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水陡坡带绕射多次波压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谢宋雷 刘伊克 +3 位作者 王一博 常旭 李鹏 金德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118-3123,共6页
在深水陡坡带和复杂海底构造区域,即使采用长电缆,由绕射产生的自由表面相关多次波因为传播方向的异变,仍然难以避免在自由表面发生下行反射的反射点位置位于电缆长度范围之外,造成预测多次波的近偏移距信息不足或者负偏移距信息缺失等... 在深水陡坡带和复杂海底构造区域,即使采用长电缆,由绕射产生的自由表面相关多次波因为传播方向的异变,仍然难以避免在自由表面发生下行反射的反射点位置位于电缆长度范围之外,造成预测多次波的近偏移距信息不足或者负偏移距信息缺失等问题,以致不能准确地预测和压制陡坡带的绕射多次波.本文在常规反馈迭代自由表面多次波压制方法的基础上做出相应改进,将邻炮的炮记录依照炮点、检波点互换原理引入到反馈迭代循环当中,补充绕射多次波预测所需要的近偏移距和负偏移距信息.经过Sigsbee2b模型和实际资料测试,达到较好压制深水陡坡带的自由表面相关绕射多次波的目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陡坡带 自由表面相关 绕射多次波
下载PDF
多属性分析技术在桑塔木油田断块油气藏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谢舟 李斌 +3 位作者 徐红霞 吴梅莲 岳清政 赵海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181-188,共8页
桑塔木油田三叠系T_Ⅲ油组经过二十多年开发,近年来注水生产效果差,同一断块内单井原始油水界面不一致的矛盾日益凸显,导致油田挖潜难度大。通过GeoEast解释系统多窗口倾角扫描、构造导向滤波、相干体、方差体、构造体曲率、边缘检测等... 桑塔木油田三叠系T_Ⅲ油组经过二十多年开发,近年来注水生产效果差,同一断块内单井原始油水界面不一致的矛盾日益凸显,导致油田挖潜难度大。通过GeoEast解释系统多窗口倾角扫描、构造导向滤波、相干体、方差体、构造体曲率、边缘检测等多属性综合分析,进行桑塔木油田微小断层精细解释。经动态试井资料验证,断层解释精度高、可靠性好。根据断层精细刻画结果,对桑塔木油田断块重新划分,解决了桑塔木油田以往同一断块内单井油水界面不一致的问题。对断块油藏进行评价,结合GeoEast系统烃类检测属性,部署完钻5口井,均获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窗口倾角扫描 构造导向滤波 相干体 方差体 构造体曲率 边缘检测 桑塔木油田 断块
下载PDF
模型正演技术在库车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陈猛 刘建红 +2 位作者 韩波 田振平 张新东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67-169,共3页
地表和地下地震地质条件的双重复杂性,是复杂资料区油气勘探面临的两个主要难题。经过多年的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方法攻关后,一般复杂资料区的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均会取得较大的进展,形成一系列配套的复杂资料区地震采集、处理... 地表和地下地震地质条件的双重复杂性,是复杂资料区油气勘探面临的两个主要难题。经过多年的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方法攻关后,一般复杂资料区的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均会取得较大的进展,形成一系列配套的复杂资料区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但是由于表层、构造的复杂性,使地震资料的处理变得复杂,资料解释更是存在多解性。为此,针对西部两个构造区的地质模型和速度模型,通过波动方程模型正演技术,正演模拟单炮数据和自激自收数据,通过对上述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指导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与解释,验证构造解释的正确性,为复杂构造区的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模型 正演 速度 地震资料处理 地震资料解释
下载PDF
南堡凹陷东部扇三角洲砂岩地震预测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孙明 廖军 +3 位作者 陈伟超 赵宝银 郝杰 李亮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128-133,共6页
