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裂缝方位和注入速度对裂缝热储回灌水微观渗流规律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杜利 赵磊 +2 位作者 乔勇 聂法健 刘浩成 《山东化工》 CAS 2019年第20期139-141,146,共4页
回灌技术为开采裂缝热储资源的一种重要措施,回灌水在裂缝热储中渗流过程和规律复杂,回灌水如何在裂缝中渗流及回灌水的注入方向和注入速度对回灌水的微观渗流规律影响如何,对裂缝热储的回灌开发具有重要影响。针对裂缝热储地层的特点,... 回灌技术为开采裂缝热储资源的一种重要措施,回灌水在裂缝热储中渗流过程和规律复杂,回灌水如何在裂缝中渗流及回灌水的注入方向和注入速度对回灌水的微观渗流规律影响如何,对裂缝热储的回灌开发具有重要影响。针对裂缝热储地层的特点,由于地层水回灌进入岩心物理模型中,无法直观地观察回灌水的流动方向和研究其波及面积,因此,采用一种基于染色示踪技术监测地热回灌水微观渗流规律方法,研究了裂缝方位和注入速度对裂缝热储回灌水的微观渗流规律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地热回灌水的注入方向与地层中裂缝的夹角增加,回灌水的波及面积增加。当回灌水注入方向与裂缝夹角相同时,随着注入速度的提高,回灌水的波及面积有明显提高,当回灌水注入方向与裂缝夹角90°时,回灌水的波及面积最大且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裂缝热储地层 微观可视化模型 裂缝方位 回灌速度 波及面积
下载PDF
优势通道分布特征研究——以文25东沙二下油藏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乔勇 《石化技术》 CAS 2019年第7期122-124,共3页
优势通道的形成导致注入水沿优势通道无效循环,影响油田采收率及开发效益的提高。以文25东沙二下油藏为例,在不同时期取芯井储层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不同开发阶段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油水井,通过岩石特征、物性特征、沉积特征等地质因素和吸... 优势通道的形成导致注入水沿优势通道无效循环,影响油田采收率及开发效益的提高。以文25东沙二下油藏为例,在不同时期取芯井储层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不同开发阶段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油水井,通过岩石特征、物性特征、沉积特征等地质因素和吸水剖面、注水强度、见效特征等动态因素分析,动静结合展开储层优势通道的形成机理研究、识别与描述,总结优势通道形成的地质、动态的定性特征和定量参数,对于文25东沙二下油藏三次采油和油田堵水调剖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通道 分布特征 形成机理 文25东
下载PDF
东濮凹陷胡状集油田沙三段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唐果 《石化技术》 CAS 2019年第7期134-135,154,共3页
本文以东濮凹陷胡状集油田沙三段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薄片、扫描电镜观察及粘土矿物分析等手段,对储层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储层孔隙的影响进行探讨研究,明确了研究层段在埋藏过程中主要受压实、胶结及溶蚀作用的改造,其中溶蚀作用明... 本文以东濮凹陷胡状集油田沙三段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薄片、扫描电镜观察及粘土矿物分析等手段,对储层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储层孔隙的影响进行探讨研究,明确了研究层段在埋藏过程中主要受压实、胶结及溶蚀作用的改造,其中溶蚀作用明显改善了储层的物性,主要表现为酸性介质下以碳酸盐胶结物、长石为对象的溶解,相应的在1950~2050m及2350~2500m发育2个溶蚀高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胡状集油田 成岩作用 沙河街组
下载PDF
哈撒克斯坦K油田裂缝发育特征及分布预测研究
4
作者 唐果 《石化技术》 CAS 2019年第7期125-126,共2页
通过对K油田岩心、成像测井等资料研究分析,明确了K油田碳酸盐岩储层裂缝类型及发育特征,根据其成因类型主要分为构造缝及压溶缝,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以近东西向、西北-东南两个走向发育。结合地质认识进一步通过叠前方位各向异性预测的... 通过对K油田岩心、成像测井等资料研究分析,明确了K油田碳酸盐岩储层裂缝类型及发育特征,根据其成因类型主要分为构造缝及压溶缝,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以近东西向、西北-东南两个走向发育。结合地质认识进一步通过叠前方位各向异性预测的方法,明确了K油田裂缝空间分布规律,主要集中于南、北两个背斜枢纽区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特征 碳酸盐岩储层 裂缝预测 K油田
