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扫描电镜与图像分析在储层研究中的联合应用 被引量:17
1
作者 曹寅 朱樱 黎琼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21-225,共5页
该文主要论述采用新一代的扫描电镜和带有图像分析功能的能谱仪联合对砂岩和砂岩铸体进行分析。由于扫描电镜具有景深大、立体感强和分辨率高的特点 ,使砂岩分析可分别采用二次电子图像和背散射图像两种方法 ,不仅能获得砂岩的粒间孔隙... 该文主要论述采用新一代的扫描电镜和带有图像分析功能的能谱仪联合对砂岩和砂岩铸体进行分析。由于扫描电镜具有景深大、立体感强和分辨率高的特点 ,使砂岩分析可分别采用二次电子图像和背散射图像两种方法 ,不仅能获得砂岩的粒间孔隙、粒间胶结物、喉道连通性及配位数等信息 ,而且还可通过图像分析软件快速定量计算孔隙率。由此获得多种信息 ,再结合其他资料可对具体地区进行储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电子 背散热电子 砂岩 铸体 喉道 配位数 图像分析 扫描电镜 储层 油气藏
下载PDF
冷凝分离法回收轻烃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斌 王大卫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92-397,共6页
冷凝分离法可用以从原油稳定及集输过程各级分离的气体中回收轻烃 ,或从天然气中回收凝析油。其工艺流程主要由增压、净化、冷冻、凝液分馏等操作单元组成。该文以某油田油田气轻烃回收的工艺为例 ,对上述 4个单元进行研究 ,并重点探讨... 冷凝分离法可用以从原油稳定及集输过程各级分离的气体中回收轻烃 ,或从天然气中回收凝析油。其工艺流程主要由增压、净化、冷冻、凝液分馏等操作单元组成。该文以某油田油田气轻烃回收的工艺为例 ,对上述 4个单元进行研究 ,并重点探讨现代塔器的优化设计和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凝分离法 精馏 回收 轻烃 原油集输 增压工艺
下载PDF
溱潼凹陷北坡阜三段储层方解石化作用及形成机制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程晓玲 《断块油气田》 CAS 2002年第4期6-8,共3页
基于溱潼北坡 2 4口井阜三段岩心砂岩储层铸体薄片及普通薄片的分析 ,对方解石与储层孔渗的关系、方解石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 ,同时对方解石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方解石化作用是本区的破坏性成岩作用 ,方解石含量大于 1 0 %时... 基于溱潼北坡 2 4口井阜三段岩心砂岩储层铸体薄片及普通薄片的分析 ,对方解石与储层孔渗的关系、方解石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 ,同时对方解石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方解石化作用是本区的破坏性成岩作用 ,方解石含量大于 1 0 %时对储层物性有明显的影响 ,其成岩作用的结果是堵塞孔隙、喉道 ,使孔隙连通性变差、岩石渗透性降低。方解石含量有西部高于东部 ,下砂组高于上砂组的规律。方解石分布的不均衡可能与当时的水介质条件、物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溱潼凹陷 北坡阜三段 储层 方解石化作用 形成机制 油气地质 分布规律
下载PDF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无锡市管网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宜芳 叶德燎 江兴歌 《江苏测绘》 2002年第2期28-29,共2页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能够大大提高城市管网信息的管理水平,基于MAPGIS软件平台上开发的无锡供水主干网信息管理系统,提供了一系列便利的管网管理手段,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管网信息 管理 应用
下载PDF
苏北盆地的油气勘探及下扬子中、古生界储层的系统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许红 王果寿 《海洋地质动态》 2008年第2期21-27,共7页
通过回顾苏北盆地50余年油气勘探历程和取得的重大发现,阐述了苏北下扬子区钻井发现中、古生界油气储层系统的特征,指出海相储集岩分为裂缝型储层、白云岩型储层、风化壳储层等类型,对于我国南黄海盆地海域油气储层特别是海相中、古生... 通过回顾苏北盆地50余年油气勘探历程和取得的重大发现,阐述了苏北下扬子区钻井发现中、古生界油气储层系统的特征,指出海相储集岩分为裂缝型储层、白云岩型储层、风化壳储层等类型,对于我国南黄海盆地海域油气储层特别是海相中、古生界油气储层特征研究及评价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中古生界 海相油气储层系统 苏北盆地 下扬子区
