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皮影博物馆藏部分成都皮影考论
1
作者 李龙 《荣宝斋》 2013年第11期48-67,共20页
中国皮影戏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与文化内涵的民间戏曲形式,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的集中代表,也是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以演出中使用的“皮影”为载体,皮影戏具有特别强烈的物质性。“皮影”的造型特征甚... 中国皮影戏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与文化内涵的民间戏曲形式,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的集中代表,也是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以演出中使用的“皮影”为载体,皮影戏具有特别强烈的物质性。“皮影”的造型特征甚至成为了皮影流派划分的最直观、最主要依据。以简单的造型风格为根据,中国皮影博物馆藏部分皮影曾经就被认定为成都皮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影戏 中国 成都 馆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考论 戏曲形式 文化内涵
原文传递
方向、范式与实践:博物馆与传统戏剧保护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龙 《博物馆研究》 2014年第4期64-67,共4页
社会生态的巨大变化,使传统戏剧遭遇到空前严重的生存危机。在"非遗"保护的宽广视野中,博物馆不可避免地加入到传统戏剧保护的行列,并渐或有中心化发展之势。博物馆静态性"展览"传统与戏剧灵动性"演出"本... 社会生态的巨大变化,使传统戏剧遭遇到空前严重的生存危机。在"非遗"保护的宽广视野中,博物馆不可避免地加入到传统戏剧保护的行列,并渐或有中心化发展之势。博物馆静态性"展览"传统与戏剧灵动性"演出"本质,在博物馆的特殊空间语境中汇合,传统戏剧的物质性与非物质性双向保护与传承在展演结合中得以初步实现。由此,博物馆范式成为了传统戏剧,甚至是绝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中最具文化原味与实践价值的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传统戏剧 非物质文化遗产 范式 展演
下载PDF
传统戏剧展览的物质性与非物质性--以“偶·影·戏--中国木偶皮影精品特展”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龙 《文化艺术研究》 2013年第2期22-25,共4页
传统戏剧文化在当代社会遭遇到了严重的生存危机。博物馆的现代转向使其在物质性追求导向的前提下,逐步加大了对传统戏剧非物质性方面的保护。博物馆的静态性展览传统与戏剧的灵动性演出本质,在传统戏剧文化展示的特殊语境中得以融合,... 传统戏剧文化在当代社会遭遇到了严重的生存危机。博物馆的现代转向使其在物质性追求导向的前提下,逐步加大了对传统戏剧非物质性方面的保护。博物馆的静态性展览传统与戏剧的灵动性演出本质,在传统戏剧文化展示的特殊语境中得以融合,从而有助于实现传统戏剧的物质性与非物质性双向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戏剧 博物馆 展演 木偶 皮影
下载PDF
皮影戏与中秋节的渊源与互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龙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19年第3期78-85,共8页
皮影戏因夜而兴,中秋节因月而起。作为一般的视觉意象,夜晚与月光建构了两者表面的图像联系。图像证史,意象影响民俗。由显性的意象性图像出发,皮影戏与中秋节之间被人们逐渐阐发出更多民俗化的文化联系。中秋节语境中的游月宫传奇与皮... 皮影戏因夜而兴,中秋节因月而起。作为一般的视觉意象,夜晚与月光建构了两者表面的图像联系。图像证史,意象影响民俗。由显性的意象性图像出发,皮影戏与中秋节之间被人们逐渐阐发出更多民俗化的文化联系。中秋节语境中的游月宫传奇与皮影戏供奉的乐王教主、中秋节演出皮影戏《唐明皇游月宫》与“夜作皮影”习俗,把中秋节与皮影戏放置在同一民俗维度,丰富并充实着它们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影戏 中秋节 唐明皇 月宫
下载PDF
重庆江津藏砚的初步整理与分析——兼及明清端砚的若干问题
5
作者 张雨颖 陈龙 吴超明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2年第3期31-37,共7页
