2页
为加快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大规模分布式资源接入配电网。当前配电网相关技术、装备、结构、系统、标准等大部分均基于传统配电网或者分布式资源小规模接入条件研发和部署,含高比例... 为加快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大规模分布式资源接入配电网。当前配电网相关技术、装备、结构、系统、标准等大部分均基于传统配电网或者分布式资源小规模接入条件研发和部署,含高比例分布式资源的新型配电系统面临的需求与挑战及其深层机理与传统配电网存在巨大差异,现有技术和标准已难以满足规划运行要求。随着分布式资源规模化并网,配电网规划运行在安全性、可靠性、电能质量和经济性方面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系统 配电网规划 电能质量 新型电力 分布式资源 规划运行 碳中和 可靠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