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2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石油上游信息系统灾难备份技术与实践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群 周相广 陈刚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0年第6期78-81,85,共5页
数据安全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永恒的话题,灾难备份是数据安全和业务连续性保障的手段之一。作为数字油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勘探与生产技术数据管理系统(简称A1)、油气水井生产数据管理系统(简称A2)管理了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的静、动态... 数据安全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永恒的话题,灾难备份是数据安全和业务连续性保障的手段之一。作为数字油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勘探与生产技术数据管理系统(简称A1)、油气水井生产数据管理系统(简称A2)管理了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的静、动态数据,数据范围覆盖了上游业务多个专业。项目组针对石油专业数据的特点,利用现代成熟的信息技术,合理地设计了两个系统数据集成灾备方案,实现了油田公司数据的本地备份和在中国石油总部异地的数据集中备份,在总部为油田提供远程数据查询接替服务。本文结合A1和A2系统容灾实施案例,对数据建设如何成功实施和应用灾难备份给出了具体措施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安全 灾难备份 A1系统 A2系统 数字油田
下载PDF
石油勘探开发信息系统硬件配置方案的设计及实现
2
作者 李群 陆育锋 王从镔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09年第24期33-35,41,共4页
信息化项目建设过程中,如何根据应用需求确定硬件系统建设方案是一个重要的分析研究过程。旨在通过石油信息化建设的一个成功案例,剖析从应用架构推出硬件系统架构的过程,针对硬件系统架构描述了技术实现的方法。其实施方法和经验对其... 信息化项目建设过程中,如何根据应用需求确定硬件系统建设方案是一个重要的分析研究过程。旨在通过石油信息化建设的一个成功案例,剖析从应用架构推出硬件系统架构的过程,针对硬件系统架构描述了技术实现的方法。其实施方法和经验对其他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架构 系统架构 服务器 存储系统 备份系统
下载PDF
再论海相沉积是中国石油工业未来的希望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国玉 陈启林 +1 位作者 白云来 廖建波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4年第6期1-7,共7页
中国海相沉积分布广泛,古老碳酸盐岩是勘探规模储量发现的主要领域,在四川盆地的震旦系与寒武系、塔里木盆地的寒武系与奥陶系以及鄂尔多斯盆地的奥陶系均发现了规模储量。古老碳酸盐岩油气资源丰富,泥质烃源岩生烃潜力大,古隆起背景上... 中国海相沉积分布广泛,古老碳酸盐岩是勘探规模储量发现的主要领域,在四川盆地的震旦系与寒武系、塔里木盆地的寒武系与奥陶系以及鄂尔多斯盆地的奥陶系均发现了规模储量。古老碳酸盐岩油气资源丰富,泥质烃源岩生烃潜力大,古隆起背景上油藏类型多,未来的油气勘探要集中在大型古隆起复式油气聚集带、区域不整合面控制的地层溶蚀带、台缘带礁滩体及与蒸发岩共生的台内颗粒滩等重点领域。四川盆地广泛分布的海相黑色页岩沉积是页岩气勘探的重要领域,非常规油气勘探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沉积 碳酸盐岩 泥质烃源岩 复式油气聚集带 地层溶蚀带
下载PDF
中西非裂谷系富油凹陷石油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1
4
