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6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石化华东南川区块、华北彬长区块钻井工程日费制管理体系实践 被引量:2
1
作者 胡志强 何青水 +12 位作者 胡群爱 黄松伟 李燕 赵小祥 杨顺辉 薛玉志 张毅 匡立新 梁文龙 刘匡晓 肖超 李梦刚 牛成成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1-131,共11页
当前中国石化钻井工程普遍采用大包制管理模式,针对该模式下作业风险较高的油气井存在的非生产时效高、钻井周期长、新技术应用程度低、甲方技术管理弱化等问题开展研究,形成了“1纲领+1核心+2配套+1平台”的中国石化钻井工程日费制管... 当前中国石化钻井工程普遍采用大包制管理模式,针对该模式下作业风险较高的油气井存在的非生产时效高、钻井周期长、新技术应用程度低、甲方技术管理弱化等问题开展研究,形成了“1纲领+1核心+2配套+1平台”的中国石化钻井工程日费制管理体系,并在华东南川区块和华北彬长区块进行了应用。利用钻井工程日费制管理体系和技术融合的优势,针对华东南川区块和华北彬长区块普遍存在的地层可钻性差、机械钻速低、漏失风险高、坍塌掉块严重等复杂技术难题,形成了基于人工智能的钻井提速技术、失返性漏失地层随钻测量技术、低黏高切油基钻井液技术、强封堵强抑制成膜防塌钻井液技术等钻井示范技术。技术成果解决了制约钻井提速的技术难题,在华东南川区块和华北彬长区块应用3口井,直接创效335万元,可为钻井工程日费制管理体系在中国石化及国内其他石油公司推广提供参考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化 日费制 管理体系 钻井技术 大包制 华东南川 华北彬长 提速提效 技术模板
下载PDF
双碳愿景下中国石化不同油藏类型CO_(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与应用 被引量:44
2
作者 李阳 黄文欢 +4 位作者 金勇 何应付 陈祖华 汤勇 吴公益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1年第6期793-804,共12页
CO_(2)驱油技术具有提高原油采收率和CO_(2)封存的双重目的,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特别是碳减排的需要给予了技术规模应用较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石化CO_(2)驱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单井吞吐、先导试验和全面推广应用3个阶段,经过50多年的发展,... CO_(2)驱油技术具有提高原油采收率和CO_(2)封存的双重目的,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特别是碳减排的需要给予了技术规模应用较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石化CO_(2)驱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单井吞吐、先导试验和全面推广应用3个阶段,经过50多年的发展,CO_(2)驱油机理及配套技术已经较为成熟。结合中国石化油藏特点以及混相驱、近混相驱、非混相驱3种CO_(2)驱动类型,建立了CO_(2)驱油藏筛选标准。明确了低渗透油藏、致密油藏、中高渗透油藏这3类油藏的CO_(2)驱油机理。以苏北盆地草舍油田阜三段油藏、花26断块阜三段油藏、洲城油田垛一段油藏以及渤海湾盆地正理庄高89-1块油藏为例,总结了中国石化典型区块的实际开发效果,表明CO_(2)驱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方式。针对低渗油藏和中高渗透油藏CO_(2)驱规模应用面临的技术瓶颈,提出进一步加强驱油机理和提高注气效果的研究,推进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的发展,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 CO_(2)驱 不同油藏类型 提高采收率 机理 标准 开发效果
下载PDF
CO_2驱油技术适应性分析及在不同类型油藏的应用——以华东油气分公司为例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海妹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8年第5期63-65,共3页
