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越——翁志承中国画作品展”作品选登
1
作者 翁志承 《艺苑》 2020年第4期I0001-I0001,1-3,共4页
越,是穿越时空的精神观照;越,是越过山丘的澄怀味象;越,是行走都市的同城觅境;越,是心路历程的艺术跨越。细品翁志承的系列作品,其画面构图设计巧妙,亦真亦幻的画面空间,叙述着不同的人世芳华。画面中精巧含蓄的局部与笔墨造型的独特表... 越,是穿越时空的精神观照;越,是越过山丘的澄怀味象;越,是行走都市的同城觅境;越,是心路历程的艺术跨越。细品翁志承的系列作品,其画面构图设计巧妙,亦真亦幻的画面空间,叙述着不同的人世芳华。画面中精巧含蓄的局部与笔墨造型的独特表现,能让你置身清幽的展示空间,在聚光灯的引擎下,透过画面去穿越时空的精神感悟,更深层次去品味中国画的视觉魅力与悠远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魅力 笔墨造型 中国画作品展 澄怀味象 亦真亦幻 画面空间 展示空间 独特表现
下载PDF
当代西部中国画作品选
2
作者 赵森 《新西部》 2022年第7期F0003-F0003,共1页
下载PDF
南通大学聂松师生作品选刊
3
作者 聂松 《书画世界》 2020年第8期79-81,共3页
中国有句老话—教学相长,此先贤切身体悟也。“教”是教育,“学”是学生的学习,“教学相长”指老师可在教育中得到对智慧的进一步激发,与学生有共同进步的可能。当然,这是对于贤者而言,因贤者认真。我以此为题的师生展,绝非说我是贤者,... 中国有句老话—教学相长,此先贤切身体悟也。“教”是教育,“学”是学生的学习,“教学相长”指老师可在教育中得到对智慧的进一步激发,与学生有共同进步的可能。当然,这是对于贤者而言,因贤者认真。我以此为题的师生展,绝非说我是贤者,而是我希望自己与学生共同进步,向往贤者的德与智;同时,此名亦说明我在学生身上发现了值得思考的东西,并希望自己不断取得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相长 共同进步 南通大学 贤者 德与智 师生 学生的学习 选刊
下载PDF
终南墨韵
4
作者 赵森 《新西部》 2022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下载PDF
终南仙居
5
作者 赵森 《新西部》 2022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下载PDF
赵森作品
6
作者 赵森 《新西部》 2022年第11期F0003-F0003,共1页
下载PDF
终南流峪
7
作者 赵森 《新西部》 2022年第12期F0002-F0002,共1页
下载PDF
祁连幽境
8
作者 赵森 《新西部》 2022年第9期F0002-F0002,共1页
下载PDF
终南阴岭秀
9
作者 赵森 《新西部》 2022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下载PDF
我的山水画创作中的平面性探究
10
作者 刘彦明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2-133,共2页
西方绘画自19世纪后半叶始,以塞尚为代表的画家逐渐从追求绘画的三维立体空间向二维的平面空间发展衍变.开创现代艺术的先河,形成如野兽派、立体派、达达派、表现派等众多绘画流派,而美国艺术批评家格林伯格更是明确提出“现代主义的新... 西方绘画自19世纪后半叶始,以塞尚为代表的画家逐渐从追求绘画的三维立体空间向二维的平面空间发展衍变.开创现代艺术的先河,形成如野兽派、立体派、达达派、表现派等众多绘画流派,而美国艺术批评家格林伯格更是明确提出“现代主义的新路是走向平面”的绘画主张,从而使“平面性”成为现代绘画艺术的一个突出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性 山水画创作 西方绘画 现代绘画艺术 现代艺术 19世纪 空间发展 立体空间
原文传递
从写生走向创作的升华
11
作者 赵森 《荣宝斋》 2021年第5期212-217,共6页
画家的作画过程无非就是从生活走向创作的升华过程,失去了生活,创作便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而失去了升华,创作便是无浪之涛,无花之树。写生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它成为了画家与自然沟通的最重要的方式。而自然只是自然,如果没有人的介... 画家的作画过程无非就是从生活走向创作的升华过程,失去了生活,创作便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而失去了升华,创作便是无浪之涛,无花之树。写生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它成为了画家与自然沟通的最重要的方式。而自然只是自然,如果没有人的介入它只是所谓的客观万物罢了,并按其特有的规律运作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华过程 无根之木 作画过程 写生 走向 生活 创作
原文传递
宾翁借我“败墙”观:一次“随意命笔”的体验
12
作者 聂松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2-153,共2页
五代荆浩曰:“子既好写云林山水,须明物象之源”,此即画山水者对自然物象做出的选择,亦即画者心性对丘壑的深入判断。山水画与自然丘壑的关系,往往落实于自然在画者心中的呈现和转换。在如此基础上的观察与写生,就既有笔墨的深层思索,... 五代荆浩曰:“子既好写云林山水,须明物象之源”,此即画山水者对自然物象做出的选择,亦即画者心性对丘壑的深入判断。山水画与自然丘壑的关系,往往落实于自然在画者心中的呈现和转换。在如此基础上的观察与写生,就既有笔墨的深层思索,亦有直觉体验的书写性,它们是有当下主体情感注入的“活”的作品。我的一幅因观察老墙而创作的《齐物·绢素之功》就是源自此种乍起的微弱之光而诞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物象 书写性 荆浩 山水画 直觉体验 写生 丘壑 笔墨
原文传递
翁志承作品赏析
13
作者 翁志承 《中国拍卖》 2020年第9期88-88,共1页
点评翁志承是一个善于思考并有探索精神的画家,他能敏锐地感应时代的文化征候,更重要的是,他作为当代画家善于用形式符号经营画面,构成象征性图式和隐喻性情景,寄寓对当代人的生存境遇和文化命运的理性反思。他的作品,可以看作符码化生... 点评翁志承是一个善于思考并有探索精神的画家,他能敏锐地感应时代的文化征候,更重要的是,他作为当代画家善于用形式符号经营画面,构成象征性图式和隐喻性情景,寄寓对当代人的生存境遇和文化命运的理性反思。他的作品,可以看作符码化生存时代的图像叙事,也可以作为一种分析当下生命存在和文化生态的视觉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文本 当代画家 善于思考 图像叙事 理性反思 形式符号 符码化 生存境遇
原文传递
解山林之思
14
作者 赖铁骢 《创新世界周刊》 2022年第11期96-97,共2页
赖铁骢的这组作品,以重彩的手法,描绘心中可居、可游、可行、可望的山水图景,方寸之间,娓娓道来,令人观之心生欢喜,可暂解山林之思。
关键词 方寸之间 山林 令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