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胜利油田污水回注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丁慧 《油气田环境保护》 CAS 2012年第4期37-40,88,共4页
胜利油田目前随着"三次采油"的进行以及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采出水处理技术面临空前挑战。文章介绍了胜利油田采出水水性特点,水量组成,水质需求;重点介绍了常规污水处理、稠油污水处理、强腐蚀性污水处理等污水处理技术以及&... 胜利油田目前随着"三次采油"的进行以及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采出水处理技术面临空前挑战。文章介绍了胜利油田采出水水性特点,水量组成,水质需求;重点介绍了常规污水处理、稠油污水处理、强腐蚀性污水处理等污水处理技术以及"双膜"脱盐工艺、"热法"脱盐工艺等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为加强污水资源化、污泥无害化的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采出水 污水处理率 含聚污水 污水资源化
下载PDF
絮凝-超滤组合工艺处理油田污水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丁慧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2-275,279,共5页
为了解决油田污水二级生化出水反渗透膜法资源化的预处理问题,采用絮凝-超滤组合工艺作为预处理,探讨了絮凝、超滤及絮凝-超滤联用对废水中TOC和浊度等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絮凝剂PAC最佳投加量为40 mg/L,PAM加量为0.5 mg/L,单独絮凝... 为了解决油田污水二级生化出水反渗透膜法资源化的预处理问题,采用絮凝-超滤组合工艺作为预处理,探讨了絮凝、超滤及絮凝-超滤联用对废水中TOC和浊度等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絮凝剂PAC最佳投加量为40 mg/L,PAM加量为0.5 mg/L,单独絮凝对浊度去除率虽可达90.6%,但对有机污染物TOC去除率低于20%。絮凝-超滤联用使浊度和TOC去除率分别达到98%和30%以上,不仅能提高产水水质,而且对提高产水通量和减轻膜污染效果显著。絮凝-超滤组合工艺产水的污染指数SDI小于3,满足反渗透的进水水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污水 二级生化出水 絮凝 超滤 膜污染
下载PDF
油田采出水处理系统用药剂进展 被引量:14
3
作者 曲虎 刘静 +1 位作者 马梓涵 杨向平 《油气田环境保护》 CAS 2012年第2期14-18,75,共5页
介绍了油田采出水回注处理包括水质净化和水质稳定两方面。通过应用分析得出最佳药剂投加顺序依次为阻垢剂、杀菌剂、缓蚀剂。指出新型药剂和绿色药剂研究的侧重点,提出开发无毒、无害的绿色工业水处理药剂是重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 油田采出水 化学药剂 配伍性 水质净化 水质稳定
下载PDF
国内外油田污水处理技术发展概况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海峰 王增林 张建 《油气田环境保护》 CAS 2011年第2期34-37,62,共4页
随着国内外油田开发,各种采油废水处理技术在油田得到了应用和发展。但由于采油废水的复杂性,导致在选择合适的水处理技术时难度加大,文章将当前众多采油废水处理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选择有针对性的采油废水处理技术提供依据。
关键词 采油废水 物理法 化学处理法 物理化学法 生物法
下载PDF
原油生物降解过程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海峰 刘俊强 包木太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1-453,471,共4页
为了研究烃类降解菌对原油的作用过程和对原油中主要烃类化合物的降解程度,本文利用筛选的烃类氧化菌以原油为唯一碳源,改变微生物对原油的降解时间,通过原油指纹分析技术定性、定量分析原油降解前后成分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高温... 为了研究烃类降解菌对原油的作用过程和对原油中主要烃类化合物的降解程度,本文利用筛选的烃类氧化菌以原油为唯一碳源,改变微生物对原油的降解时间,通过原油指纹分析技术定性、定量分析原油降解前后成分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高温烃类降解菌主要降解饱和烃,降解程度与链长度有关。链长度越短越易降解,直链比支链容易降解。随着时间的延长,原油饱和烃的相对含量下降,严重的生物降解可使正构烷烃完全降解。多环芳烃中的萘及其烷基化萘系列的降解也较明显。生物标志物基本不受生物降解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延长,原油成分变化明显,原油降解速率与细菌的数量和活性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烃类降解菌 生物降解 族组分
下载PDF
沸石负载型TiO_2处理炼化反渗透浓缩水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进辉 丁慧 +2 位作者 张秀霞 刘娜 黄文升 《油气田环境保护》 CAS 2013年第1期15-16,60,共2页
