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20年版)》释义 被引量:21
1
作者 党辉 李银龙 +2 位作者 吕山 许静 李石柱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0年第3期133-137,共5页
本文回顾了我国血吸虫病监测历程,强调了监测方案适时修订的必要性,通过对比2014年版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突出2020年版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修订的思想和内容,并在总结以往监测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新版监测方案实施过程中的注意要点。
关键词 血吸虫病 监测 消除 方案
下载PDF
人芽囊原虫感染合并其他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慧慧 刘琴 +2 位作者 邓艳 张红卫 田利光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35-539,共5页
人芽囊原虫是一种常见肠道寄生原虫,感染者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少数感染者尤其是合并感染或免疫系统功能受损者可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本文就人芽囊原虫合并感染其他病原体及其他疾病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人芽囊原虫是一种常见肠道寄生原虫,感染者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少数感染者尤其是合并感染或免疫系统功能受损者可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本文就人芽囊原虫合并感染其他病原体及其他疾病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人芽囊原虫感染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芽囊原虫 合并感染 共病
原文传递
恰加斯病传播媒介红带锥蝽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田芸嘉 刘琴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2-258,共7页
恰加斯病(又称美洲锥虫病)是一种由克氏锥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病,该病潜伏期长、确诊率低,目前没有疫苗可以预防,且病程发展到晚期无特效药物,故有学者称其为"新型艾滋病"。在过去20年中,恰加斯病已经从主要流行区拉丁美洲蔓延... 恰加斯病(又称美洲锥虫病)是一种由克氏锥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病,该病潜伏期长、确诊率低,目前没有疫苗可以预防,且病程发展到晚期无特效药物,故有学者称其为"新型艾滋病"。在过去20年中,恰加斯病已经从主要流行区拉丁美洲蔓延到其他非流行国家,同时,其主要传播媒介之一的红带锥蝽在全球分布广泛,包括我国部分潮湿温暖的南方地区。因此,本文从红带锥蝽的分布特征、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综述,以期为我国输入性恰加斯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带锥蝽 恰加斯病 传播媒介
原文传递
“十四五”期间我国血吸虫病防治重点及研究方向 被引量:53
4
作者 许静 胡薇 +3 位作者 杨坤 吕山 李石柱 周晓农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共6页
血吸虫病曾流行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经过70年的努力,我国血吸虫病防控取得了显著成就;但要实现全面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仍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就我国血吸虫病流行态势... 血吸虫病曾流行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经过70年的努力,我国血吸虫病防控取得了显著成就;但要实现全面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仍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就我国血吸虫病流行态势、面临的挑战以及"十四五"期间血吸虫病防治目标与重点等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并就今后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研究的重点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消除 监测 挑战 中国
原文传递
输入性曼氏血吸虫病监测与防控对策专家共识 被引量:10
5
