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辛油田营13断块辫状河储层构型模式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卫 路智勇 牛栓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3-37,共5页
为明确辫状河沉积体系不同级别的建筑结构特征,更好地指导开发调整和剩余油挖潜,在河流相沉积界面分级体系的指导下,将东辛油田营13断块辫状河沉积分为6级储层构型界面,并确定3—6级储层构型界面的成因及分布特征。根据储层构型界面的... 为明确辫状河沉积体系不同级别的建筑结构特征,更好地指导开发调整和剩余油挖潜,在河流相沉积界面分级体系的指导下,将东辛油田营13断块辫状河沉积分为6级储层构型界面,并确定3—6级储层构型界面的成因及分布特征。根据储层构型界面的级别不同,通过层序地层学分析、河道砂体叠置模式分析、储层构型要素分类及心滩坝内部解剖等多种方法,将研究区辫状河储层构型模式由大到小划分为辫状河复合砂体、河道砂体、河道砂体内部及心滩坝内部4种不同级别。营13断块东二段发育4期辫状河复合砂体,可以划分为深切大面积叠置型、浅切小面积叠置型、非下切交错叠置型、非下切层状叠置型以及孤立型共5类辫状河河道砂体储层构型模式。在辫状河河道砂体内部发育河道充填、顺流增生、砂质底形、砂席和溢岸细粒沉积共5种储层构型要素,而心滩坝由辫状河河道砂体内部最重要的顺流增生构型要素构成,其内部储层构型呈现明显的顺流加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 储层构型界面 储层构型模式 储层构型要素 心滩坝
下载PDF
东营凹陷东段始新统红层储层多重成岩环境及演化模式 被引量:10
2
作者 牛栓文 李继岩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1-669,共9页
为了探讨成岩环境对红层储层成岩演化的控制作用,利用埋藏史恢复、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岩心常规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运用"正演与反演"、"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东段始新统红... 为了探讨成岩环境对红层储层成岩演化的控制作用,利用埋藏史恢复、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岩心常规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运用"正演与反演"、"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东段始新统红层储层成岩环境,表征了成岩作用强度,建立了多重成岩环境控制下的红层储层成岩改造模式。结果表明,根据成岩环境控制因素、影响范围和性质类型的差异性,将东营凹陷东段始新统红层储层成岩环境划分为原始碱性和埋藏酸性两个阶段,分别对应准同生期-早成岩A期、早成岩B期-中成岩A期。受控于成岩环境的差异性,不同成岩阶段成岩产物及强度差异性明显,在定量表征成岩强度的基础上,最终建立了红层储层碱性—弱酸性—中强酸性成岩环境控制的早期强胶结、弱溶蚀-中晚期中等溶蚀、弱压实的储层成岩改造模式,该模式控制下红层储层具有"早期原生孔隙快速下降、次生孔隙缓慢增长,中晚期次生孔隙迅速增大,原生孔隙缓慢下降"的孔隙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 成岩环境 成岩演化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