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9个长寿地区≥65岁老年人血浆维生素B_(12)与尿酸水平的关联研究
1
作者 郑栩琳 吴兵 +12 位作者 曲英莉 陈晨 王君 李峥 裘一丹 章正 李方玙 叶丽红 周锦辉 魏源 吉赛赛 吕跃斌 施小明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34-640,共7页
目的探索中国9个长寿地区≥65岁老年人血浆维生素B_(12)与尿酸水平的关联。方法以2017—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项目中≥65岁老年人血浆维生素B_(12)和尿酸数据未缺失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调查... 目的探索中国9个长寿地区≥65岁老年人血浆维生素B_(12)与尿酸水平的关联。方法以2017—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项目中≥65岁老年人血浆维生素B_(12)和尿酸数据未缺失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和膳食摄入及健康状况等信息;采集空腹静脉血以检测血浆维生素B_(12)、尿酸等指标水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血浆维生素B_(12)水平与尿酸水平的关联,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线性回归模型描述血浆维生素B_(12)水平与尿酸水平关联趋势,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四分位数血浆维生素B_(12)水平和高尿酸血症关联。结果共纳入2471名老年人,年龄为(84.88±19.76)岁,女性1291名(52.25%),血浆维生素B_(12)水平的M(Q_(1),Q_(3))为294(203,440)pg/ml,血浆尿酸水平为(341.01±90.46)μmol/L,共有422例(17.08%)老年人患高尿酸血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协变量后,血浆维生素B_(12)与尿酸水平呈正向关联(P<0.05),血浆维生素B_(12)每增加一个四分位数间距(237 pg/ml),血浆尿酸水平增加6.36(95%CI:2.00~10.72)μmol/L。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显示,对数转换后血浆维生素B_(12)与尿酸水平呈正向线性关联(P<0.001)。结论中国9个长寿地区≥65岁老年人血浆维生素B_(12)与尿酸水平呈正向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老年人 维生素B_(12) 横断面研究
原文传递
午睡与中国中老年人群空腹血糖水平升高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玲 曲英莉 +1 位作者 刘迎春 赵峰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90-894,共5页
目的探讨午睡时间与我国45岁以上中老年人群空腹血糖(FPG)水平升高之间的关系,为降低其糖尿病发病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2011年基线数据,根据是否... 目的探讨午睡时间与我国45岁以上中老年人群空腹血糖(FPG)水平升高之间的关系,为降低其糖尿病发病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2011年基线数据,根据是否午睡及午睡时间,将8 501名调查对象分为4组,收集其一般人口学资料、吸烟、饮酒、每日吃饭次数、体育锻炼、体质指数(BMI)、午睡及晚上睡眠情况。采用SAS 9.4软件进行χ^2检验,午睡时间与FPG水平升高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我国中老年人群加权后FPG水平升高率为19.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午睡时间1~30 min/d与FPG水平升高相关,未调整混杂因素时OR值为1.353(95%CI:1.113~1.644),调整混杂因素后,OR值为1.322(95%CI:1.086~1.609)。分层分析发现,女性(OR=1.358,95%CI:1.043~1.770)、南方省份(OR=1.398,95%CI:1.089~1.794)和晚间睡眠时长为6~8 h/d(OR=1.433,95%CI:1.125~1.826)人群中,午睡时间为1~30 min/d与FPG水平升高相关。在年龄≥60岁人群中,午睡时间为1~30 min/d(OR=1.589,95%CI:1.180~2.141)和31~60 min/d(OR=1.391,95%CI:1.034~1.872)均与FPG水平升高相关。结论不足30 min/d的午睡时长可能与我国中老年人FPG水平升高风险相关。对于中老年人群,如果午睡,应避免时间过短的午睡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午睡 空腹血糖 中老年人
原文传递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成年人HIV/AIDS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免疫重建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俞海亮 杨跃诚 +9 位作者 赵燕 曹东冬 金聪 叶润华 曹艳芬 刘雪娇 姚仕堂 陈晨 段松 吴尊友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50-1055,共6页