通过大量文献调研,总结了国内外CO_2驱油的适应条件,包括流体物性、油藏特征和开发参数,其中地层压力主要决定油藏能否达到混相。对华东油气区草舍泰州组、草舍阜三段、台兴、张家垛、金南、兴北6个区块进行CO_2驱适应性评价,根据评价结... 通过大量文献调研,总结了国内外CO_2驱油的适应条件,包括流体物性、油藏特征和开发参数,其中地层压力主要决定油藏能否达到混相。对华东油气区草舍泰州组、草舍阜三段、台兴、张家垛、金南、兴北6个区块进行CO_2驱适应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草舍区块泰州组底块砂岩油藏选用CO_2驱油,草舍区块阜三段深层低渗油藏选用大井距同步注气、台兴区块高含水油藏选用转气驱、张家垛区块大倾角油藏衰竭开采后选用CO_2驱、金南区块特低渗油藏选用分段压裂水平井异步吞吐、兴北区块稠油底水油藏选用水平井"HDC"等技术,均取得了一定的驱油效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油藏在不同开发阶段需要使用不同的驱替方式才能达到最佳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东油气 CO2驱油 采收率 油藏参数
下载PDF
中国页岩油勘探开发面临的挑战与高效运营机制研究
4
作者 刘惠民 王敏生 +5 位作者 李中超 陈宗琦 艾昆 王运海 毛怡 闫娜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中国页岩油资源丰富,并在多个盆地取得重大勘探开发突破,已成为石油战略接替新领域,但页岩油勘探开发时间相对较短,顶层的战略规划与政策导向尚未明确,存在勘探突破难、开发成本高和组织运营不畅等问题。为此,调研剖析了中美页岩油经营... 中国页岩油资源丰富,并在多个盆地取得重大勘探开发突破,已成为石油战略接替新领域,但页岩油勘探开发时间相对较短,顶层的战略规划与政策导向尚未明确,存在勘探突破难、开发成本高和组织运营不畅等问题。为此,调研剖析了中美页岩油经营理念、宏观环境、资源配置、生产运行、科技水平和信息化程度等现状,深入思考中国页岩油勘探开发的痛点、难点和阻点,认为当前中国页岩油勘探开发主要面临理念思路、技术能力、运营管理和绿色发展等4大挑战。围绕中国能源战略,提出了实现中国页岩油高效运营的对策建议:谋划稳中求进的页岩油发展战略,构建市场机制下多主体融合的战略合作共同体,打造多兵种协作的生产运行新模式,建立迭代式创新的科技发展新机制,建立数智化赋能的信息支撑新范式,开创绿色低碳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营造高契合友好的外部运营新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勘探开发 技术挑战 运营机制 发展建议
下载PDF
探析油气田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路
5
作者 边编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24年第1期211-213,共3页
针对油气田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问题,本次研究首先对油气田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对油气田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最后,开展油气田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思路研究,为推动油气田... 针对油气田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问题,本次研究首先对油气田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对油气田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最后,开展油气田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思路研究,为推动油气田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研究表明:油气田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缺乏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意识,以及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因此,需要从不断增强人员关于油气田信息化安全管理的意识、建立健全油气田信息化安全管理的相关体系、使生产操作实现信息化、完善相关信息化管理制度以及全面提升油气田企业所有工作人员的综合水平等角度出发,采取多种类型的措施,使得油气田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质量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 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 发展现状 问题分析 建设思路
