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火成岩油气藏成藏机制 被引量:43
1
作者 吴昌志 顾连兴 +3 位作者 任作伟 陈振岩 赵明 邱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22-530,共9页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其地层中广泛发育着以玄武质及粗面质为主的火成岩。这些火成岩既可为油气提供储集空间也可作为油气藏的盖层,形成了一定量与火山岩及潜火山岩相关的油气藏。与火山岩有关的油气藏主要有火山岩储层...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其地层中广泛发育着以玄武质及粗面质为主的火成岩。这些火成岩既可为油气提供储集空间也可作为油气藏的盖层,形成了一定量与火山岩及潜火山岩相关的油气藏。与火山岩有关的油气藏主要有火山岩储层型、火山岩盖层型和风化壳型,而与潜火山岩有关的油气藏主要有拱张裂缝型、隐爆角砾岩型、原生裂缝型、蚀变破碎型和侧向隔挡型。本文评述了这些火成岩型油气藏的成藏机制,提出了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中的火成岩油气藏综合成藏模型,以期这类油气藏在今后的油气勘探工作中得到充分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火成岩 成藏机制 油气盆地 中国东部 火成岩油气藏 新生代盆地 含油气盆地 潜火山岩 隐爆角砾岩型
下载PDF
雪峰山西麓中生代盆地属性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35
2
作者 张进 马宗晋 +4 位作者 杨健 陈必河 雷永良 王宗秀 李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31-650,共20页
雪峰山西侧发育一系列的中生代盆地,它们的形成与后期变形是华南地区晚三叠世以来板内变形的响应。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雪峰山地区由于桃江-安化-溆浦断裂的左行压剪作用,在雪峰山西北侧形成早期沅麻前陆盆地,而在雪峰山中南段由于... 雪峰山西侧发育一系列的中生代盆地,它们的形成与后期变形是华南地区晚三叠世以来板内变形的响应。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雪峰山地区由于桃江-安化-溆浦断裂的左行压剪作用,在雪峰山西北侧形成早期沅麻前陆盆地,而在雪峰山中南段由于走滑作用形成拉分盆地,雪峰山西侧印支期并不存在统一的前陆盆地,其印支期造山规模很有限,为陆内造山。从白垩纪开始,雪峰山西麓盆地进入不同的构造体制环境,总体上经历了三期主要的盆地形成和改造事件。白垩纪早期沅麻盆地进入区域伸展阶段,该期的盆地并不是前人认为的前陆盆地,古水流表明物源为东西两侧的雪峰山和武陵山,而中期沅麻盆地继承早期的伸展体制,生长地层、地堑、地垒结构发育,古水流指示物源依旧是两侧山地,该期伸展可能与整个华南同期的伸展一样受控于同样的机制。进入新生代,雪峰山西麓盆地经历了两期重要的变形改造阶段,早期由于桃江-安化-溆浦的右行走滑,产生了北东向的主压应力,在沅麻盆地中产生了北东走向的张节理,这些节理在后期往往发育成正断层,造成这期变形的原因是由于55~25Ma之间,印度-欧亚板块的碰撞在整个东亚地区产生的一系列右行走滑断裂所致。新生代后期变形体现在北西—南东向挤压,在沅麻盆地以及天柱盆地东缘形成了一系列的逆冲构造,古生界以及元古界逆冲于中生界之上,这期挤压在盆地中形成了稳定分布的一组共轭节理。这期变形与整个东部中新世变形可能有同一的构造背景,其原因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无关,而与菲律宾海板块于中新世左右由南向北运移并与华南大陆碰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峰山 中生代 沅麻盆地 靖州盆地 华南 走滑 桃江-安化-溆浦断裂
下载PDF
陆梁隆起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规律 被引量:9
3
作者 曲国胜 马宗晋 +3 位作者 鲁兵 张进 张宁 田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8-142,共5页
在对陆梁隆起的5个沉积-构造层和断裂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早二叠世以来陆梁隆起基底断裂对盖层多期沉降构造格局的控制作用。初步确定了陆梁隆起的断裂组合由三个泉-陆南和滴水泉-石西右旋斜冲走滑断裂带组成。陆梁隆起带盖层断裂... 在对陆梁隆起的5个沉积-构造层和断裂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早二叠世以来陆梁隆起基底断裂对盖层多期沉降构造格局的控制作用。初步确定了陆梁隆起的断裂组合由三个泉-陆南和滴水泉-石西右旋斜冲走滑断裂带组成。陆梁隆起带盖层断裂受控于基底断裂,总体构成近东西向的以三个泉斜冲走滑系统和滴水泉斜冲走滑系统为主干的弧形树型断裂系统。将陆梁隆起划分为2个一级构造单元、6个二级构造单元、15个三级构造单元、26个四级构造单元。认为三个泉和滴水泉深部岩石圈走滑断裂系统为油气聚集提供了通道;沿北东向断裂的上盘形成一些呈右行展布的小幅度褶皱构造,可成为好的储油空间,陆梁隆起带的油气运聚规律为树型热动、南北运移和分段沿梁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梁隆起 构造格局 断裂系统 油气聚集