目的分析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成年人HIV/AIDS开始抗病毒治疗(ART)后CD4^(+)T淋巴细胞(CD4)纵向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德宏州2007-2016年开始ART的成年人HIV/AIDS的回顾性队列随访至2018年12月31日。免疫重建良好的定义... 目的分析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成年人HIV/AIDS开始抗病毒治疗(ART)后CD4^(+)T淋巴细胞(CD4)纵向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德宏州2007-2016年开始ART的成年人HIV/AIDS的回顾性队列随访至2018年12月31日。免疫重建良好的定义为HIV/AIDS经ART后CD4恢复至基本正常(>500个/µl),据此将HIV/AIDS分为4个组,采用轨迹分析模型描述和分析每组ART后CD4免疫重建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对象共7605例HIV/AIDS,开始ART年龄M(P_(25),P_(75))为36(30,43)岁,男性4641例(61.0%),汉族3232例(42.5%),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4624例(60.8%),随访时间M(P_(25),P_(75))为6.1(4.1,8.1)年。CD4未恢复正常组、CD4基本恢复正常组、CD4恢复正常组和CD4维持正常组的构成比分别为34.4%(2617)、39.8%(3030)、20.6%(1562)和5.2%(396)。与CD4未恢复正常组作为对照组相比,开始ART年龄<35岁、女性、中学及以上文化程度、性传播感染途径、基线无机会性感染、开始ART时CD4≥200个/µl、含替诺福韦(TDF)标准的ART方案、确诊到开始ART时间<1年是促进HIV/AIDS的CD4免疫重建良好的影响因素。结论德宏州ART后HIV/AIDS的CD4免疫重建情况呈多种状况,在基线CD4较高水平时开始ART有助于CD4恢复至正常水平。建议尽早开始ART,注意随访和关注CD4水平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抗病毒治疗 CD4^(+)T淋巴细胞 免疫重建 轨迹分析模型
原文传递
国家人体生物监测项目抽样方法及误差估计 被引量:12
4
作者 曹兆进 曲英莉 +5 位作者 赵峰 刘玲 宋士勋 刘迎春 蔡嘉旖 施小明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42-1647,共6页
目的探讨国家人体生物监测项目抽样方法,并通过计算抽样误差来评估抽样设计。方法该监测采用多阶段复杂抽样方法,并以贵州省抽样结果为例,应用多阶段不等概率抽样误差计算方法计算贵州省抽样误差及变异系数,探讨多阶段抽样设计下误差估... 目的探讨国家人体生物监测项目抽样方法,并通过计算抽样误差来评估抽样设计。方法该监测采用多阶段复杂抽样方法,并以贵州省抽样结果为例,应用多阶段不等概率抽样误差计算方法计算贵州省抽样误差及变异系数,探讨多阶段抽样设计下误差估计方法。结果该监测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2个监测点,抽取21888名3~79岁城乡居民,三个阶段置换率分别为5.26%、6.35%及40.6%。经计算贵州省抽样误差为3207594人,变异系数为0.097。结论根据多阶段不等概率抽样方法计算,贵州省抽样变异系数较小,精度较高,但该计算方法未考虑人群缺失率、应答率等非抽样误差的权重调整,大型公共卫生监测项目多阶段抽样误差计算方法有待继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生物监测 多阶段复杂抽样 抽样误差
原文传递
重庆和哈尔滨市极端温度对糖尿病所致生命损失年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永红 罗书全 +7 位作者 兰莉 金明贵 杨超 和晋渝 李泓冰 李成橙 程义斌 金银龙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3-308,共6页
目的了解重庆和哈尔滨市极端高温和低温与糖尿病引起的生命损失年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重庆市(2011—2013年)和哈尔滨市(2008-2010年)的气象和糖尿病死亡数据,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分析极端高温和低温对糖尿病引起的生... 目的了解重庆和哈尔滨市极端高温和低温与糖尿病引起的生命损失年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重庆市(2011—2013年)和哈尔滨市(2008-2010年)的气象和糖尿病死亡数据,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分析极端高温和低温对糖尿病引起的生命损失年的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以相对危险度(RR)表示。结果在重庆市,冷效应对生命损失年的影响滞后4d、持续3d(1ag4~6),最大RR值为1.304(95%CI:1.033—1.647),出现在低温发生后第5天(1ag5);热效应滞后1d,其RR值为1.321(95%CI:1.061-1.646)。在哈尔滨市,极端低温对生命损失年的影响滞后4d、持续7d(1ag4~10),最大RR值为1.309(95%CI:1.088。1.575),出现在低温发生后第6天(1ag6);热效应滞后1d、持续4d(1ag1~4),最大RR值为1.460(95%CI:1.114~1.915),出现在高温后第2天(1ag2)。重庆市冷效应和热效应的单位风险分别为43.7%(P=0.0055)和18.0%(P=0.0002),哈尔滨市冷效应和热效应的单位风险分别为15.0%(P=0.0008)和29.5%(P=0.0012)。结论重庆和哈尔滨市极端高温和低温都可增加糖尿病引起的生命损失年。极端温度对糖尿病的影响应纳入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温度 生命 气候变化 生命损失年 极端温度效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