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3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伤寒、副伤寒的全球流行概况及其预防控制 被引量:30
1
作者 王鲁茜 阚飙 《疾病监测》 CAS 2007年第7期492-494,共3页
伤寒(Typhoid Fever)是由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引起的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副伤寒(Paratyphoid Fever)通常由副伤寒甲、乙、丙沙门菌(S.parathphi A,B and C)引起,临床症状与伤寒相似,但病情和病程较... 伤寒(Typhoid Fever)是由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引起的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副伤寒(Paratyphoid Fever)通常由副伤寒甲、乙、丙沙门菌(S.parathphi A,B and C)引起,临床症状与伤寒相似,但病情和病程较伤寒轻,其中以甲型副伤寒为常见。伤寒副伤寒传染性强、病程长、易复发、并发症多、疾病负担较重,目前仍是一个急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副伤寒 流行概况 预防控制
下载PDF
未来传染病 被引量:7
2
作者 徐建国 《首都公共卫生》 2016年第1期5-6,共2页
1983-2002二十年间,我国发现了大约十种新发传染病,包括莱姆病、军团菌肺炎、小肠结肠耶尔森氏菌感染、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成人轮状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C型肝炎、空肠弯曲菌感染、HIV、O139霍乱等。
关键词 新发传染病 大肠杆菌O157:H7感染 耶尔森氏菌感染 肾综合征出血热 空肠弯曲菌感染 O139霍乱 军团菌肺炎 人轮状病毒
下载PDF
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技术管理 被引量:2
3
作者 徐建国 《继续医学教育》 2007年第30期30-34,共5页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包括许多种类,传染病引起的突发事件是其中的一种。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处理,已经成为我们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有必要了解它的属性和特点。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传染病 技术管理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下载PDF
中国细菌性传染病分子分型实验室监测网络-PulseNet China 被引量:27
4
作者 李伟 崔志刚 +1 位作者 阚飙 徐建国 《疾病监测》 CAS 2011年第1期1-4,共4页
2003年SARS危机给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损失。在这场危机之后,国家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强化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了公共卫生信息体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于2004年1月1日启动了中国传染病监测信息系统(疫... 2003年SARS危机给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损失。在这场危机之后,国家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强化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了公共卫生信息体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于2004年1月1日启动了中国传染病监测信息系统(疫情直报系统)。该系统在传染病疫情监测和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传染病 分子分型 实验室监测网络-PulseNet
原文传递
细菌性传染病实验室病原学监测预警技术发展及其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周海健 阚飙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25-532,共8页
人类目前依然面临着细菌性传染病带来的公共卫生挑战。开展系统的传染病监测预警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直接的手段。病原学是传染病监测预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敏感准确的病原学监测可以在第一时间识别病原、识别暴发、识别来源。本研究对... 人类目前依然面临着细菌性传染病带来的公共卫生挑战。开展系统的传染病监测预警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直接的手段。病原学是传染病监测预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敏感准确的病原学监测可以在第一时间识别病原、识别暴发、识别来源。本研究对细菌性传染病的病原学监测预警技术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总结病原学在传染病监测预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以及病原学监测预警技术研究进展,并在我国现有的国家致病菌识别网等实验室监测网络的工作基础上,提出了传染病实验室网络化监测发展趋势和展望,为建立健全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控制 细菌 预测 病原学监测 分型溯源
原文传递
实验室监测在传染病预警中的应用及思考 被引量:4
6