下载PDF
泌阳凹陷核三段T-R旋回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宗斌 郭建华 蒋小琼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6期15-17,共3页
泌阳凹陷为一陆相断陷湖盆,运用T-R旋回原理对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核桃园组核三段地层进行层序划分,这种层序由湖进体系域(LTST)与湖退体系域(LRST)组成。根据详细的相分析、地震地质解释以及区域地质方面的研究,将核三段划分为一个T-R旋回... 泌阳凹陷为一陆相断陷湖盆,运用T-R旋回原理对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核桃园组核三段地层进行层序划分,这种层序由湖进体系域(LTST)与湖退体系域(LRST)组成。根据详细的相分析、地震地质解释以及区域地质方面的研究,将核三段划分为一个T-R旋回(相当于经典层序地层学的Ⅱ级层序)和3个次级T-R旋回。识别出扇三角洲、远(近)源三角洲、水下扇及浅湖、深湖-半深湖等沉积体系。在此基础上,弄清不同体系域中沉积体系的发育规模及其展布有明显的差异,总结出泌阳凹陷T-R旋回沉积层序模式,为下步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断陷湖盆 湖进-湖退旋回 沉积层序 沉积体系 展布特征
下载PDF
库车中、新生代前陆盆地沉降-沉积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刘光祥 钱一雄 潘文蕾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13-318,共6页
通过埋藏史、构造沉降史恢复以及以破裂弹性薄板末端单点负载挠曲为模型对库车中新生代前陆盆地的宽度、前缘隆起和造山带高度、岩石圈性质的模拟计算 ,综合前人研究成果表明 :(1)三叠 -侏罗纪、早白垩世的原始沉积展布呈北东向 ;(2 )... 通过埋藏史、构造沉降史恢复以及以破裂弹性薄板末端单点负载挠曲为模型对库车中新生代前陆盆地的宽度、前缘隆起和造山带高度、岩石圈性质的模拟计算 ,综合前人研究成果表明 :(1)三叠 -侏罗纪、早白垩世的原始沉积展布呈北东向 ;(2 )构造沉降曲线在北部呈陡 缓 陡的 3段式 ,往南渐变为缓 陡 缓 陡的 4段式 ,并均具上凸的特点 ;(3)盆地演化早期 (P2 -T)和晚期 (N -Q)的横向沉积结构呈典型前陆盆地的楔状几何形态 ,演化中期 (J-E)则呈不对称的“V”字形几何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盆地 挠曲模拟 沉积展布 构造沉降曲线 沉积结构
下载PDF
如何消除应用于合采井原油产量分配计算的气相色谱指纹技术存在的缺陷 被引量:15
8
作者 邹宇峥 蔡元明 +1 位作者 马亭 梅博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13-220,共8页
气相色谱指纹技术 (以下简称GCF)作为油藏地球化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为油田管理和开发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GCF被应用于合采井原油产量分配计算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但是它在应用的过程中已暴露出了诸多缺陷。这些缺陷是 :①GCF不可... 气相色谱指纹技术 (以下简称GCF)作为油藏地球化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为油田管理和开发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GCF被应用于合采井原油产量分配计算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但是它在应用的过程中已暴露出了诸多缺陷。这些缺陷是 :①GCF不可避免会受噪声影响 ,从而对仪器的稳定性要求比较严格 ;②进样量及进样的速度仍须基本保持一致 ;③对于无正构烷烃的生物降解油 ,峰的确定相对困难 ;④峰高的大小受操作者确定的积分方式的影响较大 ;⑤建立在绝对线性叠加基础上的“标准图版”法并不存在严格的普遍性 ,这样的近似从理论上讲是有缺陷的 ,用常规的数学方法往往得不到正确的结果 ;⑥三层合采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文中对其理论上的缺陷作了数学上的严密推导 ,证明了峰高比值和产量分配百分比并不具有线性叠加关系 ,并针对以上缺陷提出了两个改进方案 :⑴内标法 ;⑵偏最小二乘法。着重对方案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通过对早期GCF的改进 ,对于人工配比混合油的预测值与真实值的绝对误差小于 5 % ,由此证明方案⑵是准确、可靠的。对同一口合采井 ,文中将方案⑵的计算结果与紫外光谱技术 (以下简称UV)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 ,两种方法具有相当好的符合性和可比性。最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分配 偏最小二乘法 气相色谱指纹 合采油井 紫外光谱 油藏地球化学
