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22篇文章
< 1 2 2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定”助力打造“油公司”模式——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人事管理创新实践
1
作者 邬瑛 王正才 +3 位作者 张智勇 邱敏 樊震 孙鹏 《国际石油经济》 2017年第10期82-88,共7页
为激发严峻经营形势下的发展活力和创效能力,提高整体管理效率,优化改善队伍结构,新疆油田公司从2016年开始实施"定责、定编、定岗、定员、定上岗规范"的"五定"工作。主要做法包括:加强顶层设计,明确目标任务;剥离... 为激发严峻经营形势下的发展活力和创效能力,提高整体管理效率,优化改善队伍结构,新疆油田公司从2016年开始实施"定责、定编、定岗、定员、定上岗规范"的"五定"工作。主要做法包括:加强顶层设计,明确目标任务;剥离主副业务,实现"瘦身健体";主线支线分解,优化职能配置;压缩管理层级,精简组织机构;一体化、复合化,科学设置岗位;理论结合实际,提高定员水平;畅通"五定"后路,改善队伍结构。"五定"工作实施后,新疆油田公司职能界面更加清晰,责权利明确;机构人员大幅压缩,编制体系精干高效;机构管理费用降低,人工成本全面压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创新 机构改革 优化职能 精简编制
下载PDF
新疆油田分公司稳产原油千万吨的措施及建议 被引量:2
2
作者 杨瑞麒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20-521,共2页
新疆油田分公司2002年实现了生产原油千万吨的目标,这是几代石油人为之奋斗的历史性突破。准噶尔盆地具有稳产千万吨原油产量和实现更高产量目标的雄厚的油气资源基础;几代石油人又积累了开发复杂油气田的宝贵经验,使稳产千万吨原油产... 新疆油田分公司2002年实现了生产原油千万吨的目标,这是几代石油人为之奋斗的历史性突破。准噶尔盆地具有稳产千万吨原油产量和实现更高产量目标的雄厚的油气资源基础;几代石油人又积累了开发复杂油气田的宝贵经验,使稳产千万吨原油产量有了技术保证。对不同类型的油气藏应根据其开采的不同阶段和主要矛盾采取不同的稳产措施。如砾岩油藏应分一、二、三类,尽早开展化学驱、CO2驱、N2驱、注蒸汽热驱试验,转入三次采油实现稳产。新投入开发的中低渗透砂岩油藏,应做开发早期的管理和研究,保持稳产。稠油油藏应早转蒸汽驱开采,做好汽驱的调控实现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油气田 储量 稳产措施 化学驱 蒸汽驱 驱油
下载PDF
中国石油陆相页岩油钻井技术现状与发展建议
3
作者 汪海阁 常龙 +2 位作者 卓鲁斌 席传明 欧阳勇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24年第3期1-14,共14页
中-高成熟度页岩油是中国页岩油战略突破的重点领域,加强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是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的重要途径。详细介绍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在鄂尔多斯、准噶尔和松辽等盆地页岩油钻井工程技术进展。包括大平... 中-高成熟度页岩油是中国页岩油战略突破的重点领域,加强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是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的重要途径。详细介绍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在鄂尔多斯、准噶尔和松辽等盆地页岩油钻井工程技术进展。包括大平台工厂化布井、水平井井身结构优化、分井段“一趟钻”、水平井高性能钻井液、一体化地质导向等关键技术。对标北美先进页岩油钻井技术,分析了国内页岩油钻井在布井方式与井身结构、地质工程一体化及导向技术、钻井提速配套技术、钻井液及固井配套技术等方面的差距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持续推进大平台工厂化作业和优化井身结构、集成配套提速技术、加强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和加快新一代导向工具研发攻关等发展建议,以促进陆相页岩油钻井提速、降本、增效,引领页岩油革命工程目标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油 页岩油 钻井 水平井 关键技术 页岩油革命
下载PDF
新疆油田浅层超稠油SAGD高效低碳开发技术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2
4