利用沸石负载型二氧化钛对炼化企业的反渗透浓缩水进行研究,考察了催化剂对浓缩水的处理效果及影响降解的因素。由实验结果可知:沸石负载型二氧化钛对反渗透浓缩水TOC降解率达到67.4%,降解浓缩水的最佳条件为:pH值为4~6,温度30~40℃,... 利用沸石负载型二氧化钛对炼化企业的反渗透浓缩水进行研究,考察了催化剂对浓缩水的处理效果及影响降解的因素。由实验结果可知:沸石负载型二氧化钛对反渗透浓缩水TOC降解率达到67.4%,降解浓缩水的最佳条件为:pH值为4~6,温度30~40℃,光照时间2.5h,催化剂投加量为1.5g/L。实验为浓缩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沸石负载 二氧化钛 反渗透浓缩水
下载PDF
大庆原油酸性组分界面膜扩张流变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宇慧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38-41,47,共5页
采取醇碱液萃取法从大庆原油中分离得到酸性组分,通过滴外形分析方法研究了酸性组分模拟油的界面张力和扩张流变性质,考察了振荡频率和酸性组分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庆酸性组分具有较强的界面吸附能力,能大大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采取醇碱液萃取法从大庆原油中分离得到酸性组分,通过滴外形分析方法研究了酸性组分模拟油的界面张力和扩张流变性质,考察了振荡频率和酸性组分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庆酸性组分具有较强的界面吸附能力,能大大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其扩张流变行为与表面活性剂类似:扩张模量均随振荡频率增大而增大,随体相质量分数的增加通过一个极大值;相角则随扩张频率降低而增大,同时随体相质量分数增加而单调增大。与文献报道相比,大庆酸性组分扩张模量的最大值在45mN/m左右,远高于胜利原油酸性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原油 酸性组分 界面 扩张流变
下载PDF
普光高含硫气田水中H_2S去除技术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李毅 《油气田环境保护》 CAS 2012年第4期11-14,87,共4页
文章探讨了通常用于水中H2S去除的方法,对比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以NaClO为主要脱硫剂的处理方法。通过对采出水的脱硫氧化剂优选试验、NaClO连续脱硫试验,并将试验研究结果应用于普光高含硫气田水脱硫处理。试验证明:采用NaClO可以安全、... 文章探讨了通常用于水中H2S去除的方法,对比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以NaClO为主要脱硫剂的处理方法。通过对采出水的脱硫氧化剂优选试验、NaClO连续脱硫试验,并将试验研究结果应用于普光高含硫气田水脱硫处理。试验证明:采用NaClO可以安全、高效地去除采出水中的H2S,处理后的气田水中硫化物的含量小于1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硫气田水 脱硫 氧化法 药剂
下载PDF
海外工程建设项目投标原则探索研究
9
作者 赵铁锋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2年第3期198-200,共3页
投标决策是工程建设承包企业在投标前首先遇到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投标是否能够成功。工程建设项目不同,投标的前提和原则不同,制定的决策就有所不同。针对不同的工程项目,需要具体分析寻找重要的影响条件,研究确定正确的投标原则,... 投标决策是工程建设承包企业在投标前首先遇到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投标是否能够成功。工程建设项目不同,投标的前提和原则不同,制定的决策就有所不同。针对不同的工程项目,需要具体分析寻找重要的影响条件,研究确定正确的投标原则,利用有限的企业资源,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确定投标原则的主要工作包括使用的货币及其汇率、项目所在地的国家货币与外汇的比例、当地员工的用工比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工程 投标原则 投标货币 当地用工
下载PDF
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的合成及其除油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瑜 王春磊 +2 位作者 姜翠玉 刘慧英 吴鲁宁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10年第2期116-119,127,共5页
以乙二胺(EDA)和丙烯酸甲酯(MA)为原料,采用发散法合成了各代聚酰胺-胺(PAMAM)树状大分子,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证明合成产物具有目标分子结构。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整代PAMAM树状大分子最适宜合成条件为:反应时间24 h,反应温度25℃,n(0.5 G)/... 以乙二胺(EDA)和丙烯酸甲酯(MA)为原料,采用发散法合成了各代聚酰胺-胺(PAMAM)树状大分子,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证明合成产物具有目标分子结构。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整代PAMAM树状大分子最适宜合成条件为:反应时间24 h,反应温度25℃,n(0.5 G)/n(EDA)1∶8,溶剂甲醇用量20%。采用2.0,3.0代PAMAM树状大分子对工业含油污水进行除油实验,结果表明,3.0代PAMAM的除油效果最佳,优于装置在用进口药剂罗曼哈斯,且在其加剂量为70 mg/L时,除油率达到85.1%,悬浮物质量浓度从138 mg/L降至73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 乙二胺 丙烯酸甲酯 合成反应 除油性能
