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后的监测体系 被引量:74
1
作者 许静 杨坤 +1 位作者 李石柱 周晓农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5,共5页
本文通过对我国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和监测工作的回顾,分析了当前血吸虫病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我国达到传播控制目标后血吸虫病监测工作的重点以及完善监测体系的需求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血吸虫病 监测体系 传播控制
原文传递
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及其在寄生虫病等传染病预测中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强 许静 周晓农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09-113,共5页
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可对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进行及时准确地预测预警,对有效防治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特点的基础上,就其中精度较高的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uto 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MI... 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可对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进行及时准确地预测预警,对有效防治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特点的基础上,就其中精度较高的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uto 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MIA)的分类和建模过程及其在寄生虫病等传染病预测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以为科研与防治工作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 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 传染病
原文传递
肺孢子菌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病原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田利光 艾琳 +5 位作者 储言红 吴秀萍 蔡玉春 陈卓 陈韶红 陈家旭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2-165,185,共5页
目的建立肺孢子菌动物模型,并对肺孢子菌病原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进行研究。方法 SD和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皮下注射地塞米松,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诱导8周后处死全部大鼠,收集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 目的建立肺孢子菌动物模型,并对肺孢子菌病原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进行研究。方法 SD和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皮下注射地塞米松,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诱导8周后处死全部大鼠,收集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肺组织,分别做涂片和肺印片,染色后镜检。用FTA卡采集所有大鼠的BALF进行PCR检测。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利用BLAST软件将测序结果与Gen Bank数据库中的鼠源性肺孢子菌进行比对,确定菌种。结果共采集肺组织标本和BALF各34份,病原学检测显示实验组总感染率为29.2%(7/24),对照组感染率为0;其中SD和Wistar大鼠实验组感染率分别为25.0%(3/12)和33.3%(4/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实验组SD大鼠肺印片和BALF肺孢子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5.0%(3/12)和16.7%(2/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实验组Wistar大鼠肺印片和BALF肺孢子菌阳性检出率分别33.3%(4/12)和16.7%(2/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用PCR方法共检测28份大鼠BALF样本,实验组阳性检出率为91.7%(26/28),对照组均为阴性。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发现其与Gen Bank已登录的大鼠源肺孢子菌(JX499145、GU133622、EF646865)的同源性均为100%。结论通过皮下注射地塞米松可以建立肺孢子菌动物模型,SD大鼠与Wistar大鼠在作为肺孢子菌动物模型的选择上无显著差别。在早期感染阶段,适宜用PCR法进行肺孢子菌检测,病原形态学检测漏检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孢子菌 动物模型 病原检测 PCR检测
原文传递
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机构学术影响力的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姚嘉文 贾铁武 +1 位作者 官亚宜 周晓农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3期238-244,共7页
目的评价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机构的学术影响力。方法以Web of Science(WOS)数据平台的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数据库(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为数据源,检索2002-2012年血吸虫病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论著或综述),采用文献计... 目的评价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机构的学术影响力。方法以Web of Science(WOS)数据平台的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数据库(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为数据源,检索2002-2012年血吸虫病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论著或综述),采用文献计量法统计中国机构及作者在SCIE数据库中的发文量、h指数、被引频次等指标,并根据发文量和h指数对机构和作者的学术影响力进行评价。采用CiteSpace II软件绘制科学知识网络图谱,分析机构间的学术合作网络。结果2002-2012年,中国学者累计发表血吸虫病相关SCIE论文610篇,占全球总量的16.7%,发文量呈逐年增加趋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寄生虫病所)发文量为114篇,h指数为27,发文量和h指数在国内相关机构中均排名第1位,且在国际学术合作网络中处于核心主导地位。周晓农以h指数17成为血吸虫病防治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结论与世界排名前列的研究机构相比,我国寄生虫病防治科研机构无论是在SCI发文量还是机构h指数方面均存在着较大差距。建议在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和研究的同时,注意防治经验、成果的输出和分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防治研究 学术影响力 发文量 H指数 科学知识网络