中国古砚经历了由实用粗旷到精工巧制的演变过程,反映出较强的阶段性特点和时代风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四大名砚[1]。《砚谱》转引宋人苏易简《文房四谱》言:“四宝,砚为首,笔墨兼纸,皆为随时收索。可与终身俱者,唯砚而已”。可见文人对... 中国古砚经历了由实用粗旷到精工巧制的演变过程,反映出较强的阶段性特点和时代风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四大名砚[1]。《砚谱》转引宋人苏易简《文房四谱》言:“四宝,砚为首,笔墨兼纸,皆为随时收索。可与终身俱者,唯砚而已”。可见文人对砚台的喜爱。重庆市江津区文物管理所馆藏明清、民国时期砚台十余方,其中不乏四大名砚中的端砚珍品,具有一定的价值。本文拟对其进行初步的整理和分析,并以馆藏端砚为重点,结合文献简要阐述明清端砚的若干问题。希望能为古砚研究提供新的资料,并求教于各位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大名砚 文物管理所 重庆市江津区 时代风尚 端砚 砚台 民国时期 阶段性特点
下载PDF
成都皮影 被引量:4
6
作者 罗玲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08年第4期129-131,共3页
成都皮影是指分布在成都市和所辖县城范围的皮影,属于四川西路皮影,其历史悠久,如何发祥无史料记载,现在却是留存于世,最为精美的皮影之一。2006年,响应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成都成立了中国皮影博物馆,成都皮影子乃至全中国散落... 成都皮影是指分布在成都市和所辖县城范围的皮影,属于四川西路皮影,其历史悠久,如何发祥无史料记载,现在却是留存于世,最为精美的皮影之一。2006年,响应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成都成立了中国皮影博物馆,成都皮影子乃至全中国散落在民间的皮影子都找到了一个好归宿,成都皮影终于又见点点曙光。文章查经引典,实地调查,将成都皮影的过去与现状,成都皮影的长相,清楚地呈现给世人,让那些爱护和关心成都皮影这一中国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的人们更多地了解成都皮影的前世和今生,希望世人能够真诚的对待和保护老祖宗为我们留下来的这笔宝贵遗产——成都皮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影 成都皮影 中国皮影博物馆
原文传递
风格的融会:关于几件四川皮影来源的讨论
7
作者 李龙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66-170,共5页
中国皮影博物馆曾展出部分四川皮影,标明来源于成都地区,属于成都中皮影一类。但是,经过仔细的考察,这批皮影属于川北"王灯影"一派的可能性相对更大,并且应该是皮影艺术大师王文坤艺术生涯晚期的作品,甚至有可能是其后辈根据... 中国皮影博物馆曾展出部分四川皮影,标明来源于成都地区,属于成都中皮影一类。但是,经过仔细的考察,这批皮影属于川北"王灯影"一派的可能性相对更大,并且应该是皮影艺术大师王文坤艺术生涯晚期的作品,甚至有可能是其后辈根据其画稿所作。这批皮影来源地域的争议,对于深入探究成都皮影与川北"王灯影"的渊源关系及艺术交流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皮影博物馆 四川皮影 成都皮影 王灯影
原文传递
文化政治话语中的民间艺术--以王文坤的皮影艺术与人生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龙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1-103,共3页
川北皮影大师王文坤的艺术人生,充满着其个人的热诚与追求,有低潮,更有辉煌,是文化,更是政治。从民国时期被完全忽视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被改造,再到改革开放后被政治认可与推进发展,王文坤的皮影艺术经历实际上就是一部文化政治的发展史,... 川北皮影大师王文坤的艺术人生,充满着其个人的热诚与追求,有低潮,更有辉煌,是文化,更是政治。从民国时期被完全忽视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被改造,再到改革开放后被政治认可与推进发展,王文坤的皮影艺术经历实际上就是一部文化政治的发展史,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对于深刻认识民间文化与政治、国家与民间社会的互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文坤 皮影 民间艺术
原文传递
馆藏皮影文物的病害分类及分级方法初探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宁 杨颖东 +3 位作者 白玉龙 李龙 罗玲 李明斌 《西部考古》 2017年第2期281-289,共9页
为了对馆藏皮影文物进行科学的保护,借鉴'全国馆藏文物腐蚀损失调查'项目的相关成果,以成都中国皮影博物馆馆藏皮影文物为例,初步研究了馆藏皮影文物的病害分类及分级方法,在此基础上对部分馆藏皮影文物进行了病害调查。结果表... 为了对馆藏皮影文物进行科学的保护,借鉴'全国馆藏文物腐蚀损失调查'项目的相关成果,以成都中国皮影博物馆馆藏皮影文物为例,初步研究了馆藏皮影文物的病害分类及分级方法,在此基础上对部分馆藏皮影文物进行了病害调查。结果表明:馆藏皮影文物存在残缺、皱缩、卷曲、动物病害、微生物病害、脆化、污渍、粘连、断裂、裂隙、折痕、颜料褪色及脱落等多种病害;参照馆藏纸质及丝织品文物腐蚀程度判定方法,将馆藏皮影病害程度分为'基本完好''轻度病害''中度病害'和'重度病害'四级;抽样调查显示,成都中国皮影博物馆96.72%的馆藏皮影文物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害。初步研究和调查结果为科学开展馆藏皮影文物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也为其后续保护技术研究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馆藏皮影文物 病害分类 调查方法 病害程度