作者 窦立荣 史忠生 +1 位作者 庞文珠 马峰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基于地震、钻井、烃源岩测试分析等资料,对中西非裂谷系主要盆地富油凹陷石油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并探讨未来油气勘探方向。研究表明:中非裂谷系发育下白垩统湖相优质烃源岩,西非裂谷系发育上白垩统陆源海相优质烃源岩,两类烃源岩为中西... 基于地震、钻井、烃源岩测试分析等资料,对中西非裂谷系主要盆地富油凹陷石油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并探讨未来油气勘探方向。研究表明:中非裂谷系发育下白垩统湖相优质烃源岩,西非裂谷系发育上白垩统陆源海相优质烃源岩,两类烃源岩为中西非裂谷系油气富集提供了物质基础。中西非裂谷系发育包括基岩在内的多套储集层,并存在下白垩统、上白垩统和古近系3套区域盖层。晚中生代以来,受中非剪切带右旋走滑作用等地球动力学因素的影响,中西非裂谷系不同方向的盆地在裂谷作用期次、区域盖层发育层段、圈闭类型及成藏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其中,北东—南西向盆地主要保存了早白垩世一期裂谷层序,区域盖层位于下白垩统裂陷期地层内,形成反转背斜、花状构造及基岩潜山等圈闭类型,发育“源储一体、源内成藏”及“源上储下、源下成藏”两种成藏模式;北西—南东向盆地具有多期裂谷叠置特征,发育上白垩统和古近系区域盖层,形成披覆背斜、断背斜、反向断块等圈闭类型,以“源下储上、源上成藏”为主要成藏模式。多期叠置裂谷盆地的源内成藏组合、强反转盆地的源内岩性油藏及页岩油是中西非裂谷系盆地未来勘探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区域盖层 圈闭类型 成藏模式 富油凹陷 中非剪切带 中西非裂谷系
下载PDF
运用系统论研究石油地震地质学 被引量:6
5
作者 杨杰 卫平生 李相博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81-685,共5页
系统论为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提供了新视角、新方法,对石油地质学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运用系统论观点,对石油地震地质学这门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历史、研究对象、研究尺度、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学科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 系统论为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提供了新视角、新方法,对石油地质学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运用系统论观点,对石油地震地质学这门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历史、研究对象、研究尺度、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学科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前景与发展趋势等诸多方面进行了重新审视,并认为,只有引入系统论思想,才能提高这一新兴学科的研究水平,从而推动这一学科的发展和完善,使之在实际应用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论 研究方法 石油地震地质学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成因探讨及中国海域勘探前景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景廉 于均民 +2 位作者 崔永强 曹正林 李相博 《海洋石油》 CAS 2003年第1期51-56,共6页
根据天然气水合物地质分布特征以及在热液条件非生物成因甲烷的碳同位素组成 ,表明 :分布于极地、大陆永冻土带及洋底 (缺少或缺失沉积物 )的天然气水合物极有可能是一种热液烃 ,这种烃为无机合成的产物。提出了相应的天然气水合物的形... 根据天然气水合物地质分布特征以及在热液条件非生物成因甲烷的碳同位素组成 ,表明 :分布于极地、大陆永冻土带及洋底 (缺少或缺失沉积物 )的天然气水合物极有可能是一种热液烃 ,这种烃为无机合成的产物。提出了相应的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模式 ,这种模式很好地解释了巨量的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热液烃 无机合成 成烃模式 勘探前景
下载PDF
也谈地壳内第二深度空间石油、天然气的形成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1
7
作者 倪祥龙 张景廉 马新民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62-574,共13页