作者 周晓农 李石柱 +4 位作者 许静 陈家旭 闻礼永 张仁利 吕超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91-595,共5页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发现曼氏血吸虫中间宿主藁杆双脐螺进入广东深圳地区,目前已在深圳定殖并扩散至东莞、惠州等地区。鉴于输入性曼氏血吸虫病病例在我国时有报道,我国已经面临输入性曼氏血吸虫病在中国大陆传播的风险。随着我国进一步...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发现曼氏血吸虫中间宿主藁杆双脐螺进入广东深圳地区,目前已在深圳定殖并扩散至东莞、惠州等地区。鉴于输入性曼氏血吸虫病病例在我国时有报道,我国已经面临输入性曼氏血吸虫病在中国大陆传播的风险。随着我国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曼氏血吸虫病在中国大陆的传播风险将逐渐增大。为防止曼氏血吸虫在我国形成完整生活史并造成疾病传播,提升对曼氏血吸虫病的认识、加强提前防控的意识以及尽早发现、报告、处置输入性曼氏血吸虫病病例或病原携带者尤为重要。国内多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防控专家就输入性曼氏血吸虫病监测与防控对策达成共识,旨在提升我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关于输入性曼氏血吸虫病诊疗和防控意识与能力、降低甚至消除输入性曼氏血吸虫病在我国传播的风险,从根本上保障我国居民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血吸虫病 输入性病例 藁杆双脐螺 监测 防控对策 传播风险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一种拟钉螺及其寄生吸虫尾蚴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3
6
作者 杜春红 吕山 +11 位作者 张云 李石柱 熊孟韬 何志海 李志华 吴明寿 孙佳昱 任银本 陈春琼 顾琼 王云松 董毅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9-167,共9页
目的对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的一种拟钉螺及其寄生吸虫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了解其种属分类地位。方法采集云南省祥云县拟钉螺和钉螺,压碎镜检采集螺软体腹足部组织,并观察其体内尾拗寄生情况。采用逸拗法采集拟钉螺寄生的不同形态尾拗,... 目的对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的一种拟钉螺及其寄生吸虫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了解其种属分类地位。方法采集云南省祥云县拟钉螺和钉螺,压碎镜检采集螺软体腹足部组织,并观察其体内尾拗寄生情况。采用逸拗法采集拟钉螺寄生的不同形态尾拗,螺体组织和尾拗样本分别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法扩增螺体内16S核糖体RNA(16S rRNA)、细胞色素c氧化酶I(COI)、28S核糖体DNA(28S rDNA)基因及其体内寄生吸虫尾拗的NADH脱氢酶亚基1(ND1)、28S rfNA基因,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通过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鉴定样本螺和寄生吸虫种属。结果共检测拟钉螺样本382只,发现无叉形、双叉形、燕子形等3种形态吸虫尾拗,阳性率分别为20.94%(80/382)、3.40%(13/382)、7.07%(27/382)。基于16S rRNA、COI、28S rDNA基因的分子进化分析显示,该拟钉螺与滇池德拉维螺(Delavaya dianchiensis)同源性较高、聚在同一个分支。基于ND1、28S rDNA4基因的序列分析显示,无叉形尾拗吸虫属侧殖吸虫科,燕子形尾拗吸虫属孔肠科,双叉形尾拗吸虫可能为不同于中华血吸虫(Schistosoma sinensium)和勾形卵血吸虫(Schistosoma ovuncatum)的另一种血吸虫。结论初步了解了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拟钉螺及其寄生吸虫种属分类,但更明确的分类关系和危害性等尚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钉螺 钉螺 吸虫 尾蚴 16SRRNA基因 COI基因 28SrDNA基因 ND1基因 血吸虫病 云南省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倡议下血吸虫病防控南南合作的战略思考 被引量:18
7
作者 周晓农 李石柱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共6页
经过近70年的积极努力,我国血吸虫病防控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当前,我国血吸虫病防控工作一方面要解决向消除血吸虫病进程迈进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要为全球血吸虫病消除工作贡献"中国经验"、"中国方案&q... 经过近70年的积极努力,我国血吸虫病防控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当前,我国血吸虫病防控工作一方面要解决向消除血吸虫病进程迈进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要为全球血吸虫病消除工作贡献"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为全球卫生安全服务。本文分析了全球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及防控工作面临的挑战,阐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血吸虫病防控合作的基础,剖析了我国血吸虫病防控经验与技术输出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下血吸虫病防控南南合作方式与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消除 “一带一路”倡议 南南合作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面临的影响和挑战调查 被引量:7
8
