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中部资阳地区张扭断裂三维构造模型、构造演化与油气地质意义
1
作者 田方磊 郭彤楼 +6 位作者 何登发 顾战宇 孟宪武 汪仁富 王莹 张伟康 鲁国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6-540,共15页
基于钻井和地震数据,通过平面-剖面构造解析、三维断层构造建模、垂向断距分析及平衡剖面恢复,对四川盆地资阳地区张扭(走滑)断裂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资阳三维地震工区张扭断裂系统由北东走向、伸展变形主导的F_(Ⅰ)19和F_(Ⅰ)20断... 基于钻井和地震数据,通过平面-剖面构造解析、三维断层构造建模、垂向断距分析及平衡剖面恢复,对四川盆地资阳地区张扭(走滑)断裂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资阳三维地震工区张扭断裂系统由北东走向、伸展变形主导的F_(Ⅰ)19和F_(Ⅰ)20断裂带以及北西走向、右旋剪切变形的3组雁列正断层构成。其中,F_(Ⅰ)19、F_(Ⅰ)20断裂带贯穿新元古界—中下三叠统嘉陵江组,表现出“S”形丝带状的三维结构,在二叠系沉积前及早三叠世至少经历两期构造叠加改造;北西向的3组雁列正断层由两两成对、倾向相反、部分左阶排列的小型正断层构成,在二叠系沉积前基本定型,对F_(Ⅰ)19断裂带向东的生长和扩展造成限制。F_(Ⅰ)19、F_(Ⅰ)20断裂带自深往浅沟通多套烃源岩和储层,断层活动时间与生烃高峰期匹配良好;在F_(Ⅰ)19、F_(Ⅰ)20断裂带两侧的局部低幅背斜带上,若叠加发育寒武系—三叠系有利沉积相带和储层,则该区有望成为天然气聚集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扭(走滑)断裂 三维构造模型 构造演化 油气地质意义 资阳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川西洛带气田遂宁组气藏薄储层识别技术 被引量:3
2
作者 卜淘 王洪辉 孙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31-33,129,共3页
川西洛带气田上侏罗统遂宁组发育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薄层砂体主要发育于该组中上部,对薄储层的准确预测是实现该气藏高效勘探开发的关键。为此,在对气藏储层基本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常规测井方法将该区储层分为块状... 川西洛带气田上侏罗统遂宁组发育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薄层砂体主要发育于该组中上部,对薄储层的准确预测是实现该气藏高效勘探开发的关键。为此,在对气藏储层基本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常规测井方法将该区储层分为块状和互层状两类,并建立了气层、含气层的定量识别模型;而在地震勘探上,仅仅依靠振幅属性资料很难识别和预测含气砂体的空间展布,但依靠多井约束波阻抗反演就能较好地追踪含气砂体,"强振幅、高阻抗"是砂岩含气的响应特征。应用测井相和地震相结合的识别方法较有效地解决了该气藏薄储层的识别与追踪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西 晚侏罗世 储集层 薄层 振幅 测井 识别 技术
下载PDF
八角场大安寨油气藏储层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罗艳杨 季春海 +2 位作者 贾志伟 柯思 翟京天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2年第4期23-26,共4页
八角场油田大安寨段储层岩性主要是介壳灰岩和含泥质介壳灰岩;储集空间类型是微孔-微裂缝型,孔喉结构不利于油气的产出;成岩过程的显著特点是压实作用和胶结、充填作用强而晚期溶解作用弱,使储层孔隙发育差,而晚期构造应力在致密储层内... 八角场油田大安寨段储层岩性主要是介壳灰岩和含泥质介壳灰岩;储集空间类型是微孔-微裂缝型,孔喉结构不利于油气的产出;成岩过程的显著特点是压实作用和胶结、充填作用强而晚期溶解作用弱,使储层孔隙发育差,而晚期构造应力在致密储层内形成微裂缝系统,成为大安寨介壳灰岩储层的重要储渗空间;裂缝以低斜缝、水平缝中的小于0.1mm的微缝和1~0.1mm的小缝为主,构造缝占主导,其次为成岩缝。综合分析认为裂缝是油井获得高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场油田 大安寨 储层评价 裂缝