南堡凹陷东部中深层主要受北部物源的供给,发育大规模水下扇三角洲沉积,是近年岩性勘探的重点与热点地区。在岩性勘探实践中,充分发挥了GeoEast系统优势,通过精细标定及地层对比,基于90°相位转换高保真数据体开展层序界面识别与精... 南堡凹陷东部中深层主要受北部物源的供给,发育大规模水下扇三角洲沉积,是近年岩性勘探的重点与热点地区。在岩性勘探实践中,充分发挥了GeoEast系统优势,通过精细标定及地层对比,基于90°相位转换高保真数据体开展层序界面识别与精细解释,针对主要目的层系优选敏感属性,确定有利的沉积相带、定性预测富砂区;通过岩石物理分析及地震反演进行有利储层发育区的预测,井震资料结合完成岩性圈闭的识别及定量刻画,综合评价优选有利目标部署钻探。通过新完钻井证实,利用GeoEast系统解释后,在南堡凹陷东部中深层砂岩储层预测及岩性圈闭勘探方面井震吻合程度高、地质效果良好、经济效益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相位转换 层序地层解释 敏感属性 岩性识别
下载PDF
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田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蒋法文 黄晖 +2 位作者 张振生 张中平 刘晓波 《中国煤炭地质》 2014年第2期60-64,共5页
摘要: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提高数据采集密度的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地震信号的信噪比及纵横向分辨率,为解决复杂地区的精细构造解释及煤矿瓦斯预测奠定良好的数据基础。在淮南某煤矿采用了5mX5m小面元、64次覆盖、纵横比为0.8的高... 摘要: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提高数据采集密度的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地震信号的信噪比及纵横向分辨率,为解决复杂地区的精细构造解释及煤矿瓦斯预测奠定良好的数据基础。在淮南某煤矿采用了5mX5m小面元、64次覆盖、纵横比为0.8的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及叠前去噪、保持振幅、提高分辨率、叠前时间偏移等处理技术,获得了高质量的地震剖面。在解释工作中,将方差、曲率等属性进行综合分析,有效提高了解释的准确性。该研究区的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实例表明,沿煤层的方差体切片,可以有效识别断距2-5m的断层;方差属性和曲率属性能够清晰显示20m左右的小陷落柱,且不受附近大陷落柱等地质体的影响;而利用叠前道集数据得到的煤层泊松比与煤层气呈负相关关系,即低泊松比区为煤层气(瓦斯)的相对富集区,并与断层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三维地震技术 方差属性 曲率属性 泊松比 断层 陷落柱 煤层气(瓦斯)
下载PDF
利用三维地震解释技术识别煤田陷落柱 被引量:4
6
作者 韩必武 刘晓波 +2 位作者 李强 孟阳 张华 《中国煤炭地质》 2015年第9期67-70,78,共5页
三维地震资料能够识别的陷落柱大小与三维地震横向分辨率密切相关,在三维数据体中,三维偏移剖面的最佳水平分辨率取决于反射界面的平均速度及零相位子波的中心频率。为验证三维地震资料分辨陷落柱最小直径的能力,设计了9个直径从30 m到1... 三维地震资料能够识别的陷落柱大小与三维地震横向分辨率密切相关,在三维数据体中,三维偏移剖面的最佳水平分辨率取决于反射界面的平均速度及零相位子波的中心频率。为验证三维地震资料分辨陷落柱最小直径的能力,设计了9个直径从30 m到100 m不等、影响深度不同的陷落柱模型,其波动方程正演结果表明:陷落柱直径大小、垮塌高度都对地震反射波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地震解释陷落柱的精度;陷落柱的直径与垮塌高度越大,则其在地震剖面上的反映越明显,反之则不易识别。并通过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实例,展示了常规三维地震解释技术结合方差、曲率等多属性综合分析技术在识别煤层陷落柱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勘探 陷落柱 三维偏移剖面 波动方程 方差属性 曲率属性
下载PDF
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新进展及关键问题探讨 被引量:31
7
作者 赵波 王赟 芦俊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06-516,360+518,共11页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基于地震各向异性理论的多分量地震技术在实用化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多分量地震技术在解决复杂岩性、裂缝油气藏或者煤系地层的储层预测、裂缝检测、流体识别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效果与发展前景。本文...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基于地震各向异性理论的多分量地震技术在实用化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多分量地震技术在解决复杂岩性、裂缝油气藏或者煤系地层的储层预测、裂缝检测、流体识别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效果与发展前景。