下载PDF
华东油气田阜宁组储层保护效果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胡进科 王宗敏 邹宽 《石化技术》 CAS 2018年第9期12-14,16,共4页
华东油气田阜宁组主要为中低渗储层,常用抑制性钻井液体系结合屏蔽暂堵技术进行储层保护。开展了室内钻井液和现场钻井液的污染评价,从渗透率恢复数据来看,钻完井液体系渗透率恢复值可达80%以上,保护效果较好,并在试油测试中得到验证,... 华东油气田阜宁组主要为中低渗储层,常用抑制性钻井液体系结合屏蔽暂堵技术进行储层保护。开展了室内钻井液和现场钻井液的污染评价,从渗透率恢复数据来看,钻完井液体系渗透率恢复值可达80%以上,保护效果较好,并在试油测试中得到验证,目前采用的储层保护技术能够满足阜宁组中低渗储层的保护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保护 钻井液 华东油气田 效果评价 阜宁组
下载PDF
基于ArcGIS的油气矿业权综合管理研究
7
作者 汪凯明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3年第11期61-66,共6页
为提升油气矿业权管理研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文章立足矿业权管理工作现状深入需求分析,基于ArcGIS软件构建了集成数据管理、综合分析、智慧成图、资源共享等功能的一体化、数字化矿业权管理研究应用平台,该平台将数据管理、应用分析、... 为提升油气矿业权管理研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文章立足矿业权管理工作现状深入需求分析,基于ArcGIS软件构建了集成数据管理、综合分析、智慧成图、资源共享等功能的一体化、数字化矿业权管理研究应用平台,该平台将数据管理、应用分析、成果输出有机融合,解决当前矿业权管理工作中不同平台之间、软件之间的数据和图件的交换问题,打破传统“手工+目视”的制图模式,实现“所见即所得”的便捷效果,具备矿业权相关信息的检索查询、综合评价、一键成图、数据输出等功能,并以勘查区块变更延续登记论证进行实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权管理 ARCGIS 数据库 叠加分析 潜力评价
下载PDF
中国陆相页岩油分类及其意义 被引量:18
8
作者 金之钧 张谦 +13 位作者 朱如凯 董琳 付金华 刘惠民 云露 刘国勇 黎茂稳 赵贤正 王小军 胡素云 唐勇 白振瑞 孙冬胜 李晓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01-819,共19页
中国陆相页岩油资源潜力巨大,是中国常规油气的重要战略接替资源。然而,陆相页岩油研究基础薄弱、成因和富集机理不清、“甜点”评价难度较大且标准不一,严重制约着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基于前人研究成果,立足于勘探开发实际,建立了一... 中国陆相页岩油资源潜力巨大,是中国常规油气的重要战略接替资源。然而,陆相页岩油研究基础薄弱、成因和富集机理不清、“甜点”评价难度较大且标准不一,严重制约着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基于前人研究成果,立足于勘探开发实际,建立了一套简化的陆相页岩油分类评价标准。依据页岩油储集岩石类型和赋存空间,将其分为夹层型、裂缝型和纯页岩型,重点讨论了纯页岩型页岩油。依据纯页岩型页岩油的沉积构造,将其划分为纹层状、层状和块状页岩油。划分方案中未将岩石颗粒粒径作为划分页岩油类型的参数,但保留了传统矿物三端元大类及混合类,去除了进一步细分的亚类。同时,用岩石热解滞留烃含量(S_(1))代替了有机质丰度和成熟度指标,将页岩油划分为低含油、中等含油和高含油3类。另外,将地层压力系数小于0.8划分为异常低压、0.8~1.2划分为正常压力、大于1.2划分为异常高压,原油黏度不参与页岩油类型划分。依据研究划分方案给出了陆相页岩油一类、二类和三类甜点的定义,并分析讨论了中国典型陆相盆地代表性页岩油地层。期望利用该页岩油分类方案,进一步明确陆相页岩油甜点评价标准、认识甜点岩石类型、预测甜点分布特征以及更加准确计算页岩油资源量,从而简化实际勘探开发工作流程进而起到更好指导生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系数 矿物成分 沉积构造 滞留烃S_(1) 地质甜点 资源评价 陆相页岩油
下载PDF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古近系戴一段油气富集规律 被引量:2
9
