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再分布规律研究——以江苏油田S区块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徐伟 王智林 +1 位作者 张建宁 黄耀 《复杂油气藏》 2024年第1期86-91,共6页
油田经过长期注水开发进入高含水阶段,产量下降较快以至停采,对停采的高含水油藏开展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再认识可以有效提高老油田采收率。为此开展了平板物理模拟实验,利用含油饱和度场分布对剩余油二次富集机理进行研究;同时结合数值模... 油田经过长期注水开发进入高含水阶段,产量下降较快以至停采,对停采的高含水油藏开展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再认识可以有效提高老油田采收率。为此开展了平板物理模拟实验,利用含油饱和度场分布对剩余油二次富集机理进行研究;同时结合数值模拟研究,验证了高部位区域剩余油分布规律,并对其主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剩余油受到残余阻力压差以及渗吸的作用,二次富集主要分布在注采连线的周边以及渗透率较低的高部位地区。确定了影响剩余油二次聚集的影响因素及技术界限值,即油藏满足停采时间超过36个月,地层倾角大于20°,平面渗透率级差大于2,渗透率大于50×10^(-3)μm^(2)等条件可开展油田高含水停采油藏二次挖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分布 二次聚集 平板模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苏北盆地江苏油田CO_(2)驱油技术进展及应用
2
作者 唐建东 王智林 葛政俊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5,F0002,共9页
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对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而CO_(2)驱油埋存是其重要内容。苏北盆地江苏油田针对复杂断块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技术瓶颈开展CO_(2)驱油技术攻关及多种类型矿场试验,形成了以重力稳定驱、驱吐... 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对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而CO_(2)驱油埋存是其重要内容。苏北盆地江苏油田针对复杂断块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技术瓶颈开展CO_(2)驱油技术攻关及多种类型矿场试验,形成了以重力稳定驱、驱吐协同等为特点的复杂断块油藏CO_(2)驱油的4种差异化模式,成功开展了花26断块“仿水平井”重力稳定驱等技术先导试验,建成了10×10^(4) t的复杂断块油藏CCUS示范工程。江苏油田累计注入液碳量30.34×10^(4) t,累计增油量9.83×10^(4) t,实现了较好的增产效果及经济效益。技术研究及试验可为其他复杂断块油藏的CO_(2)驱开发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 CO_(2)驱油模式 重力稳定驱 提高采收率 CO_(2)封存
下载PDF
江苏油田复杂断块低渗透油藏压驱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
3
作者 蔡新明 黄艳梅 金忠康 《复杂油气藏》 2023年第3期343-346,共4页
针对江苏油田复杂断块低渗透油藏特点,开展了压驱技术研究与应用,确定了压驱选井条件,优选了H59井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cmg软件模拟实现压驱的造缝机理、渗吸机理及低渗透油藏的压敏效应。在数值模拟、物质平衡分析的基础上,确定H59井区... 针对江苏油田复杂断块低渗透油藏特点,开展了压驱技术研究与应用,确定了压驱选井条件,优选了H59井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cmg软件模拟实现压驱的造缝机理、渗吸机理及低渗透油藏的压敏效应。在数值模拟、物质平衡分析的基础上,确定H59井区压驱井注入量3×10^(4)m^(3),日注入速度控制在600 m^(3)以下。研究成果为复杂断块低渗透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油藏 低渗透油藏 压驱 数值模拟