原文传递
关于皮影保护与研究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明斌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72-176,共5页
位于成都的中国皮影博物馆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皮影及相关物件的收藏。在近十年的收藏、保护、研究与展示工作中,逐渐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鉴于皮影对所在环境变化的高敏感和保护需求,文章提出对皮影的"全过程保护"和&... 位于成都的中国皮影博物馆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皮影及相关物件的收藏。在近十年的收藏、保护、研究与展示工作中,逐渐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鉴于皮影对所在环境变化的高敏感和保护需求,文章提出对皮影的"全过程保护"和"预防性保护"基本观点。从博物馆角度出发,提出对皮影开展研究的若干方向和重点。文章认为,皮影的保护与研究为一体两面,互为表里,皮影保护本身就是一种研究,研究亦将有利于皮影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馆藏皮影 保护 研究 思考
原文传递
复杂叙事与传统思维:皮影戏《断阴曹》的比较研究
11
作者 李龙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2-106,共5页
通过对皮影戏《断阴曹》与冯梦龙《喻世明言》、京剧《天地一秀才——阎罗梦》的比较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皮影戏剧本创作中的双线并进、文武戏兼杂的叙事特征。同时,由于时代条件与知识背景的限制,传统皮影戏创作只能沿着通俗、简单的... 通过对皮影戏《断阴曹》与冯梦龙《喻世明言》、京剧《天地一秀才——阎罗梦》的比较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皮影戏剧本创作中的双线并进、文武戏兼杂的叙事特征。同时,由于时代条件与知识背景的限制,传统皮影戏创作只能沿着通俗、简单的思维模式轨道运行,不能脱离忠奸善恶与因果报应的传统信仰模式,极难形成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影戏 《断阴曹》《喻世明言》 京剧 剧本
原文传递
域外之眼:清末民国西方人的成都皮影收藏
12
作者 李龙 《美成在久》 2020年第3期56-63,共8页
中国皮影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从造型艺术方面来说,中国皮影是雕刻艺术和绘画艺术的完美结合,繁复精细的制作工艺与巧夺天工的雕刻技艺,凝结着无数皮影艺人的匠心与智慧。它们不仅是戏剧表演的道具,皮影舞台上的伶者,更... 中国皮影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从造型艺术方面来说,中国皮影是雕刻艺术和绘画艺术的完美结合,繁复精细的制作工艺与巧夺天工的雕刻技艺,凝结着无数皮影艺人的匠心与智慧。它们不仅是戏剧表演的道具,皮影舞台上的伶者,更是传统工艺美术的杰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表演 传统工艺美术 皮影 雕刻艺术 清末民国 雕刻技艺 绘画艺术 制作工艺
原文传递
祖师传说、艺人记忆与行业历史--影戏祖师传说的综合整理与解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龙 匡翼云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4-72,73,共10页
20世纪初,随着进化论与其他现代西方科学知识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国内学者开始反思传统历史观的“帝王将相”情节,转而关注普通民众生活,倡导“新史学”。①在“新史学”思潮的影响下,民间文化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影戏是中国许多地区... 20世纪初,随着进化论与其他现代西方科学知识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国内学者开始反思传统历史观的“帝王将相”情节,转而关注普通民众生活,倡导“新史学”。①在“新史学”思潮的影响下,民间文化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影戏是中国许多地区民间最为重要的娱乐形式之一,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与社会意义,也逐渐受到关注。近年来,随着整体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逐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历史观 综合整理 影戏 传说 祖师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史学” 解析
