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诗歌的独特魅力
1
作者 范曾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3期50-54,共5页
中国诗歌来源于宇宙本体之根本规律,彰显了天地自然之大美。温柔敦厚是中国诗学的永恒追逐,也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中国诗学艺术至极境,能于苛酷的艺术规律中得到自由,具有音韵之美、对仗之美、哲思之美,是人类文化史上无可替... 中国诗歌来源于宇宙本体之根本规律,彰显了天地自然之大美。温柔敦厚是中国诗学的永恒追逐,也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中国诗学艺术至极境,能于苛酷的艺术规律中得到自由,具有音韵之美、对仗之美、哲思之美,是人类文化史上无可替代的文学瑰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学 诗韵 诗歌格律
下载PDF
书道法自然——中国书法的至大之境
2
作者 范曾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0期14-17,共4页
中国书法载荷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其生发、演化与中国文化同步,浸透了中国以感悟为本的智慧。中国书法至博至深,而自然是书法家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书法于自足之体系之中,代有高手,各臻其妙,顺应天地之大美。中国书法的至... 中国书法载荷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其生发、演化与中国文化同步,浸透了中国以感悟为本的智慧。中国书法至博至深,而自然是书法家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书法于自足之体系之中,代有高手,各臻其妙,顺应天地之大美。中国书法的至大之境,必以观之于天、悟之于心、应之于手为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书法 道法自然 中国文化
下载PDF
《尔雅》说略 被引量:4
3
作者 范曾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29,165,共25页
中国的文字训诂之学兴起于春秋战国时代。西汉之初始有"训故(诂)"之名,西汉末至新莽乃称"小学"。而《尔雅》作为小学之梁柱,经历了漫长的注疏、考证的成长过程。其间名著迭出、大师相望。至南宋朱熹乃将《尔雅》列... 中国的文字训诂之学兴起于春秋战国时代。西汉之初始有"训故(诂)"之名,西汉末至新莽乃称"小学"。而《尔雅》作为小学之梁柱,经历了漫长的注疏、考证的成长过程。其间名著迭出、大师相望。至南宋朱熹乃将《尔雅》列为《十三经》之一,这是中国文字考据训诂学上一件大事。研读《尔雅》,理解字义,须参照历代名家注疏如郭璞《尔雅注》、郑樵《尔雅注》、邢昺《尔雅疏》、王念孙《广雅疏证》,以及张揖《上广雅表》、段玉裁《广雅疏证序》等专论,以知其流变,明其要旨。而"说略"云者,述《尔雅》之大略耳,有类佛家之方便法门。间或有辨析、发明者,亦属一家之言,未足定论,以俟后之来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尔雅》 注疏 小学源流 释例
下载PDF
从甲骨文“舞”字看“葛天氏之乐” 被引量:4
4
作者 朱彦民 《殷都学刊》 2014年第1期1-5,共5页
中国古代的乐舞艺术是在持续发展的,"葛天氏之乐"首创其规模;至殷商甲骨文时代则社会实际需要多偏重于祈雨而舞(雩舞),但其时其他形式和用途的舞蹈可能也还存在着,只是由于没有雩祭之舞那么重要,所以没有机会出现在神圣的甲... 中国古代的乐舞艺术是在持续发展的,"葛天氏之乐"首创其规模;至殷商甲骨文时代则社会实际需要多偏重于祈雨而舞(雩舞),但其时其他形式和用途的舞蹈可能也还存在着,只是由于没有雩祭之舞那么重要,所以没有机会出现在神圣的甲骨文辞中;两周之后,文献记载中的舞蹈可谓五花八门,可以看做是对"葛天氏之乐"的继承,而盛行于商代的雩祭之舞,在后世也得以很好地保留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葛天氏之乐
下载PDF
艺术产业的“寓教于乐”特征
5
作者 李艳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4-101,共8页
审美教育被普遍认为是艺术的一项重要社会功能。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艺术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的产业化转变,如何协调艺术产业中艺术、审美、功利或市场经济效益之间的复杂关系,已经成为新时期审美教育的重要课题。通过对艺术产业中... 审美教育被普遍认为是艺术的一项重要社会功能。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艺术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的产业化转变,如何协调艺术产业中艺术、审美、功利或市场经济效益之间的复杂关系,已经成为新时期审美教育的重要课题。通过对艺术产业中审美与功利、功利与经济、经济与审美之间独特性和复杂性关系的分析,作者重新分析比较了艺术产业和艺术事业中"寓教于乐"的差异性与一致性,指出"喜闻乐见"是实现艺术产业"寓教于乐"文化功能的有效途径,重塑"喜闻乐见"是艺术产业中"寓教于乐"的目标,由此可以追溯作为一项基本社会文化事业的艺术产业发展之直接目的和终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产业 寓教于乐 艺术 审美 功利
下载PDF
宇宙永恒,初心不朽
6
作者 范曾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6-9,共4页
心与理的终极追求是"至善"。"初心"之守持者则向善,"初心"之丧失者即沉沦,这是中国两千余年前的士人们朝斯夕斯、念兹在兹的思考胜果。先贤先哲们的大智大慧,卓著功勋,使中华民族历尽千难万险终未灭绝,... 心与理的终极追求是"至善"。"初心"之守持者则向善,"初心"之丧失者即沉沦,这是中国两千余年前的士人们朝斯夕斯、念兹在兹的思考胜果。先贤先哲们的大智大慧,卓著功勋,使中华民族历尽千难万险终未灭绝,而且发展成为煌煌世界上人口最多、文化优秀的民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 初心 良知 至善
下载PDF
范曾:走向崇高
7