下载PDF
CB油田开发中后期水淹层评价研究
4
作者 冯雯 孔红 《复杂油气藏》 2023年第3期320-324,共5页
水淹层是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油层发生不同程度水淹,从而引起储集层物性、电性等变化而形成的。CB油田C3断块位于苏北盆地吴堡低凸起中段,经过多年开发,动静矛盾日益显著。根据油田开发初期的研究成果确定的C3断块阜一段原始油层电阻率... 水淹层是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油层发生不同程度水淹,从而引起储集层物性、电性等变化而形成的。CB油田C3断块位于苏北盆地吴堡低凸起中段,经过多年开发,动静矛盾日益显著。根据油田开发初期的研究成果确定的C3断块阜一段原始油层电阻率下限为:R_(t)≥5Ω·m;泰一段为:R_(t)≥8Ω·m。但在开发后期实际生产中,射孔层电阻率远远高于原始油层的电阻率下限,且含水率偏高,说明最初的油层电阻率下限值已不再适用于油田后期射孔层位的优选。针对C3断块存在的动静矛盾问题,利用C3断块100余口常规井的动、静态资料,通过对生产、测井等资料的分析研究,重新确定了C3断块阜一段、泰一段油层电阻率下限,用于指导开发后期试油层位和射孔厚度的优选,为老区稳产夯实储量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淹层 电阻率下限 含水率 苏北盆地
下载PDF
江苏油田低渗透油藏压裂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韵致 张顺康 +2 位作者 庄园 孙东升 金勇 《复杂油气藏》 2021年第2期68-72,79,共6页
为改善江苏油田低渗油藏开发效果,在明确低渗油藏压裂效果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通过实施压裂改造的江苏低渗、特低渗油藏开展了压裂效果影响因素研究。分析和研究了油藏渗透率、有效厚度、含水率等参数... 为改善江苏油田低渗油藏开发效果,在明确低渗油藏压裂效果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通过实施压裂改造的江苏低渗、特低渗油藏开展了压裂效果影响因素研究。分析和研究了油藏渗透率、有效厚度、含水率等参数对油井及水井压裂效果的影响规律。结合正交设计方法,明确了不同因素对压裂效果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实施压裂改造的江苏油田低渗油藏,当油藏渗透率低于20×10^(-3)μm^(2)时,油井压裂后能取得较好的增油效果,当油藏渗透率低于50×10^(-3)μm^(2)时,水井压裂后累积增注量增加比较明显。影响江苏低渗油藏压裂效果最显著的因素包括渗透率、裂缝方位、裂缝穿透比和裂缝导流能力;影响显著因素包括注采井距、有效厚度;不太显著的因素是含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率 压裂效果 影响因素 数值模拟 正交设计 江苏油田
下载PDF
喜马拉雅东部库曲锂铍花岗质伟晶岩的稀有金属矿物学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谢磊 王汝成 +4 位作者 田恩农 陶湘媛 周威 刘小驰 吴福元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4-432,共29页
在喜马拉雅造山带已发现普士拉、热曲、吉隆、洛扎等多个岩体中花岗岩-伟晶岩与锂铍等稀有金属成矿作用相关,并有大规模的锂辉石伟晶岩(含细晶岩)产出。喜马拉雅东部的库曲岩体也发现了锂辉石伟晶岩出露,主要侵入到主体白云母花岗岩中... 在喜马拉雅造山带已发现普士拉、热曲、吉隆、洛扎等多个岩体中花岗岩-伟晶岩与锂铍等稀有金属成矿作用相关,并有大规模的锂辉石伟晶岩(含细晶岩)产出。喜马拉雅东部的库曲岩体也发现了锂辉石伟晶岩出露,主要侵入到主体白云母花岗岩中。本次研究对库曲岩体中不同类型的花岗质伟晶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矿物学和年代学的研究。