下载PDF
SH降黏剂对郑王稠油油水界面性质及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蒲铭 尹志刚 +3 位作者 李美蓉 丁俐 孙凯 陈新德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4-106,121,共4页
以郑王稠油采出液为研究对象,配制航空煤油模拟油-水乳状液,研究了滨南利津联合站所用的SH降黏剂(非离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而成)对油水界面张力、zeta电位、界面扩张流变性和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油水界面性质与模拟油-水乳... 以郑王稠油采出液为研究对象,配制航空煤油模拟油-水乳状液,研究了滨南利津联合站所用的SH降黏剂(非离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而成)对油水界面张力、zeta电位、界面扩张流变性和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油水界面性质与模拟油-水乳状液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SH降黏剂质量分数由0增至0.05%时,油水界面张力、油滴的zeta电位变化较小,而扩张模量由16.18 mN/m迅速降至4.60 mN/m,弹性模量由13.76 mN/m降至3.54 mN/m,黏性模量由85.12 mN/m迅速降至29.46 mN/m,脱水率由4.4%迅速增至83.1%,此时界面膜强度的减小是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扩张模量越小则乳状液稳定性越差;当SH降黏剂加量由0.05%增至0.3%时,界面张力由48.93 mN/m降至35.50 mN/m,zeta电位绝对值由7.83 mV逐渐降至3.95 mV,扩张模量、弹性模量、黏性模量逐渐增至7.38、6.42、36.52 mN/m,脱水率降至60.0%。SH降黏剂加量在低于0.3%的范围内,扩张模量与模拟乳状液的脱水率有很好的关联,可以用扩张模量表征模拟油-水乳状液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黏剂 稠油 界面性质 扩张模量 乳状液 稳定性
下载PDF
国际工程中心处理站火气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金玲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CAS 2013年第8期1053-1056,共4页
介绍国际工程油气中心处理站火气系统的基本构成、主要功能及设计方案等。该系统以安全型PLC为核心,与PCS、ESD、气体灭火系统、工业电视监控系统、公共广播报警系统和采暖通风空调系统联动的火气系统构成了完整的消防安全网络。
关键词 国际工程油气中心处理站火气系统 设计方案 消防安全网络
下载PDF
二元复合驱采出液的油水界面性质和破乳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14
13
作者 林梅钦 王浩 +3 位作者 田丹 毛雷霆 宗华 李明远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53-758,共6页
用界面张力仪和表面粘弹性仪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和表面活性剂(石油磺酸盐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形成的二元复合体系对模拟油与模拟水(简称油水)界面特性、乳状液稳定性和采出液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含固体悬浮物... 用界面张力仪和表面粘弹性仪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和表面活性剂(石油磺酸盐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形成的二元复合体系对模拟油与模拟水(简称油水)界面特性、乳状液稳定性和采出液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含固体悬浮物的采出液过滤后与模拟油间的界面张力和界面剪切黏度降低;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油水间的界面张力和界面剪切黏度降低,而随HPAM浓度的增加,油水间的界面张力和界面剪切黏度增加;原油与二元复合体系所形成的W/O和O/W型乳状液稳定性随HPAM和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而提高;采出液中HPAM和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增加,处理采出液的效果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表面活性剂 界面张力 乳状液 采收率 复合驱 石油生产
下载PDF
N-甲基二乙醇胺-二乙醇胺复合溶液脱除采出气中的CO_2 被引量:8
