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Kato-Katz法检测土源性线虫病现场评价体系的建立
1
作者
朱慧慧
周长海
+3 位作者
诸廷俊
钱门宝
黄继磊
陈颖丹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7-53,共7页
目的建立Kato-Katz法检测土源性线虫病现场评价体系,为Kato-Katz法的现场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查询、头脑风暴法和专家咨询法初步确定Kato-Katz法检测土源性线虫病现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咨询法,通过3轮专家咨询完善评价指标...
目的建立Kato-Katz法检测土源性线虫病现场评价体系,为Kato-Katz法的现场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查询、头脑风暴法和专家咨询法初步确定Kato-Katz法检测土源性线虫病现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咨询法,通过3轮专家咨询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各指标权重,同时计算各轮专家咨询各指标的专家权威系数和协调系数。结果3轮专家咨询的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00%、100.00%和89.29%,各指标专家权威系数均>0.85。最终确定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一级指标中"检测效果"和"投入经费"的加权均值分别为4.53和4.49,相对高于"投入人时"和"可操作性"(加权均值均为4.34);二级指标按重要性大小排序依次为"检测人员虫卵形态鉴别能力"、"村干部和村医配合度"、"检测人时"和"组织发动费用",其加权均值分别为4.74、4.43、4.39和4.17。第1~3轮专家咨询各指标协调系数范围分别为0.39~0.65、0.28~0.58和0.45~0.65,且3轮专家咨询各指标协调系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本研究建立了Kato-Katz法检测土源性线虫病现场评价体系。在该指标体系中,"检测人员虫卵形态鉴别能力"和"村干部和村医配合度"重要性加权均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源性线虫病
KATO-KATZ法
评价体系
专家咨询法
原文传递
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小管福寿螺相关基因定量分析及α-tubulin基因组织表达分析
2
作者
岳志远
张仪
+3 位作者
郭云海
秦志强
黄芸
张伟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04-409,共6页
目的探究小管福寿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部分基因表达情况,初步了解广州管圆线虫与其中间宿主小管福寿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防治广州管圆线虫病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取含有广州管圆线虫Ⅰ期幼虫的大鼠粪便喂食福寿螺,分别于感染后1、10...
目的探究小管福寿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部分基因表达情况,初步了解广州管圆线虫与其中间宿主小管福寿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防治广州管圆线虫病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取含有广州管圆线虫Ⅰ期幼虫的大鼠粪便喂食福寿螺,分别于感染后1、10、20 d各取3~5只小管福寿螺,采集其血淋巴、肝胰腺、肾脏、肠道、头足和鳃组织,以未感染的小管福寿螺为空白对照组,提取不同感染时期小管福寿螺各组织总RNA,逆转录为cDNA。基于前期转录组测序结果,挑选10个涉及免疫防御、信号转导、细胞生长和代谢、应激反应等方面的基因,对小管福寿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1、10、20 d的血淋巴进行基因荧光定量表达分析,并对α-微管蛋白(α-tubulin)基因在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的福寿螺肝胰腺、肾脏、头足部、肠道、鳃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ELA1基因在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1、10、20 d的福寿螺中表达量上调(t=12.32、23.51、34.92,P均<0.05),且表达量随感染时间延长而上升;GST基因表达量在感染后1 d为空白对照组的(7.26±1.80)倍,在感染后10、20 d表达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t=23.89、19.83,P均<0.05);ferritin基因在感染后10 d较空白对照组显著上调(t=32.76,P <0.05)。CRT基因表达水平在感染后1、10、20 d均较空白对照组上调(t=7.23、5.78、6.32,P均<0.05)。α-tubulin基因在小管福寿螺肝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最高(F=17.58,P <0.05);在小管福寿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该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变化,其表达量以肝胰腺组织中下调最为明显(P均<0.05)。结论小管福寿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血淋巴中多个基因表达水平发生改变,α-tubulin基因表达水平在多个组织中受到抑制。该研究为深入阐明小管福寿螺和广州管圆线虫的相互作用关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管福寿螺
广州管圆线虫
Α-TUBULIN
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题名
Kato-Katz法检测土源性线虫病现场评价体系的建立
1
作者
朱慧慧
周长海
诸廷俊
钱门宝
黄继磊
陈颖丹
机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世界卫生组织热带病合作中心、科技部国家级热带病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7-53,共7页