下载PDF
新疆阿克陶县奥依塔格红帘石石英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王道轩 丁道桂 +2 位作者 孙世群 张炎炎 刘伟新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15-425,共11页
红帘石石英岩位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奥依塔格乡皮拉里。构造单元隶属于西昆仑的北蛇绿岩带或奥依塔格—库地缝合带。红帘石石英岩产出层位为上石炭统一下二叠统,岩性主要为薄层大理岩、钙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等韵律... 红帘石石英岩位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奥依塔格乡皮拉里。构造单元隶属于西昆仑的北蛇绿岩带或奥依塔格—库地缝合带。红帘石石英岩产出层位为上石炭统一下二叠统,岩性主要为薄层大理岩、钙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等韵律层。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红帘石和少量方解石、绿泥石等。红帘石的主要化学成分:Al_2O_3(19.58~21.33)、Fe_2O_3/FeO(7.66~9.12)和Mn_2O_3/MnO(11.02~11.32)。红帘石—石英岩形成于低温(405.5℃)高压环境,其原岩—母岩可能是高铁锰的不纯硅质岩。它是始新世—渐新世期间,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青藏高原强烈挤压隆升,逆冲推覆构造不断向前陆塔里木盆地扩张,塔里木板块相应地作陆内(A型)俯冲过程中的产物,属低绿片岩相变质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帘石石英岩 低绿片岩相 低温高压 始新世-渐新世 A-型俯冲 新疆克州阿 克陶县奥依塔格
下载PDF
桑塔木油气藏相态的综合判断 被引量:6
10
作者 蒲仁海 郑冰 蔡其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78-182,共5页
塔里木盆地北部三叠系STM低幅度构造油气藏 ,是一个具底水的油气同产的凝析油气藏 ,其地下为凝析气相、还是气液两相 ,由于缺乏高压取样测试资料而难以确认。前人据其所产油气性质和气油比判断为凝析气相 ,但发现井沙 2 9井中油组厚 7m... 塔里木盆地北部三叠系STM低幅度构造油气藏 ,是一个具底水的油气同产的凝析油气藏 ,其地下为凝析气相、还是气液两相 ,由于缺乏高压取样测试资料而难以确认。前人据其所产油气性质和气油比判断为凝析气相 ,但发现井沙 2 9井中油组厚 7m的油气层在声波测井曲线上却无明显的高时差响应。相态判断对该油气藏评价、储量计算、开发方案部署等影响很大 ,作者从物理性质、气油比、组分Z值法、Φ值法、因子判别法、测井解释、气层低频地震响应正演模型及其在构造图上圈闭顶部低频范围与对应深度上测井响应的吻合性等 7种方法的综合分析 ,认为中油组为具凝析气顶和油环的油气藏。这一认识被后来所钻沙 5 1井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识别 地震响应 相态 低幅度油气藏 桑塔木油气藏 塔里木盆地北部
下载PDF
东帕米尔及邻区古生界基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构造属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丁道桂 刘伟新 +1 位作者 王道轩 孙世群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1期96-102,共7页
西昆仑山库地、乌依塔格地区的超铁镁质岩及基性火山岩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表明:在震旦—早古生代时期塔里木板块南部的被动陆缘上存在一个扩张规模有限的边缘海洋盆;而在喀喇昆仑山南带的明铁盖地区下二叠统的深海相的... 西昆仑山库地、乌依塔格地区的超铁镁质岩及基性火山岩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表明:在震旦—早古生代时期塔里木板块南部的被动陆缘上存在一个扩张规模有限的边缘海洋盆;而在喀喇昆仑山南带的明铁盖地区下二叠统的深海相的硅质岩、纹泥岩、滑塌堆积物及基性火山岩岩石化学、微量、稀元素特征表明,是属于塔里木板块南部活动大陆边缘上的弧后盆地,陆壳的增生是以软碰撞的方式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帕米尔 古生界 地球化学 构造属性 蛇绿岩 火山岩 有限洋盆 弧后盆地