本文从多分量地震数据的采集、处理与解释反演的角度,总结了近几年来国内多分量地震技术的新进展,并结合实例展示了一些新的处理、解释技术的效果,剖析了各个环节存在的难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分量 采集 处理 解释 反演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复杂地表地震采集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效果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晓阳 张晓斌 +7 位作者 赵晓红 胡峰 任聪 王光银 黎书琴 孙偲轶 王书彦 罗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23,共9页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地表地质条件复杂,地震资料信噪比低、成像效果差、采集施工难度大。为了支撑该盆地复杂地表地震勘探项目的高质量运行,近年来针对复杂地表地震采集技术瓶颈问题持续攻关,通过技术创新有效地推进了采集技术与施工作业...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地表地质条件复杂,地震资料信噪比低、成像效果差、采集施工难度大。为了支撑该盆地复杂地表地震勘探项目的高质量运行,近年来针对复杂地表地震采集技术瓶颈问题持续攻关,通过技术创新有效地推进了采集技术与施工作业能力升级,形成了一系列复杂地表地震采集关键技术。该系列技术的应用结果表明:①基于声波方程正演和实际资料与叠前偏移成像相结合的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技术,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现不同采集方案对复杂目标叠前成像效果的影响,地震采集方案更加经济有效;②通过智能提取地形风险及地表障碍物信息,结合野外精细踏勘,开展地形风险识别与分级评价、室内智能优化布设井炮物理点,形成了复杂地表区GIS+炮点智能布设技术,有效地降低了施工作业风险;③采用降低爆炸脉冲初始压力和延长炸药爆炸作用时间的空腔激发技术,可以提高岩石激发能量的有效弹性波能量转化率、提高反射能量和地震单炮资料品质;④研发所形成的山地地震野外资料质量自动评价技术与KL-GMLiveQC 1.0软件相结合,可以提高评价效率、节约评价成本,保证了复杂地表地震资料的高质量获取。结论认为,上述系列地震采集关键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与分辨率,为精细储层预测奠定了基础,确保了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气藏、页岩气藏、火山岩气藏、浅层致密砂岩气藏4大领域的天然气立体勘探开发工作持续取得重要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复杂地表 观测系统优化设计 炮点智能布设 空腔激发 质控与评价 资料信噪比
下载PDF
火成岩发育区静校正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李素闪 程元方 +2 位作者 刘建红 杨会廷 崔向飞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2期45-49,共5页
近地表地形、复杂地质结构和低降速带等因素会损害采集到的地震反射信息,进而会极大地影响叠加剖面的成像效果和构造形态,因此静校正一直是陆地地震资料处理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北部湾地区表层覆盖有大面积的火成岩,其厚度变化剧烈,... 近地表地形、复杂地质结构和低降速带等因素会损害采集到的地震反射信息,进而会极大地影响叠加剖面的成像效果和构造形态,因此静校正一直是陆地地震资料处理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北部湾地区表层覆盖有大面积的火成岩,其厚度变化剧烈,表层岩性变化大,难以构建精准的近地表模型。充分利用微测井、折射波、综合物化探多种信息,并融合多种方法的优势,建立了准确的近地表模型,取得了满意的静校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火成岩 微测井 折射波 静校正融合
下载PDF
波场延拓法压制海底多次波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耿伟峰 柯本喜 吴艳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216-218,共3页
多次波问题一直是困扰海上地震资料处理的一大难题。基于波场延拓的多次波预测和压制技术是压制海底多次波的有效手段,目前的多次波基于波场延拓的多次波预测技术是基于平海底的方法。为此,发展了基于起伏海底的多次波预测技术,通过对... 多次波问题一直是困扰海上地震资料处理的一大难题。基于波场延拓的多次波预测和压制技术是压制海底多次波的有效手段,目前的多次波基于波场延拓的多次波预测技术是基于平海底的方法。为此,发展了基于起伏海底的多次波预测技术,通过对标准数据sigsbee2b的处理可以证明,该方法准确地预测了起伏海底产生的多次波,为多次波减去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场延拓 海底 多次波 衰减 预测
下载PDF