原文传递
影戏观音祖师传说的传承、变迁与隐喻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龙 匡翼云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0-129,共10页
陕西、河北、北京,以及东北等地区,影戏艺人把观世音菩萨作为崇拜祖师,并流传着多种版本的观音祖师传说。文本样态的多样性并非是偶然的结果,它表征着空间地域的特殊语境,并以空间作为特殊的传承系谱,建构着传承路线。同时,由于观音祖... 陕西、河北、北京,以及东北等地区,影戏艺人把观世音菩萨作为崇拜祖师,并流传着多种版本的观音祖师传说。文本样态的多样性并非是偶然的结果,它表征着空间地域的特殊语境,并以空间作为特殊的传承系谱,建构着传承路线。同时,由于观音祖师传说流行于北方地区,并在其他一些传说故事中还有关于南北的不同语言表达,如"南海观音"本身的象征与"南蛮识宝"的传说流传,这就构成了关于南北的复杂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戏 观音 传说 空间 隐喻
原文传递
马神形象的经典塑造与戏剧重构
15
作者 李龙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8-262,共5页
随着马匹政治、军事功能的弱化与经济功能的进一步增强,官方逐渐退出马神祭祀,马神的经典解释范式日渐被打破,皮影戏等民间戏剧却通过最通俗、最有效的方式重新建构了一个新的"马王成圣"故事,塑造了一个新的马神。马神信仰通... 随着马匹政治、军事功能的弱化与经济功能的进一步增强,官方逐渐退出马神祭祀,马神的经典解释范式日渐被打破,皮影戏等民间戏剧却通过最通俗、最有效的方式重新建构了一个新的"马王成圣"故事,塑造了一个新的马神。马神信仰通过这种变迁暂时沿续了下来,但马神从此却变成了一个游移于精英文化之外的尴尬民神,并具有了非常强烈的地方性区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神信仰 重构 变迁 皮影戏
原文传递
夜晚的相宜与紧张:影戏与明清以降传统社会的时间管理
16
作者 李龙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8-157,共10页
在中国传统社会,影戏借光树影,多于夜晚演出,主要归为夜戏之列。影戏夜演虽合其宜,但却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时间管理体制相冲突,因此,影戏常常与夜戏一道被禁演或者边缘化,进而深刻影响到其演出生态、组织形式与发展... 在中国传统社会,影戏借光树影,多于夜晚演出,主要归为夜戏之列。影戏夜演虽合其宜,但却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时间管理体制相冲突,因此,影戏常常与夜戏一道被禁演或者边缘化,进而深刻影响到其演出生态、组织形式与发展历程,甚至是其行业记忆等民俗内容。明清以降直至民国时期,在相宜与紧张的特殊时间逻辑中,影戏较多重塑了传统社会的大众文化,对传统时间管理体制进行着一定程度的补充与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戏 夜禁 传统社会 时间管理
原文传递
宋金影戏图像释读与研究——兼论早期影偶的形制及其与木偶戏的关系
17
作者 李龙 《中华戏曲》 2019年第1期64-74,共11页
中国影戏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形成与民间的影子嬉戏、方士的"弄影还魂术"及佛教的"变文俗讲"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一般认为,与影戏有关的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于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汉武帝非常思念死去的宠妃李夫人,... 中国影戏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形成与民间的影子嬉戏、方士的"弄影还魂术"及佛教的"变文俗讲"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一般认为,与影戏有关的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于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汉武帝非常思念死去的宠妃李夫人,便命方士少翁为其招魂,而为影戏之滥觞。西汉以降,直至隋唐,关于影戏的起源的说法,均直接与招魂活动或者巫术相关,皮影主要被当作一种招魂工具,其实体可能还未正式出现。唐代经济文化发达,戏剧活动繁盛,因而诸多学者均认为影戏的完整形式可能主要形成于唐代。但是,这种观点目前仍无明确的材料可以证明,主要还只是停留在学术研究的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偶戏 影戏 李夫人 戏剧活动 经济文化发达 皮影 文字记载 招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