根据不同矿物组合和产出位置,将库曲伟晶岩分为四类:广泛分布的伟晶岩I,主要包含长石-石英-白云母;岩体西部桑玉村出露伟晶岩II(包含钠长石-石英-白云母带和细粒钠长石带)和伟晶岩III(锂辉石-钠长石-石英带);岩体东部出露细晶岩脉。库曲伟晶岩都含不同体积百分比的石榴石和电气石,以及典型的稀有金属矿物如绿柱石、铌铁矿族矿物和少量锡石。独居石和铌铁矿族矿物的U(-Th)-Pb同位素年代学结果显示库曲伟晶岩主要形成于~25Ma,还存在稍晚一期的岩浆活动,细晶岩形成于~14Ma。同时代的伟晶岩I、II和III全岩成分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K_(2)O/Na_(2)O、Zr/Hf和Nb/Ta比值、REE总量和Eu/Eu^(*)呈降低趋势,而稀有金属(Li、Be、Nb、Ta、Rb和Cs)含量逐渐增加。矿物的成分变化趋势更明显,从伟晶岩I到III中白云母的K/Rb比值和MgO含量明显降低,电气石向更富集Li、石榴子石和铌铁矿族矿物向更富集Mn(在伟晶岩III中分别接近锰铝榴石和铌/钽锰矿端元组分)、绿柱石向更富集Li-Cs的方向变化。伟晶岩III中锡石含量相对增加,常与锂辉石共生。细晶岩脉的矿物学特征介于伟晶岩I和II之间。综合上述研究显示库曲伟晶岩是花岗质岩浆分异演化的最终产物,矿物是伟晶岩形成过程和分异程度的有效指示剂,库曲的稀有金属成矿作用显示出Be、Be-Nb-Ta(-Sn)、Li-Be-Nb-Ta-Sn(岩体最边缘)矿化的变化趋势。锂辉石是库曲伟晶岩中主要的原生锂矿物,次生的锂辉石和石英后成合晶可能是在富锂流体中形成的,而不是透锂长石降温过程中形成的,这与库曲伟晶岩侵入到白云母花岗岩的产状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辉石伟晶岩 绿柱石 演化程度 矿物指示剂 端元矿物
下载PDF
江苏低渗透油藏核磁共振剩余油微观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顺康 刘炳官 +3 位作者 尤启东 林波 孙东升 金勇 《复杂油气藏》 2023年第2期199-203,共5页
针对江苏低渗油藏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开展了基于核磁共振二维谱技术的水驱油实验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驱替阶段的油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水驱初期,连片状剩余油占主导地位;随着水驱的进行,连片状剩余油体积比例不断降低,而其他三种剩... 针对江苏低渗油藏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开展了基于核磁共振二维谱技术的水驱油实验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驱替阶段的油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水驱初期,连片状剩余油占主导地位;随着水驱的进行,连片状剩余油体积比例不断降低,而其他三种剩余油比例不断增加,同时,连片状剩余油体积绝对量不断降低;水驱后期,连片状剩余油不再处于主导地位,但其体积绝对量与网络状、孤岛状体积绝对量相当,依旧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核磁共振 二维谱 水驱油 剩余油
下载PDF
中国火成岩油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6
8
作者 付茜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32,共8页
火成岩储集层作为油气勘探开发的新领域,已引起石油界和学者的关注和兴趣,但火成岩为孔隙和裂缝双重介质储层,勘探开发理论和技术仍亟待完善和丰富。在对相关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综述了我国火成岩油气藏分布情况、勘探历程及勘探开发现状... 火成岩储集层作为油气勘探开发的新领域,已引起石油界和学者的关注和兴趣,但火成岩为孔隙和裂缝双重介质储层,勘探开发理论和技术仍亟待完善和丰富。在对相关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综述了我国火成岩油气藏分布情况、勘探历程及勘探开发现状。