作者 郭婧怡 张利娟 +4 位作者 曹淳力 吕山 许静 李石柱 周晓农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1-516,521,共7页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影响。方法2020年4月,在我国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份各选择3个县(市、区),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2020年1–3月当...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影响。方法2020年4月,在我国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份各选择3个县(市、区),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2020年1–3月当地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应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评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影响。结果在本次调查的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36个县(市、区)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高、中风险地区占66.67%。各地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部署、人群血吸虫病查治病、药物灭螺、健康教育开展情况较2019年同期减少44.26%~91.56%,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省受影响程度较大;血吸虫病防治总经费收入较预期下降23.39%,总经费支出增长41.22%。36个调查县(市、区)均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血防工作产生了短期影响,并以工作部署、人力资源和疫情监测等3个方面受影响最为突出。结论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我国各地常规血防工作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应加强政策支持、保障经费落实,以保质保量完成各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挑战 问卷调查
原文传递
两种致病人体棘球绦虫动物宿主感染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春阳 官亚宜 +1 位作者 伍卫平 薛垂召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4-199,共6页
棘球蚴病是由棘球绦虫幼虫感染所致的一种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棘球绦虫生活史可涉及多种动物宿主,如有蹄类动物、啮齿类动物等中间宿主和食肉类动物终末宿主。自然界动物宿主间细粒棘球绦虫及多房棘球绦虫生活史循环与人体棘... 棘球蚴病是由棘球绦虫幼虫感染所致的一种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棘球绦虫生活史可涉及多种动物宿主,如有蹄类动物、啮齿类动物等中间宿主和食肉类动物终末宿主。自然界动物宿主间细粒棘球绦虫及多房棘球绦虫生活史循环与人体棘球蚴病传播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主要动物宿主分布及感染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旨在为开展棘球蚴病精准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多房棘球绦虫 棘球蚴病 终末宿主 中间宿主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策略与措施专家共识 被引量:40
10
作者 吕山 吕超 +24 位作者 李银龙 许静 洪青标 周杰 张键锋 闻礼永 张剑锋 张世清 林丹丹 刘建兵 任光辉 董毅 刘阳 杨坤 蒋智华 邓卓晖 靳艳军 谢汉国 周艺彪 汪天平 刘亦文 祝红庆 曹淳力 李石柱 周晓农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4,共5页
2015年全国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后,进入以全面阻断血吸虫病传播为新目标、开展监测预警为主要干预措施的新时期。"十三五"时期,四川、江苏、云南、湖北等4个血吸虫病防治重点省份先后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或通过国... 2015年全国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后,进入以全面阻断血吸虫病传播为新目标、开展监测预警为主要干预措施的新时期。"十三五"时期,四川、江苏、云南、湖北等4个血吸虫病防治重点省份先后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或通过国家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技术评估,我国血吸虫病疫情处于历史最低水平,流行程度进一步降低,《"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既定目标基本实现。但日本血吸虫唯一中间宿主钉螺依然广泛存在且孳生环境复杂、血吸虫病传染源种类多且牛羊等主要传染源管控困难、现有防治技术与当前防治需求不相适应、防治成果基础不牢等是我国血吸虫病消除进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十四五"时期是巩固我国血吸虫病防治成果、逐步解决上述困难的重要时期,也是为实现消除血吸虫病最终目标奠定基础的关键阶段。我们在认真总结前期血吸虫病防治经验和当前面临挑战基础上,遵循依法防治、科学防治和精准防治原则,就《"十四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中防治目标、防治策略、防治措施等方面达成专家共识,旨在为制定《"十四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提供参考,更好地发挥该规划对现场防治工作的政策指导和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传播阻断 消除 防治策略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山丘型传播阻断地区血吸虫病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置 被引量:13