作者 周海健 崔志刚 阚飙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01-404,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流行,使全社会重新认识了传染病发生、流行及防控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即便是当前对传染病防范的认知、应对技术和社会经济条件已有历史上最好的基础。在传染病的监测预警中,研究和利用各类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相...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流行,使全社会重新认识了传染病发生、流行及防控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即便是当前对传染病防范的认知、应对技术和社会经济条件已有历史上最好的基础。在传染病的监测预警中,研究和利用各类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相关因素的数据,以期在传染病发生的早期甚至发生前识别疫情信号,成为传染病防控研究的重要命题。病原体是传染病发生的原因,所以以病原学为核心的实验室监测是传染病预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建成了基于国家致病菌识别网的细菌性传染病实验室监测预警系统,其核心是识别病原、识别暴发、识别来源,在鼠疫、霍乱、流脑等细菌性传染病的早期发现、溯源和精准防控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期重点号围绕实验室监测在细菌性传染病预警和防控中的作用,从流行和暴发菌株特征分析、与流行病学调查的联合应用、与常规病例监测体系的融合等方面开展研究,体现了实验室监测在传染病风险评估和疫情调查中的作用,同时对实验室监测预警技术及应用场景进行了综述和展望,以期为推动我国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的跨越发展提供新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病原学 实验室监测 预警
原文传递
传染病的病原学监测实验室网络工作规范初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阳波 卢亮平 +1 位作者 冯岚 万康林 《疾病监测》 CAS 2009年第4期231-234,共4页
目的探讨传染病的病原学监测实验室网络工作规范,为实验室病原学监测的高效、有序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传染病病原学实验室监测和检测技术及特点,探讨实验室病原学监测的共性和关键,探讨病原学监测实验室网络工作规范要素。结果传... 目的探讨传染病的病原学监测实验室网络工作规范,为实验室病原学监测的高效、有序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传染病病原学实验室监测和检测技术及特点,探讨实验室病原学监测的共性和关键,探讨病原学监测实验室网络工作规范要素。结果传染病的实验室病原学监测网络工作规范要素包括管理措施,标准操作规范,人员培训,质量控制,考核与评估,实验室安全和各成员单位的有效合作。结论传染病的病原学实验室监测应该实行网络化,病原学监测实验室网络工作规范是传染病病原学实验室监测的成功实施和运转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病原学监测 实验室网络 规范
原文传递
鼠疫形势与我国鼠疫控制策略 被引量:19
8
作者 俞东征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CAS 2009年第3期99-103,F0004,共6页
鼠疫在全球范围内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时期,中国也出现同样的形势。在过去的20年里,人间鼠疫发病率上升,在逐步扩大的鼠疫疫源地中越来越频繁地发生动物间鼠疫,新的鼠疫自然疫源地类型陆续发现。加上交通的改善以及恐怖主义兴起,鼠疫对人... 鼠疫在全球范围内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时期,中国也出现同样的形势。在过去的20年里,人间鼠疫发病率上升,在逐步扩大的鼠疫疫源地中越来越频繁地发生动物间鼠疫,新的鼠疫自然疫源地类型陆续发现。加上交通的改善以及恐怖主义兴起,鼠疫对人类构成更大的威胁。在这种新形势下需要建立新的国家鼠疫控制策略,这一策略由4部分组成:①需要改善应急反应系统,通过引入新技术缩短鼠疫诊断时间,并将控制措施与疫源地调查与监测联系起来;②需要加强阻断鼠疫由动物向人的传播环节,在我国西部的旱獭鼠疫地区,这一措施不应为灭蚤而应为禁猎;③在不同类型的鼠疫疫源地中应当采取不同的疫源地干预措施,例如,在家鼠鼠疫地区应当降低鼠类密度,而在旱獭鼠疫地区则应当发展獭洞灭蚤技术;④生态改造应为最根本的鼠疫控制措施,在我国灌溉和造林起最重要的作用。应当将这些措施列入国家的生态恢复规划。鼠疫也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新的鼠疫控制策略应当给予生态平衡更多的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 鼠疫疫源地 控制策略
下载PDF
重要病媒生物及相关传染病综合监测机制探讨 被引量:23
9
作者 霍新北 刘起勇 +11 位作者 康殿民 王学军 姜洪荣 肖太钦 曹官时 赵爱华 石长胜 郭玉红 刘峰 鲁亮 吴海霞 陈德国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1期7-9,14,共4页
目的为充分发挥病媒生物及相关疾病监测的作用,提高对相关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能力,将现行的"病媒生物相关疾病监测"与"病媒生物种群密度监测"整合为病媒生物及相关传染病综合监测,达到公共卫生资源共享及合理配置... 目的为充分发挥病媒生物及相关疾病监测的作用,提高对相关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能力,将现行的"病媒生物相关疾病监测"与"病媒生物种群密度监测"整合为病媒生物及相关传染病综合监测,达到公共卫生资源共享及合理配置。方法从4个层次探索综合监测工作机制:①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急综合监测机制;②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常规综合监测机制;③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常规综合监测机制;④特殊大型企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常规综合监测机制。结果应急监测采集到长角血蜱、森林革蜱和血红扇头蜱共89只,捕获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白纹伊蚊2000余只;常规综合监测各监测点共捕获蚊虫42766只,其中淡色库蚊30871只,占捕蚊总数的72.18%,三带喙库蚊10211只,占23.88%,中华按蚊1322只,占3.09%,白纹伊蚊89只,占0.21%,其它蚊种273只,占0.64%。各监测点共捕鼠321只,捕获率为2.03%,其中褐家鼠、小家鼠、黑家鼠、黑线姬鼠分别占捕鼠总数的40.81%、36.76%、19.94%和2.49%。黑家鼠均在胶南市捕获。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在应急监测中,病原体检测蜱阳性2只(均为长角血蜱),蚊虫均为阴性;常规综合监测标本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论媒介生物性疾病监测与病媒生物种群密度监测整合的综合监测机制能够实现疫情信息、媒介标本及病原体检测结果的共享,对媒介性疾病发生流行的预测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媒生物 媒介生物性疾病 综合监测