下载PDF
试论四川盆地晚二叠世沉积环境与礁滩分布 被引量:36
4
作者 何鲤 罗潇 +2 位作者 刘莉萍 黎平 周贵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8-32,共5页
通过地面地质、钻井、地震等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早二叠世后,四川盆地经历又一次广泛海退,加之断块的差异升降,使二叠系茅口组受到不同程度的剥蚀,晚二叠世沉积格局发生很大变化,康滇古陆上升、扩大,成为主要物源区,沉积相带由陆到海呈... 通过地面地质、钻井、地震等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早二叠世后,四川盆地经历又一次广泛海退,加之断块的差异升降,使二叠系茅口组受到不同程度的剥蚀,晚二叠世沉积格局发生很大变化,康滇古陆上升、扩大,成为主要物源区,沉积相带由陆到海呈南西、北东向展布;依次发育冲积扇—河流,含煤沼泽相环境;向东、向南至自贡、泸州、叙永、古蔺、重庆一带,这套河流相侧变为海陆交互相的滨海潮坪含煤沼泽环境;向北、向西在龙门山前的大邑、彭县一带相变为滨海混积潮坪相;再往北及北东至绵阳、阆中、南充、达州、宣汉、开江、开县、万州、云阳,东至湘、鄂西一线之间发育以石灰岩和燧石灰岩为主的开阔台地到局限台地。在上述沉积环境之北、之东发育硅质岩为主的大隆组海槽相沉积,即广(元)旺(苍)、城口—鄂西海槽,形成多槽围台的沉积格局。在海槽与台地之间的台地边缘,发育斜坡相浅水礁滩环境。分析了礁滩发育程度与水面上升及造礁生物生长的关系,进而认识到礁滩环海槽两侧的肩部分布规律;在台地缓坡发育生物鲕粒滩,在陡坡发育生物礁,尤其是经历白云化作用的礁滩对油气富集有利。在川东北地区采用礁滩的地震响应与喜山、燕山期构造叠合分析,预测了环海槽分布的巴中、仪陇莲花状构造;绵阳旋卷构造、中台山旋卷构造砥柱的复兴场、中台山、老君庵背斜可能是又一个礁滩型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晚二叠世 沉积环境 生物礁滩 分布 预测
下载PDF
裂缝气藏物质平衡方程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广东 刘建仪 +4 位作者 李祖友 岳建伟 荣宁 廖建华 汪佐亮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5-96,共2页
在均质气藏物质平衡方程的推导过程中,假设之一是气藏的储层物性和流体物性是均匀分布的,对于基质和裂缝具有相似的储集能力的裂缝气藏,这个假设不再成立,由于裂缝的压缩性比基质要高,裂缝和基质的孔隙度值随压力的变化不相同,裂缝和基... 在均质气藏物质平衡方程的推导过程中,假设之一是气藏的储层物性和流体物性是均匀分布的,对于基质和裂缝具有相似的储集能力的裂缝气藏,这个假设不再成立,由于裂缝的压缩性比基质要高,裂缝和基质的孔隙度值随压力的变化不相同,裂缝和基质中的束缚水饱和度也不相同,所以在裂缝气藏的物质平衡方程的建立过程中,必须考虑双孔隙系统,分别考虑裂缝和基质的储层物性和流体物性。据此推导了一种新的裂缝性气藏物质平衡方程,实例计算表明,采用该方程可有效计算气田储量,方法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平衡方程 气藏 裂缝(岩石) 封闭油气藏 储量计算
下载PDF
高温高压高含硫气井完井试气工艺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26
6
作者 苏镖 赵祚培 杨永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53-56,共4页
川东北海相碳酸盐岩气藏具有(异常)高压、高温、高产、高含酸性腐蚀气体的特点。完井测试过程中,测试管柱在不同工况下的轴向位移明显,测试管柱安全可靠性较差;多种腐蚀气体共存,含量高,机理复杂,对管柱材质的要求高;施工工艺复杂,优质... 川东北海相碳酸盐岩气藏具有(异常)高压、高温、高产、高含酸性腐蚀气体的特点。完井测试过程中,测试管柱在不同工况下的轴向位移明显,测试管柱安全可靠性较差;多种腐蚀气体共存,含量高,机理复杂,对管柱材质的要求高;施工工艺复杂,优质、快速、取全、取准资料难度大;同时,安全风险也大。为了完井测试的顺利进行,通过对管柱力学性质、腐蚀机理的研究,优选了89 mm、110SS油管组合,并在对工艺技术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实践优化了APR完井试气配套工艺技术。所形成的川东北高温高压高含硫深井完井试气工艺配套技术,为该区和类同气田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温度 压力 硫化氢 气藏 开发 完井