11
作者 董毅 张云 +4 位作者 杜春红 冯锡光 宋静 曹淳力 李石柱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3-325,328,共4页
我国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2省,虽然山丘型流行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局部地区仍存在血吸虫病疫情回升的风险。本文对2011、2013年发生在云南省传播阻断地区的两起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处置事件进行分析,... 我国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2省,虽然山丘型流行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局部地区仍存在血吸虫病疫情回升的风险。本文对2011、2013年发生在云南省传播阻断地区的两起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处置事件进行分析,指出目前山丘型流行区血吸虫病死灰复燃的风险依然存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传播阻断 山丘型地区 突发疫情 应急处置
原文传递
三苯双脒在大鼠血浆和胆汁中代谢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姜斌 陶奕 +5 位作者 徐莉莉 霍乐乐 魏玉芬 刘妮 殷梦 张皓冰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49-454,共6页
目的研究三苯双脒在大鼠血浆和胆汁中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方法 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给药组(每组10只)。给药组大鼠经口灌胃三苯双脒(200 mg/kg):其中5只大鼠于给药后0.5、 1.0、2.0、 3.0、 4.0、 5.0、 6.0、 8.0、 10.0、 2... 目的研究三苯双脒在大鼠血浆和胆汁中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方法 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给药组(每组10只)。给药组大鼠经口灌胃三苯双脒(200 mg/kg):其中5只大鼠于给药后0.5、 1.0、2.0、 3.0、 4.0、 5.0、 6.0、 8.0、 10.0、 24.0和36.0 h取眼眶血;另5只大鼠给药后,收集0.5~1.0、 1.0~1.5、1.5~2.0、 2.0~2.5、 2.5~3.0、 3.0~3.5、 3.5~4.0、 4.0~4.5、 4.5~5.0、 5.0~5.5、 5.5~6.0、 6.0~6.5、 6.5~7.5、 7.5~8.5、 8.5~9.5、 9.5~10.5 h的胆汁;对照组大鼠不给药,其中5只大鼠与给药组相同时间下同步取眼眶血,另5只大鼠与给药组相同时间下同步收集胆汁。优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条件,测定大鼠血浆和胆汁中对-(1-二甲氨基乙亚氨基)苯胺(简称氨脒)的浓度,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胆汁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以及胆汁排泄速率和积累排泄量曲线。结果氨脒在血浆中的达峰时间(T_(max))为(0.9±0.2) h,血药峰浓度(C_(max))为(8.1±2.1) mg/L;氨脒在胆汁中的T_(max)为(1.2±0.4) h,胆汁药物C_(max)为(11.2±2.1) mg/L。大鼠给药后0.5~3.0 h的胆汁排泄速率最快, 11 h内胆汁中氨脒的累积排泄量为(40.1±12.0)μg,氨脒累积排泄率为0.57‰。结论三苯双脒代谢产物氨脒在大鼠胆汁中的平均浓度高于在血浆中的浓度,且滞留时间较长,有利于杀灭寄生于胆道中的华支睾吸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苯双脒 对-(1-二甲氨基乙亚氨基)苯胺 代谢动力学 血浆 胆汁 华支睾吸虫
原文传递
2004—2016年我国非棘球蚴病流行区网络报告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余晴 韩帅 +1 位作者 薛靖波 夏尚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8-53,共6页