原文传递
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策略 被引量:10
10
作者 谢松松 崔步云 +2 位作者 郑嵘炅 周延 张跃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16-420,共5页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动物的生命健康,影响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在丝绸之路沿线的意大利、德国、土耳其、伊朗、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均有布病的流行。各国针对布病均采取了一些措...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动物的生命健康,影响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在丝绸之路沿线的意大利、德国、土耳其、伊朗、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均有布病的流行。各国针对布病均采取了一些措施,动物感染前的疫苗接种和动物感染后的检疫-屠杀政策对控制布病起到明显的效果。控制患病家畜,做好养殖场卫生工作,加大对牧区居民的布病防治知识宣传,切断动物传染给人的途径,可有效控制人间布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流行特点 防控策略
下载PDF
浙江省龙游县鼠类及其相关传染病综合监测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侯娟 龚震宇 +6 位作者 雷金宝 陈忠兵 刘起勇 鲁亮 傅桂明 杨天赐 凌锋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整合鼠类及其相关传染病监测体系,探索综合监测模式,分析其可行性。方法成立执行办公室,协调病媒生物防制所、传染病防制所、微生物检验所等相关科室,统筹安排工作。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获得人间疫情的相关信息,采用鼠夹法调查鼠密度变... 目的整合鼠类及其相关传染病监测体系,探索综合监测模式,分析其可行性。方法成立执行办公室,协调病媒生物防制所、传染病防制所、微生物检验所等相关科室,统筹安排工作。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获得人间疫情的相关信息,采用鼠夹法调查鼠密度变化,采用鼠笼法捕获鼠类并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2010年1-11月龙游县报告钩端螺旋体(钩体)病1例,发病率为0.25/10万。共布放鼠夹2117夹次,捕鼠52只,平均鼠密度为2.46%。鼠疫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测结果为阴性;汉坦病毒抗原阳性率为4.00%,抗体阳性率为2.67%;钩体培养结果为阴性。结论龙游县鼠及鼠传疾病综合监测基本可行,建议加强鼠类及鼠传疾病综合监测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传疾病 综合监测 研究
原文传递
霍乱预防控制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秀君 方立群 +6 位作者 王多春 王鲁茜 李亚品 李艳丽 杨红 阚飙 曹务春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1-434,共4页
建立全国霍乱预防控制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实现对霍乱病例及霍乱菌株动态监测空间属性信息的管理分析和展示。将历史上报的腹泻和霍乱病例数据、监测点霍乱菌株分型数据、水产品霍乱菌株监测数据、环境水体监测数据、气候等栅... 建立全国霍乱预防控制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实现对霍乱病例及霍乱菌株动态监测空间属性信息的管理分析和展示。将历史上报的腹泻和霍乱病例数据、监测点霍乱菌株分型数据、水产品霍乱菌株监测数据、环境水体监测数据、气候等栅格数据导入系统数据库。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不同省(市),不同地区(县市)霍乱发病率不同时间的展示,并进行空间分析和比较。通过整合GIS空间信息展示及部分空间分析功能,掌握霍乱流行趋势,季节分布特征,以及霍乱弧菌变异情况,提示热点区域及高发时段,并进行风险预测。输出结果可以编辑,并进行统一格式的统计输出。借助霍乱GIS防控系统可以进行霍乱时空传播风险预测与模拟,科学指导霍乱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 地理信息系统 预防与控制 设计
原文传递
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技术管理 被引量:18
13
作者 徐建国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013-1016,共4页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包括许多种类,传染病引起的突发事件是其中的一种。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处理,已经成为我们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有必要了解它的属性和特点。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传染病 技术管理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原文传递
从SARS到人感染H7N9禽流感——行为生态型传染病 被引量:21
14
作者 徐建国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17-418,共2页