下载PDF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层序地层划分新方案 被引量:19
7
作者 何鲤 段勇 +2 位作者 罗潇 杨跃明 唐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11,共6页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的须家河组与川中、蜀南等地区的香溪群在该坳陷的北、中、南段的地层对比问题,一直颇有争论,目前有四种对比方案共存,即:岩石地层、地震地层、运动界面和建议方案。为深究这一问题,据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公司在各...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的须家河组与川中、蜀南等地区的香溪群在该坳陷的北、中、南段的地层对比问题,一直颇有争论,目前有四种对比方案共存,即:岩石地层、地震地层、运动界面和建议方案。为深究这一问题,据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公司在各自登记区块接壤的大邑地区分别进行的地震勘探和钻探工作成果,采用层序地层的研究方法进行了钻井层序与地震波组等时对比,建立了等时地层格架,进而提出须家河组与香溪群对比的最新方案:即须五段对比香四、五、六段,须四段对比香三段,须三段对比香二段;须二段部分地层遭剥蚀直至尖灭;小塘子组与马鞍塘组侧变为海相香一段。这种划分方案对复原沉积时的岩相古地理、有利相带与储层准确预测、油气资源评价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西坳陷 晚三叠世 地层对比 地层层序 划分 方法
下载PDF
空气钻井提高钻速机理研究 被引量:43
8
作者 李玉飞 孟英峰 +1 位作者 聂政远 张军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11,共3页
我国一些地区为提高深井和大尺寸井眼的机械钻速,降低钻井成本,采用了气体钻井技术,因此需要对气体钻井技术提高钻速的机理进行研究。首先对石油钻井过程中降低井底压降、旋冲钻井、提高清洁效率、避免重复破碎等提高破岩效率的方法进... 我国一些地区为提高深井和大尺寸井眼的机械钻速,降低钻井成本,采用了气体钻井技术,因此需要对气体钻井技术提高钻速的机理进行研究。首先对石油钻井过程中降低井底压降、旋冲钻井、提高清洁效率、避免重复破碎等提高破岩效率的方法进行了简单总结,然后通过对相关文献提供的数据和图表资料的分析,比较了空气钻井与常规钻井液钻井的差别,最后指出空气钻井能大幅度提高机械钻速的主要机理是:负压差作用、井底岩石力学性质和应力状态发生变化、钻头旋转冲击破碎岩石、井底清洁及热应力等。这为进一步研究提高空气钻井的机械钻速机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钻井 机械钻速 旋转钻井 冲击钻井 岩石破碎
下载PDF
成都凹陷上侏罗统蓬莱镇组天然气运移特征与富集主控因素 被引量:21
9
作者 唐宇 吕正祥 +1 位作者 叶素娟 孟万斌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1-287,共7页
成都凹陷上侏罗统蓬莱镇组气藏为次生气藏,其中的天然气来自纵向上距其3 000多米的下伏上三叠统,储层和烃源岩层的远距离纵向分隔使得运移条件在成藏诸要素中尤为关键。蓬莱镇组中含气砂体较为发育且分布非均质性较强,认识其非均质性特... 成都凹陷上侏罗统蓬莱镇组气藏为次生气藏,其中的天然气来自纵向上距其3 000多米的下伏上三叠统,储层和烃源岩层的远距离纵向分隔使得运移条件在成藏诸要素中尤为关键。蓬莱镇组中含气砂体较为发育且分布非均质性较强,认识其非均质性特征需要深入分析天然气富集的主控地质因素。通过气源分析,纵向上各气藏产出天然气的同位素组成、原始组分、干燥系数、iC4/nC4等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蓬莱镇组气藏天然气运移通道主要为气源断层和储集砂体,运移方式为借助断裂系统和纵向上较为发育的多套渗透性砂体进行立体式高效运移。勘探开发成果分析表明:发育气源断层是成都凹陷蓬莱镇组成藏的必要条件;气源断层与储层的合理配置、砂岩的储集性好坏进一步影响天然气富集程度,储层下倾方向与气源断层相接或与之邻近、砂岩物性好的地区天然气富集程度高。天然气在气源断层与储层合理配置带内的有利储层中最为富集的部署思想,大大提高了钻获高产井和工业气井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源断层 天然气运移 蓬莱镇组 上侏罗统 成都凹陷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部茅口组多类型储集层成因与启示 被引量:11