对成熟的火成岩油气藏地震勘探、岩性识别、岩相分析、储层岩性测井识别、裂缝预测等勘探技术,火成岩油气藏空气钻井、欠平衡钻井、控压钻井、复合钻井和自动垂直钻井等技术,火成岩油气藏完井技术,火成岩气藏、裂缝性稠油油藏、储层改造等技术进行了介绍。从火成岩油气藏形成机制、勘探的难点、开发的瓶颈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火成岩油气藏勘探开发面临的挑战。从国家能源需求、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先进技术的保障、前沿交叉学科、国外先进的经验等方面展望了我国火成岩油气勘探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火成岩油气藏 勘探开发 技术现状 开发前景
下载PDF
层状油藏开发中后期层系优化研究
9
作者 马宏 万茂雯 杨磊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23年第5期121-124,共4页
以江苏油田XX断块E1f1油藏为典型单元,总结层状油藏开发中后期的层系优化方法。通过数值模拟与数理统计相结合、区域界限与本块特征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一系列的层系划分界限,包括小层数、厚度、渗透率级差和拟渗流阻力级差界限。从而指... 以江苏油田XX断块E1f1油藏为典型单元,总结层状油藏开发中后期的层系优化方法。通过数值模拟与数理统计相结合、区域界限与本块特征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一系列的层系划分界限,包括小层数、厚度、渗透率级差和拟渗流阻力级差界限。从而指导下步开发层系的优化和井网调整工作,提高油藏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系适应性 渗透率级差 拟渗流阻力 层系优化
下载PDF
苏北盆地页岩油基质与裂缝流动能力实验研究
10
作者 段宏亮 谌廷姗 +4 位作者 孙敬 洪亚飞 李思辰 卢显荣 张正阳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3-342,351,共11页
页岩油藏具有复杂的孔隙结构和超低渗透能力,合理评价储层基质和压后不同类型裂缝流动能力对制定合理工作制度和有效开发页岩油藏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采用巴西劈裂方法模拟不同裂缝形态,基于核磁共振技术构建了一套评价基质和裂缝流动能... 页岩油藏具有复杂的孔隙结构和超低渗透能力,合理评价储层基质和压后不同类型裂缝流动能力对制定合理工作制度和有效开发页岩油藏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采用巴西劈裂方法模拟不同裂缝形态,基于核磁共振技术构建了一套评价基质和裂缝流动能力方法,并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阜宁组二段(以下简称阜二段)页岩岩心为基础开展了基质和裂缝导流能力评价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页岩储层最小流动孔隙尺度为10nm,应力条件下流动规律表现为非线性、线性两段式;影响裂缝系统导流能力因素包括裂缝类型、开度、应力大小和驱动压差等;应力越大渗透率损失越大,最高可达95%,缝网越复杂开度越大,渗透率损失越大;生产过程中需要依据裂缝发育情况、上覆岩层有效应力特征来合理控制地层流体压力与井底流压的差值,保障油井能稳定生产,压力均匀向外传播;高邮凹陷阜二段页岩油井有效应力介于7~10MPa、流动压差介于10~15MPa为合理下泵时机或进行地层补能时机。研究成果对完善页岩渗流机理理论和现场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裂缝类型 流动能力 有效应力 核磁共振
下载PDF
江苏油田低渗致密砂岩储层综合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桂玲 刘辛 林式微 《复杂油气藏》 2015年第2期60-64,共5页