作者 邰浩 余文端 +3 位作者 臧素华 史梦君 敬晓波 孙伟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3年第6期844-854,862,共12页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戴一段埋藏浅、物性好,是发掘优质储量的主力勘探层系。研究应用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地球化学等基础理论、技术方法,综合地震、钻井岩心及测井等资料,开展溱潼凹陷戴一段层序地层格架下沉积微相和油气成藏条件综合分析...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戴一段埋藏浅、物性好,是发掘优质储量的主力勘探层系。研究应用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地球化学等基础理论、技术方法,综合地震、钻井岩心及测井等资料,开展溱潼凹陷戴一段层序地层格架下沉积微相和油气成藏条件综合分析,研究表明:扇三角洲前缘相带是岩性油藏发育有利区,纵向上最大湖泛面附近砂泥岩互层段为最优储盖组合,戴一段油气成藏受构造背景、沉积相带及区域走滑构造带共同控制,主要发育2大类、5小类油藏,经钻探证实,发现了规模整装构造—岩性油藏,勘探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盆地 溱潼凹陷 古近系 戴一段 富集规律
下载PDF
Web时代下华东油气田设备扫码管理及设计
10
作者 赵丽 李岳栋 刘海蓉 《中国高新科技》 2021年第4期57-58,共2页
为了适应油气田信息化发展,需要形成操作便捷、动态跟踪的设备管理模式,以支持现场应用和后台管控。文章提出通过设备扫码管理,可促进设备管理向信息化、系统化方向发展,为油气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 二维码 设备 维保 强检 移动端 数据仓库
下载PDF
页岩气勘探开发实验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
11
作者 何希鹏 蔡潇 +5 位作者 高玉巧 丁安徐 姜志高 何贵松 夏威 曾隽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26,共15页
页岩气开发的成功得益于全新地质理论的建立及工程技术的进步,其中地质理论的创新离不开实验技术的突破与发展,但随着页岩气进入全面开发的新阶段,对实验方法、基础理论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技术挑战。为此,针对页岩气勘探开发过程中... 页岩气开发的成功得益于全新地质理论的建立及工程技术的进步,其中地质理论的创新离不开实验技术的突破与发展,但随着页岩气进入全面开发的新阶段,对实验方法、基础理论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技术挑战。为此,针对页岩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从页岩矿物组成、岩石物性、孔隙结构、含气性及可压性等5个方面展示了地质实验研究的进展和应用实例,分析了页岩气勘探开发实验研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研究结果表明:①薄片鉴定和X射线衍射是页岩矿物分析最有效的定性定量方法,开展矿物成因实验研究对于揭示页岩成储规律及地质工程甜点段优选有着更重要的指导意义;②页岩物性测试方法多且标准不统一,需要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用的测试方法,开展地层条件下的物性测试对储量计算及开发效果评价更有帮助;③页岩孔隙结构表征已形成了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从二维到三维的综合评价方法,可指导开发层系划分和水平井靶窗优选;④页岩含气性评价已形成了现场含气量测试、等温吸附、气体碳同位素监测等实验方法,揭示了页岩气赋存状态和解吸规律,可有效指导气井生产制度制订和采收率提高;⑤页岩可压性评价已形成了X射线衍射、多尺度的裂缝网络刻画、三轴力学、差应变法、声波各向异性法及声发射法等实验方法,可指导水平井设计和压裂工艺优化。结论认为,建立跨尺度多方法深度融合的实验体系、加强原位条件下的页岩气储层评价、开展关键参数的动态演化和基于大数据模型的人工智能实验评价等是下一步研究方向,持续完善页岩气实验地质技术体系方可为页岩气高效勘探开发提供更好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实验地质技术 储层评价 跨尺度 人工智能 进展 展望
下载PDF
CO_(2)快速吞吐提高页岩油采收率现场试验
12