目的分析2004—2016年我国棘球蚴病非流行区网络报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处置与监测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全国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收集2004—2016年22个棘球蚴病非流行省份报告病例资料,对棘球蚴病报告病例流行病学... 目的分析2004—2016年我国棘球蚴病非流行区网络报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处置与监测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全国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收集2004—2016年22个棘球蚴病非流行省份报告病例资料,对棘球蚴病报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4—2016年,22个非流行省份累计报告棘球蚴病病例462例,报告病例数随时间推移而增加(χ^(2)=4.516,P=0.034)。13年间,华中和华东地区累计报告的棘球蚴病病例数最多(占56.49%),其次为华北和东北地区(占30.30%);22个非流行省份中,河南省累计报告的棘球蚴病病例数最多(99例)。报告的462例棘球蚴病病例中,男性234例、女性228例;年龄最小4岁(2007年和2010年报告)、最大86岁(2014年报告),平均(41.42±16.03)岁,以20~50岁报告病例数最多(占63.20%);职业以农牧民占比最高(占36.15%),来源地以来自棘球蚴病流行省份最多(50.43%),97.40%由医院上报。结论2004—2016年我国22个棘球蚴病非流行省份均有棘球蚴病病例报告,且随时间延长呈零星散发、局部增加趋势。建议非流行区医疗机构加大对来自棘球蚴病流行区20~50岁农牧民的筛查,从而及时发现与救治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报告病例 非流行区 流行病学特征
原文传递
Kato-Katz法检测土源性线虫病现场评价体系的建立
14
作者 朱慧慧 周长海 +3 位作者 诸廷俊 钱门宝 黄继磊 陈颖丹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7-53,共7页
目的建立Kato-Katz法检测土源性线虫病现场评价体系,为Kato-Katz法的现场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查询、头脑风暴法和专家咨询法初步确定Kato-Katz法检测土源性线虫病现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咨询法,通过3轮专家咨询完善评价指标... 目的建立Kato-Katz法检测土源性线虫病现场评价体系,为Kato-Katz法的现场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查询、头脑风暴法和专家咨询法初步确定Kato-Katz法检测土源性线虫病现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咨询法,通过3轮专家咨询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各指标权重,同时计算各轮专家咨询各指标的专家权威系数和协调系数。结果3轮专家咨询的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00%、100.00%和89.29%,各指标专家权威系数均>0.85。最终确定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一级指标中"检测效果"和"投入经费"的加权均值分别为4.53和4.49,相对高于"投入人时"和"可操作性"(加权均值均为4.34);二级指标按重要性大小排序依次为"检测人员虫卵形态鉴别能力"、"村干部和村医配合度"、"检测人时"和"组织发动费用",其加权均值分别为4.74、4.43、4.39和4.17。第1~3轮专家咨询各指标协调系数范围分别为0.39~0.65、0.28~0.58和0.45~0.65,且3轮专家咨询各指标协调系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本研究建立了Kato-Katz法检测土源性线虫病现场评价体系。在该指标体系中,"检测人员虫卵形态鉴别能力"和"村干部和村医配合度"重要性加权均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源性线虫病 KATO-KATZ法 评价体系 专家咨询法
原文传递
2014–2017年云南省大理州囊尾蚴病新发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臧新中 李焕璋 +5 位作者 刘宏坤 刘榆华 周长海 陈颖丹 钱门宝 李石柱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3-147,共5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大理州囊尾蚴病新发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该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大理州寄生虫病防治中心为数据采集点,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14-2017年该中心所有囊尾蚴病住院病例资料,并对符合条件的囊尾蚴病新发病... 目的了解云南省大理州囊尾蚴病新发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该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大理州寄生虫病防治中心为数据采集点,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14-2017年该中心所有囊尾蚴病住院病例资料,并对符合条件的囊尾蚴病新发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4-2017年大理州寄生虫病防治中心共收治囊尾蚴病住院病例1552人·次,其中新发囊尾蚴病病例549例。新发囊尾蚴病病例以神经系统囊尾蚴病为主,占88.16%(484/549);症状以癫痫为主(51.37%),其次为头痛(40.98%)和头晕(18.76%)。患者以白族中年男性农民为主,病例在大理州各县(市)均有分布,但以洱源县(26.78%)和大理市(19.49%)为主。2014-2017年新发囊尾蚴病发病率分别为4.423/10万、3.837/10万、3.765/10万和3.442/10万,各年间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595,P>0.05)。结论大理州仍为囊尾蚴病流行区,今后应加强对当地囊尾蚴病的监测与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尾蚴病 新发病例 流行病学特征 大理州