下载PDF
麦盖提斜坡地层-岩性圈闭类型 被引量:10
12
作者 范明 郑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8-40,共3页
文中对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的钻井和地震剖面资料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对该区的地层 岩性圈闭进行了搜索 ,指出了该区地层 岩性圈闭的类型 。
关键词 地层-岩性圈闭 麦盖提斜坡 类型 油气勘探
下载PDF
东濮凹陷沙三段与沙二段接触关系讨论 被引量:4
13
作者 谢英刚 郭建华 +1 位作者 蒋小琼 张椿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5,共3页
前人研究认为,东濮凹陷沙三段与沙二段的接触关系为整合或假整合,从而影响了层序边界的识别。该文从区域地质条件对比、沉积相的突变、生物灭绝、物源变化、地层对比等六个方面,论证了东濮凹陷沙三段与沙二段的接触关系为凹陷范围内的... 前人研究认为,东濮凹陷沙三段与沙二段的接触关系为整合或假整合,从而影响了层序边界的识别。该文从区域地质条件对比、沉积相的突变、生物灭绝、物源变化、地层对比等六个方面,论证了东濮凹陷沙三段与沙二段的接触关系为凹陷范围内的不整合,且与控凹断层活动强度的周期性幕式变化有关,为层序边界的识别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沙三段 沙二段 接触关系 相变 地层对比 地质 油气勘探
下载PDF
西北地区中下侏罗统煤成烃源岩评价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光祥 潘文蕾 邵海宁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2-235,共4页
西北地区中、下侏罗统煤层广布 ,厚度较大 ;根据对煤的有机显微组分测试及综合统计分析表明 ,在西北地区 ,煤岩尽管并不普遍具备高含量的壳质组 ,但其高含量的富氢基质镜质体却具有普遍规律 ,富氢基质镜质体的含量占有机显微组分达 18%... 西北地区中、下侏罗统煤层广布 ,厚度较大 ;根据对煤的有机显微组分测试及综合统计分析表明 ,在西北地区 ,煤岩尽管并不普遍具备高含量的壳质组 ,但其高含量的富氢基质镜质体却具有普遍规律 ,富氢基质镜质体的含量占有机显微组分达 18%以上 ,具备了煤成烃的物质基础。另外 ,本文提出了煤的有机地化参数类比系数法 ,并对煤生烃潜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西北地区主要盆地煤具有较好 -好的生烃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生烃潜力 有机地化特征 煤成烃源岩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北部第三系盐类沉积和油气勘探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荣林 范明 马红强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07-110,共4页
介绍了塔里木盆地北部第三系盐类沉积发育的情况,该区广泛发育的盐层是有利的油气盖层,尤其是那些未出露到地表的盐丘具有油气成藏意义。阐述了盐类沉积与油气组合的关系,指出与盐类沉积有关的构造模式与油气成藏类型,对该区进一步... 介绍了塔里木盆地北部第三系盐类沉积发育的情况,该区广泛发育的盐层是有利的油气盖层,尤其是那些未出露到地表的盐丘具有油气成藏意义。阐述了盐类沉积与油气组合的关系,指出与盐类沉积有关的构造模式与油气成藏类型,对该区进一步油气勘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塔里木盆地 盐类沉积 油气 第三系 油气藏 构造模式
下载PDF
新疆塔里木盆地北部原油运移地球化学效应 被引量:7
16
作者 钱志浩 曹寅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86-190,共5页
文中提出的 6个新的原油轻烃指纹运移参数以及轻重烃、生物标志物等其它运移参数 ,应用于塔北地区原油运移地球化学效应的研究 ,取得了一定成效。海西晚期生成的油气在运移指标上都反映与奥陶系源岩有关 ,应是沿着海西不整合面大规模由... 文中提出的 6个新的原油轻烃指纹运移参数以及轻重烃、生物标志物等其它运移参数 ,应用于塔北地区原油运移地球化学效应的研究 ,取得了一定成效。海西晚期生成的油气在运移指标上都反映与奥陶系源岩有关 ,应是沿着海西不整合面大规模由阿瓦提和满加尔坳陷的油源区向北侧向运移到沙雅隆起的产物。而喜山期生成的油气其运移指标不仅反映与奥陶系源岩有关 ,也与三叠-侏罗系源岩有一定关系。它也能接受北面库车坳陷向南侧向运移的陆相油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烃指纹 运移参数 侧向运移 原油 地球化学效应 塔里木盆地北部