作者 姚红生 高玉巧 +3 位作者 郑永旺 邱伟生 龚月 钱洋慧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9,共10页
页岩油注CO_(2)吞吐提高采收率技术处于探索阶段,目前面临着CO_(2)与页岩储层及流体相互作用机制不明确、数值模拟技术不成熟、缺乏规模注采及低成本回收工艺等技术难题。为探索页岩油注CO_(2)提高采收率主控机理,以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古... 页岩油注CO_(2)吞吐提高采收率技术处于探索阶段,目前面临着CO_(2)与页岩储层及流体相互作用机制不明确、数值模拟技术不成熟、缺乏规模注采及低成本回收工艺等技术难题。为探索页岩油注CO_(2)提高采收率主控机理,以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页岩油为对象开展了超临界CO_(2)水岩反应实验,分析了高温高压条件下页岩矿物溶蚀作用及其对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并通过注CO_(2)恒质膨胀实验、最小混相压力测试评价了地层超压条件下注CO_(2)后原油高压物性变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考虑多因素数值模拟研究优化了设计注入参数,最终通过矿场试验验证了技术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1) CO_(2)水岩反应以碳酸质矿物溶蚀占主导,长英质矿物部分溶解,生成中大孔隙;(2)在地层原油中注入适量的CO_(2),显著萃取了原油中间烃组分,原油黏度从5.151 mPa·s下降到1.250 mPa·s,且CO_(2)首先萃取轻烃组分,随生产时间增加萃取组分逐渐变为重烃;(3)基于人工压裂与天然缝网混合介质组分数模模型,优化设计单井吞吐注气量1.7×10~4 t,注气速度500~600 t/d,焖井时间50 d;(4)低压侧加热的页岩油CO_(2)吞吐地面工艺,可依据CO_(2)注入地面工艺多参数数据模型,实现精准控温,避免注入管线冻堵及井下油管和套管材料低温脆断问题;(5)产出气CO_(2)浓度高于80%时,采用气相回收直注工艺,实现产出气回收成本降至104元/t。结论认为,CO_(2)快速吞吐有效提高了页岩油采收率,形成的机理认识和技术系列可为页岩油注CO_(2)吞吐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注CO_(2) 水岩反应 机理 混合介质组分数模 快速吞吐 地面工艺 现场试验
下载PDF
苏北盆地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页岩油储层岩石力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13
作者 高和群 高玉巧 +1 位作者 何希鹏 聂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2-515,共14页
为查明苏北盆地页岩油储层可压性特征及压后孔、缝变化规律,以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阜二段)为研究对象,对岩石力学特征、压裂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用计算机高分辨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多尺度CT扫描)对岩样进行三维重构,获取孔、缝结构参... 为查明苏北盆地页岩油储层可压性特征及压后孔、缝变化规律,以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阜二段)为研究对象,对岩石力学特征、压裂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用计算机高分辨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多尺度CT扫描)对岩样进行三维重构,获取孔、缝结构参数;开展地层围压下三轴力学实验,获取岩石力学参数;将压裂后的岩样按相同位置和方向再次进行多尺度CT扫描,获取压裂后三维孔、缝结构图像。根据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将本区页岩划分为3种类型。①1型页岩,为破裂曲线波浪下降,压后形成复杂网状缝页岩。②2型页岩,为破裂曲线类型多样,具波浪下降和垂直下降形状,压后缝网较发育的页岩。③3型页岩,为破裂曲线垂直下降,破裂后整体较完整,压后多形成纵向劈裂缝、缝网不发育的页岩。这3种类型页岩压后孔隙变化特征是:1型和2型页岩直径10~50μm孔隙占比减少,直径50~100μm孔隙增多,直径300μm以上孔隙孔容贡献增大;3型页岩压裂前、后孔径分布及孔容贡献变化不明显。研究表明,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剪切模量具有正相关关系,与泊松比具有V型曲线关系;碳酸盐和黏土矿物含量是控制本区页岩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石英和有机碳含量为次要因素。孔隙度及纹层发育特征是页岩储层可压性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轴应力 CT扫描 岩石力学参数 应力-应变曲线 储层类型 页岩油 古近系 苏北盆地