在当前国内油气供需紧张的严峻形势下,开展"第二深度空间"的油气勘探"势在必行",也是"当务之急"."第二深度空间"的油气勘探需解决3个问题.一是油气无机成因的地球化学证据.原油、沥青、干酪根... 在当前国内油气供需紧张的严峻形势下,开展"第二深度空间"的油气勘探"势在必行",也是"当务之急"."第二深度空间"的油气勘探需解决3个问题.一是油气无机成因的地球化学证据.原油、沥青、干酪根的Pb,Sr,Nd同位素示踪、原油中异常高含量的金属微量元素、原油中有机硅化合物的发现等均表明原油可以由无机反应而生成.二是油气无机成因论是可以指导油气勘探的.油气的分布与中地壳的低速、高导层的耦合表明有成因关系,中地壳的低速、高导层是油气的发生器,也是初始储层,据此可以对油气田进行预测.柴达木盆地昆北花岗岩油田的发现是一典型案例.三是"第二深度空间"的油气勘探需要地球物理方法和技术的支撑.目前第4代采集处理新理论、新方法业已提出.地球物理学家已经把深部勘探的新方法、新技术提到议事日程.总之,"第二深度空间"的油气勘探是有理论依据的,是可能的,是可操作的.发现大型、超大型油气田指日可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第二深度空间 油气无机成因 低速高导层 中地壳 地球物理方法与技术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盒8段河流扇沉积模式及勘探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宏波 张雷 +2 位作者 曹茜 张建伍 潘星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7-126,共10页
根据野外露头及岩心的分析化验资料,在源-汇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盒8段的古气候环境及沉积相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盒8段Sr/Cu的值多大于10,V/Cr值多小于2.0,地层厚度差小于30 m,未... 根据野外露头及岩心的分析化验资料,在源-汇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盒8段的古气候环境及沉积相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盒8段Sr/Cu的值多大于10,V/Cr值多小于2.0,地层厚度差小于30 m,未出现明显的突变,古沉积坡度为0.5°~1.0°,古地貌开阔平缓且无明显坡折带,沉积水体较浅,是在古气候干旱、古地形平缓的背景下,受阶段性洪水作用主导的事件沉积。(2)盒8段沉积期,盆地不存在大面积汇水区,沉积体系中河流并未进入湖泊水体,而是向东南流出盆地或是消失在内陆干旱地区,全盆地以洪泛平原沉积为主,表现为河道与泛滥平原交互分布的沉积格局,形成了河流扇沉积模式。(3)湖水进退往复,洪水期与枯水期间歇发育,洪水期多期次决口河道接力搬运使得粗粒级砂岩向湖盆长距离延伸,枯水期发育厚层泥质沉积可作为区域性盖层,形成了良好的储盖组合,勘探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扇 干旱气候 事件沉积 洪泛平原 洪水期 枯水期 源-汇系统 盒8段 二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氦气富集理论及富氦资源勘探思路
9
作者 秦胜飞 窦立荣 +6 位作者 陶刚 李济远 齐雯 李晓斌 郭彬程 赵姿卓 王佳美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0-1174,共15页
基于国内外重要含油气盆地天然气样品和岩石样品,进行氦气含量、组分、同位素及岩石样品中U、Th含量分析,对氦气富集机理、富集模式、分布规律和勘探思路等进行研究。研究认为,能否形成富氦气藏取决于气藏中氦气的供给量和天然气对氦气... 基于国内外重要含油气盆地天然气样品和岩石样品,进行氦气含量、组分、同位素及岩石样品中U、Th含量分析,对氦气富集机理、富集模式、分布规律和勘探思路等进行研究。研究认为,能否形成富氦气藏取决于气藏中氦气的供给量和天然气对氦气的稀释程度,其富集成藏特征可以概括为“多源供氦、主源富氦;氦氮伴生、同溶共聚”。氦气主要来自岩石中U和Th的放射性衰变,所有岩石都含有微量的U和Th,都可为气藏提供一定的氦源,但以花岗岩或变质岩为主的大型古老基底往往是富氦气藏的主力氦源。古老基底中的U和Th经历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的衰变生成的氦气连同基底岩石中无机含氮化合物裂解生成的氮气溶解在水中,随构造抬升,地层水沿断裂往上运移至气藏并释放出氦和氮气,使气藏同时富集氦和氮气,氦氮的伴生关系十分明显。在东部拉张型盆地,构造活动强烈,天然气中混有一定比例的幔源氦气。富氦气藏大多发育于有断裂沟通的古老基底之上、后期经历大幅度构造抬升、盖层封盖能力适中、天然气充注强度中等、地下水比较活跃的常压或低压区。氦气勘探须放弃以寻找天然气甜点和高产大气田的传统“兼探”思路,根据氦气富集特点,寻找有断裂并与古老基底沟通、晚期构造抬升幅度较大、盖层封盖能力相对较弱、天然气充注强度不高、古老地层水较丰富的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气 富氦气藏 富集理论 分布规律 主控因素 勘探思路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油气地质研究新进展及勘探成果 被引量:25
10