作者 孙新革 罗池辉 +2 位作者 张胜飞 张文胜 罗双涵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针对“双碳”目标背景下超稠油开发高能耗与油田高质量发展矛盾日益加剧的问题,新疆油田通过SAGD机理研究与现场实践,在维持蒸汽腔高效扩展,突破储层渗流屏障遮挡,提高浅薄层驱泄复合效率,实现水平井长水平段高效均衡产液等方面持续攻关... 针对“双碳”目标背景下超稠油开发高能耗与油田高质量发展矛盾日益加剧的问题,新疆油田通过SAGD机理研究与现场实践,在维持蒸汽腔高效扩展,突破储层渗流屏障遮挡,提高浅薄层驱泄复合效率,实现水平井长水平段高效均衡产液等方面持续攻关,取得显著效果。采用气体辅助技术,实现蒸汽腔隔热保压增能,油汽比可提高20%;利用立体井网及储层升级扩容技术,改善Ⅲ类超稠油油藏渗流特征,泄油速度可增大20%~40%;采用全密闭生产方式,VHSD产液温度由100℃上升至150℃,采油速度提高50%;深化热采流量控制器(FCD)机理研究,完善油藏-井筒耦合优化设计方法,水平井水平段动用程度可提高20%。“十四五”期间,新疆油田将深化溶剂辅助SAGD、无水SAGD和控温水热裂解等技术研究,逐步完善浅层超稠油低碳高效开发技术系列,该研究可为稠油油藏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超稠油 重力泄油 驱泄复合 气体辅助 储层扩容 低碳开发技术
下载PDF
新疆油田开发区石油类污染物土壤环境容量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马宏瑞 马炜宁 +2 位作者 陈荣灿 卞卫国 任健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35,共3页
通过实验室土柱淋滤实验和微生物培养实验,探索了新疆油田开发区内风沙土、灰漠土、龟裂土与灰棕漠土4种土壤对石油类污染物的截留和生物降解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对石油类土壤环境容量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表明,达到三级排放标准含油污... 通过实验室土柱淋滤实验和微生物培养实验,探索了新疆油田开发区内风沙土、灰漠土、龟裂土与灰棕漠土4种土壤对石油类污染物的截留和生物降解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对石油类土壤环境容量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表明,达到三级排放标准含油污水进入土壤后,99%以上的石油类主要聚集在0~10cm土层,表层最高含油量达到4.7(灰棕漠土)~6.2(龟裂土)g/kg。在此含油量下,微生物降解率达到20%。估算获得在4种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环境容量值分别为232.83、243.08、199.12和232.95g/kg。该研究成果对于指导油田区内含油污水的排放有重大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 土壤环境容量 土柱淋滤 生物降解
下载PDF
新疆油田中深层稠油CO_(2)驱/吞吐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石彦 谢俊辉 +4 位作者 郭小婷 吴通 陈德全 孙琳 杜代军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2,共7页
针对新疆油田中深层稠油油藏的“中等偏强—强”速敏伤害以及“强—极强”水敏伤害引起的注水开发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基于CO_(2)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借助高温高压PVT实验仪和长岩心驱替装置,开展CO_(2)-原油高压物性测定和CO_(2)驱/吞... 针对新疆油田中深层稠油油藏的“中等偏强—强”速敏伤害以及“强—极强”水敏伤害引起的注水开发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基于CO_(2)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借助高温高压PVT实验仪和长岩心驱替装置,开展CO_(2)-原油高压物性测定和CO_(2)驱/吞吐提高采收率可行性研究,结合气相色谱和高温高压流变仪表征产出油的组成及黏度变化。实验结果表明,57.345%摩尔分数的CO_(2)能将溶解气油比(GOR)从32 m^(3)/m^(3)增大至149.3 m^(3)/m^(3)、泡点压力(pb)从6.8 MPa增大至15.7 MPa,原油体积系数从1.06增大至1.27,原油密度从0.8965 g/cm^(3)降低至0.8548 g/cm^(3),原油黏度从419.3 mPa·s降低至253.4 mPa·s,因此CO_(2)能有效补充地层能量,增大原油弹性能,减小渗流阻力。第一轮次0.95 PV(孔隙体积)的CO_(2)驱的原油采出程度为32.8%,焖井24 h后多孔介质中的流体重新分布,第二轮次0.5 PV的CO_(2)驱能提高原油采出程度17.9%。而5轮次CO_(2)吞吐的原油采出程度为63.5%。产出油的黏度呈降低的趋势,主要原因是原油中的沥青质在多孔介质中发生沉积。实验结果明确了CO_(2)驱/吞吐在新疆油田中深层稠油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 CO_(2)吞吐 溶胀抽提 提高采收率 稠油油藏
下载PDF
新疆油田公司某油田清洁生产审核成效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厉良 张文俊 +2 位作者 马勤学 李红旭 师庆东 《科技传播》 2011年第13期80-81,共2页
