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达木盆地北缘的右行走滑冲断系统及其动力学 被引量:23
1
作者 肖安成 杨树锋 +4 位作者 程晓敢 党玉琪 陈新领 陈元忠 王亮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2-487,494,共7页
通过对于断裂系统分析和地球物理资料的解释,证实了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的主要构造形成时间为上新世以后,变形样式为一系列右行走滑冲断构造。走滑冲断构造带内部的断层在平面上呈分支复合,剖面上表现为正花状构造,断层上、下盘地层层序... 通过对于断裂系统分析和地球物理资料的解释,证实了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的主要构造形成时间为上新世以后,变形样式为一系列右行走滑冲断构造。走滑冲断构造带内部的断层在平面上呈分支复合,剖面上表现为正花状构造,断层上、下盘地层层序无法直接对比。右行走滑冲断构造形成于南祁连由北向南的斜向推覆作用,而主要应力来源于柴达木地块北缘由南向北的陆内俯冲作用。用一个运动学模型解释了柴北缘的右行走滑冲断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行走滑 冲断构造 运动学 柴达木盆地 南祁连山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晚白垩世古构造活动的特征研究 被引量:33
2
作者 肖安成 陈志勇 +3 位作者 杨树锋 马立协 巩庆林 陈元忠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1-457,共7页
柴达木盆地北缘晚白垩世构造活动控制了现今中生代残余层序的分布。在分析中生代地层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红山凹陷下白垩统的地层尖灭关系讨论、马海凸起中生代地层的剥蚀厚度变化分析和苏干湖凹陷晚白垩世形成的古断裂带结构研究,... 柴达木盆地北缘晚白垩世构造活动控制了现今中生代残余层序的分布。在分析中生代地层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红山凹陷下白垩统的地层尖灭关系讨论、马海凸起中生代地层的剥蚀厚度变化分析和苏干湖凹陷晚白垩世形成的古断裂带结构研究,提出柴达木盆地北缘晚白垩世古构造活动形成了北西走向的构造带,古构造以断块差异隆升为特点。现今新生代层序和下伏层序的复杂接触关系主要是由该期构造运动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北缘 晚白垩世构造运动 北西走向 断块隆升作用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中生代盆地性质研究——对大柴旦凹陷的解剖 被引量:9
3
作者 楼谦谦 肖安成 +8 位作者 杨浩 黄宏升 丁卫星 沈中延 王亮 陈元忠 沈亚 汪立群 周苏平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7-416,共10页
柴达木盆地北部地区的中生代地层是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层系之一。利用地震剖面解释成果和野外地质资料绘制了侏罗纪与白垩纪的地层残余分布图和断裂分布图;利用平衡剖面对地震剖面进行了平衡恢复,恢复了侏罗纪与白垩纪的原始与剥... 柴达木盆地北部地区的中生代地层是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层系之一。利用地震剖面解释成果和野外地质资料绘制了侏罗纪与白垩纪的地层残余分布图和断裂分布图;利用平衡剖面对地震剖面进行了平衡恢复,恢复了侏罗纪与白垩纪的原始与剥蚀后形态。通过对中生代各期(主要是侏罗纪和白垩纪)残余地层、断裂的分布和地震剖面构造演化的综合分析,认为柴达木盆地北部地区中生代经历了三个不同性质的盆地演化阶段:早侏罗世为伸展环境下的(箕状)断陷盆地,主要表现为一系列小型断陷盆地群;中侏罗世—早白垩世为伸展型坳陷盆地;晚白垩世末盆地受挤压整体隆升,形成古隆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中生代 残余地层 断裂 地震剖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