下载PDF
碳酸盐岩酸蚀裂缝渗流-传热特性 被引量:5
5
作者 杜利 唐果 +2 位作者 詹洪阳 贾艳雨 陈四利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3期14333-14344,共12页
充分认识流体在碳酸盐岩酸蚀裂隙面上的渗流传热特性,实现地热能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是十分必要的。针对碳酸盐岩热储非均质性和缝洞发育的突出特点,采用自主研发的实时高温常规三轴试验系统,真实模拟岩石裂隙的真实对流换热过程。采用COMS... 充分认识流体在碳酸盐岩酸蚀裂隙面上的渗流传热特性,实现地热能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是十分必要的。针对碳酸盐岩热储非均质性和缝洞发育的突出特点,采用自主研发的实时高温常规三轴试验系统,真实模拟岩石裂隙的真实对流换热过程。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碳酸盐岩单裂隙渗流传热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开展了实际热储层环境条件下对流换热仿真分析,研究了碳酸盐岩裂缝渗流传热耦合机理。结果表明,裂缝表面进行非均匀性溶蚀,形成一条具有导流能力的人工裂缝,达到改善流体渗流条件的目的;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对流换热系数增幅与流量、压强呈正相关。实验结果验证了数值模拟的正确性与可靠性,获得了储层温度场的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渗流传热 非均匀溶蚀 对流换热系数 仿真分析
下载PDF
碳酸盐岩裂缝热储回灌水渗流规律影响因素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浩成 何宏 +3 位作者 杜利 赵磊 乔勇 聂法健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5期14505-14511,共7页
回灌措施是解决地热水水位下降、实现碳酸盐岩裂缝热储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技术措施。然而,碳酸盐岩裂缝热储回灌开发中存在回灌渗流规律不明确、回灌开采模式不清晰等问题,制约了碳酸盐岩裂缝热储高效回灌开采。针对某区块碳酸盐岩裂... 回灌措施是解决地热水水位下降、实现碳酸盐岩裂缝热储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技术措施。然而,碳酸盐岩裂缝热储回灌开发中存在回灌渗流规律不明确、回灌开采模式不清晰等问题,制约了碳酸盐岩裂缝热储高效回灌开采。针对某区块碳酸盐岩裂缝热储地层,基于物理模拟实验方法,构建可视化微观刻蚀模型和大尺度胶结平板模型,研究回灌水的注入速度、裂缝方位和井网方式对回灌水的渗流规律及温度场变化特征影响,分析回灌水渗流及热交换特征。微观渗流实验结果表明,提高回灌水的注入速度与增加裂缝方位角度,可以提高碳酸盐岩裂缝热储地层中的回灌水的波及面积。当裂缝方位为90°、注入速度为0.04 mL/min时,回灌水的波及面积最大。当井网方式为"2注3采"时,为现场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开采方式。在微观渗流实验的基础上,利用碳酸盐岩裂缝热储胶结物理模型,研究回灌水注入时的温度场变化情况。根据温度场分布特征,当裂缝方位为90°时,回灌水能够在高波及范围内发生热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裂缝热储地层 微观可视化模型 裂缝方位 回灌速度 井网方式
下载PDF
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技术——以文明寨油田明一西断块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乔勇 《石化技术》 CAS 2019年第7期52-53,19,共3页
明一西油藏是文明寨油田主力油藏之一,目前综合含水90.47%,采出程度45.72%,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阶段,由于构造复杂、井况损坏严重等问题造成剩余油挖潜难度不断加大。通过密集井网开发区低序级断层精细解释微构造,以地震属性为主的单... 明一西油藏是文明寨油田主力油藏之一,目前综合含水90.47%,采出程度45.72%,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阶段,由于构造复杂、井况损坏严重等问题造成剩余油挖潜难度不断加大。通过密集井网开发区低序级断层精细解释微构造,以地震属性为主的单砂体地震定量描述,有效落实了10m级别的井间断层展布、定量描述了最大厚度5m以上的单砂体井间变化,为复杂断块油藏的开发提供有力支撑;根据剩余油分布特征,制定适合高含水期挖潜配套技术,实现了明一西油藏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寨油田 低序级断层 剩余油分布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