下载PDF
南川常压海相页岩气注CO_(2)吞吐提高采收率工程实践
14
作者 姚红生 房大志 +5 位作者 卢义玉 王白雪 陆朝晖 谷红陶 闫卓林 苗诗谱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92,共10页
当前研究实验和模拟论证了注CO_(2)吞吐提高页岩气采收率的理论可行性,然而其实际工程效果尚未得到现场试验的验证。为此,基于四川盆地南川常压海相页岩气藏地质赋存及生产特征,开展了页岩等温吸附和CO_(2)—CH_(4)竞争吸附机理研究,实... 当前研究实验和模拟论证了注CO_(2)吞吐提高页岩气采收率的理论可行性,然而其实际工程效果尚未得到现场试验的验证。为此,基于四川盆地南川常压海相页岩气藏地质赋存及生产特征,开展了页岩等温吸附和CO_(2)—CH_(4)竞争吸附机理研究,实施了国内首次常压海相页岩气衰减井CO_(2)吞吐现场试验,并提出了构建成套技术体系的攻关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气井生产到后期进入低压低产阶段,表现出地层能量不足的特征,是提高气井采出程度的重要阶段;②常压页岩的CH_(4)和CO_(2)吸附能力明显高于低压或高压页岩,采用CO_(2)提采更具可行性和必要性;③相同条件下的常压、高压和低压3组页岩样品均表现出对CO_(2)的吸附量大于对CH_(4)的吸附量,且对气体的吸附能力依次为南川(常压海相)页岩>长宁(高压海相)页岩>延长(低压陆相)页岩;④试验井注CO_(2)吞吐增产效果明显,页岩气单井预测最终可采储量(EUR)从0.75×10^(8) m^(3)上升到0.90×10^(8) m^(3),单井控制储量5.186×10^(8) m^(3),预计采收率提高了2.9%。结论认为:①实施的国内首次常压海相页岩气衰减井注CO_(2)吞吐试验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我国页岩气井提高采收率技术研发与应用提供了重要借鉴与参考;②亟需开展页岩气衰减井CO_(2)提采资源潜力与时机评估、提采效果定量评价与工艺优化等研究,并形成页岩气衰减井注CO_(2)吞吐提高采收率成套关键技术及标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南川常压海相页岩气 衰减井 生产特征 注CO_(2)吞吐 提高采收率 驱替置换 碳封存
下载PDF
渝东南复杂构造区常压页岩气地球物理勘探实践及攻关方向
15
作者 何希鹏 刘明 +7 位作者 薛野 李彦婧 何贵松 孟庆利 张勇 刘昊娟 蓝加达 杨帆 《物探与化探》 CAS 2024年第2期314-326,共13页
中国南方常压页岩气资源潜力大,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周缘构造复杂区及盆外褶皱带,具有地表、地下双复杂地质条件,地震采集品质差、成像精度低、甜点参数变化规律不清。本文系统总结了渝东南地区常压页岩气地震采集、成像处理、储层预测... 中国南方常压页岩气资源潜力大,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周缘构造复杂区及盆外褶皱带,具有地表、地下双复杂地质条件,地震采集品质差、成像精度低、甜点参数变化规律不清。本文系统总结了渝东南地区常压页岩气地震采集、成像处理、储层预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与技术进展:①形成了变密度三维观测系统设计技术、灰岩地表复杂山地地震激发接收技术,确保复杂地下构造反射波场充分采样,提升采集资料品质,提高施工效率。②完善了复杂山地地震叠前预处理技术、盆缘过渡带复杂构造成像技术、盆外褶皱带向斜构造成像技术,成果剖面信噪比高,有效频带宽,构造成像精度高。③基于岩石物理特征研究,实现优质页岩厚度、地层压力系数、脆性的定量预测;基于统计岩石物理,实现页岩有机碳含量、含气量、孔隙度的定量预测;利用有限元应力场模拟技术,揭示古应力场演化,实现多期构造改造叠加作用形成裂缝的定量预测;采用组合弹簧模型今应力场预测技术,明确今地应力场分布规律。通过攻关研究,有效指导了常压页岩气甜点预测与勘探开发,为南川常压页岩气田的发现提供了依据。下步应重点攻关基于5G无线节点接收的更加科学合理的地震采集技术、复杂山地高陡构造高精度自动化成像处理技术,以及“地质—工程—经济”一体化的甜点地震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页岩气 盆缘过渡带 盆外褶皱带 地震采集 成像处理 储层预测