下载PDF
辽河盆地粗面斑岩成因及其构造环境 被引量:5
4
作者 吴昌志 顾连兴 +5 位作者 任作伟 陈振岩 王银喜 张遵忠 汤晓茜 赵明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7-278,共12页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的粗面斑岩呈次火山相顺层侵入于早第三纪沙河街组地层中,全岩Rb_Sr等时线年龄为(41.5±2.2)Ma粗面斑岩呈斑状构造,斑晶为钾长石、歪长石和少量斜长石,基质主要为碱性长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粗面斑岩的SiO2含量...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的粗面斑岩呈次火山相顺层侵入于早第三纪沙河街组地层中,全岩Rb_Sr等时线年龄为(41.5±2.2)Ma粗面斑岩呈斑状构造,斑晶为钾长石、歪长石和少量斜长石,基质主要为碱性长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粗面斑岩的SiO2含量变化于59.58(wt%)到61.22(wt%),(K2O+Na2O)介于10.40(wt%)到11.83(wt%)之间,富集高场强元素(如Nb、Th、Zr和Hf)和轻稀土元素,亏损Pb.除具明显的Eu负异常,粗面斑岩的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与伴生玄武岩的相似.以上特征表明,粗面斑岩是玄武岩浆直接分异演化的结果,地壳物质的混染作用不显著.此外,粗面斑岩亏损Sr、Eu、K和Rb,其K/Rb和Rb、Eu 和ΣREE分别呈线性相关,表明斜长石和钾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对粗面质岩浆的演化起重要作用.我们认为这种粗面质岩石是玄武质岩浆在低压环境(≤1.0GPa)下经历大比例的分离结晶作用形成,而斜长石和钾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发生超低压(约100MPa)条件下,这与本区沙三期相对稳定的大陆裂谷拉张环境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盆地 粗面斑岩 构造环境 地球化学 斜长石 钾长石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南段韧性剪切带糜棱岩化过程中长石成分和结构状态变化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杨晓勇 杨学明 +2 位作者 刘德良 董树文 戴金星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32-342,共11页
在对郯庐断裂带南段3条韧性剪切带中糜棱岩及围岩进行矿物组合、结构构造观察研究的基础上,对长石矿物进行了多项分析测试,发现长石成分及其结构状态参数的变化与构造应力场的构造作用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随剪切变形作用的加强,长... 在对郯庐断裂带南段3条韧性剪切带中糜棱岩及围岩进行矿物组合、结构构造观察研究的基础上,对长石矿物进行了多项分析测试,发现长石成分及其结构状态参数的变化与构造应力场的构造作用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随剪切变形作用的加强,长石矿物的结构状态参数呈增大趋势,矿物单位晶胞的体积和斜长石中Si/Al比值随之减小;长石的变形指数(Iss)和斜长石中的钙长石分子(An)与岩石的变形强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这些研究结果为探讨构造变形场中矿物岩石的变形变质作用提供了一种简捷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剪切带 糜棱岩 显微构造 长石
下载PDF
我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归属及其含油气性评述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波 张进江 +1 位作者 杨武玲 刘名利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6-136,共11页