江苏油田是典型的复杂小断块油田,低渗致密砂岩储量占有一定的比例。受复杂地面地下条件的影响,这类储量开发难度大,效益差。通过选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致密油藏储层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及江苏此类储层特有的地质开发特点,确... 江苏油田是典型的复杂小断块油田,低渗致密砂岩储量占有一定的比例。受复杂地面地下条件的影响,这类储量开发难度大,效益差。通过选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致密油藏储层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及江苏此类储层特有的地质开发特点,确定了致密储层综合评价的指标参数体系;结合行业标准建立了各指标的标准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形成了低渗致密砂岩储层的综合评价方法,为下步江苏低渗致密储层的有序、有效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致密 储层综合评价 评价参数 层次分析 江苏油田
下载PDF
高邮凹陷花庄地区阜二段页岩储层孔喉结构特征研究
12
作者 付茜 段宏亮 +4 位作者 刘世丽 仇永峰 杨艳 周进峰 刘志敏 《复杂油气藏》 2024年第2期131-138,共8页
高邮凹陷深凹-内坡带花庄地区阜二段(E_(1)f_(2))是苏北盆地页岩油勘探的有利地区和层段,为进一步明确花庄地区E_(1)f_(2)页岩储层特征,以有利区内系统取心井HY1井为依托,通过岩心观察,运用薄片鉴定、氩离子剖光-扫描电镜、高压压汞、... 高邮凹陷深凹-内坡带花庄地区阜二段(E_(1)f_(2))是苏北盆地页岩油勘探的有利地区和层段,为进一步明确花庄地区E_(1)f_(2)页岩储层特征,以有利区内系统取心井HY1井为依托,通过岩心观察,运用薄片鉴定、氩离子剖光-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氮气吸附以及核磁共振等多种方法联合精细表征页岩孔隙结构,分析了HY1井E_(1)f_(2)取心页岩段页岩的孔隙度、孔隙类型及连通性、孔喉特征、全尺度孔径大小等。研究表明,花庄地区E_(1)f_(2)发育3类10种孔隙类型,以无机孔为主;其中纹层状长英质灰云质混积页岩和灰云页岩孔隙度相对较大,碳酸盐岩粒间(内)孔和颗粒边缘孔更为发育,孔隙多为H2-H3型和H3型,连通性较好,喉道相对略大,孔隙结构呈三峰特征,中-大孔占比较高,孔径主体分布大于100 nm,储层条件最为有利,其发育层段可作为高邮凹陷花庄地区阜二段页岩油勘探“甜点”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储层评价 页岩油 阜宁组二段 高邮凹陷 苏北盆地
下载PDF
陆相页岩油水平井开发合理生产制度优化——以苏北盆地A区块阜二段为例
13
作者 葛政俊 罗钰涵 +2 位作者 谌廷姗 毕天卓 卢显荣 《复杂油气藏》 2024年第1期56-61,69,共7页
为了最大限度提高陆相页岩油全生命周期的采收率,并建立其水平井开发的合理生产制度。选取苏北盆地A区块阜二段为靶区,利用井震资料开展储层发育特征研究,建立“地质—开发—地应力—裂缝扩展”的地质工程一体化模型,进而对页岩油水平... 为了最大限度提高陆相页岩油全生命周期的采收率,并建立其水平井开发的合理生产制度。选取苏北盆地A区块阜二段为靶区,利用井震资料开展储层发育特征研究,建立“地质—开发—地应力—裂缝扩展”的地质工程一体化模型,进而对页岩油水平井开发合理生产制度进行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岩石类型、裂缝分布、岩石力学参数和工程施工参数是影响页岩油地质工程一体化模型精度的关键因素,确定了压后合理开井时间为20 d、合理生产压差为10 MPa、CO_(2)合理吞吐时机为井口压力下降至1.5 MPa左右、CO_(2)合理吞吐焖井时间为15 d,形成了页岩油水平井开发合理生产制度优化流程。研究成果对陆相页岩油长期稳产和效益开发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制度 一体化模型 水平井 页岩油 苏北盆地
下载PDF
复杂断块油藏剩余油再富集实验及评价研究
14
作者 张顺康 刘炳官 +3 位作者 尤启东 林波 孙东升 金勇 《复杂油气藏》 2024年第3期309-316,共8页
