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东部陇山群的Sm-Nd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吴茂炳 郭彦如 +1 位作者 刘春燕 左国朝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59-63,共5页
依据陇山群片麻岩的Sm-Nd同位素资料,认为片麻岩形成于中元古代,等时线年龄为1451±190Ma,是裂谷作用初始阶段的火山沉积岩系。结合斜长角闪岩的地质、地球化学资料及Sm-Nd同位素资料,认为斜长角闪岩的原岩是侵入陇山群的辉绿岩墙... 依据陇山群片麻岩的Sm-Nd同位素资料,认为片麻岩形成于中元古代,等时线年龄为1451±190Ma,是裂谷作用初始阶段的火山沉积岩系。结合斜长角闪岩的地质、地球化学资料及Sm-Nd同位素资料,认为斜长角闪岩的原岩是侵入陇山群的辉绿岩墙或基性岩脉,不同于陇山群的主体岩系,是800~1000Ma(晋宁期)裂谷作用的产物;源区为亏损的类似于现在大洋中脊型地幔,裂谷活动的扩张速率为2~5cm/a,说明裂谷作用具有相当的规模。由于该区位于祁连—秦岭造山带和贺兰裂谷的交叉位置,上述认识具有区域构造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ND等时线年龄 陇山群 地球化学 裂谷作用 甘肃东部
下载PDF
水压致裂法测量地应力 被引量:8
2
作者 马凤良 何绍勇 尹向阳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9年第1期86-88,共3页
水压致裂法在地质工程中应用广泛,传统的水压致裂法理论是建立在弹性力学平面应变理论的基础之上的[1-10],但只能测量地质条件简单的情况下的二维地应力,一些学者为解决传统水压致裂法的不足,提出了三维地应力测量理论,采用最小主应力... 水压致裂法在地质工程中应用广泛,传统的水压致裂法理论是建立在弹性力学平面应变理论的基础之上的[1-10],但只能测量地质条件简单的情况下的二维地应力,一些学者为解决传统水压致裂法的不足,提出了三维地应力测量理论,采用最小主应力破坏准则进行水压致裂法三维地应力测量,对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地区可以用该方法进行测量,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传统的水压致裂法理论和三维地应力测量理论各有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水压致裂法 三维地应力测量 最大主应力 最小主应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