作者 张道伟 马达德 +4 位作者 陈琰 伍坤宇 蔡智洪 赵建 王建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05-512,共8页
为突破制约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的瓶颈,“十三五”以来,在“向非常规进军、向深部找油气”的思想指导下,大力推进了非常规和深部油气的勘探和理论研究工作。经过几年的攻关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和新认识:明确了咸化湖相烃源岩母质类... 为突破制约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的瓶颈,“十三五”以来,在“向非常规进军、向深部找油气”的思想指导下,大力推进了非常规和深部油气的勘探和理论研究工作。经过几年的攻关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和新认识:明确了咸化湖相烃源岩母质类型及生烃机理,建立了可溶有机质、干酪根和矿物质相互作用而显著提高产烃率的“三元”成烃模式;总结了细粒碳酸盐岩、深层碎屑岩和基岩储集层特征及成储机制;建立了混积碳酸盐岩油藏和深层碎屑岩气藏成藏模式。在理论认识的指导下,落实了英雄岭构造带深层混积碳酸盐岩油藏、冷北斜坡带深层碎屑岩气藏、阿尔金山前基岩气藏等一批勘探目标,并获重大发现。截至2019年4月,累计新增油气探明三级地质储量2.5×10^8t原油当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咸化湖相烃源岩 细粒碳酸盐岩 深层碎屑岩 基岩 储集层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地层倾角计算方法研究
11
作者 丰超 潘建国 +2 位作者 姚清洲 王宏斌 张希晨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24年第2期303-315,420,共14页
地层倾角是反映地下构造的重要特征参数之一,在地震勘探和地质解释中应用广泛。然而常规倾角计算方法存在假象干扰、精度不足等问题,制约了精细勘探技术的发展,如何更加准确求取地层倾角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 地层倾角是反映地下构造的重要特征参数之一,在地震勘探和地质解释中应用广泛。然而常规倾角计算方法存在假象干扰、精度不足等问题,制约了精细勘探技术的发展,如何更加准确求取地层倾角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地层倾角计算方法,将倾角计算看作回归问题,通过建立合成地震数据与倾角数据标签库,利用数据驱动拟合地震数据与倾角之间的非线性函数关系,进而实现倾角智能计算。将本方法在合成沉积模型与实际资料分别进行了验证,并与业界主流倾角计算方法效果对比,结果展示出了本方法更加真实的反映构造起伏特征,兼具准确性与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地层倾角 倾角扫描 平面波分解
下载PDF
咸化湖盆混积岩成因机理研究 被引量:64
12
作者 徐伟 陈开远 +3 位作者 曹正林 薛建勤 肖鹏 王文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04-1816,共13页
关于海相及淡水湖盆混积岩的研究已相对完善,而针对咸化湖盆混积岩理论的形成及实践应用却鲜有报道,本文旨在系统地阐述咸化湖盆混积岩的成因机理、沉积模式、分布规律,对比其与一般混积岩沉积特征的异同点,并探讨其与油气富集特征的相... 关于海相及淡水湖盆混积岩的研究已相对完善,而针对咸化湖盆混积岩理论的形成及实践应用却鲜有报道,本文旨在系统地阐述咸化湖盆混积岩的成因机理、沉积模式、分布规律,对比其与一般混积岩沉积特征的异同点,并探讨其与油气富集特征的相关性。本文采用矿物学、微观岩石学分析方法进行混积岩矿物组成、沉积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研究,采取地质统计分析方法明确混积岩分布规律,并运用物性分析方法对比不同类型混积岩的储集性能。结合柴达木盆地西北区新近系混积岩研究实例,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欠补偿咸化湖盆的混积岩成因类型:机械成因的相混合混积岩和生物成因的藻混合混积岩。相混合又可划分为两种亚类:互层型混合、组构型混合;藻混合亦可划分为两种亚类:藻粘结混合、滑塌再混合。建立了咸化湖盆混积岩的沉积模式:混积岩主要发育于三角洲、水下扇、滩坝等碎屑岩沉积体系与湖相碳酸盐岩沉积体系的过渡相带以及藻灰岩发育区。明确了混积岩的分布规律,可归纳为"盆缘互层型、盆内组构型、藻混合局限分布"。混积岩沉积特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任何环境下混积岩形成的先决条件均为碳酸盐岩的生长和聚集,而不同于淡水湖盆及海相混积岩沉积厚度大,生物含量高等特点,咸化湖盆混积岩单层厚度极薄,并发育特殊的藻混积岩类。综合研究认为,藻混合混积岩与油气储层的相关性要大于相混合混积岩。以上成果可为咸化湖盆混积岩,乃至陆相湖泊混合沉积物的成因类型及油气地质意义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积岩 成因分类 沉积模式 分布特征 油气地质意义 成化湖盆