下载PDF
适合致密油藏的超临界CO_(2)-气溶性表面活性剂复合吞吐技术
16
作者 刘明 蓝加达 +2 位作者 潘兰 李彦婧 刘昊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6,共9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致密油储层超临界CO_(2)吞吐的开发效果,探索适合致密油藏的超临界CO_(2)-气溶性表面活性剂复合吞吐技术,通过原油黏度实验、油气界面张力实验、最小混相压力实验、原油膨胀系数实验以及超临界CO_(2)-气溶性表面活性剂复... 为了进一步提高致密油储层超临界CO_(2)吞吐的开发效果,探索适合致密油藏的超临界CO_(2)-气溶性表面活性剂复合吞吐技术,通过原油黏度实验、油气界面张力实验、最小混相压力实验、原油膨胀系数实验以及超临界CO_(2)-气溶性表面活性剂复合吞吐模拟实验,评价了不同类型气溶性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及其对吞吐采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溶性表面活性剂GRS⁃1的综合性能更加突出,随着气溶性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的不断增大,原油黏度、油气界面张力和最小混相压力均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而原油体积膨胀系数则逐渐增大,并且岩心的吞吐采收率和入口端压力也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随着混合流体注入量的增加以及闷井时间的延长,岩心吞吐采收率和入口端压力均逐渐增大,并且岩心的渗透率越大,吞吐采收率就越高;超临界CO_(2)-气溶性表面活性剂复合吞吐的最佳实验参数为气溶性表面活性剂GRS⁃1的质量分数0.6%、混合流体注入量0.5 PV、闷井时间3 h、吞吐轮次3次。该复合吞吐技术能够显著提高致密油藏的采收率,对高效开发致密油藏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超临界CO_(2) 气溶性表面活性剂 复合吞吐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阜宁组二段页岩油测井评价研究
17
作者 王欣 韩建强 +2 位作者 昝灵 李小龙 彭兴平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4-372,共9页
如何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对储层含油性、储集性及可压性进行有效评价,是苏北页岩油规模化开发亟需解决的生产难题。利用常规测井资料与岩心实验资料,采用最优化、拟合、正反演数值模拟等数学手段,建立起总有机碳含量、有效孔隙度、层理缝... 如何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对储层含油性、储集性及可压性进行有效评价,是苏北页岩油规模化开发亟需解决的生产难题。利用常规测井资料与岩心实验资料,采用最优化、拟合、正反演数值模拟等数学手段,建立起总有机碳含量、有效孔隙度、层理缝密度、矿物组分含量等参数的计算模型,对页岩沉积构造和岩相进行分类研究。研究表明:溱潼凹陷阜宁组二段(以下简称阜二段)泥页岩以富有机质层状或纹层状泥岩、富有机质块状泥岩为主,有利岩相为富有机质层状或纹层状泥岩,有利岩相纵向上与非有利岩相交互出现。采用文中所导出的模型识别的“甜点”层段与采用特殊测井分析的层段位置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且现场应用效果良好。该方法和技术已应用于苏北盆地页岩油储层地质工程“甜点”段的选定工作,对苏北页岩油效益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盆地 页岩油 常规测井 岩相 地质工程“甜点”段
下载PDF
一种页岩气井的缝网沟通诊断方法
18
作者 刘欣 任建华 王伟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5-231,共7页