10
作者 胡昊 许国明 +2 位作者 高峰 宋晓波 隆珂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2-518,共7页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储集层非均质性强、成因复杂,对储集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及分布规律存在较大争议,这给茅口组油气勘探造成很大困扰。利用野外剖面、邻区钻井以及地震勘探等资料,从岩相古地理、储集层特征、地震储集层预测等方面,探...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储集层非均质性强、成因复杂,对储集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及分布规律存在较大争议,这给茅口组油气勘探造成很大困扰。利用野外剖面、邻区钻井以及地震勘探等资料,从岩相古地理、储集层特征、地震储集层预测等方面,探讨了四川盆地西部茅口组储集层成因。认为,四川盆地茅口组在碳酸盐岩大缓坡沉积体系下,西部地区发育大规模浅水高能礁滩相带,从而证实了金马—鸭子河构造带和龙泉山隐伏构造带发育着由二叠系断至基底的深大断裂;茅口组顶部礁滩相沉积在不整合面岩溶和断裂相关热液白云岩化双重作用下,可能普遍发育溶蚀孔洞型储集层及热液白云岩储集层,是四川盆地西部寻找茅口组大规模气藏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西部 二叠系 茅口组 储集层 风化壳岩溶 热液白云岩化作用
下载PDF
砂泥岩薄互层低阻油层地质成因——以珠江口盆地A油藏M_1油组为例 被引量:11
11
作者 廖明光 苏崇华 +3 位作者 唐洪 谈德辉 姜崴 陈小强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珠江口盆地A油藏M1油组为高孔低渗低阻油藏,为了查明造成油层低电阻率的主要原因,从储集层岩石粒度、泥质含量及粘土矿物类型和分布形式、孔隙结构特征、导电矿物含量、砂泥岩薄互层发育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与高阻层段M2油组进行对比... 珠江口盆地A油藏M1油组为高孔低渗低阻油藏,为了查明造成油层低电阻率的主要原因,从储集层岩石粒度、泥质含量及粘土矿物类型和分布形式、孔隙结构特征、导电矿物含量、砂泥岩薄互层发育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与高阻层段M2油组进行对比。形成M1油组低电阻率的主要原因是:储集层细颗粒含量高,泥质含量高,细微孔喉体积百分数高,造成储集层束缚水饱和度高,增强了油层的导电性能;粘土矿物以伊蒙混层和高岭石为主,呈薄膜状、絮状、分散状分布,增强了储集层的附加导电能力;砂泥岩薄互层的发育使本身低阻的油层受围岩低电阻率的影响而变得更低。导电矿物和地层水矿化度虽对储集层电阻率降低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低电阻率油层 束缚水饱和度 孔隙结构 粘土矿物 附加导电性 薄互层 低阻成因
下载PDF
川西坳陷中段沙溪庙组砂岩中水-岩-烃作用特征 被引量:14
12
作者 吕正祥 杨相 +1 位作者 卿元华 叶素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45-554,共10页
通过显微岩石矿物学分析、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阴极发光分析等确定了伴随川西坳陷中侏罗统沙溪庙组砂岩孔隙流体演化形成的自生矿物类型与产出关系,利用包裹体温度分析、同位素地质温度分析等确定了主要自生矿物的形成时期,主要利用电... 通过显微岩石矿物学分析、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阴极发光分析等确定了伴随川西坳陷中侏罗统沙溪庙组砂岩孔隙流体演化形成的自生矿物类型与产出关系,利用包裹体温度分析、同位素地质温度分析等确定了主要自生矿物的形成时期,主要利用电子探针微区成分分析技术测定了不同阶段形成的自生矿物的化学组成,并运用同位素分析、地层水分析、粘土矿物X-射线衍射分析等技术进一步获得了孔隙流体的演化特征。