基于S变换的时频分析技术在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韩瑞冬 万忠宏 张红英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F07期134-136,共3页
碳酸盐岩储集空间主要由孔、缝、洞组成,非均质性强,其中的孔、缝、洞在地震剖面上很难被直接识别。常规属性如振幅属性、相干属性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描述碳酸盐岩储层边界以及平面分布,但是不能清晰刻画其内部特征。目前,基于短... 碳酸盐岩储集空间主要由孔、缝、洞组成,非均质性强,其中的孔、缝、洞在地震剖面上很难被直接识别。常规属性如振幅属性、相干属性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描述碳酸盐岩储层边界以及平面分布,但是不能清晰刻画其内部特征。目前,基于短时傅里叶变换方法的谱分解技术能够有效地识别和预测碳酸盐岩储层,然而短时傅里叶变换方法有时窗固定的限制,导致其不能自适应地调节时频分辨率。该文采用基于S变换方法的谱分解技术进行碳酸盐岩储层预测,并对S变换方法进行了理论推导,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自适应调节窗口长度,避免了短时傅里叶变换的限制。实际资料应用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清楚显示碳酸盐岩储层内部结构及储层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变换 谱分解 储层预测 碳酸盐岩
下载PDF
GeoEast海量地震数据高效处理技术 被引量:8
12
作者 文佳敏 赵长海 +2 位作者 侯红军 杜吉国 王增波 《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 2016年第3期12-19,3,共8页
勘探地震数据的快速增长,带来了数据处理周期的超线性增长、硬件设备成本居高不下、资源利用率下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个系统化的解决方案。硬件基础设施方面,通过量化分析地球物理的计算特征,设计了一套具备良好经济性与可行... 勘探地震数据的快速增长,带来了数据处理周期的超线性增长、硬件设备成本居高不下、资源利用率下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个系统化的解决方案。硬件基础设施方面,通过量化分析地球物理的计算特征,设计了一套具备良好经济性与可行性的大规模集群体系结构;软件平台方面,依托HDFS分布式存储技术,通过与集中存储的联合调度,有效分流临时数据的I/O负载,同时对地震数据进行缓存,大幅提高系统的I/O带宽;开发框架方面,利用MapReduce思想实现了地震数据的快速访问和自动化并行处理。整个解决方案不仅能够满足海量地震数据高效存储、访问及处理需要,而且还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可扩展性与前瞻性,对大型物探软件的研发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量地震数据 抽道集 并行计算 HADOOP
下载PDF
GeoEast静校正处理技术 被引量:6
13
作者 穆蜀生 晏伟 +3 位作者 蔡东地 陈海峰 颉冬莲 常稳 《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 2016年第4期25-34,3,共10页
静校正问题通常会使反射波几何形态发生畸变,严重影响地震成像精度和质量,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最终处理成果会受到极大影响。因此,正确认识和有效解决静校正问题是地震处理中的关键问题之一。GeoEast系统集成了完整配套的静校正技术,如... 静校正问题通常会使反射波几何形态发生畸变,严重影响地震成像精度和质量,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最终处理成果会受到极大影响。因此,正确认识和有效解决静校正问题是地震处理中的关键问题之一。GeoEast系统集成了完整配套的静校正技术,如折射波静校正、层析反演静校正、初至波剩余静校正、多种线性及非线性反射波剩余静校正等,具备综合解决复杂区静校正问题的能力。Static correction problems usually make the geometric distortion of the reflected wave,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accuracy and quality of seismic imaging.If it is not effectively resolved,the final results will be greatly affected.Therefore,correct understanding and effective solution of static correction is one of the key problems in seismic processing.The GeoEast system integrates the technology of static correction complete,such as refraction statics inversion,primary wave residual static correction,multiple linear and nonlinear reflection residual static correction,with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to solve complex problem of static corr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射 综合全局寻优 层析 超级道 静校正