从环境效益、技术可行性、经济效益及对生产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清洁生产审核效果分析和评价。本文介绍了新疆油田公司某油田作业区自实施清洁生产以来,审核工作开展情况,物料与能耗分析,并筛选出无/低费方案10个、中/高费方案4个,实施率... 从环境效益、技术可行性、经济效益及对生产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清洁生产审核效果分析和评价。本文介绍了新疆油田公司某油田作业区自实施清洁生产以来,审核工作开展情况,物料与能耗分析,并筛选出无/低费方案10个、中/高费方案4个,实施率分别为90%和25%。结论如下:1)节能降耗情况:节约电能12833.2kW·h/a,节约原水1825m3/a,节约纯净水1825kg/a,回收污油10t/a,回收天然气7800万m3/a;2)减少污染物排放量:NOx1618.4249t/a,烟尘995.9538t/a,CO269509.2740t/a;3)经济效益:中/高费方案每年的计算经济效益为7158万元,无/低费方案产生的经济效益每年为34.44万元;目前实施了一个中/高费方案,每年净收益为4860万元,已实施无/低费方案产生的经济效益每年为28.44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生产审核 经济效益 节能效益 减排效益
下载PDF
新疆油田某超临界CO_(2)管道安全停输时间预测
8
作者 李欣泽 邹炜杰 +7 位作者 孙晨 付璇 陈潜 袁亮 王梓丞 邢晓凯 熊小琴 郭良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23-2833,共11页
为得到超临界CO_(2)管道安全停输时间,本文采用商业软件OLGA建立了多因素协同作用下管道安全停输时间计算模型。基于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规划的超临界CO_(2)管道工程参数范围,开展了对输量、管径、管长、首站出站温度、土壤环境温度... 为得到超临界CO_(2)管道安全停输时间,本文采用商业软件OLGA建立了多因素协同作用下管道安全停输时间计算模型。基于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规划的超临界CO_(2)管道工程参数范围,开展了对输量、管径、管长、首站出站温度、土壤环境温度、总传热系数、末站进站压力等管道安全停输时间影响因素研究,并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得出了土壤环境温度、管长等为敏感因素。为预测管道的安全停输时间,基于以上参数化分析得到的1728组安全停输时间计算结果,建立了管道安全停输时间数据库,结合量纲分析方法,利用Python拟合得到了用于映射七大可变参数(自变量)与超临界CO_(2)管道安全停输时间(因变量)的高度非线性回归计算公式。结果表明:该拟合公式预测结果的最大相对误差小于10%,预测准确性良好,且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 安全停输时间 灰色关联 公式化 预测
下载PDF
新疆油田红浅稠油原位气化制氢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9
作者 陈莉娟 陈龙 +2 位作者 唐晓东 吴洲 刘仁保 《精细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46-50,共5页
研究了温度、含水饱和度、氧气体积分数和压力对新疆油田红浅稠油原位气化制氢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的增加显著提升气化效率和产氢反应,600℃条件下制氢效率达18.33 mg/g。含水饱和度的升高可以促进水气变换反应产生更多氢气,但达到... 研究了温度、含水饱和度、氧气体积分数和压力对新疆油田红浅稠油原位气化制氢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的增加显著提升气化效率和产氢反应,600℃条件下制氢效率达18.33 mg/g。含水饱和度的升高可以促进水气变换反应产生更多氢气,但达到一定值后不再提高氢气产量。增加氧气体积分数可以显著提高氢气生成,但过高的氧气体积分数会促使氢气生成量下降,50%浓度下制氢效率最高。压力对产气组成有显著影响,较高的压力会增加二氧化碳产量并抑制氢气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原位气化 制氢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新疆油田强水敏砾岩油藏二氧化碳驱连通特征
10
作者 陈神根 徐金山 +3 位作者 张鑫 王瑞 张莉伟 李海福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24年第1期44-51,共8页