随着对页岩气藏地质认识的深化,页岩气藏立体开发调整已是提高页岩气储量动用率和采收率的一种常用方式。受井距小、天然裂缝发育、老井动用不均等影响,页岩气立体开发井之间的压裂干扰不可避免且干扰类型多样,老井表现出的动态特征差... 随着对页岩气藏地质认识的深化,页岩气藏立体开发调整已是提高页岩气储量动用率和采收率的一种常用方式。受井距小、天然裂缝发育、老井动用不均等影响,页岩气立体开发井之间的压裂干扰不可避免且干扰类型多样,老井表现出的动态特征差异明显,故以生产响应为基础的缝网沟通诊断必不可少。文中以南川工区页岩气藏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力压裂模拟、气藏工程动态分析等手段,开展了页岩气井缝网沟通诊断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按照裂缝导流能力,立体开发井缝网沟通机理可表现为天然裂缝与压裂缝所组成缝网的4种沟通形式。2)响应于不同的缝网沟通形式,在立体开发井压裂施工期间,老井关井套压呈现平稳上涨、上涨波动、轻微波动回落、剧烈波动等4种波动类型,套压涨幅主控因素为天然裂缝发育程度、井间采出程度及新井强改造规模等。3)结合老井复产后生产指标、递减规律、试井曲线等的变化特征,建立了南川工区页岩气立体开发井压裂干扰缝网沟通预测表。在矿场实践中,可以根据预测表中的某几个特征,预测井间生产干扰或缝网沟通情况,为精细化数值模拟和立体开发井分段压裂优化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井 立体开发 缝网沟通 动态响应 压裂干扰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金坛盆地始新统阜宁组四段页岩油地质条件
19
作者 臧素华 荆晓明 +1 位作者 刘志华 印燕铃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5-434,共10页
为评价以金坛盆地为代表的苏南新生代残留盆地非常规油气勘探潜力,以金坛盆地J9井钻井、岩心、测井及分析测试资料为基础,开展阜宁组四段岩石沉积特征、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矿物组成特征、储层特征等地质条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金坛盆... 为评价以金坛盆地为代表的苏南新生代残留盆地非常规油气勘探潜力,以金坛盆地J9井钻井、岩心、测井及分析测试资料为基础,开展阜宁组四段岩石沉积特征、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矿物组成特征、储层特征等地质条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金坛盆地阜四段形成于浅湖—半深湖为主的半封闭—封闭咸化沉积环境,具有泥页岩厚度大(深凹带大于250 m)、总有机碳(TOC)含量偏低(平均为1.02%)、热演化成熟度(R_(o))中低(介于0.81%~0.85%)的特征,具备一定的成烃物质基础。阜四段泥页岩发育裂缝、孔隙两类储集空间,具备良好的储集性能,同时脆性矿物含量较高,有利于后期的压裂改造。结合已有钻孔油气显示情况,认为苏南地区茅山构造推覆带前排的金坛盆地阜四段具备中低成熟度页岩油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坛盆地 阜宁组四段 页岩油 地质条件 中低成熟度
下载PDF
气体水合物合成研究进展
20
作者 吴财芳 高彬 +1 位作者 李清 陈贞龙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7-276,共10页
水合物法捕集与封存CO_(2)气体可服务于大规模减排的技术需求,加速“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对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从气体水合物的基本性质、生成机理及模型,多孔介质中水合物合成,水合物合成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方面,综述了前人针... 水合物法捕集与封存CO_(2)气体可服务于大规模减排的技术需求,加速“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对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从气体水合物的基本性质、生成机理及模型,多孔介质中水合物合成,水合物合成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方面,综述了前人针对水合物合成领域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气体水合物合成过程中存在的科学问题,并对气体水合物的发展及煤系地层CO_(2)水合物的封存方向进行了评价。研究认为,CO_(2)气体的溶解度是限制准确计算多孔介质中水合物储气量的关键因素;气体水合物的局部结构化(成核)机制复杂,仍需深入研究;高纬度及永久冻土区煤系地层可作为水合物法封存CO_(2)气体的地下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 碳中和 煤基介质 CO_(2)水合物合成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