下载PDF
GeoEast复杂构造速度建场技术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涛 金瑞峰 +3 位作者 吴蜀燕 楚万长 姚燕飞 滕振宇 《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 2016年第3期48-51,4-5,共4页
地震速度研究,是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技术。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物探技术研究中心研发了复杂构造速度建场技术,通过多种方法建立精细可靠的速度场,准确的反映构造幅度和形态,获得精细准确的构造图,研发出解释速度分... 地震速度研究,是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技术。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物探技术研究中心研发了复杂构造速度建场技术,通过多种方法建立精细可靠的速度场,准确的反映构造幅度和形态,获得精细准确的构造图,研发出解释速度分析与建场子系统集成到GeoEast系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x公式 层位控制 偏移归位 模型层析
下载PDF
GeoEast系统叠前五维插值规则化技术 被引量:4
15
作者 马渊明 王飞 +3 位作者 柴军丽 王艳娇 倪凤田 晏伟 《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 2018年第2期27-30,共4页
地球物理师在设计地震采集观测系统时,追求观测系统的各个参数规则化,但是,由于野外采集工区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实际采集的观测系统不可避免地不规则,比如:炮检距、覆盖次数和方位角等。在室内资料处理时,许多模块的算法也要求数据非常... 地球物理师在设计地震采集观测系统时,追求观测系统的各个参数规则化,但是,由于野外采集工区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实际采集的观测系统不可避免地不规则,比如:炮检距、覆盖次数和方位角等。在室内资料处理时,许多模块的算法也要求数据非常地规则,处理这种不规则观测系统采集的数据时,会影响模块算法的处理效果,处理过程中会出现空间假频、采集脚印等现象,尤其是偏移模块,对地震数据的规则化、均匀化具有严格的要求,数据的不规则变化容易引起偏移噪声,从而降低地震成像质量。针对这种需求,GeoEast系统自主研发了叠前五维插值规则化技术,其模块使用GPP并行框架机制,解决了五维插值规则化算法效率慢的问题,能够满足工业生产需求。本文对该技术及其应用效果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测系统 五维插值规则化 GPP并行框架机制
下载PDF
GeoEast-OVT宽方位处理技术 被引量:4
16
作者 马渊明 杨雪霖 +3 位作者 张丽梅 张巍毅 蔡东地 张录录 《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 2018年第2期31-34,共4页
随着宽方位高密度地震数据采集技术的普及,与之匹配的宽方位处理技术也逐渐工业化,各大地震数据处理系统都推出了自己的宽方位处理技术。GeoEast自主研发的OVT宽方位处理技术,拥有完整的宽方位处理流程,从OVT子集抽取到HTI介质方位各向... 随着宽方位高密度地震数据采集技术的普及,与之匹配的宽方位处理技术也逐渐工业化,各大地震数据处理系统都推出了自己的宽方位处理技术。GeoEast自主研发的OVT宽方位处理技术,拥有完整的宽方位处理流程,从OVT子集抽取到HTI介质方位各向异性校正,系统模块使用简便、效果良好,且能够有效利用宽方位采集技术获得的丰富地质信息,可以为裂缝解释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本文对GeoEast-OVT宽方位处理技术进行了介绍,重点对特色技术功能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方位高密度 OVT叠前时间偏移 HTI介质方位各向异性校正
下载PDF
GuiXT优化SAP系统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左红光 别传学 《中国信息界》 2011年第9期55-57,共3页