明确CO_(2)驱油藏注采井间连通特征可为后续针对性实施CO_(2)驱波及效率改善技术提供基础支撑。以新疆油田某强水敏砾岩油藏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注采相关数据分析,明确注采连通性判断关键参数,预设关键参数比重后设计评价系数C,确定C值... 明确CO_(2)驱油藏注采井间连通特征可为后续针对性实施CO_(2)驱波及效率改善技术提供基础支撑。以新疆油田某强水敏砾岩油藏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注采相关数据分析,明确注采连通性判断关键参数,预设关键参数比重后设计评价系数C,确定C值不同取值范围下注采井间连通关系,建立一套强水敏砾岩油藏连通性评判方法。通过该方法可判断该区注采井间弱连通、中等连通、强连通情况,分析不同连通特征主控因素,形成针对性治理对策。研究表明,注采连通性判断关键参数为生产井产油量、油压、气体组分;C值大于8时注采井属于强连通关系,C值在3~8时注采井属于中等连通关系,C值小于3时注采井属于弱连通关系。统计全区注采数据,根据C值判断,区块注采井间连通性呈两种明显连通特征,一是注采连通具有方向性,中强连通主要偏西北方向,但局部连通具有一定差异性,分析主要受构造及前期水驱影响;其次是注采连通具有区域性,区块中心偏东北注采连通性较好,该区22口井中强连通井14口,占比达63.6%,主要受地层渗透性差异及注碳量影响。根据注采连通性判断结果,建议对该区各类连通井分类治理,边缘区弱连通井吞吐补能,核心区弱连通井小规模压裂,强连通井封窜调剖。本研究可对提升强水敏砾岩油藏注水后CO_(2)驱高效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水敏砾岩油藏 CO_(2)驱 注采井 连通性 主控因素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新疆油田超临界二氧化碳管道投产置换过程温压及相变特性
11
作者 李欣泽 王德中 +3 位作者 张海帆 刘双全 朱涛 邢晓凯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24年第4期77-86,共10页
鉴于CO_(2)的相特性,超临界CO_(2)管道投产置换过程与原油、天然气管道存在显著差异。采用OLGA软件对新疆油田某超临界CO_(2)管道示范工程的投产置换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到投产过程中压力、温度、密度、相态转变等参数变化规律。研究了初... 鉴于CO_(2)的相特性,超临界CO_(2)管道投产置换过程与原油、天然气管道存在显著差异。采用OLGA软件对新疆油田某超临界CO_(2)管道示范工程的投产置换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到投产过程中压力、温度、密度、相态转变等参数变化规律。研究了初始背压大小、首站充注各相态CO_(2)质量流量、环境温度的变化对置换投产过程中置换时间、温度、压力、相态转化过程、CO_(2)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液相CO_(2)充注阶段,气相CO_(2)不断被顶挤,在憋压作用下气相CO_(2)分子热运动加剧,导致在压力升高的同时温度也升高,后段管段流体由气相直接转变为超临界相;增加各相态CO_(2)充注质量流量可缩短置换时间,为控制管道最高温度不超过50℃,液相CO_(2)的充注流速不能超过0.5 m/s;环境温度的升高会极大提高液化压力,同时大部分管段流体较容易从气相直接转变为超临界相,不利于相态控制,不推荐在夏季进行投产。为方便投产方案评价,提出了安全指标(管道温度)、效率指标(投产用时)、经济指标(CO_(2)用量)三大指标,其中安全指标需优先满足。研究成果可为超临界CO_(2)输送管道投产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 管道输送 投产 置换 相态控制 CCUS
下载PDF
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会计准则研究
12
作者 刘伟 龚新迪 陈晶 《商场现代化》 2011年第5期125-125,共1页
本文阐述了我国制定石油天然气行业会计准则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现行油气会计准则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会计准则的几点建议,为我国油气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坚实的会计基础。
关键词 石油天然气 会计准则 问题 完善
下载PDF
浅论新疆油田公司发展团体标准的必要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邓英 郝卫国 李景红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6年第7期27-29,52,共4页
通过对新疆油田公司采购产品企业标准的分类比对和研究,提出新疆油田作为克拉玛依最大的经济支撑企业,在标准化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过程中,有义务带头发展团体标准,引领克拉玛依石油行业在油田物资生产方面的质量技术水平,确保公司采购... 通过对新疆油田公司采购产品企业标准的分类比对和研究,提出新疆油田作为克拉玛依最大的经济支撑企业,在标准化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过程中,有义务带头发展团体标准,引领克拉玛依石油行业在油田物资生产方面的质量技术水平,确保公司采购产品充分满足油田生产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油田 团体标准 采购产品
