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开发低渗油藏CO_2与N_2驱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范智慧 邴绍献 +1 位作者 聂法健 田巍 《中外能源》 CAS 2017年第5期55-60,共6页
为深化研究已开发低渗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机理,优化注气方式,通过采用长岩心物理模拟实验,考察油藏在目前地层压力条件下连续注CO_2驱、连续注N2驱、CO_2前段塞+N_2后续驱等不同注入方式下的气驱驱油效果。研究表明,N_2助推CO_2方式可... 为深化研究已开发低渗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机理,优化注气方式,通过采用长岩心物理模拟实验,考察油藏在目前地层压力条件下连续注CO_2驱、连续注N2驱、CO_2前段塞+N_2后续驱等不同注入方式下的气驱驱油效果。研究表明,N_2助推CO_2方式可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实验产出关系曲线呈现"S"形态,分为3个阶段,采出程度的大幅增加主要发生在注气开发开采的第一阶段,对于衰竭开采后的注气实验,连续注CO_2驱、0.41HCPVCO_2前段塞+N_2后段塞的总采收率几乎相当,都超过了80%,因此采用N_2助推,如果CO_2段塞体积选择适当,其效果完全不逊于连续CO_2驱,而且降低了CO_2使用量,另N_2制备和运输整个流程中风险都较小,即使出现气体泄漏,也不会对环境造成太大伤害和影响,经济效益大幅提高。该研究成果将为低成本高效动用已开发低渗油藏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油藏 N2助推CO2驱 采收率 高效动用 长岩心实验
下载PDF
河南东濮凹陷古近系各组段的原始地层厚度分布及其构造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杨桥 漆家福 +3 位作者 程秀申 能源 谢宸 徐政强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407-413,共7页
东濮凹陷位于河南省濮阳市东部,属中原油田。古近系自下而上包括沙河街组一至四段和东营组。古近系原始地层厚度分布反映出东濮凹陷在古近纪具有裂陷盆地的构造古地理特点,但是古近纪不同时期裂陷盆地的特征有明显的差异。沙四段沉积时... 东濮凹陷位于河南省濮阳市东部,属中原油田。古近系自下而上包括沙河街组一至四段和东营组。古近系原始地层厚度分布反映出东濮凹陷在古近纪具有裂陷盆地的构造古地理特点,但是古近纪不同时期裂陷盆地的特征有明显的差异。沙四段沉积时期发育多沉降—沉积中心的断陷湖盆,且沉积中心不稳定;沙三段沉积时期兰聊断层是控制东濮凹陷的主边界断层,发育由2条相对稳定的NNE向沉降—沉积带构成的复式半地堑断陷湖盆,控凹断层位移沿走向的差异导致局部沉降—沉积中心在次级凹陷带内沿轴向迁移;沙二段、沙一段和东营组沉积时期东濮凹陷发育“反S型”沉降—沉积带,反映兰聊断层南段的垂直位移明显小于中段,而盆地南部的长垣断层与黄河断层的垂直位移量明显增大。古近纪构造古地理演化特征可能是导致断陷湖盆发育的岩石圈动力学机制变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东濮凹陷 古近系 去压实校正 原始地层厚度 构造古地理
下载PDF
页岩气渗流规律测试条件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朱维耀 田巍 +4 位作者 高英 邓佳 张雪龄 亓倩 马千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06-1112,共7页
为了确定适于测试页岩气渗流规律的条件,实验室采用"压差—流量法"并使用真实气体针对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储层岩心,分别按照定围压和定净围压2种方案开展研究,并分析围压施加方式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采用定围... 为了确定适于测试页岩气渗流规律的条件,实验室采用"压差—流量法"并使用真实气体针对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储层岩心,分别按照定围压和定净围压2种方案开展研究,并分析围压施加方式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采用定围压方式还是定净围压方式实验,渗流曲线分为曲线段和拟线性段,并表现出非线性渗流的特征,其分界点分别为1MPa和1.3MPa,渗透率伤害率平均值分别为52.41%和40.56%,滑脱效应的影响也不相同。定围压方式下,注入压力变化通常会引起应力敏感,这与实际储层的开采过程不符,在较低有效应力下,滑脱效应的影响远远超过有效应力的影响;定净围压方式下,可测得完整的渗流规律曲线,用于模拟实际储层一段时期内的渗流状况,围压效应对气体渗流效果影响较小。综合分析认为定净围压方式测定页岩气渗流规律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规律 定围压 定净围压 滑脱效应 有效应力 围压效应
原文传递
高温高压CO_2/水交替微观驱油机制及运移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明 杜利 +3 位作者 聂法健 韩宏彦 龙运前 宋洪庆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6期80-85,共6页
针对复杂的油藏环境,利用高温高压微观可视化模拟系统,在60℃、18 MPa下进行CO2/水交替驱油实验,以便更直观、清楚地观察水、二氧化碳气体及CO2/水交替驱的驱油现象。通过观察水、二氧化碳气体和CO2/水交替驱油过程中多相流体的渗流过... 针对复杂的油藏环境,利用高温高压微观可视化模拟系统,在60℃、18 MPa下进行CO2/水交替驱油实验,以便更直观、清楚地观察水、二氧化碳气体及CO2/水交替驱的驱油现象。通过观察水、二氧化碳气体和CO2/水交替驱油过程中多相流体的渗流过程及残余油分布状况,详细地描述多相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特征,并应用图像处理技术和软件分析方法定量分析各阶段模型内残余油比例。结果表明,CO2/水交替驱油既克服了水驱替过程中的绕流现象,也降低了二氧化碳驱过程中气沿渗透性好的孔道、区窜进问题,使水、气驱替优势互补。CO2/水交替驱与二氧化碳驱相比提高采收率12.31%。从而为CO2/水交替驱油提高采收率技术进一步发展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微观可视化模拟 气/水交替驱油 提高采收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