14
作者 彭松水 李清方 +2 位作者 耿拥军 陆诗建 刘海丽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7-400,共4页
结合中国石化胜利油田CO_2驱现场情况,采用耐压实验装置模拟CO_2驱采出气。在中斥条件下对W-甲基二乙醇胺(MDEA)及MDEA与二乙醇胺(DEA)的复合溶液脱除模拟采出气中CO_2的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对吸收饱和液进行了再生实验。在模拟采出气中... 结合中国石化胜利油田CO_2驱现场情况,采用耐压实验装置模拟CO_2驱采出气。在中斥条件下对W-甲基二乙醇胺(MDEA)及MDEA与二乙醇胺(DEA)的复合溶液脱除模拟采出气中CO_2的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对吸收饱和液进行了再生实验。在模拟采出气中V(CH_4):V(CO_2)=3:7、反应温度为70.0℃、反应压力为0.5 MPa、MDEA-DEA复合溶液中MDEA质量分数为40%、DEA质量分数为2%的条件下,CO_2吸收体积为48.429 71 L,再生温度为106.0℃,再生能耗为0.010 12 kW·h/L,再生率为98.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出气 二氧化碳 吸收 N-甲基二乙醇胺 二乙醇胺
下载PDF
酚胺树脂聚醚破乳剂的界面活性 被引量:11
15
作者 方洪波 解艳娇 +3 位作者 宗华 闫振佳 严峰 赵濉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51-455,共5页
采用旋转滴法测定了9种酚胺树脂聚醚型破乳剂(PAPEmn)与胜利油田孤东二元驱原油、水驱原油组成的体系的油-水界面张力,考察了PAPEmn质量浓度、PAPEmn的相对分子质量和HLB值以及温度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PAPEmn系列破乳剂具... 采用旋转滴法测定了9种酚胺树脂聚醚型破乳剂(PAPEmn)与胜利油田孤东二元驱原油、水驱原油组成的体系的油-水界面张力,考察了PAPEmn质量浓度、PAPEmn的相对分子质量和HLB值以及温度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PAPEmn系列破乳剂具有高于常规破乳剂的界面活性,且随着PAPEmn浓度增加,体系的油-水界面张力显著下降;对于亲水性较强的PAPEm3系列破乳剂,随着其质量浓度从50mg/L升至1500mg/L,体系的油-水界面张力从100数量级降至10-3数量级;PAPEmn的的界面活性与其相对分子质量和HLB值密切相关,实验范围内,其亲水亲油平衡(HLB值)改变比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更能影响体系的油-水界面张力,随着HLB值增大,破乳剂的界面活性明显增强;随着温度升高,PAPEmn的界面活性下降,表明该系列破乳剂较适合在低温下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乳剂 酚胺树脂聚醚 界面张力
下载PDF
纳米氧化锌脱硫剂在硫化氢去除中的潜在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晓慧 唐梅 +1 位作者 贾金平 孙同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60-1766,共7页
采用两种不同路线合成了纳米氧化锌改性SBA-15的复合介孔材料,并在材料上进行了含有0.1%硫化氢气体的脱硫实验。使用氮吸附、X射线衍射、X射线能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方法对实验前后的材料进行了表征。不... 采用两种不同路线合成了纳米氧化锌改性SBA-15的复合介孔材料,并在材料上进行了含有0.1%硫化氢气体的脱硫实验。使用氮吸附、X射线衍射、X射线能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方法对实验前后的材料进行了表征。不同路线合成材料的结构、硫化氢捕集能力有较大区别。两种合成途径制备的材料(S/Z、SZ)分别较商用氧化锌脱硫剂的穿透硫容高出336%和77.3%,其中超声波辅助浸渍法制备的介孔脱硫剂的脱硫性能最佳。高效的脱硫活性源自介孔材料的高比表面积和纳米颗粒的高反应活性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脱硫 纳米颗粒 改性 介孔材料
下载PDF
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表面和油-水界面特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林梅钦 丁波 +2 位作者 郑晓宇 毛雷霆 李明远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7-621,共5页