原文传递
血吸虫病免疫应答及其调节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述先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279-285,共7页
该文以血吸虫生活史不同发育阶段(尾蚴、虫卵、成虫)诱导的免疫应答以及血吸虫病临床各期(急性期和慢性期)的免疫应答为主,综述近年来血吸虫病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展。在血吸虫病免疫应答的调节方面内容较多,限于篇幅,该文主要从细... 该文以血吸虫生活史不同发育阶段(尾蚴、虫卵、成虫)诱导的免疫应答以及血吸虫病临床各期(急性期和慢性期)的免疫应答为主,综述近年来血吸虫病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展。在血吸虫病免疫应答的调节方面内容较多,限于篇幅,该文主要从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参与免疫应答调节的淋巴细胞及其亚类(或表型),尾蚴(或童虫)排泄分泌抗原(0-3hRP等)中某些具免疫调节作用的分子等3方面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Th1和Th2型免疫应答 细胞因子 免疫调节 固有免疫应答 排泄分泌物抗原 基因双缺失小鼠
原文传递
我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现状及今后监测工作重点 被引量:95
6
作者 陈颖丹 臧炜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1-114,共4页
土源性线虫病在我国农村地区广泛流行。2005年原国家卫生部公布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19.56%,感染人数达1.29亿。2006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其纳入了全国重点传染病和病媒生物监测体系,在全国... 土源性线虫病在我国农村地区广泛流行。2005年原国家卫生部公布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19.56%,感染人数达1.29亿。2006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其纳入了全国重点传染病和病媒生物监测体系,在全国建立了22个监测点。2006-2013年监测期间,土源性线虫病国家级监测点人群感染率从20.88%下降至3.12%,呈逐年下降趋势;蛔虫、鞭虫、钩虫、蛲虫感染率分别从2006年的10.10%、5.88%、8.88%、10.00%下降到2013年的0.76%、0.42%、2.04%、6.78%。本文通过对我国土源性线虫病8年监测工作的总结,概述了该病的流行现状,监测工作取得的经验及面临的挑战,同时强调了今后监测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源性线虫病 监测 现状 工作重点 中国
原文传递
湖区5省急性血吸虫感染时空聚集性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利娟 徐志敏 +4 位作者 郑浩 李石柱 许静 朱蓉 郭家钢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3期245-249,共5页
目的分析2005-2012年湖区5省急性血吸虫感染(急感)发病时间及空间聚集性,为制定防治策略和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5-2012年湖区5省急感病例基本信息,采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对急感的流行季节及时间聚集性进行分析,... 目的分析2005-2012年湖区5省急性血吸虫感染(急感)发病时间及空间聚集性,为制定防治策略和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5-2012年湖区5省急感病例基本信息,采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对急感的流行季节及时间聚集性进行分析,并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对病例的空间聚集性进行分析。结果急感发病具有较强的季节性,集中度为0.758,其发病高峰日为8月10日左右。急感病例分布图提示急感病例在空间上高度聚集于鄱阳湖、洞庭湖及长江流域周边5省的23个县,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05-2012年间急感空间自相关系数I=0.16(P=0.01)。结论湖区5省急感发病时间上具有较强的季节性,空间上呈聚集状态,可据此将防控关口前移,在高聚集区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血吸虫病 时空聚集性 湖沼型地区
原文传递
棘球蚴病流行预测中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房琦 伍卫平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4-384,I0001,I0002,F0003,共4页
棘球蚴病是由棘球绦虫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和经济问题。棘球蚴病的流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从自然环境、生物宿主和社会三个方面概述了应用于棘球蚴病流... 棘球蚴病是由棘球绦虫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和经济问题。棘球蚴病的流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从自然环境、生物宿主和社会三个方面概述了应用于棘球蚴病流行预测中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预测 影响因素 综述
原文传递
芬苯达唑前药的体外代谢研究
9
作者 温爱丹 段李平 +5 位作者 刘丛珊 陶奕 薛剑 吴宁波 姜斌 张皓冰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8-70,共3页
以人工胃液、人工肠液和小鼠肝匀浆为体外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合成的芬苯达唑前药MPT在上述3种生物基质中的代谢进行定量研究,绘制代谢曲线,并测定其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杀伤作用。结果表明,芬苯达唑前药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 以人工胃液、人工肠液和小鼠肝匀浆为体外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合成的芬苯达唑前药MPT在上述3种生物基质中的代谢进行定量研究,绘制代谢曲线,并测定其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杀伤作用。结果表明,芬苯达唑前药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和小鼠肝匀浆中均可发生代谢,在肝脏匀浆中代谢为有活性的芬苯达唑,代谢率为7.92%。在10μg/ml芬苯达唑前药的体外作用下,细粒棘球蚴原头节死亡率为4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苯达唑前药 体外代谢 棘球蚴 原头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