沙溪庙组砂岩孔隙流体早期富镁、富铁、偏碱性,随着埋深的增加和烃类的进入等逐渐向偏酸性演化,在转化过程中形成了绿泥石、石英、方解石、高岭石等矿物。自生绿泥石消耗了镁离子和铁离子,钠长石的溶蚀提供了钠离子,烃类注入提供了酸性流体,导致孔隙流体最终演化为现今富钠、富钙、偏酸性的Ca Cl2型地层水特征。溶蚀作用改善了储层的储集性,自生绿泥石孔隙衬垫保护了原生孔隙,有利于形成有利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岩-烃作用 砂岩储层 沙溪庙组 中侏罗统 川西坳陷
下载PDF
川东北元坝地区须三段致密储集层裂缝特征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冲 谢润成 +4 位作者 周文 李毓 王浩 王喻 黎静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5-398,共4页
川东北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三段属低孔低渗致密砂岩储集层。据地质、岩心和测井等资料,研究了须三段岩心裂缝的发育特征及常规测井上的裂缝响应特征,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对裂缝形成控制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以此对须三段裂缝发... 川东北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三段属低孔低渗致密砂岩储集层。据地质、岩心和测井等资料,研究了须三段岩心裂缝的发育特征及常规测井上的裂缝响应特征,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对裂缝形成控制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以此对须三段裂缝发育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裂缝成因类型为构造裂缝,且以张性裂缝为主,裂缝多为低角度或水平,有效性高;有效裂缝常规测井响应特征表现为高声波时差和低深浅双侧向电阻率,测井解释裂缝宽度、孔隙度值相对较大。结合地质、岩心及裂缝测井识别结果,认为裂缝发育主要受岩层厚度、断层、岩性和构造变形强度等4种因素综合影响。最后,基于裂缝发育控制因素分析,采用精密网格法进行的须三段裂缝综合评价结果与单井裂缝常规识别结果吻合率为87.9%,与测试产量也具有较高吻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元坝地区 须三段 致密储集层 裂缝特征 控制因素 裂缝评价
下载PDF
水驱特征曲线注采比法优化配注计算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杨国红 尚建林 +2 位作者 王勇 贾永禄 周霞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9-62,共4页
新疆油田百口泉某区块已进入中高含水期,确定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的配注量或注采比,对于稳定原油产量、控制含水上升率、实现油田合理高效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用油藏工程方法中广泛使用的水驱特征曲线公式推导出了新的注采比随... 新疆油田百口泉某区块已进入中高含水期,确定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的配注量或注采比,对于稳定原油产量、控制含水上升率、实现油田合理高效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用油藏工程方法中广泛使用的水驱特征曲线公式推导出了新的注采比随含水率变化预测模型,与传统注水配注计算方法相比,其使用限制条件简单,适用范围广,给定未来某一时刻含水率就能确定其合理注采比,且只需较少生产数据,参数求取方法简便,对于静、动态参数录取较少的区块特别适用。通过实例计算分析表明,该方法应用效果很好,可在其他区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 配注 注采比 含水率 累计产油量
下载PDF
