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画如何“夺意”,如何“异形”
1
作者 陈传席 《人民周刊》 2024年第17期87-88,共2页
董其昌在画坛影响巨大,主要靠三个方面:一是书画成就;二是理论成就;三是官位,他是礼部尚书,相当于副总理。所以,董其昌之后,画人学董者几乎遍布天下,但大多跳不出董的圈子。原因是意同形同,出不了格。学来学去,只能是董其昌第二、第三,... 董其昌在画坛影响巨大,主要靠三个方面:一是书画成就;二是理论成就;三是官位,他是礼部尚书,相当于副总理。所以,董其昌之后,画人学董者几乎遍布天下,但大多跳不出董的圈子。原因是意同形同,出不了格。学来学去,只能是董其昌第二、第三,而且都不如董其昌,所谓每况愈下。但八大山人学董、担当和尚学董、石溪和尚学董,都跳出来了,都有不同于董的独到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大山人 董其昌 礼部尚书 书画成就 学董 理论成就 石溪 学画
下载PDF
文与画的内在关系
2
作者 陈传席 《人民周刊》 2024年第16期86-87,共2页
文脉常是国家精神的集中体现 画可以不朽但难当经国之大业文有文脉,画有画脉。但文脉对于一个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来说是灵魂,是国家精神的集中体现,画不是。从大的方面讲,“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画可能是不朽之事,但不是经国... 文脉常是国家精神的集中体现 画可以不朽但难当经国之大业文有文脉,画有画脉。但文脉对于一个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来说是灵魂,是国家精神的集中体现,画不是。从大的方面讲,“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画可能是不朽之事,但不是经国之大业。思想、学术、历史可以通过文章永久、准确、完整地传播下去;用画来传播,其效果就微乎其微了。自从文字产生以来,各种学说、思想及历史都是靠文字流传下来的,不可能靠画流传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脉 内在关系 传播 发达国家 文章 文字 精神 历史
下载PDF
徐悲鸿和林风眠艺术主张之异同和影响(下)——兼谈“中西分璧”“中西合瓦”
3
作者 陈传席 《人民周刊》 2024年第10期90-92,共3页
徐悲鸿批评“中西合璧”实为“中西合瓦”林风眠主张东西方艺术相糅合以登高峰徐悲鸿的爱国主义似乎更强。1947年,他在《当前中国之艺术问题》一文中说:“……若此时再不振奋,起而师法造化,寻求真理,则中国不亡,而艺术必亡;艺术若亡,则... 徐悲鸿批评“中西合璧”实为“中西合瓦”林风眠主张东西方艺术相糅合以登高峰徐悲鸿的爱国主义似乎更强。1947年,他在《当前中国之艺术问题》一文中说:“……若此时再不振奋,起而师法造化,寻求真理,则中国不亡,而艺术必亡;艺术若亡,则文化顿黯无光彩。起而代之者,将为吾敌国之日本人在世界上代表东方艺术。诸位想想,倘不幸果是如,我们将有何颜面以对祖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风眠 东西方艺术 师法造化 东方艺术 中西合璧 徐悲鸿 爱国主义
下载PDF
笔墨当随古代
4
作者 陈传席 《人民周刊》 2024年第12期84-86,共3页
世人对“笔墨当随时代”多有误读,多年来,我一直提倡“笔墨当随古代”。因为清初石涛提出“笔墨当随时代”。如果说,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笔墨,这是对的。但这个“随”字,有可能被人理解为跟随、追随,甚至理解为要学当时人的笔墨,... 世人对“笔墨当随时代”多有误读,多年来,我一直提倡“笔墨当随古代”。因为清初石涛提出“笔墨当随时代”。如果说,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笔墨,这是对的。但这个“随”字,有可能被人理解为跟随、追随,甚至理解为要学当时人的笔墨,那问题就严重了。因为当时的笔墨五花八门,有的故作新异,有的以丑怪为新,等等。这些内容没有经过历史的考验和筛选,有可能就是糟粕。古代留下的传统,都是经过历代文人画家的筛选,经评定为优秀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墨当随时代 文人画家 古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