2003年春季我国发生SARS流行,引发全世界对新发传染病的重新认识和思考。2013年春我国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再次唤醒我们认识新发传染病的重要。这两次传染病疫情均首先在我国发现,且为第一次在全世界出现,告诫我们当前传染病的发... 2003年春季我国发生SARS流行,引发全世界对新发传染病的重新认识和思考。2013年春我国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再次唤醒我们认识新发传染病的重要。这两次传染病疫情均首先在我国发现,且为第一次在全世界出现,告诫我们当前传染病的发生原因、表现形式、社会影响等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即现代传染病主要与社会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 H7N9亚型 行为生态型传染病
原文传递
中国西北四省(区)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一线药物耐药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15
作者 李雨晴 万李 +6 位作者 陈杏 刘海灿 蒋毅 赵秀芹 管茶香 万康林 袁秀琴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98-402,422,共6页
目的了解西北地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耐药结核病提供基础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中国西北4省、自治区(甘肃、西藏、新疆、内蒙古)2005-2011年从结核病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培养的757株结核分枝杆菌(MTB),采用比例法... 目的了解西北地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耐药结核病提供基础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中国西北4省、自治区(甘肃、西藏、新疆、内蒙古)2005-2011年从结核病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培养的757株结核分枝杆菌(MTB),采用比例法检测MTB对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链霉素(SM)、利福平(RFP)、异烟肼(INH)和乙胺丁醇(EMB)的敏感性,结合病例背景资料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检测了757株结核分枝杆菌,对SM、RFP、INH和EMB的耐药率分别为28.14%、26.68%、26.02%和7.53%,总的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分别为40.55%和18.63%。西藏、新疆、甘肃和内蒙古的总耐药率和MDR率分别为64.42%和42.94%、40.48%和23.81%、41.61%和3.36%、27.90%和11.29%。χ2检验结果显示,各省份间菌株对INH、RFP和SM 3种药物的耐药率以及耐多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结核病耐药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病例类型。复治病例发生耐药的危险性是新发病例的2.582倍(95%CI 1.869-3.566)。结论中国西北地区耐多药情况较为严重,特别是西藏和新疆。加强对结核病耐药性监测,规范化和针对性的全程治疗,防止疾病复发,是预防和控制耐药结核病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耐药性 一线抗结核药物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中国6省莱姆病螺旋体主要宿主动物鼠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15
16
作者 侯学霞 耿震 +2 位作者 郝琴 张洋 万康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34-1036,共3页
目的了解中国吉林、山西、甘肃、青海、贵州、湖南6省林区莱姆病螺旋体宿主动物鼠的感染情况。方法在每个省各选取两个采样点进行捕鼠,采用病原分离培养和巢式PCR方法对野鼠的脾脏、肾脏和膀胱进行了病原学检测。并通过基因测序方法确... 目的了解中国吉林、山西、甘肃、青海、贵州、湖南6省林区莱姆病螺旋体宿主动物鼠的感染情况。方法在每个省各选取两个采样点进行捕鼠,采用病原分离培养和巢式PCR方法对野鼠的脾脏、肾脏和膀胱进行了病原学检测。并通过基因测序方法确定基因型。结果从贵州黑线姬鼠中分离到了2株莱姆病螺旋体;从5省(贵州未检测到)野鼠的脾脏和/或肾脏中检查到了莱姆病螺旋体的特异片段,其中青海黄南(28.85%)和湖南石门(19.6%)两地标本的PCR阳性率较高,各地区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序列同源性分析确定吉林、青海、甘肃和山西的基因型均为Borrelia garinii。湖南的基因型为Borreliavalaisiana。结论本次调查表明各地宿主动物鼠的感染状况不同,各地应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扩大调查以明确当地的主要宿主动物种类及携带病原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姆病螺旋体 宿主动物 病原学检测
下载PDF
12株中国艰难梭菌临床分离株的基因分型、毒力和耐药相关基因分子特征研究(英文) 被引量:18
17
作者 程颖 卢金星 +2 位作者 鄢盛恺 贾红兵 李文革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01-405,共5页
目的初步研究中国艰难梭菌临床分离株的基因分型、毒力和耐药相关基因分子特征。方法采用常规PCR分别检测艰难梭菌A、B毒素的基因tcdA和tcdB、二元毒素(Binary toxin)的cdtA、cdt B基因、和克林霉素耐药相关基因ermB。对其中的产毒艰难... 目的初步研究中国艰难梭菌临床分离株的基因分型、毒力和耐药相关基因分子特征。方法采用常规PCR分别检测艰难梭菌A、B毒素的基因tcdA和tcdB、二元毒素(Binary toxin)的cdtA、cdt B基因、和克林霉素耐药相关基因ermB。对其中的产毒艰难梭菌用常规PCR检测16S-23S间隔区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再用E-test检测对氨比西林(AC)、克林霉素(CM)、甲硝唑(MZ)、万古霉素(VA)的药物敏性。结果12株艰难梭菌中8株为毒素阳性,其中A+B+为5株,A-B+为3株,分别占62.5 %和37.5%;二元毒素均为阴性;耐药基因erm(B)阳性为4株,占50%。8株产毒株中有4个基因型别,以ZRI为主,占62.5%。产毒株对氨比西林、克林霉素、甲硝唑、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37 .5%、87.5 %、12.5 %、0。未发现027型和078型高致病株。结论艰难梭菌产毒株分离率高达66.7 %;中国产毒艰难梭菌临床分离株存在明显的基因多态性,分属于以ZRI为主的4个基因型别;艰难梭菌产毒株对氨比西林、克林霉素、甲硝唑均有一定耐药现象,但对万古霉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艰难梭菌 基因分型 毒力相关基因 耐药性相关基因