下载PDF
新疆油田公司实施QC小组活动的实践与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蓉 张建国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2年第9期54-56,共3页
新疆油田分公司长期坚持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在实践中形成了有特色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关键词 新疆油田分公司 QC小组活动 质量管理模式
下载PDF
新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储层损害研究 被引量:31
15
作者 徐豪飞 马宏伟 +3 位作者 尹相荣 赵旭斌 刘学功 赖南君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3年第2期100-106,共7页
超低渗透储层由于其特殊的孔喉特性,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对外来流体的悬浮物含量与结垢性等都有很严格的要求,如何在注水开发过程中降低储层损害与有效保护储层孔喉成为高效开发超低渗透油藏的关键。以新疆油田某区块为例,通过储层敏感性... 超低渗透储层由于其特殊的孔喉特性,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对外来流体的悬浮物含量与结垢性等都有很严格的要求,如何在注水开发过程中降低储层损害与有效保护储层孔喉成为高效开发超低渗透油藏的关键。以新疆油田某区块为例,通过储层敏感性评价与注入水结垢分析,明确了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的损害因素。结果表明:该区块储层具有中等偏强的水敏、较强的盐敏以及中等偏强的碱敏性损害;混合注入水容易产生以Ca2+为主的不溶性结垢,导致堵塞注水管线及储层孔喉。因此,超低渗透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储层保护措施,更要严格控制注入水水质,从而有效地保护储层,为长期高效的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透储层 注水开发 储层保护 损害因素 新疆油田
下载PDF
新疆油田红浅1井区火驱开采效果评价 被引量:20
16
作者 张霞林 关文龙 +1 位作者 刁长军 席长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5-469,共5页
以新疆油田红浅1井区火驱先导试验为例,分别利用广义产量递减法和油藏数值模拟法对注蒸汽开发后期转火驱开采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红浅1井区火驱先导试验区在注蒸汽开采之后,通过火驱的接替开采,最终采收率可达到59.9%,火驱阶段至... 以新疆油田红浅1井区火驱先导试验为例,分别利用广义产量递减法和油藏数值模拟法对注蒸汽开发后期转火驱开采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红浅1井区火驱先导试验区在注蒸汽开采之后,通过火驱的接替开采,最终采收率可达到59.9%,火驱阶段至少可提高采收率30.0%.两种方法的对比应用表明,广义产量递减法评价火驱开采效果是切实可行的;广义产量递减法较油藏数值模拟法所需资料较少,更为简捷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油田 稠油油藏 火驱 产量递减 油藏数值模拟 采收率 开采效果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驱油及埋存可行性研究——以新疆油田八区克上组油藏为例 被引量:13
17
作者 廖长霖 廖新维 +4 位作者 赵晓亮 顾鸿君 窦祥骥 王欢 张强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9-83,83+116,共5页
针对新疆油田低渗透油藏储层物性差、注水开发效果差等开发难点,结合二氧化碳埋存发展趋势,探讨了二氧化碳驱油提高采收率及埋存的可行性。以新疆油田八区克上组油藏为例进行油藏数值模拟,在对典型油藏开发历史和动态资料深入分析的基础... 针对新疆油田低渗透油藏储层物性差、注水开发效果差等开发难点,结合二氧化碳埋存发展趋势,探讨了二氧化碳驱油提高采收率及埋存的可行性。以新疆油田八区克上组油藏为例进行油藏数值模拟,在对典型油藏开发历史和动态资料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油藏流体拟合、细管实验数值模拟及水驱历史拟合,建立基础预测模型,并对开发方式、注气参数及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模拟预测油藏最小混相压力为18.6 MPa;二氧化碳能够有效波及到常规水驱无法波及到的区域,采用水气交替的注入方式埋存系数为0.146,比连续水驱提高采收率12.42%,比二氧化碳连续驱提高3.33%;总注气量对水气交替开发效果影响最为显著;采用关层气油比控制能够更有效地扩大二氧化碳波及体积,进一步提高二氧化碳埋存量和采收率,比采用关井气油比控制的埋存系数提高2.7%,提高采收率3.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高采收率 低渗透油藏 二氧化碳驱 埋存 波及体积 新疆油田