下载PDF
喀什凹陷北缘中新生界的油气勘探前景——含油气系统理论的初步运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钱一雄 吉让寿 +2 位作者 秦德余 刘光祥 潘文蕾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2-37,共6页
运用含油气系统概念 ,对喀什凹陷北缘的侏罗系含油气系统的主要要素及地质过程作了简要的概括 ,侧重讨论了沉积盆地的背景研究在含油气系统分析中的重要意义 ,提出了喀什凹陷北缘山前带的远景勘探区带应围绕乌恰并向东扩展 ,同时 。
关键词 盆地原型 构造分带 含油气系统 喀什凹陷 油气勘探
下载PDF
湖北渔塘坝硒矿床中次生自然硒的特征与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家军 冯彩霞 +3 位作者 李志明 王建平 刘世荣 周国富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31-537,共7页
在湖北渔塘坝硒矿床氧化矿石及地表松散堆积物中存在大量罕见的次生自然硒。自然硒呈柱状、板状和它形粒状。它的形成一方面与硒矿石的风化作用有关,另一方面系当地居民用石煤烧石灰过程中导致硒的蒸发而发生次生富集的结果。矿床中大... 在湖北渔塘坝硒矿床氧化矿石及地表松散堆积物中存在大量罕见的次生自然硒。自然硒呈柱状、板状和它形粒状。它的形成一方面与硒矿石的风化作用有关,另一方面系当地居民用石煤烧石灰过程中导致硒的蒸发而发生次生富集的结果。矿床中大量次生自然硒的发现,不仅对硒的矿物学、矿床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解决或改进含碳硒矿石或岩石中硒的冶炼回收工艺流程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硒 次生富集 硒矿床 渔塘坝 湖北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北部塔河油田油气藏成藏机制 被引量:133
19
作者 顾忆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07-312,共6页
从储层沥青、流体包裹体、油气藏饱和压力 /露点压力等研究认为 ,塔河油田及邻区油气藏的形成主要有 4期 ,海西早期以破坏为主 ;海西晚期成藏与改造并存 ;燕山—喜马拉雅早期以正常油藏为主 ;喜马拉雅晚期保存条件最好 ,以轻质油和气藏... 从储层沥青、流体包裹体、油气藏饱和压力 /露点压力等研究认为 ,塔河油田及邻区油气藏的形成主要有 4期 ,海西早期以破坏为主 ;海西晚期成藏与改造并存 ;燕山—喜马拉雅早期以正常油藏为主 ;喜马拉雅晚期保存条件最好 ,以轻质油和气藏为主。塔河油田油气藏成藏机制为 :(1)海西期以来下古生界长期持续供油 ,为塔河油田多期成藏及油气的叠加、复合改造提供了条件 ;(2 )塔河地区长期处于斜坡区 ,在不同的地史时期始终是古生界海相油气的运移必经之地 ,是大规模油气聚集和多期成藏的重要条件 ;(3)多层位有效储盖组合及在时间、空间上分布的差异 ,是塔河油田多期成藏及成藏后油气性质变化的重要原因 ;(4)成藏封闭系统的演化对油气保存、破坏和改造的作用巨大 ,早期封闭系统的形成与破坏 ,为寻找重质海相原生油藏指明了方向 ,晚期封闭系统的重建 ,为寻找次生、原生轻质油气藏及天然气指明了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河油田 油气藏 成藏期 成藏机制
下载PDF
计算剥蚀厚度的优化孔隙度法:程序及应用 被引量:12
20
作者 何将启 王宜芳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07-214,共8页
碎屑岩 (泥岩和砂岩 )在正常压实埋藏过程中 ,原始孔隙度的演化随埋深的增加呈指数减小。利用在深度zi 处的孔隙度实测值Φi 及其理论值Φ ,考虑m次观察中的误差平方和 ,找到最有可能使得该误差平方和达到最小的原始孔隙度Φ0 及地层的... 碎屑岩 (泥岩和砂岩 )在正常压实埋藏过程中 ,原始孔隙度的演化随埋深的增加呈指数减小。利用在深度zi 处的孔隙度实测值Φi 及其理论值Φ ,考虑m次观察中的误差平方和 ,找到最有可能使得该误差平方和达到最小的原始孔隙度Φ0 及地层的剥蚀厚度h。对地层剥蚀厚度的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优化孔隙度法的原理作了简单介绍 ,并给出了实用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和应用实例 ,还就本方法应用中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蚀厚度 优化孔度法 应用程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