随着"十二五"信息化规划的全面开展,用户在使用SAP过程中对业务功能、工作模式、系统界面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利用工具GuiXT,在原有SAP系统基础上进行继承和创新,介绍了GuiXT的原理、整体解决方案... 随着"十二五"信息化规划的全面开展,用户在使用SAP过程中对业务功能、工作模式、系统界面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利用工具GuiXT,在原有SAP系统基础上进行继承和创新,介绍了GuiXT的原理、整体解决方案、优势、功能及具体的GuiXT应用案例,对已经实施过SAP并欲进行功能提升的企业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同时对那些正准备实施SAP并期望一步到位的企业也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深化应用 SAP GuiXT 实用化 易用化 中国化
下载PDF
GeoEast系统积分法叠前时间偏移技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狮虎 罗国安 +3 位作者 寇芹 田振平 张丽梅 聂红梅 《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 2016年第3期20-25,3,共6页
和叠前深度偏移相比,叠前时间偏移计算成本低,速度模型易于求取,是时间域最精确的成像方法,现在已经成为地震资料处理流程关键环节。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石油勘探行业面临的探区更加复杂。地表剧烈变化的山地、检波点置于海底... 和叠前深度偏移相比,叠前时间偏移计算成本低,速度模型易于求取,是时间域最精确的成像方法,现在已经成为地震资料处理流程关键环节。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石油勘探行业面临的探区更加复杂。地表剧烈变化的山地、检波点置于海底的深海勘探等已经成为地震勘探探索的对象,高密度全方位技术的应用使地震数据总量急速向海量化发展,这些新问题对叠前时间偏移在计算性能和地球物理功能两方面带来更高的要求。本文从软件性能和地球物理功能两方面介绍GeoEast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一体化系统在叠前时间偏移技术的研究历程。详述三种典型的叠前时间偏移并行算法,证明共炮检距^(【1】)最先进的叠前时间偏移方法,最后介绍了两类典型的地球物理功能,用大量的测试数据和实际应用结果证明GeoEast系统叠前时间偏移是功能最为齐全、计算效率最高商业化软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时间偏移 输入道并行算法 输出道并行算法 共炮检距并行算法 OVT OBS
下载PDF
GeoEast三维可视化解释建模技术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亮 钱宇明 +3 位作者 于海生 陈海云 张理慧 卢越 《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 2016年第3期57-59,70,共4页
解释建模一体化的工作流程已成为国际主流的解释软件主要特征之一。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物探技术研究中心通过研发基于隐函数的复杂构造建模技术,实现了解释建模一体化的工作流程,并形成软件集成到GeoEast解释系统中。该软件具备... 解释建模一体化的工作流程已成为国际主流的解释软件主要特征之一。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物探技术研究中心通过研发基于隐函数的复杂构造建模技术,实现了解释建模一体化的工作流程,并形成软件集成到GeoEast解释系统中。该软件具备三维复杂构造条件下边解释边建模的能力,尤其在复杂正逆断层交切下的地层体自动生成、多值盐丘建模和层序模型自动生成等方面具备特色,操作灵活方便,建模自动化程度高。通过应用实际数据对比,其建模效率优于同类软件,同时还为该软件研发了基于Linux环境的虚拟现实解决方案,使其能够升级为集综合地震地质可视化、解释建模一体化和井轨迹设计一体的专家决策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可视化解释 建模一体化 虚拟现实
下载PDF
GeoEast交互速度分析技术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旭东 王宏 +3 位作者 刘增强 耿伟峰 李军茹 柴军丽 《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 2016年第3期37-41,4,共5页
地震数据交互速度分析是地震数据处理的关键环节,通过交互速度分析,可以从地震数据中提取地下介质的速度信息。本文介绍了GeoEast软件系统的交互速度分析软件的总体结构,对该软件的底层数据管理、数据显示、交互多谱迭代扫描及交互速度... 地震数据交互速度分析是地震数据处理的关键环节,通过交互速度分析,可以从地震数据中提取地下介质的速度信息。本文介绍了GeoEast软件系统的交互速度分析软件的总体结构,对该软件的底层数据管理、数据显示、交互多谱迭代扫描及交互速度谱拾取与编辑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说明,在此基础上实现了GeoEast处理系统的交互各向异性速度分析软件,测试与应用结果表明,基于这些技术开发的交互速度分析软件很好的满足了地震资料处理对速度的需求,在生产实际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速度分析 速度谱显示 迭代谱扫描 各向异性速度 速度谱交互拾取与编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