原文传递
吡螺脲硫酸盐可湿性粉剂在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灭螺效果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泽林 罗秉荣 +5 位作者 刘榆华 郝瑜琬 田添 王强 段李平 李石柱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04-406,共3页
目的评价25%吡螺脲硫酸盐可湿性粉剂(WPPS)在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灭螺效果及其对鱼类的毒性。方法2020年10月选取云南省南涧县一处有螺环境进行除障并划分为若干单元,计算钉螺自然死亡率。将25%WPPS配置成浓度为1、2 g/L的药液,将25%... 目的评价25%吡螺脲硫酸盐可湿性粉剂(WPPS)在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灭螺效果及其对鱼类的毒性。方法2020年10月选取云南省南涧县一处有螺环境进行除障并划分为若干单元,计算钉螺自然死亡率。将25%WPPS配置成浓度为1、2 g/L的药液,将25%杀螺胺乙醇铵盐(WPNES)溶于水配置成浓度为2 g/L的药液,将不同浓度的药物均匀喷洒,以等量清水作为空白对照。在施药后1、3、7 d,通过系统抽样法进行钉螺调查,观察钉螺死活。在南涧县选择一处鱼塘,将2 kg 25%WPPS(药物有效浓度20 g/L)均匀投撒于液面使其自然分散溶解,于投撒后8、24、48、72 h观察鱼类死亡情况。结果施药1 d后,1、2 g/L WPPS组钉螺校正死亡率均为97.99%,高于2 g/L WPNES组的94.11%(χ^(2)=3.509、3.509,P均>0.05)。施药3 d后,1、2 g/L WPPS组和2 g/L WPNES组钉螺校正死亡率均为100%。施药7 d后,1 g/L WPPS处理组钉螺校正死亡率为91.75%,2 g/L WPPS处理组钉螺校正死亡率为86.57%,均显著高于2 g/L WPNES处理组的57.76%(χ^(2)=14.893、42.284,P均<0.05)。鱼毒试验结果显示,2 kg 25%WPPS施药72 h后鱼类累计死亡率为0.67%。结论25%WPPS可有效杀灭钉螺且对鱼类生物安全性较高,可应用于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灭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 吡螺脲 灭螺效果 鱼毒性
原文传递
我国华南地区藁杆双脐螺扩散动力学特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闵凤阳 李石柱 +4 位作者 王家生 元艺 郭云海 朱孔贤 章运超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0年第5期1-5,共5页
目的研究我国华南地区深圳、东莞、惠州等地藁杆双脐螺在水体中扩散动力学特性。方法采用打捞法对深圳、东莞、惠州等地的10条河道25个调查点水体藁杆双脐螺进行调查,并通过GPS定位漂流试验对观澜河桂花新村段、龙岗河大围村段藁杆双脐... 目的研究我国华南地区深圳、东莞、惠州等地藁杆双脐螺在水体中扩散动力学特性。方法采用打捞法对深圳、东莞、惠州等地的10条河道25个调查点水体藁杆双脐螺进行调查,并通过GPS定位漂流试验对观澜河桂花新村段、龙岗河大围村段藁杆双脐螺随水流扩散特性进行分析;此外,通过对台风“山竹”前后葵涌河道的水文和藁杆双脐螺分布的监测分析洪水对藁杆双脐螺扩散的影响。结果2017—2019每年3月和10月,在深圳、东莞、惠州等地的多个河道打捞漂浮物1176kg,只在水葫芦上有零星藁杆双脐螺发现。漂浮物定位漂流试验表明,GPS漂浮物漂流距离在136~715m之间;打捞漂浮物发现,观澜河桂花新村段和龙岗河大围村段藁杆双脐螺逸失率分别为46.70%~60.00%和22.10%~30.80%,受漂浮物本身重量、河道流速和漂流距离影响显著。台风“山竹”前后葵涌河道的水文和双脐螺分布的监测表明,洪水使得观测河段的藁杆双脐螺密度显著降低。结论藁杆双脐螺在水体中主要是以悬浮物的形式向下游输运,洪水是藁杆双脐螺远距离扩散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藁杆双脐螺 水流 扩散 漂浮 观澜河 龙岗河
原文传递
细胞因子在巴贝虫感染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沈慧敏 蔡玉春 +1 位作者 郑葵阳 陈家旭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75-1176,F0003,F0004,共4页
巴贝虫感染伴随着复杂的免疫应答过程,细胞因子在巴贝虫感染过程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与巴贝虫感染的发生、发展、预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主要从功能方面具体阐述TNF-α、IFN-γ以及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在巴贝虫感染中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 巴贝虫感染 免疫应答 细胞因子 综述
原文传递