作者 范曾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26-27,共2页
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概述之,从传说时代庖犧、神农、女娲(以上称三皇);少昊、高辛、颛顼、唐尧、虞舜(以上称五帝)约一千年。前21世纪夏而至前16世纪商约五百年,自商至周约五百年,至公元前841年周共和元年约二百年,以上共计二千二... 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概述之,从传说时代庖犧、神农、女娲(以上称三皇);少昊、高辛、颛顼、唐尧、虞舜(以上称五帝)约一千年。前21世纪夏而至前16世纪商约五百年,自商至周约五百年,至公元前841年周共和元年约二百年,以上共计二千二百年。共和元年至今二千八百年则是准确计年的历史,亦即某年发生某事,精确审慎,略无差讹之记载,这是人类历史的奇迹。李学勤诸硕彦又进一步将准确计年向前推移,厥功至钜。相信依据考古的这项科研工作,将会有卓绝之论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虞舜 唐尧 李学勤 计年 范曾 千二百 即某 被开垦的处女地 圣址 人生道路
下载PDF
范曾《行书紫烟》
8
作者 范曾 《中国书画》 2012年第04Z期66-66,共1页
范曾,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1938年生,江苏南通人。1955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两年后转入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美术史,后又转入中国画系学习,
关键词 行书 中央美术学院 南开大学 历史系 美术史 中国画
下载PDF
彭修银美术作品
9
作者 彭修银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下载PDF
为有源头活水来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 被引量:4
10
作者 范曾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8期128-129,共2页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意义,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继承了往哲先贤的学说,同时对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起到了导夫先路的伟大作用。
关键词 文化强国 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
下载PDF
文明古国走进新时代
11
作者 范曾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3期22-23,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到中华文明对中华民族的未来的意义,所以把“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当作“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古典灿烂的文化发展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中国一代代优秀的知识分子...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到中华文明对中华民族的未来的意义,所以把“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当作“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古典灿烂的文化发展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中国一代代优秀的知识分子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将古典文明“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使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迈进新时代,使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共同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坚持和完善 深刻认识 创造性转化 古典文明 创新性发展
下载PDF
弗洛伊德之死的启示
12
作者 范曾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8-9,共2页
美国黑人弗洛伊德之死,引发了全世界人们发自内心的悲痛和愤怒,爆发了全美和多国的抗议示威。这事件的意义:它标示着人类的历史,应该遵循公正、平等、友好的道路前进。所有往昔对黑人和有色人种的残暴、杀戮、欺凌的历史应该彻底终结。... 美国黑人弗洛伊德之死,引发了全世界人们发自内心的悲痛和愤怒,爆发了全美和多国的抗议示威。这事件的意义:它标示着人类的历史,应该遵循公正、平等、友好的道路前进。所有往昔对黑人和有色人种的残暴、杀戮、欺凌的历史应该彻底终结。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必须实现的、毋庸辩说的根本政治的、道德的、伦理的底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人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弗洛伊德 美国黑人 示威
下载PDF
学习十九大报告,寄水调歌头
13
作者 范曾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1期90-91,共2页
炜烨笼遐迩①,赤帜立苍黄②.旧邦新命此日,西伯足衡量③.伟大复兴之梦,九州百族同向④,雄词若腾骧.真个千秋赋,青史大文章⑤.
关键词 水调歌头 大报 学习 伟大复兴
下载PDF
中华民族的历史底蕴
14
作者 范曾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5期30-33,共4页
中国史籍的丰厚、庞大,非世界上任何族群所可比拟.重历史、重列祖列宗是中华民族得以永远维系的根本原因.对民族历史的自信,使中国五千年来几度沉沦又几度崛起,这是一个打不垮的、坚强的、生命力永恒的民族.