焦石坝地区泥页岩有机碳含量预测技术及对比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超 刘韵 +1 位作者 王明飞 周卓铸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0-58,共9页
探讨泥页岩的残余有机碳含量的地球物理预测方法,为页岩气勘探选区及开发提供关键依据。以川东南焦石坝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泥页岩为例,在岩心样品测试及测井资料交互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多属性反演、叠前密度反演及拟声波反演技术,进行... 探讨泥页岩的残余有机碳含量的地球物理预测方法,为页岩气勘探选区及开发提供关键依据。以川东南焦石坝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泥页岩为例,在岩心样品测试及测井资料交互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多属性反演、叠前密度反演及拟声波反演技术,进行有机碳含量的平面预测。结果表明3种反演技术均能较好地进行有机碳含量展布特征及评价研究。对比3种有机碳含量预测的技术方法,叠前密度反演对基础数据要求较高,其反演精度也最高;多属性反演及拟声波反演技术适用性较强,尤其是拟声波反演技术可在二维地震工区进行大范围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含量 多属性反演 叠前密度反演 拟声波反演
下载PDF
塔河油田缝洞型底水油藏临界产量计算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陆燕妮 邓勇 陈刚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9年第4期108-110,119,共4页
碳酸盐岩缝洞型底水油藏的储集空间主要由缝、洞组成。在开采过程中,底水锥进机理与常规底水油藏有所区别,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根据塔河油田缝洞型底水油藏缝、洞分布不均匀及非均质性较强的特点,将储层抽象成为渗透率突变的地质模型,... 碳酸盐岩缝洞型底水油藏的储集空间主要由缝、洞组成。在开采过程中,底水锥进机理与常规底水油藏有所区别,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根据塔河油田缝洞型底水油藏缝、洞分布不均匀及非均质性较强的特点,将储层抽象成为渗透率突变的地质模型,定义渗透率突变系数和区域半径比,并基于达西定律,利用常规底水油藏Dupuit临界产量公式推导出了缝洞型底水油藏油井的临界产量计算方法,继而分析了渗透率突变系数和区域半径比在油井钻遇不同部位情况下对油井临界产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底水油藏 临界产量 突变渗透率 区域半径比 塔河油田
下载PDF
高分辨率地震解释预测礁滩相储集层 被引量:8
17
作者 吕其彪 吴清杰 毕有益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57-559,共3页
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礁滩相碳酸盐岩储集层埋深平均为7 000 m,厚度小,非均质性强,储集层与非储集层纵波阻抗叠置,叠后地震纵波阻抗反演不能满足目前该地区勘探开发一体化需要。为充分利用地震信息进行高精度储集层预测及降低预测的不... 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礁滩相碳酸盐岩储集层埋深平均为7 000 m,厚度小,非均质性强,储集层与非储集层纵波阻抗叠置,叠后地震纵波阻抗反演不能满足目前该地区勘探开发一体化需要。为充分利用地震信息进行高精度储集层预测及降低预测的不确定性和钻井风险,开展了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研究。该方法综合地震振幅随偏移距的变化(AVO)信息、测井及地质认识,运用岩石物理建模,在地质格架模型约束下,以地震数据为硬约束,进行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得到岩性反演剖面。反演结果纵向和横向分辨率高,平面预测规律可靠,可有效地实现薄储集层的反演和预测,提高了储集层预测精度,降低了钻井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元坝地区 礁滩储集层 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 地质格架 岩性反演