下载PDF
利用优化的5′-RACE实验定位副溶血弧菌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杰 张义全 +3 位作者 高鹤 王丽 胡小许 周冬生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4年第3期328-332,共5页
目的:优化5′-cDNA末端快速扩增(5′-RACE)实验平台,用于定位副溶血弧菌(VP)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方法:提取VP的总RNA,用rDNaseⅠ消化去除可能污染的基因组DNA;利用T4 RNA连接酶将已知序列的寡核苷酸片段连接至RNA的5′端,进而将其逆转... 目的:优化5′-cDNA末端快速扩增(5′-RACE)实验平台,用于定位副溶血弧菌(VP)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方法:提取VP的总RNA,用rDNaseⅠ消化去除可能污染的基因组DNA;利用T4 RNA连接酶将已知序列的寡核苷酸片段连接至RNA的5′端,进而将其逆转录成cDNA;以cDNA为模板,采用巢式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DNA片段,并将其直接克隆入T载体;最后通过测序比对的方法确定靶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利用引物延伸实验进一步研究VPA1027的转录起始位点,以检验5′-RACE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结果:5′-RACE实验结果表明,VPA1027、scrG、scrA、cpsA及VPA0198的转录起始位点分别为G(-103)、G(-70)、T(-205)、C(-129)和G(-238)(翻译起始位点为+1);引物延伸结果显示,VPA1027的转录起始位点也为G(-103)。结论:优化后的5′-RACE实验可以精确定位VP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5'-cDNA末端快速扩增 转录起始位点
下载PDF
应用贝叶斯网络推理研究中国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传播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磊 刘起勇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CAS 2010年第4期216-220,共5页
目的利用贝叶斯网络推理研究我国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收集我国1984~2000年的30个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点的气象资料、疾病数据、宿主数据、人口数据,结合应用遥感技术所得到的植被归一化指数、监测点的土... 目的利用贝叶斯网络推理研究我国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收集我国1984~2000年的30个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点的气象资料、疾病数据、宿主数据、人口数据,结合应用遥感技术所得到的植被归一化指数、监测点的土壤、植被数据,利用贝叶斯网络推理对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影响因素进行判断,进而建立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预测评估模型。结果肾病综合征出血热发病与降水、气温、气压、日照、湿度、NDVI、海拔、鼠密度、土壤和植被有关。应用贝叶斯网络推理建立的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预测评估模型准确率可达80%以上。不同类型的贝叶斯网络模型所建立的预测评估模型不同。结论贝叶斯网络推理为分析和研究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的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网络推理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中国莱姆病螺旋体菌株bmpA基因中人B细胞表位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慧鑫 郝琴 +3 位作者 刘炜 侯学霞 张琳 万康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1-326,共6页
目的研究我国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 sensu lato),即莱姆病螺旋体菌株中bmpA基因及其人B细胞表位区的序列多态性。方法选取61株莱姆病螺旋体分离株,PCR扩增其bmpA基因并测序后,结合4种基因型参考菌株序列,与从免疫表位数据... 目的研究我国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 sensu lato),即莱姆病螺旋体菌株中bmpA基因及其人B细胞表位区的序列多态性。方法选取61株莱姆病螺旋体分离株,PCR扩增其bmpA基因并测序后,结合4种基因型参考菌株序列,与从免疫表位数据库(Immune Epitope Database,IEDB)中查询到的B细胞表位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中国B.garinii基因型菌株的cluster2、cluster3以及B.afzelii和B.valaisiana基因型所有菌株与参考序列比对后发现分别有3、9、5和18个异义突变。B细胞表位改变主要发生在B.afzelii基因型全部分离株和B.garinii基因型的cluster3及5株非成簇菌株。B.afzelii基因型菌株在B细胞表位区的异义突变A125S影响了2个B细胞表位;B.garinii基因型的cluster3和5株非成簇菌株B细胞表位区的3个异义突变导致5个B细胞表位均发生改变。结论中国莱姆病螺旋体bmpA基因在4种基因型间和B.garinii基因型内存在较大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姆病螺旋体 bmpA B细胞表位 多态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