总结了前陆盆地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对前陆盆地的定义、构造-沉积样式、类型和油气系统进行了综述,同时对中国中西部再生前陆盆地的特征、归属和含油气性进行初步探讨。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以下认识:就分类而言,陆内再生前陆盆地是与弧后前... 总结了前陆盆地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对前陆盆地的定义、构造-沉积样式、类型和油气系统进行了综述,同时对中国中西部再生前陆盆地的特征、归属和含油气性进行初步探讨。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以下认识:就分类而言,陆内再生前陆盆地是与弧后前陆盆地和板缘前陆盆地并列的一种前陆盆地,大致又可分为3种类型:弧后前陆盆地、板缘前陆盆地和陆内再生前陆盆地;由于每一种类型前陆盆地在大地构造背景和演化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盆地 含油气性 大地构造背景 生储盖组合 演化 油气系统 中西部 再生 种类 归属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构造格架分析 被引量:42
7
作者 鲁兵 张进 +1 位作者 李涛 卢苗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3-289,共7页
准噶尔盆地地壳从沉积层底至莫霍面可分为上、中、下3层。中地壳比上、下地壳均薄。盆地基底分为结晶与褶皱基底,上基底主要为晚古生代地层,南部褶皱基底较薄或缺失,发育有北西、北东、南北与东西4组方向构造线。北西与北东两组构造线... 准噶尔盆地地壳从沉积层底至莫霍面可分为上、中、下3层。中地壳比上、下地壳均薄。盆地基底分为结晶与褶皱基底,上基底主要为晚古生代地层,南部褶皱基底较薄或缺失,发育有北西、北东、南北与东西4组方向构造线。北西与北东两组构造线表现最强,控制了盆地二级构造单元的南北分带。南北向断裂与东西向断裂均为隐伏构造线。腹部基底由东西向与南北向构造线相互交切而成的一系列块体组成,次一级凸起大都形成于这些块体的顶角区。西北缘发育北东与北西2组断裂,组成"H"型块断结构。准东印支运动期开始由于顺时针扭动作用,北西西向与北东向断裂组成"井"型结构。盆地南缘从84°E—91°E,大约每间隔半度,就有南北向构造线发育,这些经向构造线具有低密度、中低阻和低速的特点,为构造缓冲带,对沉积相变化、构造的迁移、油气的聚集有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地壳 基底结构 南北向构造 缓冲带
下载PDF
板缘向板内环境的过渡—辽河盆地古近纪玄武岩地球化学 被引量:7
8
作者 吴昌志 顾连兴 +3 位作者 任作伟 张遵忠 陈振岩 赵明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5-126,共12页
产于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的古近纪火山岩以碱性橄榄玄武岩和橄榄玄武岩为主.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玄武岩总体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相对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具有较明显的洋岛玄武岩(OIB)特征.玄武岩具明显的Ba,Sr和Zr正异常,较高的C... 产于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的古近纪火山岩以碱性橄榄玄武岩和橄榄玄武岩为主.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玄武岩总体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相对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具有较明显的洋岛玄武岩(OIB)特征.玄武岩具明显的Ba,Sr和Zr正异常,较高的Ce/Pb,U/Pb和Zr/Hf值显示有洋壳物质的加入.玄武岩同时具亏损的Sr,Nd,Pb同位素组成,显示有EMI型富集地幔和亏损地幔(DMM)的加入.结合华北东部中、新生代以来的构造环境及岩石圈演化特征,作者认为,本区玄武岩来源于板内软流圈地幔的上涌,同时有来自俯冲的大洋岩石圈成分的加入,并进一步推测华北板块东部从晚中生代板缘环境到晚新生代板内环境的转折发生于古近纪,与太平洋板块俯冲角度的变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板内 古近纪 俯冲 辽河盆地 岩石圈 地球化学 亏损 圈地 东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