下载PDF
盐下构造速度建模与逆时偏移成像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9
13
作者 刘文卿 王西文 +4 位作者 刘洪 王宇超 王孝 曾华会 邵喜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16-625,共10页
盐丘速度建模及成像是盐下油气藏勘探有关技术瓶颈问题.盐下构造由于盐丘速度与围岩地层差异大,且厚度横向变化大,造成地震波场复杂及时间域构造畸变.针对H区复杂盐丘的地质特征,通过技术创新重新认识盐下油气藏.针对盐丘速度建模的难点... 盐丘速度建模及成像是盐下油气藏勘探有关技术瓶颈问题.盐下构造由于盐丘速度与围岩地层差异大,且厚度横向变化大,造成地震波场复杂及时间域构造畸变.针对H区复杂盐丘的地质特征,通过技术创新重新认识盐下油气藏.针对盐丘速度建模的难点,提出了"多信息约束层控实体建模技术",采用序贯高斯模拟及克里金趋势约束速度反演方法,较好解决了盐下速度异常问题,大大提高了速度建模的精度;针对盐下复杂构造成像,基于有限差分方法研究了精确且高效的差分格式逆时波场外推算法.基于GPU/CPU协同平台,将波场延拓通过GPU实现.采用逆时偏移深度域成像技术,使高角度反射界面、甚至超过90°盐丘侧翼界面的反射波精确成像.通过盐丘理论模型试算验证算法及方法的正确性.上述方法解决了盐丘速度建模精度问题、盐丘侧翼的回转构造成像问题,实现了对盐丘边界及盐丘侧翼的准确归位.消除了速度异常造成的时间域构造畸变,使盐下地层在深度域能够准确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丘 层控建模 多信息约束 逆时偏移 波动方程 GPU CPU协同计算
下载PDF
薄砂体预测的地震沉积学研究方法 被引量:33
14
作者 刘化清 苏明军 +5 位作者 倪长宽 洪忠 崔向丽 胡凯峰 李政阳 毛俊丽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1,共11页
立足砂泥岩薄互层地质背景下厚度小于λ/4(λ为地震子波波长)的单砂体地震储层预测,按照精细地层划分→砂体平面形态分析→砂体厚度预测的研究流程,提出地震沉积学研究思路。除曾洪流等倡导的地震沉积学研究规范涉及的井-震高精度层序... 立足砂泥岩薄互层地质背景下厚度小于λ/4(λ为地震子波波长)的单砂体地震储层预测,按照精细地层划分→砂体平面形态分析→砂体厚度预测的研究流程,提出地震沉积学研究思路。除曾洪流等倡导的地震沉积学研究规范涉及的井-震高精度层序格架、地震岩性分析(地震子波相位调整)、地层切片制作等核心研究内容之外,认为以细分岩性为基础的压实校正及古地貌恢复、邻层干涉压制、井-震联动的地层切片浏览、非线性地层切片等技术可准确预测薄砂体平面形态。在精细地层划分方面,地震同相轴的等时性分析技术有助于优选与地质等时界面吻合的同相轴作为层序界面,而基于精细合成记录制作和时深转换的井-震精细对比,可以实现高级层序界面的识别和追踪解释。薄砂层厚度预测方面,除常用的振幅-厚度分析技术和峰值频率技术之外,认为振幅-频率融合和遗传化神经网络技术等综合地震属性预测方法同样可以实现对薄砂体厚度的半定量或定量预测。该方法对准确刻画薄互层中的单砂体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互层 单砂体 地震预测 地震沉积学 平面形态 厚度预测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中部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及其含油性研究 被引量:27
15
作者 马强 屈红军 +2 位作者 严耀祖 胡春花 白国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43-451,共9页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中部,延长组长6油层是研究区主要目的油层,因此了解其沉积相类型及平面展布,探讨沉积微相与油气分布的关系,对勘探开发有指导意义。以岩芯及野外剖面观察为基础,通过岩石相、测井相、粒度和薄片鉴定资料...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中部,延长组长6油层是研究区主要目的油层,因此了解其沉积相类型及平面展布,探讨沉积微相与油气分布的关系,对勘探开发有指导意义。以岩芯及野外剖面观察为基础,通过岩石相、测井相、粒度和薄片鉴定资料的综合分析,揭示出研究区长6油层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并可以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水下分流间湾、席状砂、水下决口扇和水下天然堤6个沉积微相,分析了各小层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规律;在此基础上,首次将定量统计学方法应用于含油砂体沉积微相的分析,研究表明,长6油层的油气主要赋存在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及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组合砂体中,在层位上又以长61为主,是下一步主要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陕斜坡中部 延长组 长6油层 沉积微相 含油砂体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南区震积岩的发现及其引发的勘探启迪 被引量:30