关键词 历史学 历史传统 以史为鉴
下载PDF
中国语言文字骈俪之美
15
作者 范曾 《艺术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10,共5页
伟大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说:“对称支配自然”,在无际无涯的空间和无始无终的时间所构成的宇宙对称律,可能是百亿年来自然形成的最宏阔伟大的现象,在这现象的背后是不可言说的、人类无法解释的“合目的性”。“合目的性”不是上帝... 伟大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说:“对称支配自然”,在无际无涯的空间和无始无终的时间所构成的宇宙对称律,可能是百亿年来自然形成的最宏阔伟大的现象,在这现象的背后是不可言说的、人类无法解释的“合目的性”。“合目的性”不是上帝,这是18世纪末德国大哲康德所提出的。康德只允许“调节性”使用‘合目的性”,而不可“结构性”使用‘合目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文字 合目的性 中国 物理学家 不可言说 18世纪 杨振宁 法解释
原文传递
国学的当下意义:启动生命的源头活水
16
作者 范曾 《海内与海外》 2014年第7期19-20,共2页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是南宋的朱熹写的。朱熹是中国理学大师,如果要我们从孔子以后,选几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可以选汉代的郑玄、毛亨,可以选董仲舒,然后就得选朱熹、王阳明。董...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是南宋的朱熹写的。朱熹是中国理学大师,如果要我们从孔子以后,选几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可以选汉代的郑玄、毛亨,可以选董仲舒,然后就得选朱熹、王阳明。董仲舒使儒学能够成为独尊之学,当然凭借了汉武帝的力量。到了朱熹的时候,他就真正地确立了“四书”的至尊之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水 源头 生命 意义 国学 “四书” 董仲舒 朱熹
原文传递
走进国学
17
作者 范曾 《秘书工作》 2016年第4期77-79,共3页
20世纪60年代,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讲过:"假如世界已经融合,那我就努力把世界从以物质为中心转向以精神为中心。"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国学、讲国学?我想,在世界从以物质为中心走上以精神为中心的进程中,中国的国学将起... 20世纪60年代,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讲过:"假如世界已经融合,那我就努力把世界从以物质为中心转向以精神为中心。"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国学、讲国学?我想,在世界从以物质为中心走上以精神为中心的进程中,中国的国学将起到很大的作用。国学的"源头活水"大家一定都知道宋代大儒朱熹的这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渠那得清如许 汤因比 为有源头活水来 天光云影 方塘 知其不可而为之 沈曾植 考据之学 国学研究 南书房行走
原文传递
“龙年范曾迎春新作展”作品选登
18
作者 范曾 《荣宝斋》 2012年第1期106-125,共20页
关键词 范曾 CM 荷塘
原文传递
藉甚声华金鼎重 湛然心迹玉壶清--范曾迎新画展作品选登
19
作者 范曾 《艺术品》 2016年第12期52-62,共11页
范曾,1938年生于江苏南通,中国书画大师,著名鼠学家、诗人。现为北京大学讲常教授,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英国格拉鞭哥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名誉文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终身研究员、南开大学终身教授,南开大学文... 范曾,1938年生于江苏南通,中国书画大师,著名鼠学家、诗人。现为北京大学讲常教授,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英国格拉鞭哥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名誉文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终身研究员、南开大学终身教授,南开大学文学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选登 中国艺术研究院 博士生导师 画展 湛然 北京大学 终身教授 中国书画
原文传递
范曾:用精爽的语言,做简练明洁的表达
20
作者 范曾 徙倚 《艺术市场》 2013年第26期102-103,共2页
我个人偏爱用杜甫形容李太白的诗“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来诠释我的书法。“庾开府”庾信,南朝大诗人,“鲍参军”鲍照,南朝的大文人,一个清新,一个俊逸。其在《芜城赋》中写道:“沵迤平原,南驰苍梧涨海,北走紫塞雁门,拖以... 我个人偏爱用杜甫形容李太白的诗“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来诠释我的书法。“庾开府”庾信,南朝大诗人,“鲍参军”鲍照,南朝的大文人,一个清新,一个俊逸。其在《芜城赋》中写道:“沵迤平原,南驰苍梧涨海,北走紫塞雁门,拖以漕渠,轴以昆岗,重关复江之懊,四会五达之庄”,滔滔不绝,俊秀之气勃然于文章之中。书法是个人文化底蕴的外延,我主观上对清新俊逸的追求。让我对杜甫形容李白这两句颇有共鸣,以己书如其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简练 《芜城赋》 文化底蕴 书如其人 清新 形容 杜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