用DCAT-21型表面张力及接触角仪测定了不同结构的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C_n-s-C_n·2Br溶液的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变化,为选择一种较好的表面活性剂作为驱油剂提供基础。结果表明,烷基链长n均为12时,随联接基团数s的增加,季铵盐型... 用DCAT-21型表面张力及接触角仪测定了不同结构的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C_n-s-C_n·2Br溶液的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变化,为选择一种较好的表面活性剂作为驱油剂提供基础。结果表明,烷基链长n均为12时,随联接基团数s的增加,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降低表面和界面张力能力减小。s相同时,随着烷基链长n增加,Gemini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减小。加入无机盐可以进一步降低Gemini表面活性剂的CMC值。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CMC值较类似结构的单链单头普通表面活性剂的CMC值低,且达到最低界面张力时的浓度比单链单头普通表面活性剂低2个数量级。Gemini表面活性剂的高表面活性主要由其特殊的分子结构所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 表面张力 界面张力 临界胶束浓度(CMC)
下载PDF
用过渡金属改性硅胶吸附剂脱除焦化柴油中的氮化物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云芳 张坤 +1 位作者 蒋超 刘伟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11年第4期299-302,共4页
将过渡金属离子(Fe3+,Co2+,Ni2+,Cu2+)负载到硅胶上,先制得过渡金属离子改性硅胶吸附剂(Fe(Ⅲ)/SiO2,Co(Ⅱ)/SiO2,Ni(Ⅱ)/SiO2,Cu(Ⅱ)/SiO2),后在氢气环境中和500℃下对过渡金属离子改性硅胶吸附剂进行还原处理,制备出过渡金属改性硅胶... 将过渡金属离子(Fe3+,Co2+,Ni2+,Cu2+)负载到硅胶上,先制得过渡金属离子改性硅胶吸附剂(Fe(Ⅲ)/SiO2,Co(Ⅱ)/SiO2,Ni(Ⅱ)/SiO2,Cu(Ⅱ)/SiO2),后在氢气环境中和500℃下对过渡金属离子改性硅胶吸附剂进行还原处理,制备出过渡金属改性硅胶吸附剂Fe/SiO2,Co/SiO2,Ni/SiO2。分别在间歇式和连续固定床吸附装置上,以焦化柴油(氮质量分数为2.1×10-3)为原料,在常压下研究了吸附条件对吸附剂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吸附温度为120℃,最佳油剂比[m(焦化柴油)/m(吸附剂)]为60;平衡吸附量[m(氮)/m(吸附剂)]由小到大顺序为Fe(Ⅲ)/SiO2,Ni/SiO2,Co(Ⅱ)/SiO2,Cu(Ⅱ)/SiO2,Fe/SiO2,Ni(Ⅱ)/SiO2,Co/SiO2;分别用Fe(Ⅲ)/SiO2,Ni/SiO2,Co(Ⅱ)/SiO2处理焦化柴油,吸附剂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22.713×10-3,23.305×10-3,18.480×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脱氮 改性硅胶 焦化柴油 吸附剂 过渡金属改性硅胶吸附剂
下载PDF
聚合物3530S对坨一原油各组分油水界面性质及乳状液稳定性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林云 林梅钦 方洪波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5期761-765,770,共6页
用界面张力仪、表面粘弹性仪和Zeta电位仪研究了聚合物3530S对胜利坨一原油各组分模型油与模拟水间的界面特性及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沥青质及胶质模型油与模拟水间的界面张力低于蜡组分模型油,原油中的界面活性组分主要... 用界面张力仪、表面粘弹性仪和Zeta电位仪研究了聚合物3530S对胜利坨一原油各组分模型油与模拟水间的界面特性及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沥青质及胶质模型油与模拟水间的界面张力低于蜡组分模型油,原油中的界面活性组分主要为沥青质和胶质。聚合物加入模拟水后,含有聚合物的模拟水与沥青质、胶质及蜡组分模型油之间的界面剪切粘度与界面张力均上升,油滴表面的Zeta电位降低。沥青质和胶质模型油与含聚合物3530S的模拟水所形成的W/O乳状液较蜡组分模型油所形成的W/O乳状液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界面性质 组分 ZETA电位 乳状液
下载PDF
泡沫复合驱污水配注聚合物溶液粘度损失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11
20
作者 袁斌 韩霞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3-86,116-117,共4页
为了确定泡沫复合驱污水配注聚合物溶液粘度损失严重的主要原因,寻找保持粘度稳定的有效措施,分析了金属阳离子、溶解氧、硫化物、化学需氧量、硫酸盐还原菌和泡沫剂及破乳剂对聚合物溶液粘度损失的影响程度,确定了污水中的还原性物质... 为了确定泡沫复合驱污水配注聚合物溶液粘度损失严重的主要原因,寻找保持粘度稳定的有效措施,分析了金属阳离子、溶解氧、硫化物、化学需氧量、硫酸盐还原菌和泡沫剂及破乳剂对聚合物溶液粘度损失的影响程度,确定了污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是导致聚合物溶液粘度损失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埕东油田泡沫复合驱污水配注聚合物溶液粘度的稳定方法,提出了适宜高效的曝气生物氧化工艺技术。利用曝气氧化方法,将通过硫化细菌和硝酸盐还原菌这2类菌株联合生化处理的污水用于配制聚合物溶液,可使聚合物溶液的粘度达到35mPa·s并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复合驱 还原性物质粘度损失 粘度稳定 曝气生物氧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