16
作者 石亚军 陈武杰 +3 位作者 曹正林 李红哲 王斌婷 黄思静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78-1187,共10页
随着勘探和开发的需要,岩性油气藏成为柴达木盆地西南区石油勘探的一个重要领域,然而由于受多期的构造叠加改造,致使柴达木盆地西南区岩性油气藏分布规律不清,勘探接替领域不明确。笔者通过研究发现,由于受盆缘及其北西向二级断裂的影响... 随着勘探和开发的需要,岩性油气藏成为柴达木盆地西南区石油勘探的一个重要领域,然而由于受多期的构造叠加改造,致使柴达木盆地西南区岩性油气藏分布规律不清,勘探接替领域不明确。笔者通过研究发现,由于受盆缘及其北西向二级断裂的影响,盆地西南区地震活动强烈,深、浅层均发现一系列与地震有关的震积岩,可见阶梯状小断层、液化砂岩脉、振动液化卷曲变形构造、砂火山、火焰状构造、假结核、震积砂枕、震积砂球构造、串珠状构造及震褶层等原地震积岩的软沉积物变形特征,另外可见地震引起的重力滑塌或泥石流形成的滑塌构造和角砾岩化变形特征,诸如震裂岩、震塌岩、自碎屑角砾岩、液化角砾岩、内碎屑副角砾岩等异地震积岩。事实上这些震积岩能够极大地改善储集层渗透性,使渗透率大幅度增加,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领域。更为重要的启迪是形成震积岩的古地震具有重要的触发机制,很容易引起三角洲前缘相的岩性发生滑塌,进而形成滑塌扇、浊积等一系列沉积现象,这种储集体将成为油田储量增长的新亮点,本着这种思想,笔者通过叠前地震多属性的预测及先进的叠前AVO反演预测,在柴达木盆地西南区跃东斜坡带发现这种滑塌体的存在,并建立了相应的沉积模式图。这样将可能突破以往该区"环凹找油"的勘探思路,明确提出了古凹陷区仍然是柴达木盆地西南区寻找岩性油气藏的一个主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积岩 滑塌扇 岩性油气藏 勘探领域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深水块状砂岩碎屑流成因的直接证据:“泥包砾”结构——以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研究为例 被引量:37
17
作者 李相博 刘化清 +5 位作者 张忠义 袁效奇 完颜容 牛海青 廖建波 王菁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11-622,共12页
水下碎屑流沉积是近年来在深水环境(深海或深湖)中日益受到重视的一种沉积类型,然而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定水下沉积物的块体搬运过程的公认鉴别标志。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湖盆中央地区几个露头剖面的地质调查,首次在延长组深水厚层块状砂岩... 水下碎屑流沉积是近年来在深水环境(深海或深湖)中日益受到重视的一种沉积类型,然而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定水下沉积物的块体搬运过程的公认鉴别标志。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湖盆中央地区几个露头剖面的地质调查,首次在延长组深水厚层块状砂岩中发现了一种"泥包砾"结构,并分析了其形成与演变过程。研究认为这种"泥包砾"结构主要与三角洲前缘特殊的"碎屑流"成因机理与发育过程有关,其形成过程自始自终表现出含有它的沉积物是作为块体状态(宾汉塑性体)被搬运的,自始自终表现出其在搬运过程中是被介质的强度所支撑的,据此认为"泥包砾"结构是确定延长组深水厚层块状砂岩为碎屑流成因的最有意义的标志性证据,并由此建立了延长组深水砂岩从开始启动到搬运、再到沉积的过程与模式。同时,本文认为"泥包砾"也为深海沉积中块体搬运作用与搬运过程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关键性判识标志,对于当前全球深水(包括深海与深湖)油气勘探以及目前国际地学界广泛开展的大陆边缘沉积物"从源到汇"过程的研究都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包砾”结构 砂质块体搬运 砂质碎屑流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大型坳陷湖盆层序地层格架的研究方法体系--以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为例 被引量:21