文摘
目的建立Kato-Katz法检测土源性线虫病现场评价体系,为Kato-Katz法的现场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查询、头脑风暴法和专家咨询法初步确定Kato-Katz法检测土源性线虫病现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咨询法,通过3轮专家咨询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各指标权重,同时计算各轮专家咨询各指标的专家权威系数和协调系数。结果3轮专家咨询的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00%、100.00%和89.29%,各指标专家权威系数均>0.85。最终确定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一级指标中"检测效果"和"投入经费"的加权均值分别为4.53和4.49,相对高于"投入人时"和"可操作性"(加权均值均为4.34);二级指标按重要性大小排序依次为"检测人员虫卵形态鉴别能力"、"村干部和村医配合度"、"检测人时"和"组织发动费用",其加权均值分别为4.74、4.43、4.39和4.17。第1~3轮专家咨询各指标协调系数范围分别为0.39~0.65、0.28~0.58和0.45~0.65,且3轮专家咨询各指标协调系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本研究建立了Kato-Katz法检测土源性线虫病现场评价体系。在该指标体系中,"检测人员虫卵形态鉴别能力"和"村干部和村医配合度"重要性加权均值最高。
关键词
土源性线虫病
KATO-KATZ法
评价体系
专家咨询法
Keywords
Soil-transmitted nematodiasis
Kato-Katz technique
Evaluation system
Delphi method
分类号
R532.1 [医药卫生—内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小管福寿螺相关基因定量分析及α-tubulin基因组织表达分析
2
作者
岳志远
张仪
郭云海
秦志强
黄芸
张伟
机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世界卫生组织热带病合作中心、科技部国家级热带病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出处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04-409,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16YFC1200500、2016YFC1202000)
上海市公共卫生第四轮三年行动计划(GWIV-29)
文摘
目的探究小管福寿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部分基因表达情况,初步了解广州管圆线虫与其中间宿主小管福寿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防治广州管圆线虫病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取含有广州管圆线虫Ⅰ期幼虫的大鼠粪便喂食福寿螺,分别于感染后1、10、20 d各取3~5只小管福寿螺,采集其血淋巴、肝胰腺、肾脏、肠道、头足和鳃组织,以未感染的小管福寿螺为空白对照组,提取不同感染时期小管福寿螺各组织总RNA,逆转录为cDNA。基于前期转录组测序结果,挑选10个涉及免疫防御、信号转导、细胞生长和代谢、应激反应等方面的基因,对小管福寿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1、10、20 d的血淋巴进行基因荧光定量表达分析,并对α-微管蛋白(α-tubulin)基因在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的福寿螺肝胰腺、肾脏、头足部、肠道、鳃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ELA1基因在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1、10、20 d的福寿螺中表达量上调(t=12.32、23.51、34.92,P均<0.05),且表达量随感染时间延长而上升;GST基因表达量在感染后1 d为空白对照组的(7.26±1.80)倍,在感染后10、20 d表达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t=23.89、19.83,P均<0.05);ferritin基因在感染后10 d较空白对照组显著上调(t=32.76,P <0.05)。CRT基因表达水平在感染后1、10、20 d均较空白对照组上调(t=7.23、5.78、6.32,P均<0.05)。α-tubulin基因在小管福寿螺肝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最高(F=17.58,P <0.05);在小管福寿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该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变化,其表达量以肝胰腺组织中下调最为明显(P均<0.05)。结论小管福寿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血淋巴中多个基因表达水平发生改变,α-tubulin基因表达水平在多个组织中受到抑制。该研究为深入阐明小管福寿螺和广州管圆线虫的相互作用关系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小管福寿螺
广州管圆线虫
Α-TUBULIN
相互作用
Keywords
Pomacea canaliculata
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α-tubulin
Interaction
分类号
R383.19 [医药卫生—医学寄生虫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Kato-Katz法检测土源性线虫病现场评价体系的建立
朱慧慧
周长海
诸廷俊
钱门宝
黄继磊
陈颖丹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0
原文传递
2
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小管福寿螺相关基因定量分析及α-tubulin基因组织表达分析
岳志远
张仪
郭云海
秦志强
黄芸
张伟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