为研究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阶段剩余油再富集规律,并对再次富集以后的剩余油质量进行评价,以江苏油田厚油层油藏和窄条状油藏为基础,开展了剩余油再富集的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隔夹层、油井与断层距离、压力梯度等因素对剩余油再富集的影... 为研究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阶段剩余油再富集规律,并对再次富集以后的剩余油质量进行评价,以江苏油田厚油层油藏和窄条状油藏为基础,开展了剩余油再富集的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隔夹层、油井与断层距离、压力梯度等因素对剩余油再富集的影响规律。进一步以物理模拟实验结果为基础,提出了以再富集指数和动用潜力指数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剩余油再富集质量的评价方法。评价结果表明:对于厚油层油藏和窄条状油藏来说,高压力梯度条件下的剩余油再富集指数和动用潜力指数更高,含水率下降值和提高采收率幅度更大,剩余油再富集质量更好;对于窄条状油藏来说,远离断层时剩余油再富集以后含水下降值、提高采收率幅度都高于近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 剩余油 再富集 实验 规律
下载PDF
陆相细粒沉积岩岩相组合类型划分研究现状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15
作者 段宏亮 杨保良 《复杂油气藏》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细粒沉积岩是陆相页岩油气重要的烃源岩和储集层。然而该类岩石具有岩相类型多样、垂向叠置复杂的特征,已知大部分获得高产油气井对应的甜点层通常为多种岩相类型的组合。当前,细粒沉积岩岩相分类方案仍存在分歧,岩相组合相关研究尚处... 细粒沉积岩是陆相页岩油气重要的烃源岩和储集层。然而该类岩石具有岩相类型多样、垂向叠置复杂的特征,已知大部分获得高产油气井对应的甜点层通常为多种岩相类型的组合。当前,细粒沉积岩岩相分类方案仍存在分歧,岩相组合相关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通过对比近年来国内学者关于陆相细粒沉积岩岩相类型划分方案的差异性,梳理了岩相组合的划分依据,探寻岩相组合划分新方法及其研究的油气地质意义。认为在岩相类型识别基础上,开展天文旋回理论指导下的岩相组合类型划分、展布特征刻画,对于陆相页岩油甜点精细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不同岩相组合源-储耦合特征、油气分布特征,注重微运移的相关研究有助于提升对页岩油气差异性富集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沉积岩 岩相类型 岩相组合类型 油气地质意义 陆相湖盆
下载PDF
CB油田低阻油层成因及油水层识别
16
作者 张乃源 孙培安 +1 位作者 张菲 吴小林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24年第2期239-245,共7页
低阻油层的成因往往复杂多样而难以直接解释。本文的研究区域为位于苏北盆地的CB油田,研究区内低阻油层泥质含量大、岩石颗粒细导致束缚水饱和度高是油层低电阻率的主要控制因素,地层坡度较缓也是研究区域油层低阻的控制因素。地层电阻... 低阻油层的成因往往复杂多样而难以直接解释。本文的研究区域为位于苏北盆地的CB油田,研究区内低阻油层泥质含量大、岩石颗粒细导致束缚水饱和度高是油层低电阻率的主要控制因素,地层坡度较缓也是研究区域油层低阻的控制因素。地层电阻率受束缚水影响较大,应作为低阻油层进行针对性的识别。本次研究通过老区老井复查,针对研究区域内的可疑层开展低阻油层的识别,划分了新的有效厚度,对后续开发增产、调补层工作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阻油层 束缚水饱和度 泥质含量 油水层识别
下载PDF
页岩油压裂水平井试井测试方法研究
17
作者 陈洪才 谌廷姗 +2 位作者 庄园 洪亚飞 姚远 《复杂油气藏》 2024年第2期174-181,共8页
页岩油采用水平井规模压裂开发模式,压裂后井筒周围形成复杂的缝网,流动特征复杂,常规试井方法很难准确描述其流动特征,因此,需要建立一套页岩油压裂水平井试井测试方法。通过结合裂缝有效半缝长、缝宽和裂缝间距及压裂后渗透率等相关参... 页岩油采用水平井规模压裂开发模式,压裂后井筒周围形成复杂的缝网,流动特征复杂,常规试井方法很难准确描述其流动特征,因此,需要建立一套页岩油压裂水平井试井测试方法。通过结合裂缝有效半缝长、缝宽和裂缝间距及压裂后渗透率等相关参数,建立了水平井压裂后试井模型及一套测试方法;通过模拟稳定产能测试、不稳定试井测试及两井干扰测试,研究工作制度和储层参数对试井曲线的影响,分析试井曲线,确定合理的工作制度和测试时间。结合苏北盆地的实际投产井生产情况,得到定量化测试产量及测试时间等数据资料,综合评价压裂改造效果和井控动态储量,确定合理工作制度和产能,为页岩油有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缝网 流动特征 测试方法 稳定试井