下载PDF
双金属复合管防腐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5
18
作者 曾德智 杜清松 +3 位作者 谷坛 黄黎明 张智 施太和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4-65,共2页
随着油田开发的延续,油田地面管线面临的腐蚀环境越来越恶劣,特别在一些高酸性气田,地面管线的腐蚀问题十分严重。目前应根据油气田地面管线腐蚀环境特点和防腐技术要求,立足国内双金属复合管生产现状和技术水平,借鉴国外双金属复合管... 随着油田开发的延续,油田地面管线面临的腐蚀环境越来越恶劣,特别在一些高酸性气田,地面管线的腐蚀问题十分严重。目前应根据油气田地面管线腐蚀环境特点和防腐技术要求,立足国内双金属复合管生产现状和技术水平,借鉴国外双金属复合管的应用经验和规范要求,开展双金属复合管及其焊缝在可能的腐蚀环境中的腐蚀行为与耐蚀性能研究,从而建立双金属复合管焊缝耐蚀性能评价方法,明确油气田地面管线用双金属复合管的技术规范和焊接工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气田 地面管线 防腐 双金属复合管
下载PDF
乳化稠油中多重乳滴的形成及对乳状液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孟江 张燕 +2 位作者 龙学渊 冉国锋 王志华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1-445,452,共6页
在新滩肯东451区块产出的平均含水58%的稠油(W/O乳状油)中以0.6mg/g油的加量加入复配乳化剂HATJ72,在50℃搅拌2分钟转相形成的O/W乳状液,含大量复杂的多重乳滴,观测到了以水为最外相的七重乳滴。多重乳滴稳定性差,讨论了影响多重乳滴稳... 在新滩肯东451区块产出的平均含水58%的稠油(W/O乳状油)中以0.6mg/g油的加量加入复配乳化剂HATJ72,在50℃搅拌2分钟转相形成的O/W乳状液,含大量复杂的多重乳滴,观测到了以水为最外相的七重乳滴。多重乳滴稳定性差,讨论了影响多重乳滴稳定性的因素:乳化剂及其加量;搅拌强度;温度;Ostwald熟化作用及形成原始乳滴时的油水比。由该区块净化稠油和含水7.2%的塔河稠油加水加乳化剂配制的O/W乳状液中乳滴结构比较简单,绝大多数为W/O/W型。与由肯东稠油加水加乳化剂配制的O/W乳状液相比,肯东含水(58%)稠油加乳化剂转相形成的含水相同(35%)的O/W乳状液,表观黏度较低且黏度较不稳定。简介了获得成功的肯东451站含水稠油乳化降黏集输试验。在含水58%的稠油中按0.6mg/g油的加量加入乳化剂HATJ72和自由水,转相形成O/W乳状液,输送温度50℃,乳化液滴结构复杂,乳状液稳定性较差,输送至下游5公里处时,管道垂直方向上含水、油、水滴数量、黏度已有很大差异。液滴结构复杂、乳状液稳定性差,是自由水引起的,因此应控制掺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稠油(W/O乳状液) 转相 降黏 乳化集输 多重乳滴 稳定性 新滩肯东451区块
下载PDF
M地区致密砂岩储层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陈超 刘韵 缪志伟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3年第6期84-88,共5页
M地区在晚三叠世须二段沉积时期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有大套较厚的砂岩,同时夹有薄层泥岩,为典型的砂包泥沉积,储层为孔隙度与渗透率均很低的致密砂岩孔隙型储层。有效剔除泥岩夹层与致密非储层砂岩是M地区储层预测的重点。提... M地区在晚三叠世须二段沉积时期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有大套较厚的砂岩,同时夹有薄层泥岩,为典型的砂包泥沉积,储层为孔隙度与渗透率均很低的致密砂岩孔隙型储层。有效剔除泥岩夹层与致密非储层砂岩是M地区储层预测的重点。提出利用自然伽马反演剔除薄层泥岩的影响,再结合孔隙度曲线进行拟声波波阻抗反演,凸显孔隙型储层响应,从而进行综合储层预测。研究结果表明,M地区西北部为主河道发育区,储层相对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自然伽马反演 拟声波反演 孔隙型储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