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东北长兴-飞仙关组原油裂解型气藏成藏史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岩 钟宁宁 +3 位作者 陈践发 田永晶 齐雯 唐友军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819-1827,共9页
采用储层流体包裹体、固体沥青有机岩石学与^13C—NMR(CP/MAS)谱分析,结合盆地模拟技术,对川东北普光地区油气成藏历史进行了分析.根据固体沥青包裹体特征、储层固体沥青双反射和高芳碳率特征,证实了川东北长兴.飞仙关组储层固... 采用储层流体包裹体、固体沥青有机岩石学与^13C—NMR(CP/MAS)谱分析,结合盆地模拟技术,对川东北普光地区油气成藏历史进行了分析.根据固体沥青包裹体特征、储层固体沥青双反射和高芳碳率特征,证实了川东北长兴.飞仙关组储层固体沥青的为高演化阶段的原油裂解形成的焦沥青,天然气具有原油裂解成因.通过单井热史、生烃史的盆地模拟,结合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及构造演化历史分析,本人认为川东北飞仙关组天然气藏经历了三期的油气充注过程:第一期油气充注发生于185~180Ma的早侏罗世中晚期,主要是下志留统烃源岩的大量生烃,对应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在80~110℃,代表了燕山早期阶段初始油藏的形成过程:第二期油气充注在165~138Ma,代表了燕山中期快速沉降阶段二叠系烃源岩大量生油阶段的油气充注过程,对应充注温度在120—155℃;第三期油气充注发生在110-65Ma,主要代表了储层原油裂解生气过程,对应充注温度160—210℃.喜马拉雅期的调整改造造就了现今气田的分布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注期次 原油裂解生气 流体包裹体 固体沥青 长兴-飞仙关组 川东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