下载PDF
生产数据分析在江苏油田岩性油藏中的应用
18
作者 蔡新明 金忠康 刘金华 《复杂油气藏》 2020年第1期62-65,74,共5页
江苏油田岩性油藏构造破碎,地震资料差,砂体横向变化快,单纯依靠静态资料难以精确识别砂体边界及断层。试井能够识别油藏边界,但江苏油田储层渗透率低,测试时间长,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生产数据分析利用生产数据和流动压力进行分析,因生... 江苏油田岩性油藏构造破碎,地震资料差,砂体横向变化快,单纯依靠静态资料难以精确识别砂体边界及断层。试井能够识别油藏边界,但江苏油田储层渗透率低,测试时间长,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生产数据分析利用生产数据和流动压力进行分析,因生产时间长,能反映更大范围的流动及边界信息,通过典型递减曲线图版拟合方法计算储层参数,获得地层动态参数,了解油藏边界情况。生产实践表明,生产数据分析与物探、地质相结合,可提高岩性油藏砂体边界刻画精度,有效指导岩性油藏的滚动开发及措施调整,为江苏油田岩性油藏的精细描述和开发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数据分析 典型曲线 岩性油藏 砂体边界
下载PDF
致密气藏剩余储量挖潜方法研究——以DND气田D12区为例
19
作者 赵可乐(文/图) 《能源新观察》 2024年第10期47-51,共5页
DND气田为致密砂岩气藏,早期以直井多层合采生产产能较低,开展水平井规模化生产后产能大幅度提升,目前已进入生产开发后期,部署加密调整井维持稳产。DND气田发育多套生产层系,层间非均质性强,同时储量分布受沉积环境和储层物性控制较明... DND气田为致密砂岩气藏,早期以直井多层合采生产产能较低,开展水平井规模化生产后产能大幅度提升,目前已进入生产开发后期,部署加密调整井维持稳产。DND气田发育多套生产层系,层间非均质性强,同时储量分布受沉积环境和储层物性控制较明显,剩余储量挖潜存在较大难度。本文以DND气田D12区为例,旨在形成一套适合的剩余储量挖潜方法,首先通过分析单井的生产动态特征及单井生产问题,分析单井低产原因并寻找生产有利区域;利用气藏动态分析手段,针对不同的井型,选取适合的方式计算单井泄气面积、可采储量和动态储量;利用单井泄气面积,基于对不同井型泄气范围形态的假设,计算出单井泄气半径,绘制成图寻找井间剩余储量富集区域,为后期加密井井位部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藏 动态储量 动态分析 泄气半径 剩余储量 井位部署
下载PDF
HPAM和AM-AMPS与水溶性酚醛树脂的成胶规律研究
20
作者 李紫薇 《复杂油气藏》 2024年第2期238-245,共8页
在110℃、水中盐含量12124 mg/L条件下,从成胶时间、冻胶强度和冻胶稳定性三个方面研究了HPAM、AM-AMPS(AMPS质量分数30%)与水溶性酚醛树脂的成胶规律。结果表明,成胶规律与聚合物、交联剂用量及聚合物分子结构有关。当成胶液中聚合物... 在110℃、水中盐含量12124 mg/L条件下,从成胶时间、冻胶强度和冻胶稳定性三个方面研究了HPAM、AM-AMPS(AMPS质量分数30%)与水溶性酚醛树脂的成胶规律。结果表明,成胶规律与聚合物、交联剂用量及聚合物分子结构有关。当成胶液中聚合物和交联剂用量相同时,HPAM成胶时间明显低于AM-AMPS而冻胶强度高于AM-AMPS;不同聚合物与水溶性酚醛树脂形成的冻胶均存在早期脱水现象,AM-AMPS形成的酚醛树脂冻胶长期热稳定性比HPAM差。冷冻扫描电镜(Cryo-SEM)分析表明,交联密度是影响冻胶强度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红外光谱(IR)分析表明,氧化降解是酚醛树脂冻胶早期脱水的主要原因,少量添加对苯二酚可以稳定冻胶结构。研究结果可为高温冻胶的开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冻胶 HPAM AM-AMPS 成胶规律 脱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