18
作者 郭彦如 刘化清 +2 位作者 李相博 完颜容 郑希民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4-391,共8页
大型坳陷湖盆层序地层学研究有很大进展,但鄂尔多斯大型湖盆层序地层研究进展缓慢,主要原因是黄土塬地震资料品质差,钻井资料多解性强,横向等时对比困难,尚未找到合适的研究方法体系。本文通过三年攻关研究,总结出适合于这种湖盆层序地... 大型坳陷湖盆层序地层学研究有很大进展,但鄂尔多斯大型湖盆层序地层研究进展缓慢,主要原因是黄土塬地震资料品质差,钻井资料多解性强,横向等时对比困难,尚未找到合适的研究方法体系。本文通过三年攻关研究,总结出适合于这种湖盆层序地层格架建立的方法体系,笔者称之为"六定"方法体系:"露头剖面定标准、小波变换定级次、湖平面变化定旋回、测井曲线定样式、地震解释定格架、三者结合定方案"。通过"六定"方法体系的系统应用,建立了可以在全盆地范围内进行地层划分与对比的三级层序地层格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坳馅湖盆 层序地层格架 露头剖面 相对湖平面变化 小波变化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滩坝砂的发现及油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21
19
作者 关新 潘树新 +5 位作者 曲永强 许多年 张寒 马永平 王国栋 陈雪珍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0-98,共9页
近期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ST1井上乌尔禾组获得重大突破,其具有典型的滩坝砂沉积特征,揭示其成藏地质特征与玛湖凹陷有显著差别。为了探索油气勘探新领域,落实滩坝砂平面分布及油气勘探潜力,以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钻井、试油... 近期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ST1井上乌尔禾组获得重大突破,其具有典型的滩坝砂沉积特征,揭示其成藏地质特征与玛湖凹陷有显著差别。为了探索油气勘探新领域,落实滩坝砂平面分布及油气勘探潜力,以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钻井、试油、测井、岩心等数据,同时利用属性提取、沿层切片等地震技术,精细刻画了沙湾凹陷上乌尔禾组滩坝砂平面展布特征,并探讨了其油气成藏潜力。结果表明:研究区目的层滩坝砂沉积特征明显,沿湖岸线成带状分布;油气成藏条件优越,勘探潜力大。滩坝砂沉积相带的发现及落实,为沙湾地区滩坝砂油气藏勘探提供了地质模型参考,同时为准噶尔盆地玛湖大油田的拓展提供了新的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潜力 滩坝砂 上乌尔禾组 沙湾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青山口组三段底界不整合面的发现及石油地质学意义 被引量:16
20
作者 王建功 王天奇 +4 位作者 卫平生 石兰亭 韩小强 刘彩燕 史永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8-88,共11页
基于地震资料、岩芯观察、测井资料,并结合微体古生物和地球化学分布特征,通过开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在松辽盆地北部的西部斜坡区、泰康隆起带、龙虎泡阶地以及滨北地区,发现青三段底界发育一区域性不整合面。该不整合面可作为松... 基于地震资料、岩芯观察、测井资料,并结合微体古生物和地球化学分布特征,通过开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在松辽盆地北部的西部斜坡区、泰康隆起带、龙虎泡阶地以及滨北地区,发现青三段底界发育一区域性不整合面。该不整合面可作为松辽盆地南、北两大探区(大庆、吉林探区;松辽盆地南部的西部斜坡区和红岗阶地也发育大规模区域不整合面)青二、三段划分和对比的标志,同样也可作为三级层序划分的重要理论依据。该不整合面的形成由差异沉积速率和地壳的差异沉降作用共同控制,属于沉积型不整合面。该不整合面控制青二、三段高频层序的时空分布;宏观控制沉积相带分布;控制青二段高位域砂体在水下的分布,进一步控制油藏类型的形成和油气规模的分布。青三段底界不整合面的发现和提出无疑具有重要的地质理论和油气勘探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面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坡折带 青山口组 松辽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