浙江省杭州市入侵生物福寿螺种群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芸 岳志远 +2 位作者 茅光耀 郭云海 张仪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对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入侵生物福寿螺的分布现状及遗传标记进行分析,了解该地区福寿螺的扩散趋势。方法2017年在杭州市西湖区各种水体(如湖泊、河流、湿地)及沿岸陆地选择5个采样点,现场采集福寿螺标本,对采集的标本进行形态学鉴定... 目的对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入侵生物福寿螺的分布现状及遗传标记进行分析,了解该地区福寿螺的扩散趋势。方法2017年在杭州市西湖区各种水体(如湖泊、河流、湿地)及沿岸陆地选择5个采样点,现场采集福寿螺标本,对采集的标本进行形态学鉴定。同时取成螺足部肌肉组织提取总DNA进行COI基因扩增,并进行单倍型多样性、核酸多样性分析。此外,对GenBank中的福寿螺单倍型及本研究获得的单倍型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以了解其近缘福寿螺。结果在杭州市西湖区池塘、河流、湿地等生境均发现福寿螺。根据形态特征,采集的标本初步鉴定为福寿螺。从上述福寿螺DNA样本中共获得16条序列,属于3个单倍型,分别为Hap1、Hap2、Hap3。单倍型中Hap1、Hap3频率较高,Hap2频率相对较低。以上表明本次采集的标本包括小管福寿螺和斑点福寿螺两种。Hap1与来自阿根廷及中国广东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小管福寿螺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Hap2与来自阿根廷、日本、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的小管福寿螺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Hap3与来自阿根廷、巴西的斑点福寿螺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论杭州市西湖区存在小管福寿螺和斑点福寿螺。斑点福寿螺扩散至西湖区可能是由多次引入导致或随水流扩散蔓延而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管福寿螺 斑点福寿螺 COI基因 入侵生物 种群遗传学 杭州市
原文传递
2015年我国城镇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调查 被引量:12
20
作者 朱慧慧 周长海 +5 位作者 诸廷俊 黄继磊 钱门宝 陈颖丹 李石柱 周晓农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76-482,共7页
目的了解我国城镇地区居民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状况,为土源性线虫病防控与消除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14–2015年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按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将全国划分为5类流行区,采用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计算总样本量,将总样本... 目的了解我国城镇地区居民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状况,为土源性线虫病防控与消除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14–2015年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按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将全国划分为5类流行区,采用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计算总样本量,将总样本量按城镇人口占比等比例分配到各省份,各省份调查点数再按辖区城区和镇区人口占比等比例分配。各省份根据调查点数,自县(市、区)、乡(镇、街道)和居委会分级抽样,调查点(居委会)为最小抽样单位。以调查点内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收集其粪便标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1粪2检)鉴别土源性线虫虫卵并计数,计算各虫种感染率及感染度。结果2014–2015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调查城镇居民133231人,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1.23%(1636/133231),其中钩虫、蛔虫和鞭虫感染率分别为0.77%(1032/133231)、0.32%(426/133231)和0.17%(224/133231)。全国城镇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以江西省(82/2034)和重庆市(524/13012)最高,均为4.03%;其次为海南省,感染率为3.47%(72/2075)。男、女性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为1.07%(662/62139)和1.37%(974/71092)。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以65~70岁年龄组居民最高,为2.56%(219/8569);各职业中,以牧民感染率最高[2.47%(2/81)];不同文化程度居民中,以文盲感染率最高[3.33%(226/6795)]。钩虫、蛔虫和鞭虫轻度感染者所占比例均>90%。结论我国城镇居民土源性线虫病流行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但分布较广泛。针对城镇地区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特点,可采取健康教育和药物驱虫相结合的措施,以降低居民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源性线虫病 城镇地区 钩虫 蛔虫 鞭虫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