下载PDF
复合射孔技术在新疆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章敬 杜宗和 +3 位作者 聂洪力 江洪 刘会娟 李越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4-76,共3页
针对新疆油田多种类型油气藏,在不同区块选用经过优化设计的复合射孔方案,对其生产效果与邻近采用常规射孔工艺的油气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中低渗油藏中的井中采用复合射孔工艺技术,增产增注效果显著,采液强度大幅度增高,有效提高... 针对新疆油田多种类型油气藏,在不同区块选用经过优化设计的复合射孔方案,对其生产效果与邻近采用常规射孔工艺的油气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中低渗油藏中的井中采用复合射孔工艺技术,增产增注效果显著,采液强度大幅度增高,有效提高了井筒与地层之间的渗流能力,使近井地带裂缝之间的沟通程度得到明显改善;但在物性较差和含油性差的油藏中,应用复合射孔技术,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射孔 常规射孔 优化设计 增产 采液强度 渗流能力
下载PDF
新型水驱特征曲线的建立及在新疆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郭丰 唐海 +3 位作者 邱子刚 汪玉华 姚敏 范希斌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2-325,共4页
水驱特征曲线在水驱油藏动态开发中应用广泛,而常用水驱特征曲线大多数都是单一的曲线,且在选取直线段时受人为因素影响容易产生误差。在两种传统水驱曲线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水驱特征曲线,并应用回归软件对油田实际开发动态数据进行... 水驱特征曲线在水驱油藏动态开发中应用广泛,而常用水驱特征曲线大多数都是单一的曲线,且在选取直线段时受人为因素影响容易产生误差。在两种传统水驱曲线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水驱特征曲线,并应用回归软件对油田实际开发动态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以确定油藏累计产油量与含水率、油藏含水率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关系。通过实例检验了新型水驱特征曲线预测含水率上升规律的可行性、合理性。新型水驱特征曲线不仅适用于普通油藏开发后期高含水阶段,也适用于低渗透油藏中高含水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油藏 水驱特征曲线 非线性回归 含水率上升规律 采出程度
下载PDF
新疆油田百72井火山地层层序、时代及其与后山层型剖面对比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凯 张新远 +4 位作者 李永军 李晓山 覃建华 王鑫 王韬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48,共9页
井中地层层序的建立和时代确定,是岩石地层单位划分与对比的关键证据,对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新疆百口泉油田百72井主要地层缺乏时代依据,前人所划佳木河组与山区原佳木河组层型(建组)剖面岩石组合不可对比这一关键问题,... 井中地层层序的建立和时代确定,是岩石地层单位划分与对比的关键证据,对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新疆百口泉油田百72井主要地层缺乏时代依据,前人所划佳木河组与山区原佳木河组层型(建组)剖面岩石组合不可对比这一关键问题,笔者重新进行了岩心编录和配套样品分析测试,获得了高精度锆石U-Pb测年成果,并结合测井资料,确立百72井1182~2937 m井段层序、时代。研究结果表明:该井段下部以火山熔岩为主、上部以火山碎屑岩为主,间夹多层火山喷发间隙期的陆源碎屑沉积薄层。以陆源碎屑沉积薄层为分段标志,该井段可划分为6个岩性段。在第三岩段杏仁状玄武岩、第五岩段安山质角砾熔岩中分别获得(304.3±3.9)Ma、(306.6±5.1)Ma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指示地层时代为晚石炭世。该岩石组合、层序及时代与百72井之北山区哈拉阿拉特组建组剖面总体可对比,故将前人对其划分二叠纪佳木河组修订为晚石炭世哈拉阿拉特组,这一成果为井中(“盆”)-北缘山区(“山”)地层对比提供了一个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地层层序 锆石U-Pb年龄 “盆-山”地层对比 哈拉阿拉特组 百72井 新疆百口泉油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